星期三, 8月 27, 2008

反對聲音

  電視台正播映立法會選舉論壇,專業人士看得興高采烈,高談闊論大聲笑,聲浪之大,媲美奧運會開幕時的氣氛。
  香港立法會選舉是採用比例代表制,至於甚麼是比例代表制亦搞不清楚,只知當某一張名單達到一定票數,排名第一便可當選,如此類推,但是,投票給排名第一的,並不表示喜歡排名第二的,況且立法會選舉並不是選政黨,為何政黨的可以一張名單多個人,獨立的卻只能一個人。
  回歸之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那時候,較傾向支持一些反對政府的聲音,原因很簡單,雖然明知沒有可能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但起碼希望能起著制衡的作用,多一點異議,多一點搞動,立法局才不會死氣沉沉,一面倒支持政府。
  終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某些人由異議聲音,起來變了當家的主人,如果再投票給他們,選舉還有甚麼意思。
  有選舉並不代表可解決問題,香港社會依舊烏煙瘴氣,改變不了現狀、改變不了制度,投不投票本來就沒有所謂。不過,一個議會裏,始終需要反對聲音,縱然微不足道,卻猶如樹葉飄落水中所泛起的一片漣漪。

星期二, 8月 26, 2008

客運

  除了火車外,長途客運也是我們在中國旅遊的選擇之一,主要原因較為準時(老媽常說中國的鐵路及客運是辦得最好的),不像飛機經常誤點,同時亦可節省金錢,如果乘坐夜車的話還可節省住宿費,雖然較費時,畢竟旅遊心態,用不着匆匆忙忙。現今的長途客車款式也相當多及新穎,可惜暫未有機會試試。
  最近一次乘坐已是二千年到新疆旅遊的時候,因為新疆每個旅遊點之間相距甚遠,故有機會經常乘坐長途車,有時日間、有時夜間,這次還第一次嘗試卧舖的滋味,車內兩旁放滿了雙人兩層的碌格床,這種款式有相當大的弊處,就是兩個陌生人要同床,車長會細心安排同性同床,兩位女士問題不算太大,但遇上兩條大漢共處一層,就有點擠及怪怪的感覺,相信事隔多年應有所改善吧。
  乘坐客運的好處,就是可沿途欣賞美麗的風景,在新疆那次,客車在皎潔的月亮下行駛,一望無際的草原,而草原的另一邊還有著名的賽里木湖,天空上無數的星星,草原湖泊確實令我着迷。
  大鄉里最是喜歡乘坐夜車,車子在險峭的山坡行駛,驚險萬分。而且還較喜歡以前舊式客運那種把行李放於車頂,經常告訴我自己怎樣怎樣將行李放在車頂,很是滿足,可惜沒與他一同經歷這段美麗時光,只是聽他重複又重複訴說。
  而我就較喜歡夜車所停下來加油或是小息的城鎮,這裏往往提供美食如:茶葉蛋、雞腿及當地食品……應有盡有,但往往被大鄉里叫停:「這些東西不衞生,不要吃吧!」(:(.....:()還記得從昆明往大理的夜車,途經楚虹市,班車還免費提供宵夜給乘客,我們又怎能錯過呢?一大碗熱騰騰的湯麵,在深夜有點涼意時,更覺美味,好懷念喔!
(鄉下婆手記20080818)
註:大鄉里往上海期間,由鄉下婆代筆。

火車

  去旅行最喜歡便是乘坐火車,記得第一次乘搭長途火車,便是由廣州到北京,當時流行畢業後背着背囊往自己的祖國走走看看,因為當時仍是英國的殖民地,對自己祖國有着一份熱愛,加上消費亦較相宜。
  由廣州到北京時間約二天(實際多少時間已記不清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途經長江大橋,在差不多到達時,鐵路員便會向乘客廣播,一眾乘客便守在窗邊,看看這條有名的大橋。至於在車中如何打發,其實如果說是打發不如說是享受吧!看看書,與陌生人攀談,到大站便往月台去走走,看看有甚麼美味小吃或是洗洗臉,很快便到達目的地。
  深夜的車廂雖只有暗淡的路燈,或是偶爾對頭車所發出的光線外,別無額外的照明,而在車廂上睡覺,除着車上的擺動及火車發出的「隆隆」車聲格外令人容易入睡。
  自從與大鄉里一起後,就多了機會乘搭長途火車,多數是由香港往上海老家,我們還經常在車廂內穿梭,其中餐卡是最為熱鬧的地方,每逢到了午飯或是晚飯時間便一定人頭湧湧。他還教我看那密密麻麻的火車時刻表,細心向我解釋,面對這麼多的數字,實在有點頭眩,怎麼看也不明白,只有無數的問號,實在抱歉!
  在外國乘長途火車的機會甚少,記得有一次是由洛蜀到開羅,車廂為兩人一廂,相信是豪華廂,價錢如何當然不知,因為是旅行團,車上提供晚餐及早餐,都在車廂內進食,有點像飛機餐,至於車廂的另一邊是怎樣的世界,一無所知,這就是自助遊與旅行團的分別了,可惜!
(鄉下婆手記20080817)
註:大鄉里往上海期間,由鄉下婆代筆。

就是外國人

就是外國人(李純恩)
  在沙巴度假,無所事事,睡睡覺,游游泳,拍拍照,看看日落,沒甚麼東西好吃,走過酒店體育中心,見有網球教練可作陪打,就約了打球。
  看名字,教練叫「Paul Lee」,問體育中心的職員是不是中國人,答是。
  晚上在球場見了面,高高大個大漢,能說普通話,也可以講馬來廣東話——就是將「錢」叫成「」那種。
  我說你是華僑呀,他否認。
  你不是中國人?
  他說他是馬來西亞人。
  他說他父親從中國來,是華僑,但他在馬來西亞出生,拿馬來西亞護照,所以是馬來西亞人。
  真是一言驚醒,這才知道自己的見識短淺。
  這也是中國人的毛病,不管在甚麼國家,不管宣誓效忠時信誓旦旦,但一說起來,開口閉口還是叫自己「中國人」,叫得一點也不慚愧,更傻的,還口口聲聲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這些「中國人」,生活在人家的地方,不但開口閉口叫自己「中國人」,見了那地方的本土人,竟還一口一個「外國人」。「我們在多倫多的外國人,最喜歡到唐人街吃中國菜了。」他們說。
  這實在是很大的謬誤,如果你拿了人家的護照還要自稱中國人的話,人家,其實很不稀罕你這個「外國人」的。
  中國人,包括中國領導人,見了海外回去的華裔人,就稱為「愛國華僑」,其實,那些人都轉了國籍,他們已不是「僑」了,而是外國人,最多是「愛中國的外國人」,更吊詭的是搵「外國人」着數的「外國人」。甚麼「美籍華人」,就是美國人。甚麼「越南華僑」,是越南人。弄清了這一層關係,以後祖國被人搵笨也搵少一點,多好!
(抄自2008年8月13日《香港經濟日報》「天地良心」)

星期日, 8月 24, 2008

25K型車廂

  九龍來往上海的直通火車,由今年1月1日起改用全新的25K型車廂,由於已有一段日子沒有乘坐火車往上海,一時間並未留意和以前的舊車廂有甚麼大分別,只知是硬臥車改為開放式房間,行李架與上鋪連在一起,放行李時必須在房內爬上中鋪及站在中鋪上安放,不像舊式車廂可站在通道放行李,外觀是好看了,但是對於攜帶大件行李者而言,不是太方便。
  舊款的硬臥車廂,用樓梯來分隔床鋪與通道,像是少了私隱,但空間感較強。下鋪相對於中鋪及上鋪是較方便及舒適,高度適中,可睡可坐,床頭設有小几,幾乎是獨享了這個設施,可以用作擺放杯子、食物、毛巾等等,吃飯時不用拿在手裏,比較舒適。中鋪的高度也是可坐可睡,從下鋪一爬便可上中鋪,不是太困難。雖然要爬一層,好處是沒有太多人騷擾,不像下鋪般會有中鋪或上鋪的乘客爬上爬落或是坐下休息所影響。上鋪的空間有限,高度僅能彎身坐下,基本上是一爬上去便是睡下來,收拾東西或取東西時極不方便,不是彎身便是俯身,如果說有甚麼好處,就是肯定沒有人騷擾了,對於隨處都可睡熟的人或是喜歡看書的人是最佳選擇。
  舊款車廂的冷氣風口多在上層,但是由於車廂的密封程度不如今天,車廂與車廂之間的接駁沒有門分隔,洗手間不是全密封,所以雖有冷氣,上鋪不會覺得太冷。可是改用了新款25K車廂,行李架連上鋪連在一起,出氣口正在行李架上方,加上改成房間式,睡在上鋪會感覺到冷氣陣陣吹來,晚上睡覺時尤覺寒冷,很容易著涼。為求適應,最好是改變睡眠方向(頭睡床尾),不讓冷氣直接吹向頭部。這是新款車廂較為不好的地方。
  說到改善,最佳算是廁所了。25K改為封閉式污物收集系統的廂所,即是和飛機一樣,沖水改為噴氣式,排泄物收集在車底容器,到站後會抽出,減少了對鐵道環境的污染。廁所是改善了,可是乘客的習慣未完全改變,例如不愛護公物、不懂用後沖廁等等。
  洗面間也是一大改善,由橫向改為直向,可直接進入,亦較寬敞,不像以前如果最外兩個正在使用,想使用最內一個時,必定從兩個人身後小心通過。
  能夠乘坐硬臥已是一種享受,如果坐硬坐車又要過夜的話,那種情況,是不能想像的,試過一次,肯定有火車恐懼症。
  附中國鐵路網

星期六, 8月 23, 2008

常識

  埋首工作期間,高層煞有介事地高聲宣布,今晚地鐵通宵行駛。
  明天又不是中秋節、聖誕節、農曆年初一,地鐵何以會通宵行駛?有甚麼可能!九號風球就會通宵行駛?有沒有可能!
  高層宣布,絕世孖寶當然不放過任何表演機會,於是四出通知同事,「待會下班時可以乘地鐵回家,不用搭的士。」還專程告訴接待處的財叔,叫他下班坐地鐵。
  不到五分鐘,高層又高叫,「剛才看錯了,原來是機鐵才通宵行駛。」
  「絕世孖寶,你好快些告訴財叔,地鐵不是通宵,不然待他走到地鐵站,見大閘深鎖,以為去錯地方!」
  高層之為高層,因為是可以連字都看錯!看錯了也罷,唔該有點常識!

  這個是剛剛聽到的。
  高層問:「時間O唔OK?」
  「OK!正常!都係一點半左右!」
  當然OK,也當然正常。OK,是遲也OK;正常,是一樣遲四十五分鐘。

星期五, 8月 22, 2008

九號風球下

近岸還有海事處的清理船停泊。

烏雲密佈,避風塘全是船。

工地沒有人開工,碼頭旁停滿了船。

九號風球下,似乎還很寧靜。

  昨天晚上十一時,天文台還對颱風鸚鵡作出預報,說鸚鵡預計在今日下午至晚間時最接近本港,清晨發八號信號的機會不大。結果早上七時四十分天文台改掛八號風球,下午三時許改掛九號風球。反正也要上班,幾多號風球也一樣,只是上下班時要付出多點時間與金錢。
  掛九號風球時,正吹西北烈風,可能被後山所擋,覺得風勢並不是太猛烈,於是拍下了幾張避風塘的照片。

星期四, 8月 21, 2008

無題

  有些事情很奇怪,有些人也很奇怪,例如會問,「你睇唔睇得明?」「這顏色好不好看?」「咁樣做好唔好睇?」等等,聽見這樣問,應該是在問你的意見吧。
  更奇怪的會是怎樣呢?看似是問,其實是自問自答,例如「今日早一點,得唔得!」「是不是遲咗都無問題!」「不如咁樣改,好唔好!」等等。
  如果辦一件事情,無論如何盡心盡力,自問認為也做得不錯,結果也給改至面目全非,不是一日如此,而是每一日都如此,周而復始之後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封?
  對於一個唔識字、色盲、自閉的人來說,希望可以免疫。

星期三, 8月 20, 2008

火車之旅

  8月14日,約10時半起床,有點半睡半醒,簡單收拾行李,檢查一下證件及來回火車票,身上只有約五百元人民幣,吃過中午飯後,出發往紅磡火車站,乘3:16開出的T100B次的火車往上海,展開五天之內穿越3982公里的旅程。
  3982公里,只是往來九龍與上海之間的來回里數(單程是1991公里),當然不能和乘飛機相比擬,但乘火車則可作別論。現時乘直通火車很方便,車速也快了很多,經廣州東、株州、金華西三個大站及一至兩個小站作停站供水,全程只需十九小時五十四分鐘,第二天早上11:10已到了上海。
  可是,今趟卻是漫漫長夜。

星期二, 8月 19, 2008

何必太認真

  記得崔健也曾經說過,「我最希望的死亡方式就是能死在舞台上,而不是家裏的床或者沙發上。對於一個音樂家,舞台就是他的戰場,能在戰場上死去,是最好的結束。」
  記得以前的戰士也說過,寧戰死沙場,不願負傷回鄉。
  好像有運動員也說過,寧在掌聲中敗退,也不希望在燦爛之中失去。
  其實不一定要戰死沙場,盡其能力奮力一拼,是勝是敗,不是主觀意志可以改變。
  現今運動員的訓練方法,是人類所不能負荷的,近乎自虐,有哪一個運動員不受傷?張寧有沒有傷?郭晶晶有沒有傷?李小鵬有沒有傷?真的不知道。
  不過,以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道德標準之與別不同,很難分清是非黑白。連開幕式的腳印煙花可以是假,現場演唱變假唱,找個上市公司主席來點火,一切只是虛幻的一部分,又何必太認真。

星期四, 8月 14, 2008

陳若琳與王鑫

陳若琳(右)與王鑫在女子十米雙人高台跳水頒獎儀式上向觀眾致意。

  8月12日,陳若琳與王鑫在女子十米雙人高台跳水獲得金牌,沒有看比賽過程,只看到頒獎後她們接受電視台訪問時的片段,其中一句說話特別有意思。
  聽不到問題,卻聽到其中一位回答道:「感謝父母親的養育與栽培。」
  終於沒有黨與國家了!

星期三, 8月 13, 2008

璀璨與頹敗之間

  近年已很少看報章的副刊文章,不過偶然會因工作關係,在等候資料的傳送期間隨便看看,一般只看頭兩三句至一段,如果沒有興趣立刻轉到另一段,通常甚少機會能夠看完整整一篇。
  奧運開幕儀式舉行時正在埋首工作,那些資深的熱情觀眾,為何總不懂得尊重別人安靜的自由;「安慰」別人時喜歡用上「平常心」,得意忘形時平常心究竟在哪裏?連觀眾都是假的,開幕儀式又有甚麼好看。
  檔案轉換途中終於看完一篇,抄錄如下:
  
璀璨與頹敗之間(周瑮)
  在儼如熱鬧的盛世當兒,腦海還陶醉在鳥巢聖火的烈紅、張藝謀的自信、女力士天真笑面的時候……眼前的電視畫面,卻出現一列列的消防員,每個鐵漢面上掛着兩行淚痕,家屬呼天搶地,心,就冷了。
  記得村上春樹在Sydney!一書中這樣說:「這個世界上無聊的事情非常多,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禮無疑可以擠進其中的前十名吧……」,因為「一想到這麼多的時間、勞力與智慧都浪費在這種事情上,又想到這些付出都不會再回來了,雖然事不關己,卻依然覺得世界是徒然而虛幻的」。
  看過京奧開幕禮,心裏的確有一點悸動。只是讀到上面的一段,又不得不承認那種「徒然與虛幻」。日本人看澳洲人的開幕,可能就像我這個中國人看從前的奧運會開幕一樣,投入不了。是中國的關係吧,加了一點感情,讓我投入了。只是看到鳥巢的偉大,舞者的服從與服飾,一直在記者台上說要給演出的人打100分的張藝謀,不知何解,卻令我想起醉心封禪的秦始皇。
  京城百姓,歌舞昇平,老老幼幼亢奮到天明,不停對着鏡頭大呼:「中國加油!中國加油!」我對一個老頭子聲嘶力竭地喊着「中國富強了!中國富強了!」特別有印象,別國的人民是輕鬆又愉快的,奧運就是嘉年華;華人的感觸只出現在華人的臉上,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想到這裏,又是一種悲哀。
  一城璀璨一城灰,七呎六的巨人,始終蓋不住救人小英雄的風采。
(2008年8月12日《明報》)

星期一, 8月 11, 2008

同一個世界

  亞洲電視國際台逢星期日晚上,正在播映一套英國劇集「迴轉幹探」(Life On Mars),內容講述一名警探,得知女友遇到危險,生死未卜,正駕車趕往現場,心神恍惚時遇上車禍,醒來時竟然發現身處三十多年前(1973年)的世界。回到七十年代,主角Sam依然是一名探長,可是證件卻是當年的,回到辦公室,人面全非,眼前一切,是夢是真?他又如何回到屬於自己的時代?
  劇集多少帶懷舊色彩,從今天回到三十多年前,真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不能理解,以前究竟是怎樣生活的。受害人極害怕去認人,幹探安慰道:「不要緊的,你會很安全,前面會有一塊玻璃鏡,只有你能看到他,他卻看不見你。」鏡頭一轉,受害人與犯人已面對面認人,後果是可想而知。
  出發準備捉拿買軍火的匪幫,探員各就各位,幹探埋伏作指揮,問探員:「我的對講機呢?」,探員遞給他的卻是一隻銀雞(警笛),還是吹不響的。
  除了電影海報的更換,便是日常物品之新舊不同。記得以前的葡萄適是玻璃樽裝,外包一層橙色玻璃紙,可能是和送禮有關,現時新裝雖然依然是玻璃樽,可是已沒有了玻璃紙,最近一集的「迴轉幹探」,一瓶有玻璃紙包裝的葡萄適,在近乎黑白的色彩中顯得特別鮮艷。
  今屆奧運好像有一句口號「同一個世界」,但主辦當局可知這話何解?環球一體化下,所有場地、設備等等,小至一個垃圾桶,大至一個場館,所有所有都是要依足國際奧委會的標準而度身訂做,例如羽毛球的地板要有多大,司線員的坐椅有多高,全部都是有既定呎吋,對運動員而言,在那裏比賽根本都沒有分別,主辦國只是提供地方而已。
  另留意一些小事,原先還以為北京奧運會,電視製作是全由北京負責,看後發覺所有場內的攝影師,背心上都印有「BOB」,這個真不知是何意思了。

星期六, 8月 09, 2008

  記得很久以前看許芥昱的《周恩來傳》,最後寫到周恩來來到農村,群眾夾道歡迎,掌聲在空氣中迴響,周恩來耳畔響起的可會是屈原《離騷》中的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前340年至前278年)是二千多年前的人,他的夢是甚麼呢?
  二千多年過去了,一個自由的中國還沒有實現。

星期五, 8月 08, 2008

人血不是胭脂

  個多月前在《香港經濟日報》看到一篇副刊文章,想起了曾經主持「光明頂」的其中一位主持人劉細良。劉細良主持節目時,罵特區政府不遺餘力,例如批評政府的宣傳短片、董建華施政之愚蠢、政府之無能等等。及後,曾蔭權接替腳痛的董建華,繼續做特區行政長官,那時候,劉細良加入了特區政府,做甚麼的「甚麼醫生」,結果幾年下來,政府的宣傳短片依然只有聰明人才看得明,董建華和曾蔭權的分別在於一個是想做有為的人,另一個則想做無能的人。
  站在旁邊罵當然容易,想不到的是,加入後竟然同流合污,可算是諷刺。原來一切都是假的,當初何必這麼認真!

人血不是胭脂
  在漫天烽火、戰亂頻生的地區,大家最討厭見到的,就是那些以為可以藉機出風頭、成名的記者,在一片哀鴻遍野之中,他們眼中卻仍只有自己,如何突出他們的勇猛,乃是他們首要去營造的工作。因此,我時常自我警惕,人血不是胭脂,把別人的苦難化成可供化粧的胭脂水粉,最要不得。
  除記者要警惕外,政治人物又何嘗不是?曾蔭權突然想出要率領立法會議員代表到訪四川災區,表面理由是去了解災情,以助立會撥款的決定;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一看便知道這是姿勢多於實際。
  如果特首要讓立法會在撥款之前,對有關事情先有足夠了解的話,那麼,他就不應該在政治任命上企圖在立會中混淆視聽,蒙混過關。自始至終,他為甚麼還是不願意公開涉及巨額公帑的政治新貴任命過程?
  應要了解的,特首不讓立會議員去了解;毋須實地視察也知四川災情嚴重、人民水深火熱、撥款救助刻不容緩,但特首卻要勞師動眾,再花一筆公帑,實行來一場旁觀他人之痛苦,其真正的目的昭然若揭。
  不知這又是否其心戰室想出來的「死蹺」?
  自曾蔭權上台以來,不斷招兵買馬,強化心戰室,甚麼資深傳媒人、政治大公關,一一給他招攬入局,做其幕僚顧問,以為他們就可提供出神入化的化粧術。怎知事實證明,他們的化粧術,原來超不出黃綠醫生的整容術水平,結果穿崩,哀哉!
  如果局內還存在有良心之士,好應該一早進諫,進諫不成便惟有請辭,留下來還有啥意思,最後令到自己也扭曲,名聲不保。
  看看馬時亨,大有一派富貴於我如浮雲之勢,飄然而去。人生匆匆,正是錢財身外物,活出生命裏真正的價值最重要。若抱有布施之心,誰希罕你的名利誘惑。現在卻想出人血當胭脂的做法,果真是走火入魔了。
(摘自《香港經濟日報》張翠容專欄)

星期四, 8月 07, 2008

病中聽

  前幾天抱恙,臥病在床,昏睡半醒,迷迷糊糊感到鄉下婆躡手躡腳在門外經過,又間中偷望,隱隱約約傳來電視機的聲音,而窗外顯得特別寧靜,聽不到特別的聲音,剩下的只有汽車的響按聲從對岸傳來。
  記得小時候,家住七樓,初時可以看見海景,後來給幾幢十多二十層高的新大廈遮擋了,只能看見對面的較新款的窗戶,連窗花也是不同的。樓下一邊是一間只留下一扇門的小工廠,內裏是做甚麼行業已經忘記了,而另一邊則是一間製作木器的工場,主要是製做樟木櫳,除地面外,一樓也是工場一部分。
  樟木櫳主要是用作收藏衣物、棉被的用途,材料是樟木,因為可以防蟲,亦是身家的象徵。樟木櫳特別的地方,除了樟木之外,就是四面和蓋上具有中國民間特色的雕刻。雕刻內容可以有花有草、有禽有鳥,亦有民間故事的人物,手工愈精細,價錢愈貴。雕刻是每一鑿每一鑿刻出來,鑿子有不同的尺寸,小至一分鑿,大至八分鑿,連半月型鑿的也有,可配合不同需要而雕刻出不同的圖案。每次外出時,如果碰上師傅剛巧放在街上雕刻,多會留連佇足,欣賞這門高超造詣。
  那時候,同是臥病在床,聽到的不是雕鑿的聲音,傳來的卻是由電鋸鋸木的刺耳高音。用電鋸鋸木有一定的規律,一開始時,木頭從接觸電鋸開始,節奏是比較明快,而且也比較急促,聲音高而尖;當接近尾部時,可能要轉換手部姿勢和利用工具承推進托木頭,聲音暫時停在一點,跟著較緩慢的聲調再開始,至爆發一小段高音到結束,戛然而止後,只留下電鋸的空轉聲隱隱消退。
  又到某一個時候,傳來的會是一個電台廣播劇的開場音樂,一個人分飾幾個角色的表演方式很受歡迎,幾乎家家戶戶都準時收聽,忘記開收音機不要緊,因為音樂一起,所有人都知道是幾點鐘,又是準備午飯的時間。音樂可以聽得清楚,內容卻難以知道。
  究竟是外面的世界特別寧靜,還是病榻上的人半睡半醒?

星期日, 8月 03, 2008

預言是最後一屆

  約半年前,網上曾經流傳有一位從未來回到現在的預言家,預言今屆北京奧運會將會是最後一屆。當時曾經提出反駁,世界既然不是末日,何以奧運會不能繼續?不過經過這幾日臥病在床,縱觀幾大電視台及電台的報道,從種種跡象都顯示,最後一屆奧運並不是沒有可能,預言家所指的並不是全世界最後一屆,而是中國舉辦的最後一屆。
  主辦奧運會,全都是以城市為單位,例如悉梨(以前香港是譯作雪梨的)奧運會、漢城(現改名首爾)奧運會、慕尼克奧運會、雅典奧運會等等,如果對那個城市並不是太認識,根本未必知道是在哪個國家舉行。漢城舉辦奧運會,你不會見到釜山人民特別興高采烈;雅典舉行時,住在米可諾斯島和其他小島上的居民又不會特別興奮莫名,在自己國家舉行,頂多是與有榮焉。
  可是一到北京舉辦奧運會,情況完全不同,既要辦一屆盛世的奧運、振興中華的奧運、圓百年中國夢的奧運等等,好像要給奧運作結束,留下一個永久好印象,本來是北京奧運會,一變而成中國奧運會,傳遞火炬要全國大運行,十三億人支持北京辦奧運。
  這又有甚麼問題呢?
  北京奧運會完了以後,四年過去了,或是八年過去了,那時候,西安又想辦奧運,上海也想辦奧運,廣州亦想辦奧運,連海南省三亞市也想辦奧運,那時候,中國究竟應該怎樣再辦一屆,或幾屆的奧運呢?是超超盛世的奧運?還是圓千年中國夢的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