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6, 2006

看某報的所謂通識版,介紹「倒扁統帥施明德」,文後還有思考問題,好像是教小學生讀報。看這等報章太索然無味,倒不如看看施明德的其他事情。從網上得知, 施明德對女人是採取「三不政策」的,何謂「三不政策」,即是不主動、不拒絕和不負責。另外還有一個笑話,說如果施明德真的當了台灣國的國父,將會有很多國 母。

是耶非耶,沒有去考證,只當作笑話。

凱達格蘭

家仔問為何台灣總統府前的大道叫「凱達格蘭大道」,這個當然和「台獨」有多少關係,幾年前已經聽過,記憶中還以為是一個人名,原來是一個族群的名稱。根據維基百科介紹:

凱達格蘭大道,舊稱介壽路,原為台北府城東門街。此外為便利外籍人士,本路與仁愛路之道路編號為3rd Blvd.(第三大道)。本大道位於中華民國(台灣)臺北市中正區之中華民國總統府與台北府城東門之間,總長約400公尺,雙向共有10線車道,沒有分隔島。

歷史

「凱達格蘭」是最初居住在台北地區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名稱;而「介壽」的名稱是為了紀念前總統蔣介石的壽辰而命名的。1947年,位於介壽路上的原台 灣總督府亦更名為介壽館。1949年台灣政府雖立法明定介壽館為中華民國正副元首辦公場所,但名稱並無正式更動。直到2006年3月25日,介壽館才正式 更名為總統府。

1996年3月21日,陳水扁任台北市市長時,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旁邊的廣場改名為凱達格蘭廣場,以象徵外來者對台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此後凱達格蘭大道就一直被賦予另一層政治意義,更成為反對黨抗議的聖地。

早期中華民國總統府前曾經有嚴肅的氣氛時,民?曾經必須低頭而過。總統府前的介壽路及重慶南路一段也曾經禁行機車及腳踏車。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將介壽 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時,也廢除了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及重慶南路一段禁行機車及腳踏車的規定,被認?是總統府前“解嚴”,並將總統府前廣場定名為凱達 格蘭廣場,還曾經舉辦府前「飆舞」舞會。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對選舉結果不滿的泛藍聯盟支持者曾佔據凱達格蘭大道,連續抗議遊行長達一週。

星期日, 9月 24, 2006

文摘

「穿梭中環」 畢流香(2006年9月22日《經濟日報》)

廣管局收緊言論自由

這邊廂涂謹申試探監管傳媒的股評,那邊廂廣播事務管理局已靜悄悄地通過了加強監管電子傳媒的言論,影響新聞自由。特區政府與一些自以為代表正確道德的人士,裏應外合,逐漸向傳媒進逼。記者協會、新弭行政人員協會毫無警覺,令人失望。
畢流香不吸煙,對二手煙敏感,所有朋友都知道。十餘年前,政府建議禁止香煙賣廣告,畢流香本著言論自由的原則,反對之,當然不成功。今年特區政府立例完全 禁止酒吧食肆娛樂場所全面禁煙,畢流香基於健康理由,不完全反對,但認為社會應尊重吸煙人士的自由,容許業界開放兩類場所:(甲)完全禁煙,(乙)准許吸 煙。讓市場決定甲類還是乙類受歡迎,哪一種生意更好。當然又是人微言輕,徒勞無功。
廣管局以後基於抽象的「持平公正」及「準確無誤」理由,加強監管電子傳媒的財經、兒童教育、醫療及比賽四類節目內容,無綫電視外視部助理總監曾醒明,認為廣管局在多個電子傳媒反對下,仍通過有關守則,令人遺憾,是矯枉過正、扼殺節目的創作自由。
甚麼問答比賽之類的節目,如屬學術性(如亞視的《百萬富翁》),答案力求準確,屬普通常識。但財經評論節目,引述股評、盈利等等數字資料,有甚麼主持人膽敢故意歪曲?如有錯失當屬無心,若因此而懲罰電子傳媒,自然是矯枉過正。
至於財經評,論何謂「持平公正」?指摘盈科股價下跌或讚許李澤楷,怎樣才算是持平公正?批評歐亞農業、海域或「抽水大王」的公司,算不算持平公正?在政治 評論方面,以往反對二十三條的電台言,論算不算持平公正?在電台大力反對GST,反對取消「積極不干預」,由甚麼人來決定是不是持平公正?
廣管局為電台電視台的財經及持事節目,立下「持平公正」的金剛箍,是向管制言論自由方向走了第一,步新聞界不正視的話,特區政府會規管報紙社評是否立論持平公正嗎?

星期六, 9月 23, 2006

遲早

工作忙碌,身心疲累,本來就是現代人或是城市人所要面對。無論是求生活,或是為理想,付出了總希望有收成,縱然並不成正比。

每天都定明交貨時間,奈何永遠有人不守時,這也沒關係,因為變化多,遇到特別的事情,會有特別的對待。但正常之下,每日仍然遲到半小時以上,則有點不負責 任。日日遲到半小時,遲得多了,變成了習慣,漸漸還有一個解釋的理由,就是既然機器的速度快了,即時可以將完工的時間押後。如果這麼說可以成立,那麼住得 離公司近的人,應該比住得遠的人提早上班才正確。

今天更特別,已經遲了接近半小時,完成之際,某高層竟然說出「今天早了三分鐘」這句話。

遲到竟然可以變成「早了」,這麼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相信只有高層才有這種想法。

星期二, 9月 12, 2006

幾時見

星期一見報、星期二見報、星期三見報、星期四見報、星期五見報、星期六見報、星期日見報、星期一至五見報、星期日至三見報、隔日見報、隔兩日見報、星期六日見報、星期四五六見報……

一見這些甚麼幾時見報,已經暈得一陣陣,那有興趣再看下去。一個星期出一次也都算了,隔日見報也罷,竟然也有星期六日見報,隔兩日見報、星期日至三見報、星期四五六見報,這等報紙真可惡,只有高智能的人才能想出這個設計。

或許你會說這是偏見,但如果改成星期一吃飯、星期二吃麵、星期三吃粥、星期四炒粉、星期五飲茶、星期六炒飯、星期日食雲吞、星期一至五炒菜、星期日至三食豬肉、隔日吃牛肉、隔兩日吃魚、星期六日蒸排骨、星期四五六煲湯……

如果真是和阿媽這樣說,想想會有甚麼後果……

星期五, 9月 08, 2006

搖籃曲

八月上旬,同事便問下個星期三是否放假。有點疑惑,為何是星期三?不是有人生日嗎?

對於這問題,永遠不置可否。幾年前開始玩一個遊戲,就是當有人問到何時生日,凡是那年未過的,必定會回答是生日已經過了;但是已過時,就會回答說生日還未到來。

生日是平淡的日子,如果要慶祝,日日也可以是生日。幾個月前,《六十分鐘時事雜誌》還有中文字幕時,看過主持人Andy談生日這回事,對他所說感到過癮,果然對生日有另一番體會。

由生日想起了一首歌,羅大佑有《搖籃曲》,李韻明也有一首《搖籃曲》,古典音樂中好像也有《搖籃曲》,大家所說的內容各有不同,先說羅大佑的。由台灣歌手創作,開始時怕的是會有點「戀母情意結」,另外就是怕唱起來會是「娘娘腔」,不過這一首是例外。

搖籃曲

詞曲:羅大佑 編曲:羅大佑

讓我們的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裏
讓母親的希望寄託在孩子的夢裏
當三月陽光輕輕撫照著大地
春風也帶來了青草成長的消息

讓我們的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裏
讓母親的希望寄託在孩子的夢裏
當流水悠悠飄來花香的醉意
春雨也滋潤了綠葉萌芽的奇跡

讓孩子們留下一些塵封的記憶
讓他們將來懂得去辛酸的回憶
母親的懷中有多少乳香的甜蜜
睡夢裏伴有多少輕柔的細語

星期四, 9月 07, 2006

溫家寶總理見外國記者,又再次引經據典,說到《離騷》的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很多年前看許芥昱寫《周恩來傳》,書的結尾也是引用這兩句。屈原是二千三百年前的人,周恩來也逝世了三十年。書中引用,顯得新中國成立時的艱苦歲月;但今時今日再說這句話,則覺得有點無力。

星期二, 9月 05, 2006

文摘

忙了幾個星期,忙得連看報紙的時間也沒有,趁師傅修理機器時偷空看了一會,見到一班「正義之士」穿著印有四個大字的T恤,操上前港督府。

《天地良心》李純恩(2006年9月1日)

一丘之貉

雜誌偷拍女藝人換衫照片,引起了公憤,連日有人上街遊行,各大政黨,各種組織,都大聲申討,連曾蔭權都出來說「身同感受」(咦,不是因該「感同身受」嗎?)
看了這麼大張其鼓的「群眾力量」,不得不令人相信,我們的社會特別有公義,特別正氣,特別正義。
按理說,這麼公義、正氣、正義的社會,那些齷齪不堪的雜誌,是不會有生存空間的。
但奇怪的卻是,這一類雜誌成行成市。
那麼,又是誰養活了這些雜誌呢?
一本雜誌出事了,除了那些政黨,那些浩氣長存的藝人、道德先生們出來申討之外,其他的雜誌,也加入了申討行列,正氣凜然,浩氣長存的樣子,好像全香港這一行,原本就像一鍋清雞湯,就是那本出事的雜誌最壞,像一顆老鼠屎,掉進了這鍋湯裏,把整鍋湯都搞壞了。
然而事實又是怎樣呢?
你走過報攤,個個星期翻著花樣出現的女藝人乳溝、股溝、腋窩、裙底,那些「喪蒲」、「啜乾」、「激凸」、「谷奶」,全部沾沾自喜地躍然紙上,跟全香港的人Say Hi。
我就不相信今天義憤填膺的那些顯得浩氣長存的人裏面,沒有這些雜的恩客。
我極其討厭如今的傳媒風氣,同時,我更加極討厭那些只會指著別人說不乾淨的髒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