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4, 2017

鋼鋸嶺



  導演米路吉遜是教徒,近年所拍的部分電影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喜歡與否隨屬個人品味,這部鋼鋸嶺是他的上佳作品之一。
  沖繩島戰役殘酷而慘烈,美日雙方傷亡受傷被俘人數超過二十萬,埋下日後美國以原子彈轟炸日本以提早結束戰爭的伏筆。
  電影用了三分二時間描繪主角的選擇,不以仇恨掩蓋了自己的信仰,不能持槍上陣並不代表不能報效國家或屬於自己的地方乃至所追求的理想,周圍的人都為了自由而戰,自己無理由仍躲在後方,唔拿槍殺敵卻可做醫生救人,他的信仰如此,亦堅持至最後。
  父親的反對他知道不可能逃避,軍訓時被欺凌他不會說為何,法庭面前說出自己的理念,至殺戮戰場堅持信念,皆因不能遇上挫折遭到考驗而稍有放棄。
  電影經過改編與加入戲劇情節,正好反映今天我們應該繼續秉承曾經有過的傳統,如已逝去的中國所曾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惜在特區香港及新中國全部已失去,也因為如此,特別敬佩有如此勇氣拍這電影的所有人,當然還有這個世界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