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30, 2022

轉載:再說勒卡雷(陶傑)

再說勒卡雷(陶傑)

2020.12.18

  約翰勒卡雷的間諜小說與伊恩法蘭明的007有何分別?看兩人的小說名稱就知道。前者的小說名字,叫做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後者有一本小說,叫做The Spy Who Loved Me,勒卡雷另有一本小說叫做The Spy in his Prime,而法蘭明的另一本叫做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前者的書名專業而深沉,後者花哨而fanciful。法蘭明出道早,而且在勒卡雷剛開始動筆時就病死。勒卡雷沒有對行家的作品如何惡評——文人相輕不是英國文化的傳統——只是被問到名氣比他筆下的名諜史邁利更大的占士邦時,他說:法蘭明筆下的主角如一名國際流氓(international gangster)。

  這裏面已經是很含蓄地對行家的評價,正如他小說內斂而不是浮誇的風格。

  許多人也是看了電影和電視劇,才接觸他的小說,逐漸引人入勝。看勒卡雷的人像能看欖球和壘球,而視看007小說電影的另一個群組為足球觀眾。漸漸勒卡雷的小說讀者自成一個俱樂部,會員眾多,但一定不是007辛康納利電影的消費者。所以當二〇一一年的電影版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推出,製作成本巨大,請了英語世界頂尖級性格明星匯聚一堂,竟然拍出了一部如老牌寄宿學校old boys reunion的懷舊和悲傷情懷。外行不是看得太懂,但編導和明星都可以不理,在自己的小圈子電影符號語言裏自傷自憐,尤其電影結束時,軍情六處的一批老同僚唱出法國歌曲「海洋」(La Mer),這一幕熱淚盈眶,完全是為「海裏的人」而寫。

  這才是可以令人接受和欣賞的知識份子的傲慢和自戀(intellectual arrogance and narcissism),與美國東岸克林頓奧巴馬華爾街那一種,高下立判。

  勒卡雷的間諜世界是受過種種創傷的(traumatised),占士邦沒有。他寫史邁利三部曲時來過香港,與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見過面,蒐集背景資料。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見顧汝德,他滔滔不絕對我講香港民生問題。我沒有說話,最後我笑問他:我對你當年會見勒卡雷談了什麼,比較有興趣(more intriguingly interested)。他聽了一楞。

  從此顧先生沒有再找過我。

星期四, 4月 28, 2022

長江三峽輪船

  第一次遊覽長江三峽,並不是乘遊覽船,而是從上海乘客船往重慶。

  那時逆流而上,稱為上水船,需時七日,如果從重慶至上海,則是下水船,航程較短,五日便可以。

  船上有餐廳,三等以下供應快餐,但不能在餐廳內進食,二等乘客則可以在餐廳內點菜或購買快餐,不過要提早通知才有供應。

  有二等應該有頭等,找遍全船卻不知在哪,因有部分地方不能內進,相信在船頭位置,亦唔係隨便可以購票。

  二等船票也不能在售票處可以購得,多數已由各大單位預早訂位。那時小叔叔在上海算是一個小幹部,在出發時一段日子以書信聯絡,得知他能託人購買,於是提早個多月定好日期,知道購得船票才到上海,住上三兩天後在十六鋪碼頭登船。

  二等兩人一房,同房的那位,在傾談間也知他經常來往上海重慶兩地,也經常乘這艘客輪,同樣也應是屬幹部級,至於大小則唔多清楚。

  一九八七年時,沒有高速火車這回事,特快火車每小時平均時速也只有七八十公里,上海至重慶特快火車需時四天以上,坐船雖然多一至兩天,但較為舒適,應是不錯的選擇。

星期二, 4月 26, 2022

一朵羅勒


  看似講食物,原來主角係羅勒(basil)。

  前些日子爆發第五波肺炎,為怕封城強檢,特区個個買定食物放在家,自己去得遲,乜都買唔到。

  過了幾天,終於買到隻冰鮮雞。將雞斬開幾件,以法式方法加意大利番茄燴,配上新鮮扁意粉,紅黃色非常合襯。

  上碟時總覺有所欠缺,擡頭望出窗外,數月前買回來的羅勒茁壯成長,於是摘下幾片點綴,把一碟平平無奇的意粉無論顏色與味道立刻提昇不少。

  人屬感官動物,如果縛上雙眼或掩上鼻孔,單憑味覺,有時會不知是何食物,更不知顏色等,甚至連味道也不能準確說出來。

  眼耳口鼻再加上手連帶咀嚼,感受立刻不同,難怪有時除了使用筷子刀叉外,必須使用手拿起食物送入口中,才能真正品嘗,亦能增加滋味。

星期日, 4月 24, 2022

牽腸掛肚

  妳往哪裏去?

  每次闖盪江湖期間,總會細心挑選妳們,自知江湖險惡,總會遇上危險的人和事,但總有一些人帶著可信的笑容,告知我將妳們交給她(他),是正確的選擇。

  絕多時妳都能平安回家相聚,告知我江湖上的奇妙故事,雖然短短數字,足以表達妳的心意;有時一年半載才見妳的出現,就像摩洛哥那一次,但也無可厚非,畢竟沙漠地區,總有點新鮮感,多留一會總少不免;但北京那次,事隔數年,自己已不存厚望,只希望妳能再次重新(循環再用),或是永埋在土地裏。

  現代人真不懂情趣,總愛短視在小小畫面上,不愛走遠一點,看多遠一點,經歷多一點。

  我就是喜歡妳的實實在在,前面背面同樣精彩。無次我都比妳先回家一步,但妳每次的回來,總能為我們的旅桯劃上完美的句號,還有令我們憶起在途上無數次的苦與樂,真是精彩。等著妳從新街鎮的回來!

星期五, 4月 22, 2022

煲劇「勿言推理」

  放假幾天,躲在家中追劇。

  日劇的主角很喜歡講一些怪人,或說特立獨行,無乜朋友兼寡言,亦患強迫症等。

  「勿言推理」剛開始覺得屬偶像劇,來到第九集中段,謎底終於解開,所恨不是兇手的動機,而是因為掩飾而成了幫兇。

  本來因自己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導致悲劇發生,只要當時說出來和承認錯誤,雖要承擔責任,未必引致後來的惡果。

  可惜為了自尊自大或一時難言之隱將悲劇推卸在別人身上,倒果為因,企圖把尋找真相的人全部消滅,這才是最壞的打算。

  日劇為照顧觀眾,一般不會太深入,更有善良的結局,而日本人最瞭解人性之邪惡,也能從小說電影甚至真實中表現出來,只因他們曾經。

  說日本曾經,並不是自己無,所以更要時常留意,惡魔就在身邊。

星期三, 4月 20, 2022

燦爛


  喜歡大理,除了因為大理是一個僻遠的地方,那時還可以坐夜車,第一次到高海拔——約海拔二千公尺——的地方,更重要是住了一段較長的日子。

  一九八八年四月「三月街」前夕來到,第二天巡遊開始,大部分人集中在大街,因為遲了一步,企圖從後街趕過來,無意中經過一間小學操場,學生準備跟隨隊伍出發,於是入內替他們拍了幾張充滿燦爛笑容的照片。

星期一, 4月 18, 2022

棧橋


  一九九四年五月遊覽青島,相信與現時已經兩個樣。

  那時已經說青島的建築甚有歐洲風味,其中紅瓦頂帶煙囪高兩層的獨立屋,之間綠樹林蔭,難得保持良好,現時如何不得而知。

  棧道很有意思,只是當年名勝並不如今天「豐富」,成了遊人必到的地方,幾乎所有人都要來這裏行一轉。

  五月天氣帶涼,游泳的人不會有,日光浴只屬外國人。

  以為漸變,誰料翻天覆地,高樓大廈跨海大橋高鐵商場林立,色彩更為豐富,連棧橋對面的戰艦有了更大的變化,雖是如此,總覺缺少了令人再次踏足的吸引。

星期六, 4月 16, 2022

波蘭巴士


  波蘭東面主要與白羅斯及烏克蘭接壤,西面則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東部主要面對蘇聯。

  今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所持的理由「烏克蘭加入北約」。

  二零一零年六月參加旅行團,尾站來到波蘭,最後一天停留華沙。

  波蘭巴士以紅黃顏色為主,與前共產國家的款式基本一樣,採用前後兩節單層車箱。

  看似與前共產國家相若,但波蘭早於一九九九年加入北約,二零零四年加入歐盟,屬於較早加入西歐陣營的東歐國家。

  波蘭雖然早已加入歐盟,但仍使用自己的貨幣。

  那年來到波蘭,經過一間雪糕店,鄉下婆要買一杯外形旋轉的雪糕,於是隨手拿出幾個硬幣出來,誰料店員不收這種貨幣(歐羅),立刻再找,才知沒有散紙,只好拿出紙幣購買。

星期四, 4月 14, 2022

Rollei菲林相機

  早在上年Covid肺炎沒有咁嚴重時,把兩部單鏡反光鏡送給鴨寮街,剩下這一部Rollei 35SE。

  這部相機很古怪,多數相機只為使用右手的人設計,所以無論㩒快門拉菲林都是用右手,但是這一部卻將菲林反過來安裝,使拉菲林時卻用左手。

  不要以為全手動機無電子化,機頂有一個電池盒,安裝一粒特別型號的電池,之後可以使用電子測光,在觀景器中顯示預測光圈。

  雖有此電子測光設計,但又可以不裝電池及不使用,完全成了一部全手動相機,包括估計距離。

  觀景器在右上角,與鏡頭有少許偏離,拍攝時亦要注意。

  正因為這種種不同,每次攝影時心情很複雜,太多不可知,與專業的全手動相機操作方法幾乎完全一樣,興奮估計預測等混在一起,每當取照片回來欣賞時,仿如放下心頭大石,也特別珍惜。

星期三, 4月 13, 2022

泰姬陵黑白與彩色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印度旅行,唔記得點解有卷黑白菲林,於是裝在傻瓜機內,一同出發。

  彩色照片流行,黑白卻一點也不簡單,更不容易控制,偶然喜歡嘗試,於是有了難忘經驗。

  一向對黑白照片有好感,除了神秘之外,還有一番韻味,豐富的畫面埋藏著看不清的底蘊,不期然產生好奇幻想與期盼,當有緣相遇,另有驚喜也說不定。

  泰姬陵以白為主,實際上帶些少微黃,黑白相中增加剔透,略帶悲哀。彩色相中可讚嘆建築的美麗與宏偉,還有當中的平衡。

  旅行回來後只沖曬了黑白菲林,並無曬成照片,今天掃描時重看,甚感美妙。

星期二, 4月 12, 2022

  安裝這個通信軟件已有一段長時間,但一直很少使用。

  突然想起相隔已久也分開多時,兼連上海也要封閉,於是企圖再次聯絡。

  通訊錄記錄了電話卻並不能連接,幾經尋找,終於傳來消息,可惜令人難過。

  曾經歡笑愉快,是三兄弟中最為活潑,晚年患上認知障礙,再次見面時不再相認,也再沒有熟悉的笑容。

  三月十五封城之日,同時也離別遠去,聽到此消息,不禁悲從中來。

  早有心理準備,奈何Covid肺炎來襲,這三四年間再次分隔,那年(二零一七年)一見已成永別。

星期一, 4月 11, 2022

南嶽忠烈祠


  如何去南嶽衡山已印象模糊,那時乘京廣線在衡山站落車,再轉巴士到達衡山鎮,大概屬山腳位置。旅費較充裕可以租車登山至住宿地點,不然靠雙腳。

  要步行多久?

  吃過午飯,向店主查詢,答道個半至兩個小時。自恃年輕力壯,背約十幾磅行李步行,絕對可以應付。

  步行也有好處,經過忠烈祠,這個建築外形依足南京中山陵,向上望只見樓梯向下望則見平台,揹著背囊走上落下,終於上氣不接下氣,把背囊放在一旁才鬆了一口氣。

  那裏空無一人,除了建築物外,內裏也幾乎空無一物,不想我們認識還是經歷戰火破壞,並無深究也略為知道原因,只知有間小茶檔,供遊人休息。

  之後登山之路開始力不從心,走了一半想放棄也不容易,幸好遇上一位住在半山的農民,剛從山下買醬油回家途中,在他陪伴下走了約四十五分鐘,阻慢了他歸家,而離住宿的地點也不遠了。

  事隔多年,仍然感謝他的鼓勵,在艱難時扶上一把。

星期日, 4月 10, 2022

古北口長城


(上:八達嶺 下:古北口)

  一九八七年五月,在中國繞了一個大圈,先到上海,坐船沿長江三峽逆流而上,到達重慶後再乘飛機到北京。

  那時開始已有很多香港人回大陸工作,主要協助從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商家到大陸投資設廠,而技術人員多數來自香港。

  其中一位同事的朋友所工作的汽車維修公司剛在北京設立部門,要往北京指導一年,正好可以到北京探望,於是才有這個旅程。

  那位朋友在北京工作了約半年,認識了北京的同事,文書行政工作的大部分來自城市,而學習維修的人員則多數來自較偏遠的農村或郊區,當中一位住在古北口鎮

  我們幾位來到北京,住在頗豪華的香港員工宿舍,假期到來,決定跟來自古北口的同事到他家中,既可遊覽沒有多少人認識的古北口長城,又可住在農村家中,增加對祖國的瞭解。

  一九八七年的古北口長城,幾乎全無維修,據介紹,甚至很多房屋中的磚瓦都來自這段應該建於明代的長城。走在長城上,很多路已不好走,亦要攀爬才可到達較高位置,部分結構不穩,所以只登上一個山頭,眺望另一座塔樓。

  至於當晚晚飯,我們約五六個人(連他的家人)只買了一市斤豬肉(要肉票),蔬菜約佔七成,包了餃子,圍在一起吃得十分高興,也十分美味,更知道了肉之珍貴。

  當晚睡在坑上,幸好天氣不算冷,不用生火取暖。

  那時覺得路遙遙,今天回望已是另一個世界。

星期六, 4月 09, 2022

自拍照


  旅行時每去到一個地方,喜歡留下一張自拍,現時稱為「打卡」。

  從前較難自拍,多數帶備腳架,或將相機放在一個穩固的位置,不過高度很難合適。

  結果怎樣?

  整個旅程中,其實很少出現在相片上,反而喜歡替別人影上一兩張,有緣的話留下地址,回來沖曬後寄回。

  偶然有回覆,內心也高興。

  近十多年間,數碼相機流行,加上智能電話普及,不要說影相容易,連自拍「打卡」也方便。

  有容貌的照片留給自己欣賞,風景及幾張「自拍」也可以放上網。

  對鏡自娛,才可細心留意相望的一刻,留住那相遇的一剎。

星期五, 4月 08, 2022

打卡



  近年經常聽見別人說打卡,至於「打卡」是甚麼一回事,始終不太明白。

  略知網上所說的打卡是怎樣,但是否一定要跟隨?而喜歡攝影,相信亦最怕遇到只顧打卡的人。

  這幾張照片拍攝於一九八四年五月,當年遊覽寧波普陀山。

  來到佛頂山,單影這個碑石並無趣味,而只影碑石也不容易,因為很多人排隊合照,於是正好用來襯托,雖然不認識,也十分合作,沒有要求拆菲林或有不滿,值得慶幸。

  另一張飛來石,要「打卡」有難度,後面有樓梯,前面要攀石,為要合照有時連命也不要,不過既然擺好姿勢,決不會為一張菲林而吝惜。同是那一句,彼此不認識,影後也十分滿意。

  今天看來,如何在石上刻字而不影響位置,也甚有難度。

星期四, 4月 07, 2022

譯名與舊事

  重看一些旅行資料,發覺現時的譯名真係唔知點講。或許今天稱為政治正確和大一統。

  蘇格蘭的Aberdeen當然無理由譯作香港仔,以前稱為「鴨巴甸」,現時則為「亞伯丁」。

  Edinburgh譯為「愛丁堡」,那麼Aberdeen怎會有個「丁」?

  還有一個「高雲地利」Coventry,今天是考文垂,點解知這個高雲地利,因為小時候睇英國足球大賽。高雲地利好聽得太多。

  至於Inverness譯成「延文禮士」還是「因弗内斯」?高下立判吧。九龍仔公園旁就有一條延文禮士道,希望不要改名。

  近月悶在家,偶然睇viu96,這兩年來連火車佬也轉到這裏,記錄片多來自英國,字幕譯名中跟隨從前,例如「維珍尼亞」「延文禮士」「高雲地利」等,咁高質素,可惜生不逢時,擁有viu96的電視台唔多爭氣。

  十數年前有位同事話要政治正確,譯名一定要緊隨,當時還被他教訓了一頓,自此這位同事平步青雲,加入了領導層。

  在此恭喜這位曾經有幸一同工作過的同事,希望他能繼續秉承政治正確精神,不要有所動搖,不然所有努力皆白費。

星期三, 4月 06, 2022

日出

  為何日出照片會影成咁?

  一九八四年五月上旬登上南岳衡山,第二朝早起準備看日出。山中等日出唔係咁容易,主要看緣份亦要睇天氣,很難如水平面冒出或山後爬上來,而是突然從雲後閃出金光慢慢升起。

  天氣不佳兼攝影技術不足,影不到好照片是恴料中事,之後發生的事才是重點。

  睇罷日出也不過六時許,於是兩個人沿著後山愈去愈遠,山坳後已見一個散射天線網,與經常在電影電視所見的衛星天線同一個樣,只不過較大型,類似赤柱香港衛星地面站所見。初時有些好奇,繼續前行,準備看過究竟。

  行了一大段路,前面有一個閘口,閘門打開也沒有指示,當時除了對衛星天線有興趣外,主要欣賞山中景色及遠處風景,並無太留意其他事物。

  誰料轉了一個大彎,突然間路旁及前後衝出約十多二十人形成包圍圈,個個虎背熊腰黝黑紮實,單看外表已知是軍人,並無穿著軍裝。我們沒有太大反應,因為自問只是遊山賞景。

  大家呆望了一會也靜默了一會,終於有位年齡較長的人走出來,略為目測我們的裝扮,言語間也替我們解釋了目前的情況——只因拍攝誤闖了禁區。

  可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相機這回事在湖南不是人人能夠擁有,何況單鏡反光機,結果在準備沒收之時立刻向首長求情,相機內只有日出的照片,如果不相信,可以打開機背讓菲林走光便可以消除彼此疑慮。

  當時的首長真的很通情達理,只讓我們各自打開機背看到裏面的菲林便算,沒有強行拉出整卷曝光,結果部分已影的走了光,這張屬走唔晒其中之一,而仍在筒內的菲林可以繼續使用。

  回想那個殘酷的年代,偶然仍有討論的空間,發生在今天或許說了便算。

星期二, 4月 05, 2022

有關清明的書

  四月五日清明。

  一九七六年清明之後,約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在上海買了一本「天安門詩文集」。之前也有一本「天安門詩抄」,封面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題字。

  過了幾十年,並不是發覺有了甚麼改變,而是本質上根本沒有變。

  無謂咁麻煩,無非想得閒睇頁書。

星期一, 4月 04, 2022

鑑湖陶社

  掃描菲林,終於找齊一九八四年遊覽浙江寧波紹興時的照片。

  來到紹興,當年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很多地方仍保存優良傳統,包括午睡時間等,所以無論飯店博物館公園一概不開放,但一些公眾地方則除外。

  那天約中午時來到鑑湖,售票處休息遊船停運,只好沿著河邊小路漫步,來到一間頗優雅的小屋旁,重門深鎖,從窗花中向內望,大廳中央牆上掛有一張照片,上有橫匾寫上「氣壯山河」,由孫中山題字。

  由孫文題字,相信有些名堂,可惜未能入內參觀,門外只寫上「陶社」二字。自問不好學,一時間想不到革命元勳中那位姓陶,當年遊罷便忘記了,幸好當時把相機的鏡頭伸入窗花中影了一張照片。

  浙江後到了上海,在延安中路的新華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李敖的「蔣介石研究續集」。那時在香港曾看過同是李敖寫的「蔣介石研究」一至三集,於是買下餘下的四至六集,待回程時在火車上閱讀。

  未必對全本書有興趣,但當看到「蔣介石研究續集」其中一篇《蔣介石怎樣暗殺革命元勳?》,因為附有照片,才知在紹興鑑湖陶社所見的正是被蔣介石暗殺的陶成章。

  世事奇妙,站在面前卻不知是誰,回程中卻認識了。還有在過關時,關員似乎對這幾本書甚有興趣,雖然全正體字印刷,卻是內部批准出版,檢查了出版社後全部放行。

星期日, 4月 03, 2022

望洋聖母

  很久沒有去過澳門,找到一張攝於二零零五年時的照片,地點西望洋聖堂

  除了賭之外,早年澳門還有甚多葡式建築,所以帶有歐洲風情,漫步碎石路穿梭聖堂間,樹蔭下海風吹來,不用坐十多個小時飛機,以為真的去了葡萄牙某一個小城。

  這個想法有些天真,漸漸那裏填海遠處多了個閃閃的招牌,喜歡五光十色更能吸引某個地方的遊客,但是也少了原有的閒逸與濃厚的人情。

  澳門的聖堂當然比起歐洲細得多,不過很多仍值得參觀。

  喜歡花地瑪,所以特別前往,只是略嫌太新,不過與葡萄牙有關,也覺親切。

  特別喜歡西望洋聖堂,或許要步行一段斜路,到達時倍感高興。

  曾見過聖堂頂塔頂與望洋聖母在同一張照片內,於是尋覓找得那個位置。要影也許唔係咁難,但係要有好天氣日落陽光前後分明則唔係咁容易。

  歐洲比較多藍天,我們在這三四十年中特別這二十多年間,早已與陰暗的天氣分不開。

星期六, 4月 02, 2022

日式幽默:「這裏是車輛優先」

  網上看新聞,發覺日本人甚有幽默感。

  去過台灣兩次,非常同意日本人對台灣交通的認證——台灣是車輛優先。

  台灣長途巴士的里程計算方法與日本大同小異,不過並沒有日本那麼先進,那部收銀機能夠找回零錢外,還有兌換功能。

  日本能直接列印車票,台灣則用人手操作。這已是十年八載前的事了,現在如何不得而知,因為這三年間為了清零所以未能出外旅行。

台灣交通亂象獲日本認證!日台交流協會指南:這裡是車輛優先

2022/03/22 12:58

文/記者陳英傑

  台灣交通環境之惡劣,不只波蘭記者發文抱怨,就連日本都針對此事撰寫台灣交通安全指南,給來台灣的日本人作為參考。

  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網站裡,有一份「台湾在留邦人安全の手引き」(台灣日本僑民安全指南),裡頭的第二項第 9 點,針對台灣交通事故對策的說明,文內指出,根據台灣警方統計,交通事故的數量高於犯罪數量,必須明確注意日本跟台灣在交通條件跟習慣上的差異。

  針對行走在馬路上,文內表示台灣駕駛傾向車輛優先,不像日本是行人優先。即使是綠燈,行走在行人穿越道時也要注意周圍的車輛;就算走在人行道也要留意,因為會有摩托車騎上人行道。

  準備搭乘公車或計程車時,要留意會從右側鑽車的摩托車;另外也要留意在行人面前右轉的車輛等種種建議,都讓日本人在來台灣之前,得先做好心理準備以及調適。

附:元朗方艙醫院現「天空之鏡」被指水浸 疑「低炒」拍攝所致

星期五, 4月 01, 2022

等廁所

  英國人一般喜歡住在兩層樓高的獨立房屋,屋後多數有個小花園,或三房或兩房在樓上,樓下則由廚房客廳飯廳組成。

  洗手間及浴室大部分建於二樓,至於樓下有沒有洗手間,因為未有機會參觀過不得而知。

  睇英國劇集,如果探員要借用洗手間,主人便會指向樓上。

  特区香港高樓大廈多,除了在新界還有特別的獨立房屋,大多數人住在大廈中的一個單位,或許人多住在一起,喜歡一間屋內有兩個洗手間,免得大家同一時間爭用。

  阿高同樣有不滿,同樣也不明白,為何間屋有咁大,唔知點解個廁所係都要設在樓上?

  也是否在今天華佬喜歡和他開一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