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1, 2024

燒肉午餐




  究竟是甘多爾福堡還是岡道爾夫堡,有些搞唔清,意大利文就是Castel Gandolfo,地方唔算大,不過接有美麗湖景與教宗夏日別墅。

  小餐廳亦有很多,部分就在靠近山邊,可以一面欣賞湖景一面享受美食,因為比較隱蔽初時沒有留意,選了一間在大街上而又顧客較多的Hosteria La Fraschetta di Padre in Figlio

  初時見個學生哥食緊一碟燒肉配麵包,另有一杯飲品,於是向他請教這是否套餐,他很熱情為我們介紹,這款的確是套餐,一份燒肉亦有一碟細沙律,再有一杯飲品,他點了可樂,價錢不貴,好像是7.5歐元,還說燒肉值得一試。

  連忙向他道謝,然後找了兩個座位坐好,向店員查詢可否點這個套餐,原來遊客可沒有這個優惠,只有本地人才可以。其實我們也不介意,於是點了一份大燒肉一個沙律,另點了一瓶一公升有氣礦泉水。

  燒肉味道唔錯,香料配搭適合,皮亦脆口,不過食多了有點乾,配麵包比配飯更能食出肉味。沙律這樣簡單永遠不會失手。近年不知是否與環保有關,再加肺炎瘟疫之後,很多餐廳改用了玻璃樽盛礦泉水(不是水喉水,要向供應商訂購),價錢一樣,卻減少了膠樽的使用量,可說一舉兩得。

星期六, 10月 19, 2024

《連城訣》剪報

  從網上看到一張剪報,是金庸全新修訂本的《連城訣》第一章,附有前記。

  報頭上印上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即公元一九七二年,距今也有五十二年了。

  為何對《連城訣》咁有興趣,大概因為是第一部睇金庸的武俠小說。

  睇武俠小說較遲才開始,第一次接觸《連城訣》,應是那時有幾份以漫畫為主的報章(金報,喜報等),其中有一段時間,改編了素心劍連載,就是由那時開始,連續睇了多月,至於作者是誰早已忘記,也許是繪畫《壽星仔》的上官小強。

  那時無咁多錢天天買份漫畫報,亦看得斷斷續續,後來知道漫畫改編,於是去圖書館借了《連城訣》看了整個故事。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只睇了幾部,對《連城訣》算是特別喜歡,除了第一本開始睇之外,就是內容以金庸先生家中的一位傭人的遭遇說起,才有了這個故事。

  有讀者不太喜歡後來的修訂,其實無所謂,因為武俠小說很少機會重睇,之前怎樣唔知之後如何修訂也不會理會,只會喜歡自己所看的版本。

  修訂或許配合時代需要,偶然從書架拿來重溫,只為識多幾個字。

  (圖片來自「金庸為什麼要把《素心劍》改名《連城訣》?」)

星期四, 10月 17, 2024

參觀別墅



  稱為夏宮的岡道爾夫堡教宗別墅,是教宗假日避靜的場所,遊客可以購票入內參觀,附送講解機,提供多種語言,包括國語。

  內裏房間標明不可拍照,遊人甚守規矩,但在走廊而又能看見阿爾巴諾湖的窗旁,遊客選擇在這裏拍照留念,工作人員一般不會阻止。

  房間內的擺設也算簡樸,整體佈置以淡色為主,冷暖氣齊備,這裏應以優美風景見稱,望出窗外就是湖,有如我們向海一樣,湖未必廣闊無邊,但也有一個遠景,給人拓闊了視野。

  來到一間展覽神職人員服裝的房間,其中一張櫈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這房間並無「不准攝影」的圖示,於是拿起智能電話就拍了只此一張室內照。

  為何選了這長櫈?因為上面繪有耶穌交鎖匙給聖伯多祿。

  另一張攝於走廊盡頭,可見外面教堂的圓頂。

星期二, 10月 15, 2024

連理樹




  兩棵樹的枝葉連生在一起,古時以為吉祥之兆。

  是否吉兆無人知,不過一定覺得特別。北京故宮之內有連理樹,也在雲南玉龍雪山見過一棵好像是茶花的連理樹,現在還存在否不知道。

  來到意大利岡多菲堡花園同樣有棵連理樹,是曾見過之中最大的一棵。至於年份,導遊有講過,只是聽唔清亦忘記了,肯定也有幾百年。

  至於附近的遺址,亦已年代久遠,磚石建築保存較好,動輒超過五百至一千年甚至更遠。

  遊花園大致到這裏結束,要走回頭路才到達出口。

  導遊很有耐性陪伴,這時我們不禁胡思亂想,以這樣來回約一個半小時,會不會是他的日常運動量呢?以旅行計,一天步行約為兩萬步以上,一個上午下來起碼走了一萬步,這份工作也有吸引之處。

  更重要的是這裏是教宗別墅花園,能在這裏工作必然也有使命感,難怪工作人員十分主動與有禮貌仲有耐性,忍受了兩個亞笨的明與唔明之間,違規與守秩序來回,所以對我們特別關顧,這點我們也要在這裏感謝的。

星期日, 10月 13, 2024

露台之下







  從一條旋轉的道路走到花園,經過美麗的圖案,終於明白點解不能走在上面的露台,原來下面正在發掘遺蹟。

  意大利自認繼承了希臘文明,花園自然有很多雕像的擺設,增加了趣味與美感,至於水道的運用,意大利也是專長,所以亦有水池的設計,亦能起了降溫的作用。

  時為十月,羅馬日間在陽光之下,溫度可達三十一二度,缺乏水的滋潤,樹木容易帶上一層枯黃色,當水源充足,又展現一片翠綠。

  露台下面的入口有圍欄阻隔,不讓遊人進入,不過可以向內觀看,內裏部分牆壁為加固而建,另一面則屬古代建築,這些留待考古學家研究了。

  繞了一大個圈又回到水池旁,導遊繼續介紹古樹與水池,其中一棵樹下眾人特別留意,為何樹冠特別大,把我們都遮在陽光之下,享受陣陣涼風,沉醉在美景之中。

星期六, 10月 12, 2024

季諾漫畫

  一般多格漫畫的次序由左至右,再由上至下,至於點解應受英文的走向有關。英文書向左翻頁,自然也由左至右讀起,中文直排由右至左,所以書籍向左翻頁。

  這頁季諾漫畫,如果由左至右順序看,根本唔明想表達甚麼,但是改由右至左則完全睇得明白。

  季諾的漫畫很鬼馬,是他和讀者開玩笑,還是製版時反轉了菲林,對我們來說有如一個謎。

  兩性之間——亦是書名——季諾之觀察入微,會心微笑之餘望望隔離,唔好以為唔知你諗緊乜……

星期五, 10月 11, 2024

圖案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脫亞入歐,學習德國的工藝,英國的政治與待人,法國的藝術與品味,意大利則是與別不同,再加上顏色。

  日本人的花園講濃縮,有點像在紹興鑑湖霞橋上的一副對聯「剪取鑑湖一曲水 縮成瀛海三山圖」,細小的角落可見春夏秋冬。

  英國人的花園很多時喜歡艷麗,或許與天氣有關。法國應是得天獨厚,保持着優雅與浪漫,這也應與天氣有關,藍天白雲下氣候怡人,還有花草點綴,走在其中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意大利獨特的眼光,以及圖案的設計,粗中有細而細中亦有粗,更有雕像的擺放,使人置身其中,仿如走進另一個空間,與過去的時間連接,看到了當中的變幻。

  是否如此真係唔知,感覺亦每個人不同,照片亦難反映現實所見。充滿圖案設計的中軸,遊人並不能走在其中,只可在旁經過,這些導遊已事先說明。

  雖說路過式遊花園,可見遠大視野與廣闊胸襟大概都是由環境培育而成,能夠增加知識也是此行的收穫。

星期四, 10月 10, 2024

遊花園






  開始的一段頗沉悶,導遊雖然有介紹,但以我們的英語能力已經有難度,再加上歷史與年份,能夠知道的就是這座花園建於遺址之上,古今並存,舊的還有得發掘,所以沿途除了現今的花園,旁邊就是古代圍牆。

  行在車路上唔覺得特別,而部分花園不可入內,再加上唔似英國花園的神秘,法國帶浪漫,意大利屬藝術味重多少,有時會覺得很實在,但是陽台則是另一道風景。

  走在這條古道,接近盡處右面有一座露台,導遊卻說不可以走在上面,因為危險。為何危險而又沒有圍欄?原來下面正在發掘古蹟,上面看不到,待會走到下面便知詳細。

  外國人多數守規矩,我們也不敢踰越,只是站在較接近的位置,導遊已經示意不可以再過,於是跟隨大隊,來到一個露台(地圖上標示Belvedere)上,欣賞下面一座半圓的建築,才開始正式遊覽意式花園。

星期三, 10月 09, 2024

參觀花園






  雖然岡多菲堡的教宗別墅(Ville pontificie di Castel Gandolfo)與圖密善別墅(Villa di Domiziano)是在同一個地方,如果無理解錯,分別是教宗別墅是現在的,而譯作圖密善別墅則是有待發掘,現時藏一座漂亮的意大利式花園的下面和周圍,所以遊花園亦可處處發現遺蹟。

  無謂講得太複雜,只要坐火車至Castel Gandolfo,上山後除了欣賞湖景,亦可找間小餐廳對住個湖發呆,有興趣可以購票參觀岡道爾夫堡教宗別墅,和花園(簡稱),可分開購票,教宗別墅沒有參觀時間限制,而花園則由導遊全程陪同,分步行與乘車兩種,步行約個半鐘至兩個鐘,乘車約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

  售票處的漂亮女售票員替我們安排,剛巧十點半有步行團,建議立刻加入,還提議最好先去洗手間,因為花園內唔係咁容易隨便找到。安排妥當,可是出票時間正好十點半,門外的工作人員正在剪票,我們卻因去洗手間而耽誤了時間,工作人員雖然心急但沒有催促,這時他決定先讓已剪票的團員出發,然後告訴我們待會親自帶我們進入。

  結果我們可以由一道只有工作人員能夠通過的大門出閘,然後在街上再與團友會合,一同由另一道大閘進入花園,正式開始行程。

  這大概十五分鐘裏,究竟我們少去了甚麼地方呢?相信就是教宗別墅前的一塊大草地與露台,這露台能夠鳥瞰整個阿爾巴諾湖。

地圖上的岡多菲堡教宗別墅

星期二, 10月 08, 2024

南音

  很久以前聽過南音,應係電台播出,至於邊個唱沒有太留意,後來在電視上看過阮兆輝,梁漢威表演,之後再沒有留意。

  一張舊剪報介紹電台節目,主持人正是阮兆輝,那年南音杜煥瞽師剛逝世,特別在節目中播放南音。那晚的節目究竟有無聽已經完全唔記得,畢竟已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

  上youtube找南音與杜煥,發覺原來也有甚多片段甚至整首樂曲,亦有杜煥的原唱,包括這段「失明人杜煥憶往」,片中亦由阮兆輝介紹。

  南音之所以式微或開始失傳,有很多原因,除了時代變遷,娛樂節目豐富,再沒有以前的閒情欣賞別人的表演。另一個原因相信亦因香港人或中國人特別勢利,殖民地時代一班高等華人不用多說,全部都係讀番書出身,怎會看得起舊時多在妓院煙館茶樓表演的歌藝與表演者,不要說南音粵劇,就算粵語流行曲,大多受讀番書的人排斥,直至大勢來臨才不得不接受,可是也有偏幫,高學歷出身好特別受注重,如果沒有忘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商業二台的播放率大概可知一二。

  難得網上有這段憶往,而中大中國音樂研究中心亦有幾段音樂可在youtube聽到。一篇舊文也可學到中文,「」這個字解作「瞎眼之人」,亦解「古代的樂官」,第三個解作「沒有見識、無觀察力的人。」相信由瞎眼引伸而來。(見「教育百科」)

  如果要保存,為何不學日本?大概這些情況只有外國人才會留意。

商台今播名曲

紀念南音名家

  愛好南音之聽眾,相信對杜煥瞽師不會陌生,他不幸於上月逝世。杜煥之南音別樹一格,享譽樂壇數十年,曾在商台演唱,也為藝術節及市政局主辦之演唱會公開演唱,只是灌錄之唱片及錄音帶並不多。

  商台為悼念這位民間藝人,特於今(二十七日)晚在阮兆輝主持之《消夜十點半》節目裏,介紹杜煥的生平,並播放一闕杜煥名曲《霸王別姬》。(1979年7月27日《新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