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19, 2018

圖表


  翻開一張舊報紙,只得半頁,下面是廣告。
  近幾年每次拿起一張報紙,總覺得缺少了甚麼。字的大小有變?或與自己老花有關。多了一些無聊的空間?也許跟了外國多了設計。以前的報紙不是直排的嗎?因為特區香港已經「回歸」了祖國,也應該跟隨中國的做事辦報方式,所以全部改為橫排也說不定,但又為何不跟隨中國用簡化字呢?的確唔知點解。
  想來想去終於明白缺少了甚麼,原來今天的報紙比以前——應該講得準確一點——比一九九七年前明顯細了很多。記得以前可以用一張報紙(對摺)包一把鋸,今天卻要用兩張,因為要攤開才夠。
  再細心留意,還發覺今天的報紙在頂頭會寫上內容屬於甚麼,例如「教育」「港聞」「國際」「體育」「經濟」「英文」之類,是否今天的讀者不能分辨港聞國際體育經濟,要由編輯替讀者分類?以為讀者睇英文時以為睇緊中文,所以特別說明「英文」。
  沒有農曆也都算了,反正特區香港都無人重視農曆,亦再無人務農,不要也罷。但又不知何解,到了某幾個日子或是內容與星宿算命有關之時,內容自然又再提起農曆,而每逢到了農曆正月,又在第一版印上「年初一」「年初二」「年初三」直至「年初七」,之後回復正常。
  報紙自然有編輯,同樣有美術,照片附上誰人攝,間中會有記者的名字,但不知為何某些報道卻沒有了記者名,點解呢?好像這版所見,其中有一個表,右下角寫上「××製圖」。明明這是一個數字表,卻說成圖,可能統稱為「圖表」吧。
  既然自己都唔多睇報紙,無謂阻人搵食,現時每項工作大部分以量計,與質無關,每做一項都要加入名字來計數,不然老闆都唔知你有做過,漸漸這種風氣盛行,水份漸多,同時變了質,也許亦是讀者之福——不再睇報紙,睇回書算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