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30, 2014

遊花園













  無憂宮建在山丘之上,一級級向下展開成一個大花園,中間一個噴水池全無遮擋,向下望層層,向上望則疊疊。梯級之間應該種滿葡萄樹,五月中旬到來天氣尚寒,未能看到花開季節,可以想像,大地回暖,百花盛開,七彩爭艷嫩綠襯托,另一幅美麗圖畫。
  外國花園喜歡開闊,中國花園偏愛濃縮,外國花園多在人工化中融入自然,道路不是泥路便是碎石,讓遊人似在接近大自然,中國則將自然化成人工,高處一閣低處一亭,本來各有所長各有優點,可惜自從中國染紅之後,討厭中國文化,古雅中加上現代化物件——鐵欄石屎路——只為方便管理,結果格格不入,如今走遼闊視野的花園中,不難明白何以能有廣闊胸襟。
  這或與優雅無關,全是人的選擇,當人不是追求真善美之時,自然也離開了真善美。無辦法。
  其實歐洲的宮廷花園所去不多,印象中只去過維也納的美泉宮,樓宇建築以石和水泥為主,橫向而不高,站在高處可見,低處望唔多覺建築物存在,可能這正是巧妙之處。

星期五, 3月 28, 2014

無憂宮





  來波茨坦主要遊覽無憂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英俄三個巨頭簽署「波茨坦宣言」的地點翠西利亞宮,另外就是為了看卡拉瓦喬一幅名畫「聖多馬的懷疑」。
  波茨坦網頁介紹了名勝地點與到達的交通方法,火車站與無憂宮新宮都有地圖索取,指示各地點所在,巴士站附有時間表,新宮與無憂宮之間,即整個花園可乘巴士來往,省卻步行時間,如果想飽覽景色,當然步行是最佳方法。
  從火車站乘巴士來到無憂宮前的入口大概十多二十分鐘,當時我們根本不知去到哪裏,只知大部分人落車跟隨落車應該沒有錯,馬路對面已是無憂宮的背後。
  一大群人帶著興奮的心情步入以前曾是家族宮殿的地方,個個好像都有一個目的地,第一時間來到一個入口排隊購票,我們不知道應該買甚麼票,只好入內看看情況再決定。先拿了一張整個波茨坦的遊覽地圖,然後再研究應該從哪裏開始。
  看來排隊購票的人龍是參觀無憂宮,人龍亦頗長,暫時不可能入內,於是轉到外面繞到無憂宮的正面,先憑弔建造無憂宮的腓特烈大帝的墳墓。
  德國人喜歡帶薯仔來緬懷這位普魯士國王,薯仔正是由這位國王引入,使糧食增產,才有未來的輝煌歷史。說起薯仔番薯這種食用莖植物,當年老師曾說自宋朝從南美洲引入,中國人口才有增長。薯仔在中國雖不是主食,也可弄得很多美味餸菜,可惜品種不多,反觀德國品種繁多,單是薯仔也可成為美食,亦有很多變化。
  這位國王長有眠在愛犬旁,維基百科其中一段很特別:「他的話『Quand je suis là, je suis sans souci』(吾到彼處,方能無憂)。這位思想自由的共濟會員在教堂裏尋不得安靈。他願意自己的愛犬離他更近一些。」

星期四, 3月 27, 2014

遊波茨坦


  從國會大廈出來,流連在前面的草地,看著斜陽映照,開始感到涼意,亦有點疲倦,沒有等至入黑,乘巴士至亞歷山大廣場轉U線回旅館,隨便吃點東西便休息了。





  第二天在麵包店吃早餐,咖啡機旁有紙杯與瓷杯供選擇,不知是否與洗杯機有關,瓷杯滿佈咖啡漬,檢查幾個都是如此,沒有辦法,只好改用紙杯。
  從小事看管理,想不到德國人也有走漏眼。用洗碗碟機洗杯機無疑減省人手,使用之前要用水沖去殘漬,再用熱水才能洗得乾淨。另外,自助購買咖啡無疑方便,不過覺得德國人不太懂得轉彎,不懂得先拿一個空杯結帳,然後再去沖咖啡。曾見過連續兩次打翻,顧客與收銀員都很狼狽。如快餐店一樣,餐後自己收拾,杯碟亦要分類放好。
  早餐後乘U線轉乘S7直達波茨坦,約四十分鐘,在波茨坦火車站有幾線巴士可至無憂宮,未知是否附近改路,過了開車時間仍未見巴士到來,大批旅客個個都很心急,我們也尋找著其他路線可否到達。過了超過五分鐘,終於有巴士回來,乘客全部下車後,跟著大批乘客上車,全車滿座。來德國多天,真係未見過迫巴士如特區香港一樣,幾乎連企位都無。

星期二, 3月 25, 2014

國會大廈圓頂

















  在斜路等了一會,工作人員聽到指示後,帶領參觀者經過樓梯與大門,再一次簡單安全檢查,主要經過X光機,然後站到一角等候,待升降機下來,另一面門打開,讓電梯內的人先離開,關上門後依次這面門打開,讓我們入內。這部大電梯約五六公尺乘五六公尺,每次可載七八十人,一上直達頂層。
  遊客來國會大廈,主要參觀屋頂與新加建的圓頂。記得早幾年剛完成大裝修,曾以白布包裹,拆開後展現現時的模樣,舊的屋頂已在大戰中損毀,重建似乎達不到原來的意義,如今經過重新設計加建鋼架玻璃圓頂,舊瓶注入新酒,如在穩固根基之上加入年輕力量,顯得煥然一新。
  屋頂可以環顧四周,能夠大部分建築物都認得的會增加很多趣味,但附近的天秤亦透露了柏林也在大興土木,企圖改頭換面,將一些舊痕慢慢抹去,迎接另一個中興。
  圓頂的設計師同是特區香港機場的設計師,以新穎的材料鋼玻璃來接近大自然,好像有一層阻隔,但同樣接觸到光,少了鋼筋水泥的冷,多了由外透入來的溫暖。
  雙旋轉的通道,初時以為是近代才有的設計,某次看紀錄片,早於十五十六世紀時代,達文西已在其中一座建築用此設計,雙旋轉樓梯,可以去同一層,但未必能碰到面。梵蒂岡博物館同有一條雙螺旋樓梯。
  圓頂中間有一條以鏡砌成如漏斗形狀由上而下,鏡可以反映不同角度,正面看時不能完全看見自己,向下反映可以是上,向上反映可以是下,有點迷幻,似消失在空間。下面一個大圓展覽櫃,講述國會大廈的歷史變遷,沒有忌諱納粹德國所帶來的禍害。
  接近黃昏(傍晚八時許)站在屋頂,開始有些涼意,原本計劃欣賞夜景,不過似乎離開天色全黑尚有一個小時,再逗留下去很容易變成折磨,於是從原路離去,倒不如站在草地上,看著斜陽照在國會大廈,份外金碧輝煌。

星期一, 3月 24, 2014

參觀國會大廈













  經過勃蘭登堡門轉右,已可見國會大廈,大部分都朝著這個方向來。還未到入場時間,繼續往前走,國會大廈馬路對面的一座小建築物正是輪候當天入場票的地方,外面有顯示牌不停報道幾點鐘有餘票,還剩多少票等,人龍輪候至街外,並不算太多人。
  國會大廈面對大一片草地,遊人閒逛或坐,沒有人理會,除了大廈前面的地方不可進入,其他不會見有保安人員,感覺完全自由。
  年前美國一名獲俄羅斯臨時庇護的情報員斯諾登爆出美國監控醜聞。沒有錯,歐美所謂民主國家同樣有監控市民,現時所用的智能電話更是透露個人身分的用具,包括資料與地點,雖是如此,但起碼沒有被監控的感覺,反之如果身處天安門廣場,或企或坐或拿出相機拍一張相,周圍動輒有超過十多個保安人員監視你一舉一動,此種感覺在幾年前重遊北京時的親身經歷,在天安門廣場想拍一張富動感的照片時,旁邊突然可以走了幾個人,可能他們也知道我們從香港而來,其中一個叫我們拍完照之後請盡快離開。
  如今在國會大廈前的草地,兩隻嘢任拍任影碌地跳高都無人干預,你話有沒有人在附近監視?一定有,但他們就算你行為不檢也未必會出來,除非你有襲擊行動。這已經是分別。
  時間差不多,拿著信跟著人龍來到入口,遞上了信,工作人員問我們可有另外一封?我們答沒有。原來網上登記時國會大廈會寄出兩封信,第一封是證實收到申請,第二封才是入場信,同樣印有入場時間人數名字國籍。我們有多少迷惘,原本兩封信都印了出來,不過覺得是一樣,只拿了其中一封便算,另一封留在旅館,想不到會遇上阻滯。
  工作人員看來全都是學生義工,他們沒有為難我們或其他遊客,先叫我們在旁等候,讓其他人先入內,然後拿信入內核對,確定預約已獲批准再讓我們入內,真是感謝他們懂得變通。
  入到像臨時設置的房間,先核對護照與到訪時間,無誤後再經過安全檢查,如乘飛機一樣,穿上外套的要打開拉鍊或鈕扣,手提行李包括相機物品全都要經過X光機,人要經過金屬探測器。檢查人員同樣非常有耐性亦帶笑容,完全後一大群同一時間參觀的遊客,集合在通往國會大廈的斜路,等候工作人員帶領入內參觀。

星期六, 3月 22, 2014

柏林交通









  柏林交通由BVG經營及管理,包括巴士電車地鐵輕鐵(即U線S線),分ABC區,遠至波茨坦,如果去忘憂宮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美蘇三巨頭會面的地點,買一張包括三區的三日票或五日票,入博物館參觀亦有折扣。
  柏林有雙層巴士,多數行走遊客較多的100號和200號。在特區香港坐慣雙層巴士的我們,自然覺得德國雙層巴士並不太舒適,主要原因車身較矮,設計有點像城巴2500的MAN和2800,不過設有三道門,前門上車,中門及後門下車,兩條樓梯,車中間一條車尾一條,全是曲梯。因為沒有冷氣,所以車尾部分空出一個位置安裝車門。
  至於單層,部分亦像城巴的MAN十二米,同樣設三門。單程票價二歐元六角,可說頗貴,四程票八歐元八角,平均二歐元二角一程,單程票兩小時有效,可轉乘至目的地,但並不代表可以當作回程。以我們遊客來說,買兩日票三日票或五日票(柏林歡迎卡)較划算,以五日票ABC區,成人三十七歐元五角一張,平均每天七歐元五角,乘超過四程車已值回票價,加上入場費優惠(八折或九折),大概五歐元一天。
  還有其他優惠票,主要看各人需要。單次車票可直接上車購買,能夠說出地點,司機知道需要購買AB區或ABC區的車票。無論那種車票,第一次使用時,最重要係先打票,即在票機印上日期,不然的話,會被重罰。
  在柏林,千萬別想逃票,因為查票非常嚴謹,我們每次乘地鐵輕鐵都遇上查票,有時在出口,更多時在列車上,幾個人一組,全是便衣。柏林地鐵站是沒有出入閘機的,繁忙時間間中會有一大隊人站在出口處如閘機一樣,全部乘客都要查票。
  乘巴士則未遇過查票,因為上車時要向司機出示車票,雖然司機未必細看,唔出示又得,在中尾門上下車也票你唔何,前提係最好有票在手,不然重罰反而不值。
  除了購票是乘客的責任,除了巴士外,上車下車打開車門同是乘客自己負責,未到時閃亮紅色,到站轉為綠色,一按開門,對我們甚麼都要政府安排好來說,自己開門可算是新的經驗。另外,有些大站火車與S線同用,不過絕不會使用同一個月台,柏林火車站則在不同層數,那種火車地車來來往往,氣氛顯得特別繁忙,與我們的匆忙兩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