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08, 2018

睇新聞

  BBC中文報道了六四燭光晚會,現場直擊:逾11萬人香港維園悼「六四」29週年,內文其中一句:

  據支聯會估算,當天到場人數達到11.5萬人。這一數字比去年的11萬人有所增加。

  點解BBC中文沒有好像特區香港那些扮中立的報紙或其他傳媒一樣,先報道了由支聯會估算的數字後,然後再講由香港警察所提供的估算數字呢?
  按道理,人家講給你聽一個數字,若不相信,應該由你去查證,絕對無理由先講人家的數字,跟著又講另一個的估算數字,這樣扮中立,你是兩個數都相信,還是兩個都唔信?
  這事可見特區香港傳媒之懶,並不是中立。
  AM730六月六日A21一篇〔人物〕精雕細「斲」成良琴 港古琴傳人 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內文其中幾句:

  ……上月蔡昌壽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亦是唯一一名香港代表,以表揚他承傳斲琴的貢獻。

  ……而蔡昌壽則有幸早年隨父由廣州遷廠來港,移居香港後積極發展樂器廠之餘,亦專注淬煉斲琴工藝,使傳統工藝得以偏安。


  「唯一一名香港代表」「有幸早年隨父由廣州遷廠來港」,咁樣講唔知有無問題,大家都知現時好多字已經唔再用得,好似「獨」「立」兩個字再唔可以放在一起,所以唔可以再有甚麼獨立委員會、獨立電影、獨立調查等。
  報紙始終有人買和有人睇,間中都有這些有一讀的新聞,但如果無心做,的確唔會有人願意拿八蚊買份垃圾。剛在網上睇了一篇舊文手民不是手文,所講的報紙刊於2016年7月9日A14版。
  以前見「手民之誤」,其實是記者編輯推卸責任,不過無所謂,那班「黑手黨」有容人之量唔會計較。自從電腦化之後,那班自以為走先別人幾十年的高級知識分子開始「改革」,由記者兼做植字編輯改為校對之後,報紙之淪落由那時開始,竟然出現記者以打字快為榮,編輯互相校對為樂的現象,實屬可喜,怪不得報紙無人睇了。
  (圖片來自「手民不是手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