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31, 2022

意大利航空

  一九九三年還未成為特區,仍使用啟德機場,很多飛機停在停機坪,登機落機使用機場巴士接送。

  那時很多歐洲航空公司提供直航香港,包括意戈利航空

  民航客機亦多使用波音及空中巴士,而意大利航空當時使用由道格拉斯生產的DC-10。這款三引擎飛機外型獨特,其中一具引擎安裝在機尾中間。

  飛歐洲多數在晚上起飛,想影一張飛機外貌唔係咁容易,趕在行上樓梯亦免於阻礙別人,拿出相機開了閃光燈,盡可能影了一張。

  影唔到意大利航空標誌,引擎上的「GE」卻清晰可見,安裝於機尾的引擎仍可分辨清楚。

  當年使用菲林拍攝,舉機拍攝時有一個過程,沖曬照片後再見一次,偶然翻開相簿重溫,如今掃描再睇,雖已接近三十年,好像時光飛逝,不過歷久常新。

星期日, 5月 29, 2022

橋上天空

  連接鴨脷洲的橋上偶然可以看到日落,之後泛起一片紅霞,景色吸引。

  收工較遲,每次經過,幾乎連紅霞也隱去,黑暗早已降臨。

  這天(十八日)臨近傍晚接到來電,母親落樓梯時膝頭不夠力及腳下一滑,弄傷了小腿及腰,幸好並無大礙,於是提早收工趕回家照顧。

  早兩天落過雨,雲層依舊聚於天上,太陽躲在雲後,努力透出陽光。

  層次雖不夠豐富,仍喜歡接近黃昏時暗中有光,只比平日早了約半個小時,景色已有很大分別,難得在焦急的心情中帶來片刻安靜。

星期五, 5月 27, 2022

衡山迎客松


  迎客松多指黃山,那年去黃山暈車浪,晚上出了一身汗,第二天像沒事一樣。

  雖然出名,因過度吹捧,早已不勝負荷,要由鐵柱扶持。

  衡山的松樹形態上與黃山相近,或說這種松樹多長於山邊,為爭取陽光,樹冠必須盡量向外伸展,順著山勢自然產生傾斜之態,似向登山的人招手一般,才有迎客松之稱。

  這裏的松樹較為親民,可以坐在樹底,欣賞山中美景。

  因為從舊菲林掃描,所見顏色並不能作準,當時有一層煤煙的灰,今天或許多了藍天,但滄海桑田,山下肯定變了另一個模樣。

星期三, 5月 25, 2022

背影

  照片同樣攝於一九八八年在雲南大理。

  當時舉機拍她們,她們一般不會抗拒,但始終不太願意與害羞,所以較難拍得一張好的照片。

  其實可以先詢問,可是很多時答應後過於謹慎,反而變成遷就,效果也不理想。

  以快拍方式似乎可行,人多環境中卻有難度,所以喜歡了背影。

  沒有樣貌多了想像,好唔好唔知,當時驚險的一刻,成了今天無限的回憶。

星期一, 5月 23, 2022

頑皮

  照片攝於一九八八年在雲南大理。

  三月街屬於大理白族的重要節日,雖如此說,也和以前改變了很多,至於為何而變,留待將來研究。

  三十多年前和現在又有許多不同,不過已經唔會再去,也無謂尋根究底,能夠留下美好回憶,總算和大理有緣份。

  穿上民族服裝多見於女,除了頭飾和上身紅色的衣服及圍裙,其餘全是時下衣服。男的穿民族服裝唔多見,頂多紮條頭巾和腰帶便算。能夠穿上這些衣服,已經比某一段時間好太多,一九八八年時,大多數仍穿藍色及綠色。

  巡遊時見一女孩,樣子可愛,於是舉機便拍。雖說有人替她拍照,可是這女孩並不顯得開心,反而展露頑皮一面,不是嫌棄,只作翁鼻回應作反抗。

星期六, 5月 21, 2022

倒影

  散步於黃竹坑香葉徑,雨後透出陽光,明渠水位不高,略有微風,剛好能見倒影。

  近年流行「天空之鏡」,這些都沒有創意。

  印象最深某次雨後,見個意大利仔左搖右擺,唔係飲醉酒而係留意地上水氹,正確說應是水氹上的倒影。

  與別不同必須有創意,留意周圍才會有意思,不過真係唔容易。

星期四, 5月 19, 2022

艇仔粉

  雖已住在鴨脷洲廿多三十年,一向認為能夠碰上艇仔粉是一種緣份。因為每次——幾乎是每天——都唔見,偶爾才見在避風塘中經過。

  從來無試過,只知這回事,大概艇仔粉如車仔麵,伴在湯粉上多數是油雞燒鴨叉燒,味道唔敢講,買相算不錯。

  未知是否與Covid肺炎禁閉有關,近來多見停在岸邊,而且很多人幫襯,個個捧著一碗坐在碼頭邊公園內邊談邊說邊享用,好像很滋味。

  自從地鐵通鴨脷洲,每逢星期六日和假期,多了全副裝備的行山客到來,剛巧能遇上艇仔粉,自然有一試名物的衝動,看著師傅一個人由酌粉斬雞一氣呵成,如表演一樣絕不欺場,看似簡單實際上早已預備了各款配料,才有幾分鐘下來送上一碗蒸氣騰騰的鴨脷洲和香港仔之間的美食——艇仔粉。

  單看表演已夠吸引。

星期二, 5月 17, 2022

澳門龍華茶樓

  重看一些舊照片,這張攝於二零零八年五月於澳門龍華茶樓外。

  每次去澳門,入過賭場,但從來無賭過,一來唔識二來無錢,只好窮遊。

  曾聽人講唔識賭的人較蠢,他講的是事實。自問較蠢,這些事留給聰明人去做。

  龍華茶樓去過一次,這次和父母同往,臨離開時來這茶樓午膳,有傳統點心也有炒粉麵飯,十分豐富。

  那時很有風味,不知現在如何。

星期日, 5月 15, 2022

汲水門大橋


  以前都無留意,唔知點解凡中文名稱前面總喜歡加個「大」字,莫非驚死無人知?

  例如鴨脷洲「大」橋,其實連接香港仔的橋稱為鴨脷洲橋已可,但係講時變成鴨脷洲「大」橋。雖然如此,路牌較直接,如鴨脷洲橋道。

  青馬大橋更加要稱為大橋,如果只講青馬橋,或許無人知道其大。

  汲水門大橋與青馬大橋連接,無個大字真係唔得。

  照片拍攝於一九九七年前,那時機場與道路還在興建中,天空剛巧飛機經過。

  但係點解汀九橋卻無個大字呢?

  真係一個謎。

星期五, 5月 13, 2022

垃圾房奇景

  不要以為這裏是垃圾房,裏面才是。

  所住大廈為安全理由,垃圾房設兩道門。第一道門後有個小空間,再推開裏面一道門,內設大型垃圾桶,住戶只要將已用垃圾袋盛載好的垃圾放入桶內便可,之後由工作人員從垃圾槽輸送至地下。

  居住在同一層的住戶非常愛護環境,懶於推開兩道門,多數把垃圾放在兩道門之間的空間便算。

  你不放入便算,但後來的人怎樣呢?

  你係咁我都係咁,連再走入一步的位置也沒有之後,只能個個都係放置在這裏便算。

  鄉下婆絕對唔會咁做,這麼小的難題很容易解決,雖則麻煩一點,也會排除困難將垃圾安置。

  第一道門已因垃圾頂住不用推開,只要走入一步推開第二道門,用身體頂住,右手打開桶蓋左手放入垃圾,然後蓋好,還可以輕鬆轉身離開,毫不困難。

  好像要經過重重阻礙,但不要被眼前所困與迷惑,難得同住一層樓而且又咁愛護,有時係要走另一條路。

星期四, 5月 12, 2022

龍珠麵包

  香港仔龍珠餅店除了有雞批,還有很多港式麵包,其中一款最喜歡的就是餐包。

  常見的餐包由搓成長條打個結的那一款,這款餐包則是每逢到餐廳飲湯時奉送的一種,特別鬆軟香甜。

  買開餐包(一包六個),母親喜歡拿破侖,於是買多件,早上每人一個,拿破侖分成三,再配提子數粒,另有朋友送來的曲奇餅兩個,便成了星期日早上美味的早餐。

  西式早餐較為方便,中式如果要煲粥,冬天還有興趣,夏天真係免問。本來豬骨粥或瘦肉粥也豐富,白粥則要預備腐乳鹹蛋之類,還得有時間。

  回想初到香港仔,知道有間龍珠餅店,難道這個名字真的受卡通「龍珠」所影響?

  沒有向店主查問,只當作一個謎。

星期三, 5月 11, 2022

下午茶

  從何時開始有下午茶這回事?

  從前跟隨父親學師,吃過午飯後再開工,做了兩個多鐘後,成班師傅便一起外出,話到了三點三要歎番下午茶,偶然還會加件點心。

  後來轉了晚上工作,改為消夜。

  我們稱消夜,大陸稱為「夜宵」或「夜消」,初時也不知,直到有一次坐通宵巴士,至午夜十二時許一時,巴士停在一處,司機每人派一張「夜消券」,初時睇極都唔明,問人才知可到附近一間鋪頭免費換一碗米線。

  停車的原因除了去洗手間之外,還可以暖肚,這個安排在那時來說十分體貼。現在好像還有停車去洗手間,但卻沒有了「夜消券」。

  我們稱為下午茶,究竟與英國的「Afternoon Tea」有沒有關係呢?

  維基百科說英式下午茶來自上流社會,與我們工人階級的三點三下午茶肯定兩回事。英國講社交,我們只為忙碌工作中在午飯與收工中間給自己一個休息,補充體力後再投入工作。

  無論怎樣,今天的下午茶也許殊途同歸,無非休息之餘也給自己一個鼓勵。這天特別買了一個龍珠餅店的雞批,沖一杯咖啡,給步行了一個小時的努力作為奬賞。

星期二, 5月 10, 2022

南丫海傍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黃昏從南丫島搭船返港島,在碼頭候船前所攝。

  順便找來《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配圖,那時還有幾年,轉眼快三十年。

《臨江仙》楊慎(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①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②江渚③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釋】①淘盡:蕩滌一空。②漁樵: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③渚[zhǔ]: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

星期一, 5月 09, 2022

菲林與數碼

Rollei 35SE

Leica C-LUX 2

  數碼相機已有約十年,早與目前最新脫了節。

  菲林已存放了七八年,前兩天才沖印回來,再經掃描,再難與數碼相比。

  當日剛入住旅館,安頓好後略為休息,坐在沙發上對住露台,拿出兩部不同相機測試。

  一部Rollei 35SE,鏡頭40mm,比標準鏡稍闊,算不上廣角鏡。另一部Leica C-LUX 2,鏡頭達28mm,影得較廣闊。

  數碼相機對光暗較為敏感,雖是傻瓜機,鏡頭甚有質素。

  菲林機受制於沖印藥水,再經較低解像掃描,只從熒幕觀看,仍可接受。

星期日, 5月 08, 2022

洗乾淨……


  這兩卷菲林應該購於二零一六年,二零一七曾於旅行時拍攝了一卷半,一放下已五年。

  前三個月重新找出這部相機,早已忘記了內裏還有沒有菲林,但見數字停在二十幾之間,嘗試按一下快門再拉一張,感覺內有菲林,於是在家中重新學習攝影。

  四月二十三日偷得浮生半日閒,從家中步行至淺水灣,終於有機會見到異象——如果能稱得上異象的話。

  那天氣溫接近三十度,陽光普照,可是淺水灣上空中一人,出入口被圍欄封起來,不得內進,遑論游泳。

  巴士上人山人海,相信肺炎病菌只存在沙灘,這時卻見一男一女旁若無人脫衣落水,一於鴛鴦戲水,倒羨煞人。

  如此異象,有何啟示,相信也要拭目以待。

星期六, 5月 07, 2022

舊照片:赤柱國殤紀念墳場

  掃描菲林,其中一張攝於一九九二年四月,地點赤柱國殤紀念墳場

  據維基百科中其中一欄,「2009年11月,香港有多份報章曾報道此軍人墳場淪為攝影愛好者、情侶婚紗拍攝的取景地點,引起保安憂慮和不當使用墳場的質疑,部分人更攜同犬隻入內。負責管理赤柱軍人墳場的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對外傳訊主管稱有關人士的行為對亡者不敬,亦影響前來拜祭者,呼籲進入墳場參觀或拍照的人士應保持低調。黃國桐律師指《公眾墳場及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墳場的規則》訂明任何人如未獲得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的書面同意,不得攜同犬隻或其他動物進入墳場,也不得在場內作出吵鬧或不當的舉止,因此部分人士行為或許已經牴觸法例。

  攝影還可以,婚紗取景則按個人喜好,只要不影響及保持安靜,尚可接受。至於攜同動物進入則似乎有些不當,不過特區香港人近廿多年來不太懂得尊重,難怪二零零九年後有此「參觀者應遵守規則」此分欄。

星期五, 5月 06, 2022

野豬出沒

  散步於香港仔水塘,沿途見「注意野豬出沒」的告示,好像日本的「熊出沒注意」。

  熊與野豬同屬雜食,但熊體型壯碩爪也鋒利,較容易傷人,其實熊也怕人——這個不用說,一般不會主動侵犯,為保安全,才有「熊出沒注意」。

  至於野豬,雖則體型也不小,勝在有力,華南地區沒有長獠牙,除非受到驚嚇或騷擾,否則各行各路,總的來說野豬近年不算怕人,或許與三四十年前受到英國人愛護,沒有被人類大量屠殺,漸漸失去了戒心。

  野豬有求生能力,正常不須餵飼,為了大家安全,本來只掛出「注意野豬出沒」便可,不過這裏很奇怪,還有其他告示。

  不知是否平日見得動物少,而且中国人喜歡問「是否食得」,難怪英帝有個笑話,除了檯櫈之外,任何四隻腳嘅中国人都食。

星期四, 5月 05, 2022

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積木屋)

  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積木屋),睇個名以為法國,畫風帶東歐與南歐,後來才知來自日本。

  在荒謬的世界總有點荒謬的樂趣——如果是樂趣的話,有時想脫離繁囂,的確需要這個早已脫亞入歐的日本來洗滌心靈。

  電影很淺白,更沒有對話,靠影像與想像來傳遞,也包括音樂。

  人生也許如積木,或說如拼圖(Jigsaw Puzzle),一塊一塊拼成,可以依著說明書來砌,也可以跟隨自己喜歡的形狀與方式,無論怎樣,最後都會有一段段難忘的過程,砌成屬於你我的將來,當牆上滿是記憶,也成了你我的過去。

  卡通中有特別喜歡,從地上拾起煙斗之後那一愕,及最後再次擺兩個酒杯。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更要珍惜所有。

  獻給我們的父母。

  用蘇芮的〈牽手〉配這卡通,相當貼切。

星期三, 5月 04, 2022

曾江猝逝隔離酒店


  睇曾江演戲由細睇到大,太舊唔記得,近年只在youtube睇,印象中他曾演鐵金剛007要對付的其中一角。

  幸好曾江多人認識,獨自一個人猝逝在隔離酒店,才可以上新聞,連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也有報道。

  換了其他無名無姓,死幾多都只係一個數字而已。

  同意十九才子所講,「至少身邊有人」。

  連有名有姓也如此,其他可想而知,包括上海。人間慘況,竟然發生在二十一世紀。

  與蠻荒沒有甚麼分別。

  最後一次見到曾江先生在2018年秋,觀塘看電影後茶敘,聆教人情世故。曾江是有個性有料之人,難怪拍戲越老越馬龍白蘭度。此次由馬來西亞回香港,若不是愚蠢而反人性的酒店檢疫強制隔離,太太家居在身邊,當或逃過一劫,至少身邊有人。但以當前政府醫院床位資源嚴重不足,任何人此時出事,風險大增。猝逝前最後一程回到大馬探訪母校,旅途溫馨,人生最後一程當如是。在美國,這樣的人如奇連伊士活,這般年紀還可以做導演、做男主角,拍幾部抒發個人智慧的好戲。香港有性格、有看法、有經驗的人又少一個,正值大散場,寧非天意?

法廣:資深演員曾江倒斃檢疫酒店 容長者家居隔離聲響起

星期二, 5月 03, 2022

外灘






  外灘之所以咁出名,與英租界時代在黃埔江邊興建一批三流高層建築有關。

  那時雖然住在江邊河岸,但高樓大廈卻不多見,上海英租界在黃埔江邊建了多座十多層高的大廈,包括當時的匯豐銀行,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據聞遠至北蔡遇上晴天,也可見高樓。

  這群建築無論在今天或是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也說不上美麗與創新,只不過中國人當時未見過,亦未懂得使用石鋼筋水泥為材料。

  至於從內陸而來到了上海,除了未見過海——其實是江,更加未見過江邊高樓,於是成了名勝。

  這也不要緊,唔識可以學,慢慢才有自己的風格與審美眼光。

  輪船離開十六鋪碼頭,從江中欣賞這建築群,缺少背後的山際線,也給停泊兩岸邊的各式輪船與渡輪遮擋,影響了視野,不過路旁大樹屬另一道美景。

  回想當時,看見外灘並不特別興奮,來到蘇州河交界時,眺望外白渡橋橫跨兩岸,才覺吸引。

星期一, 5月 02, 2022

煤煙的氣味


  很久沒有到上海,上一次已是二零一七年的事,看似很近,轉眼五年。

  初時還有興趣經過從前的英租界法租界,如今天的淮海中路即當年霞飛路,再走遠一點,宋慶齡故居周恩來故居等。

  一九八七年在十六鋪碼頭坐船往重慶,除了輪船更有過江小輪來往兩岸,先在售票處購票,發給一個塑膠圓牌(如打麻將的籌碼),登船前向收集箱一拋,碰著十多人同一時間拋出,碰撞至以金屬製成的收集箱,tiktik toktok,變成今天的Tik Tok,甚為有趣。

  也曾從青島乘船到上海,輪船泊在今天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而那時還有上海至香港的航線,同樣停在這裏,不知道今天還有沒有客輪開出。

  沿長江客運當年應該非常忙碌,也曾有興趣沿中國運河遊,可惜整條運河只有部分通航,更沒有客運這回事,那時能夠坐上一趟上海至重慶的客運輪船,可算非常幸運。

  上海一段還不是長江,而是黃浦江,船一駛出碼頭,遠處外灘,運煤船剛巧從遠而駛來,重看舊照片,那陣煤煙的氣味彷彿仍在空中飄盪。

星期日, 5月 01, 2022

家常菜飯

  煲飯又灼菜有時太麻煩,母親雖說乜都食,對於菜梗咀嚼起來並不容易,所以每逢放假在家,總喜歡煲菜飯。

  新式電飯煲有煮菜飯功能,其實與煲飯無分別,只是時間長一點,煲之前可以先略為放薑炒菜,平均加水又合適的話,飯帶鬆軟,更為美味。

  先把半斤的菜切好,肉碎半碗,如果有鹹肉可以兩溝,味道鹹鮮,薑切極小粒,喜歡的話可加入冬菇,同樣切細粒。米量一杯又四分一。

  選擇好菜飯功能,加熱後倒幾滴油,爆香薑肉冬菇,放入菜炒幾下,待菜收縮加入米和水,之後等三十五至四十分便有美味的鹹肉菜飯。

  煲落飯十五分鐘左右,開罐粟米蓉加入豆腐葱花煲碗湯,好聽可以稱為羹。雪櫃內還有六條昨天剩下的鰂魚,放在焗爐中加熱。見尚有五分鐘,從水果籃中取出新奇士橙三個剝皮。

  由鄉下婆用了約四十五分鐘弄好,給這個星期準備了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