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30, 2013

散步南朗山




  趁假期想出外遠足,不過天氣轉冷,對我們並非經常行山的有點不太方便,穿得衣服多變負累,穿得少怕著涼,於是選擇就在南區,下午出發步行個多兩個小時,所以去了南朗山。
  有一段日子沒有來過,附近興建地車正如火如荼,黃竹坑村舊址建車廠和住宅,如果不是贈送這塊地皮,地車又怎會興建至南區?
  經過幾間國際學校,設計新穎和佔地甚廣,可知特區香港教育之失敗,誰會願意自己的子女學習國民教育,就算係都學習英美的國民教育,怎會相信新中國或中國人的進步無私。
  來到曾經山泥傾瀉的地方,這處觀看深灣景色至佳。一座荒山任意發揮,成了海洋公園,如果對這些荒山野嶺不瞭解,怎能找出土地?殖民地者和侵略者第一件事就是測量地方繪製地圖,至於有何用也許未必知。不似今天的強國,只知登天下海,不理陰霾密佈。
  如果天氣佳,這裏可欣賞藍天白雲美麗風景,可惜鄰近地方盡情破壞,小小香港不能倖免,也受毒霧天氣籠罩,看不清遠景。
  南朗山不高,由南朗亭至電訊天線一段山路,點綴了樓梯的沉悶,成了最佳路段。可以一面享受寧靜,一面聽著由海洋公園傳來隱約的尖叫聲,也可成為樂趣。

星期日, 12月 29, 2013

終於有用






  旅行時隨身帶著電筒,從來無想過會用得上,直到有一次來到柬埔寨吳哥窟,參觀塔寶倫寺時,經過一處建築,內裏完全沒有照明,只能靠從外透入來的陽光,遊人從外入來,眼睛一時未能適應黑暗,如在黑暗中步行,看不清前路,加上梯級玄關,令人舉步維艱。這時從相機袋拿出電筒,校好焦點向前照射,立刻看清楚前路,安全通過。
  又有一次,妹仔去到越南北部,為瞭解當年越戰時越共掘成的地道,跟隨大隊爬入,內裏雖然有照明,但有些地方依然黑暗,幸好電筒隨身,在黑暗中透出光明。
  這些都不是突發事件,帶備電筒的目的在於等待救援時必先自救,知道自己能否到達安全地方或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直到有一次電筒終於用得上,而且連頭燈一起用。
  二零一一年十月到雲南元陽旅行,住在雲梯順捷酒店,這時正值淡季,酒店大裝修,對出的廣場和附近也大翻新,準備迎接明年的旺季。入住時沒有覺得甚麼,熱水供應,電梯上落沒有停用,除了裝修的幾層可能沒有照明,略為黑暗。
  某天看完梯田回來,天色已黑,吃過晚飯,回房沖好涼,躺在床上看著資料,計劃明天的行程時,突然間眼前一點,伸手不見五指。
  反應未及半秒,沒有驚慌也沒有叫出來,只知床頭櫃就在右手面,伸手一摸,碰到兩隻嘢,電筒就在旁,拿來一扭,照出了亮光。
  走到窗前一看,不獨酒店沒有燈,幾乎全個山城停電,看來供電故障,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修理,於是找來頭燈,放入電池,兩個人在房中以電筒光對望。
  幸好停電不太耐,約五分鐘恢復。外面沒有嘈吵也沒有投訴,可算萬幸。第二天早上才知因為新舊電纜接駁時出了點問題才弄至停電。

星期五, 12月 27, 2013

電筒


  開始學人去旅行,聽人講話要帶支電筒,預防酒店萬一停電旅途中遇上意外探索地洞時或會用得上,所以每次都帶上一支或兩支。
  以前帶多是推掣的,放在行李中,很容易給衣物將掣推上,旅程第一天已將電池耗盡,要買電補充,於是下次只入一粒電,第二粒電備用時才放入。
  過了幾年,由一個去旅行改為兩個人,某年收到一份禮物,正是照片中的以扭動開關型電筒,非常喜歡,以後每次旅行都帶上這電筒,連阿嫲去旅行都借給她防身。
  以防萬一還以防萬一,至於幾時用得著真係唔知道,所以兩隻嘢非常盡責,一入房間,先坐定定,然後將電筒放好看管,以備不時之需。

星期三, 12月 25, 2013

倒數?

  平安夜倒數,迎接聖誕節來臨?唔係啩。
  如果市民愚昧無知,在這一天出外「倒數」,說甚麼迎接聖誕來臨倒沒有所謂,但是那班高級知識分子,讀了十多二十年書,出來工作已經三五七年甚至十多二十年,難道到現在還不明白聖誕是甚麼日子,整晚新聞報道中不停講「平安夜倒數」,難道你們也愚昧無知?
  他們又會出來解釋,話報道新聞有文必錄云云。
  沒有錯,街外發生的事可以報道,例如愚昧無知貪婪,報道中講愚昧無知貪婪,如寶藥黨祈福黨等,待人警惕。
  但平安夜「倒數」從來沒有這回事,如果新聞報道中只報道部分市民「倒數」尚可,但絕對沒有可能連記者主播也參與其中,一副興高采烈模樣期待這一刻來臨,真係天主保佑。
  這樣的地方,唔滅亡都唔擺得幾耐。

星期二, 12月 24, 2013

德勒斯登之夜



  從邁森回到德勒斯登,天色已黑,順道在火車總站下車,沿直路來到布呂爾平台,不過見太多遊人,沒有多大興趣逗留,加上極疲倦,只影了幾張相,成了我們的德勒斯登之夜。

  之前留下一個記憶,之後才寫日記,感覺有多少奇怪。影幾張照片時,想著明晚會再來,難道德勒斯登一夜之間會不見了?
  世事就係咁,想起了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九日時所記下的改變所寫的那句:『「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for it's not the same river and he's not the same man. )赫拉克利圖斯(Heraclitus, BC 544-BC483)』一樣,沒有錯,第二天可以重來,但已不再是今天所見。
  第二天重來時更遇上下雨,也許景物依舊在,難覓碧藍天。

星期日, 12月 22, 2013

鴨脷洲天橋狗廁所





  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多一個大型狗廁所,除了狗可以任意大小二便之外,相信任何動物或人同樣可以,反正一件污兩件糟,那裏正是橫跨香港仔灣的鴨脷洲大橋。
  今天中午過橋,碰見三個人拖著狗經過,於是仔細留意,道路污漬處處,包括糞漬尿漬,都是之前留下的,接近香港仔時污漬更多,完全未經風化雨化,用廁紙包裹有之,用報紙包裹有之。
  廁紙包裹的像昨天留下,因為尚可辨別形狀,至於報紙包裹的,見報紙早變黃,相信早於星期前的,如此奇景,不禁疑惑,莫非鴨脷洲橋已經改變用途,馬路之外都已經改變狗廁所?
  如果真的改設成狗廁所,狗在路中大小便當然不成問題,反而應該任意隨意屙,屙後更不用以廁紙報紙包裹,任由風吹雨打便可,或留待清潔工人清理。
  如果不是狗廁所,為何這麼多狗在橋上大小便?本來在狗的眼中,天下是我家,隨意大小便絕對如此,但由人拖著的狗,那隻狗沒有可能喜歡隨處大小便,因為狗都是有性的動物,會跟隨主人的教導而行。
  既然狗不會隨意在橋上大小便,相信是由人教導牠們才會如此,明白此道理,可知那些溜狗的人,連狗也不如。

星期五, 12月 20, 2013

起好又拆



  早前已見香港仔海濱公園近網球場的士站一段的花槽換上了新磚,架起了鋼架,以為會有甚麼佈置,掛起布幕或固定簷篷,好讓候車的乘客避免日曬兩淋。
  但兩三個星期前前不知何解,的士站又再圍起欄板,即另有工程,想不起的是運來電鑿,將已完成鋪磚的花槽拆去,又唔知想點。
  可能與特區政府太多儲備有關,錢多到唔知點使,又想減低失業率,於是個個區送出一億元,將原本建成的公園拆去,再建一個新公園。
  結果屬於政府市政的設施包括公園、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建完又拆,拆完又建,美其名改善,實際破壞了再重建。
  一個工程前後拖三四年,失業率低了,要花的錢花光了,來年又有撥款,於是繼續大家想想辦法,如何起好又拆。
  住在特區香港,真的太美好。

星期三, 12月 18, 2013

遊邁森隨想





  對邁森的小餐館印象深刻除了侍應小姐的熱情,還有她那一句「Bon Appétit」。本來隨著時日的過去,當時的滋味已經開始模糊,剛巧星期日(十二月十五日)那天下午整理雜亂無章的廢紙時,意外找到亦已褪色的收據,於是利用放大鏡,特此記下一些旅程時的資料。
香港至多哈 航程約6302公里
多哈至柏林 航程約4407公里
是晚晚餐:
Schwerter啤酒兩杯 每杯一元七角 合共三元四角
Krautwickel(類似椰菜肉卷) 七元八角
Lammrollbraten(類似烤羊肉) 九元六角
3 Puffer AM(烤或炸薯餅三件) 四元
合共二十四元八角
收據上另有幾行數字,包括:
zu Verst. Netto 20.84(相信是指餐館實收數目)
Umsatz inkl 19% Mwst 24.8(24.8歐元中抽百分之十九稅)
Msat 19% 3.96(稅付3.96)

  侍應小姐見我們點了三碟菜覺得有點奇怪,讓我們略為瞭解德國人的飲食習慣,他們出外用餐,大多只點一個菜式,跟著隨喜歡配飲品,多數是啤酒,不點也可以。
  從這點觀察,德國人比較著重實際簡單和節儉,不帶花巧,前菜沙律甜品湯隨意,最重要還是那杯啤酒,著重產地注重口味,成了他們獨特的飲食文化。
  一餐晚飯約二百五十港元,其中四十港元是稅款,以歐洲標準德國屬高消費國家,如果在特區香港只屬普通茶廳價錢,在德國則是情調環境相襯的燭光晚餐,相比之下,可知特區香港租金之昂貴,福利與稅率不成比例。
  晚飯後沿原路返回火車站,上弦月掛於天邊,街道寧靜幾乎無一人,連汽車經過也不多,過了馬路跟著三個十多二十歲的青年人,看來都是前往附近的酒吧飲番杯啤酒,是他們吃晚飯的前奏。

星期二, 12月 17, 2013

小鎮晚餐








  已近傍晚,難得來到邁森,於是決定在這裏晚飯。從斜路下來,本來選了一間有樓上的餐廳,無奈找不到上樓的樓梯,只好繼續往前走。至街尾轉角小花園旁,一間窗上擺滿傳統裝飾的小餐館,見內裏有顧客準備用餐,於是入內找了近門口的位置坐下來。
  侍應小姐很熱情,一見我們進來,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先安排我們坐好,遞上餐牌,待我們慢慢看,然後才繼續招呼別的客人。
  要瞭解一個地方,先從食物開始,因為比較簡單。這間Gruener Humpen zu Meissen餐館,供應傳統德國邁森菜式,初時看不懂餐牌的德文,於是拿出早已準備的中德對照的餐牌尋找適合菜式。侍應小姐似乎知道我們遇上困難,於是前來介紹,並在中德對照的餐牌上指出屬那種菜式。經她指點,我們選了一個烤羊肉和椰菜包香腸卷,然後再想試試炸薯餅(三件)。
  侍應小姐有些疑惑,提醒我們這合共三個菜式,當我們答是,她也不再理會,然後問是否需要飲品,我們指了指排在第一位的啤酒,問可是本地啤酒?侍應小姐很自豪回答,是的,是邁森出產的啤酒。
  不得不提,侍應小姐從招呼我們入座、問中德對照至點菜,都是我們說簡單的英語,她說著德語,雖然如此,大家溝通算是沒有困難,但一說到「邁森出產的啤酒」,她是以英語回答,之後又說回德語或邁森語(這個我們不懂分辨)。
  先上了兩杯啤酒,酒杯與杯墊都是印著「Schwerter」這個牌子,味道清甜帶麥香,凍的溫度剛剛好,很容易入口。約十五鐘,侍應小姐笑容滿面端著三碟小菜前來放好,臨轉身時說了句:「Bon Appétit。」最令我們歡喜。

星期日, 12月 15, 2013

邁森美景






















  邁森之美,正因為濃縮在這個小山丘,山頂上有歐洲最小的主教堂,歌德式建築,來到之時前門已鎖上,中間有門可進入,不過看來已過了讓遊客參觀的時間,我們也不打擾,在教堂後方飽覽邁森易北河對岸的美景。
  出來己一整天,早有些疲倦,當時沒有細心留意,如今只能在照片中回憶邁森美景。

星期六, 12月 14, 2013

遊邁森











  沿著馬路過來,經過橫跨易北河的橋來到彼岸,已見指示牌指著廣場與教堂方向,未知是否與接近黃昏有關,大部分商店已關了門休息。
  雖然天色尚明,但已接近六時,遊人早已散去,留下來的或在這裏住上一天,也可能與我們一樣,從另一個地方趕過來,臨離開德勒斯登之前,也要欣賞邁森美景。
  廣場不算太大,同樣設有旅遊中心,如其他商店一樣,只能從櫥窗外瀏覽。廣場中間的餐桌沒有人,找個座位整理背囊時,獨特的報時鐘聲響起,給我們帶來驚喜。
  邁森以瓷器馳名,所以位於廣場的聖母教堂的報時編鐘亦以瓷器製成,報時所敲起的鐘聲雖沒有銅鐘的響亮,但亦有如水點滴落池塘般的清翠,吸引廣場上每一位遊人,靜心聆聽。
  德國的房屋建築亦很特別,屋頂除了尖頂之外,會另外加開兩個或幾個的呈橢圓形的窗,從外表看像一雙眼睛,因為沒有可能入內參觀,不清楚內裏如何善用閣樓,因為其他尖頂加窗,多以一個正方形向外伸出,如此設計,不知可有傳說或童話故事,加添幻想。
  另外最吸引當然是通往教堂的道路兩旁的商店,古老而傳統,瓷器店有打碎的碗碟裝傭,也有奇特布偶,適合大屋的擺設,延續童年記憶的糖果,精緻的糕點,還有代表不同商店的招牌,如果不是早已打烊,這裏的大街小巷足已消磨一天。
  以前曾是城堡,今天仍見城牆堡壘,走在城中,有時會在窗前經過,或走進了後花園,一不留神,幾乎上錯樓梯入了別人的家,連寵物貓也顯得不屑一顧如笨人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