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01, 2017

「增加座位」


  經過巴士站,見對面馬路邊掛上一幅由區議員掛出來的橫額,上面寫著「推動增加座位不遺餘力」,下面更有「繼續爭取」之類,不外乎增至二十個座位和引入到站時間。
  公共小巴服務已有約五十年,大概在一九六七年香港發生暴動,港九兩間巴士公司職工罷工,市面幾乎所有交通工具停頓,在這時有人萌生以小型客貨車改裝成載客用途,初時並無規定乘客人數,至後來政府規管,由限載客九人至後來增加十四座再至十六座,發展歷史詳見維基百科香港小型巴士
  雖然由早期的紅色小巴發展至後來的專線小巴即綠色小巴,政府從來都沒有認真對待小巴這種交通工具。至於市民大概只覺得小巴比巴士快,價錢自然也高一些,而小巴一向為人所詬病就是等客,超速,司機駕駛態度不佳,車輛殘舊,政府雖有發牌制度規管,但實際上好像任由其自生自滅。
  那班區議員,知道小巴商人爭取將原來十六座位增加至十九座位,自然將功勞歸於自己,好像恩賜一樣說成由他們「成功爭取」。小巴能夠增加座位是發展的必然,因為由外國(主要是日本)生產的載客小巴已很少生產只載十六個乘客的車種,購入二十座的車用來載十六人簡直浪費,所以才向政府「爭取」增加座位。
  今天小巴路線,路分與巴士重叠,但又不能分擔巴士未能服務的對象,提供更佳服務,好像提供低地台小巴,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可惜五十年一直欠奉。原因何在?因為從來都沒有人包括區議員在內都沒有留意小巴所提供的服務未達今時的標準。
  現時小巴車身高,上車要經兩級樓梯,不要說年紀稍大的人上落不方便,連年輕人上落車也要小心翼翼。汽車生產商不是沒有低地台小巴生產,為何特區香港從來都沒有人提出?原因很簡單,政府不關心是眾人都知的事實在先,那班自命為人服務的區議員從無替市民著想在後,所以特區香港的小巴只懂增加座位,不見改善小巴設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