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拿玻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拿玻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2月 05, 2023

對稱

 

  人類喜歡對稱,所以喜歡左右,不大喜歡前後。

星期五, 4月 05, 2019

晚餐或早餐

  唔記得波音777或是787,機艙內裏設計先進,燈光會變色,而舷窗不是用遮光板而是用按鈕轉換顏色,如果座位二四二可坐窗口位,可是波音多數三三三或三四三,少了坐窗口位的機會,近年更將座位之間的距離縮窄,為求載更多客以節省成本。
  航空公司要控制成本,我們出外旅行同樣要節省支出,亦買唔起商務遑論頭等,每次上飛機時都希望轉左,亦每次都被空中小姐阻擋,你可以左右不分,可她們不會讓你這樣做。
  當燈光熄滅,唔知點解有些乘客明明唔睇電視都要開著,不為其他人設想,怪不得眼罩耳塞咁多人用,遇著大陸或台灣和來自香港澳門特區的中国人坐在後排,基本上無得安寧,或許他們都有特異功能,喜歡用膝頭撐著前座,自己不能睡亦要別人不好過,基本上全世界只有這些人如此。
  迷糊間燈光轉亮,慶幸尚有三個多小時回到特區香港市,空中小姐非常忙碌趕緊開始派餐,手錶已轉回本地時間,一睇約是凌晨二時許快三點,這時所食的餐應該是晚餐宵夜還是早餐?咩餐都唔緊要,最想飲一杯咖啡提提神,七八個鐘頭前開始適應回到森林,現時更加要打醒精神,要將自己變回禽獸,才可在這個地方求生。
  前面幾排剛派好,未輪到我們時已見他們食飽,還有兩個小時才到,食咁快做啥?兩小怪施施然調好杯咖啡,坐在水果盆上欣賞這份餐,相信味道一般,可是麵包牛油果醬和那杯乳酪應該不錯,我們常說飯後果,那麼水果應該最後才食吧。
  剛開始食麵包時,瞥見空中小姐在最前排開始收拾餐具,不是還有時間嗎?乜辦法,為了配合她們的工作,乳酪果醬都係留待回家才食,自己也要收拾心情,應付一會降落前的混亂。

星期二, 4月 02, 2019

國泰驚喜

  飛機餐好唔好食因人而異,對於我們,到現在還覺得飛機餐好骨子,稱為餐,因為有齊餐的排場,如果真要挑剔,或許少個湯。頭等可能有,經濟客位相信較難。
  成日聽見人說國泰航空服務好,自問少坐飛機唔識得比較,只知好處就是可以用廣東話溝通,可惜近這十多二十年,國泰經營方針改變,漸漸講普通話多於廣東話,不過絕對唔會以普通話回答空中小姐的提問。
  從旁觀察,外國航空公司怎樣不太清楚,印象中國泰的階級觀念頗重,這和香港人勢利有關,對待頭等當然有一套,經濟客位待遇怎會相同,再加上這十多二十年森林理論濃厚,演變成另一套求生方法,也是無可奈何——大家都唔想但大家都要面對。
  飛機餐如食西餐一樣,首先有頭盤,雜菜或水果沙律配一個麵包,另一盒盛載牛油果醬甚至榛子醬,食牛油果醬多過食麵包。跟住主菜,多數有兩個選擇,亞洲航線多數有飯。飯不是我們首選,但以一人一個分配下也會有飯,可是近年喜歡坐後排,至我們時多數無得選擇。飯後還有甜品,蛋糕乳酪甚至雪糕。送餐時還可點杯飲品,以前是汽水現在是果汁,餐後可飲咖啡或茶,很多時候飲咖啡,因想學阿嘉莎筆下的肥佬偵探——他喜歡特濃咖啡——我們卻是「五星級」咖啡。
  今次最令我們驚喜就是當空中小姐夾入來的麵包,望清楚才知是羅馬獨有的農夫麵包,而且十分鬆軟,可說皮脆肉香,略帶微溫,想不到飛機已經離開羅馬甚至意大利領空,還可以吃到這麼美味的麵包,使我們本來對國泰航空並不太好印象加了點分,在不知名的空中懷念旅途上的點滴,暫且放下離情別緒。

星期日, 3月 31, 2019

國泰航空直航

  因為決定放假時已錯過了優惠的日子,只能以正常票價購買飛機票,接駁與直航相差不太遠,於是選擇直航,而飛羅馬只有國泰航空,妹仔有點不願意但也沒辦法,決定試一次。
  國泰的經營方法另有一套,唔到最後兩天不能選擇座位,其實我們並不是想坐近窗口或走廊,無非希望坐在一起可以互相照應,幸好來回都有連座位。
  國泰說是南中國特區香港市的航空公司,所面對的顧客卻主要來自全中國,千萬不要以為香港和中國有分別,實際上中港本一家,行為舉止大部分人基本一樣,喜歡熱鬧喜歡自我旁若無人,這些優點無須特別留意別人總能感受,例如還未到登機時已見有人排隊,這樣的秩序全世界罕見。而候機區所見倍感親切,一邊可聽見說著普通話另一邊一大群以廣東話講著過兩天去哪裏飲茶,當剛剛行入來時還以為身處大嶼山赤鱲角機場,可是抬頭一看唔多似,摑自己兩巴清醒下來慶幸尚在羅馬。
  兩小怪離開熱鬧,到另一個候機區找個座位,雖知夢有醒的時候,可旅行並不是夢咁簡單,而飛行同樣是人類追求夢想的起點,當一飛衝天之際,我們才有機會來到羅馬,無理由唔欣賞一架如此漂亮的飛機,波音如夢幻,但軍仔唔係喜歡空中巴士嗎?反正都係飛機無謂分你我,坐定定影張合照,希望上機後發個好夢,快點回到家中。

星期一, 3月 25, 2019

機場巴士

  吃過早餐,回房收拾一切,幸好這時沒有落雨,免得又要拿行李又要擔遮,和修女說聲再見,匆忙來到地鐵站,正準備入閘時,見兩個笨人站在售票機前有些彷徨,好像睇唔明如何買票,於是上前幫忙按下兩張然後著他們入錢,車票立刻吐了出來。
  站內仍有兩個軍人把守,對面月台亦有兩個,緊張氣氛仍然籠罩,暫時不見戰火實際戰爭已在眼前,雖然日常生活未必太受影響,可是心理上陰影常在。
  兩個站後來到火車站,以為熟路不會走錯,結果還是走了些冤枉路,時間充裕不用太趕,只是覺得這一年來到羅馬,這裏的人對於遊客或是亞洲面孔的人有點不大友善,除了態度粗魯亦有絕不退讓之感,和以往帶些謙卑已有不同,至於是何原因,我們是中國人當然知道,受影響難免,可是對於其他遊客包括日本人都如此,則有失公平。
  從一件小事可知分別。以往來到火車站鄰近的機場巴士站,如果未到時間,乘客多會站在一旁等候,先讓其他乘客上車和行人通過。但今次所見完全不同,我們來到時九時十五分的巴士尚未開出,於是和行李站在一旁欣賞人生百態,其他同樣未夠鐘的乘客今次並不會全都站在路旁,而是改為站在巴士站旁,意思像是要排隊上車,亦決不退讓。
  本來排隊也正確,但上一班車未開出,既有放行李後上車的乘客,亦有路過的行人,如果個個都站到路中只會人阻人。為何有部分乘客一定要企在車頭入口?相信以往一定有一批不守秩序的乘客,既喜歡爭先恐後又喜歡一窩蜂,結果就是今日所見。
  相信早上繁忙時間已過,不用一個小時已來到機場,機場通往非歐盟區之間多了一間大購物商店,以簡體字佔多就知是甚麼一回事,我們急急腳而過,立刻乘無駕駛列車至候機區,天色又開始轉黑,一場大雨即將來臨,幸好有瓦遮頭,總想找個地方飲杯咖啡。

星期日, 3月 17, 2019

早餐

  乘中午十二時十五分的飛機,約九時半便要離開旅館,所以今天七時已到餐廳吃早餐。
  或許太早的原因,餐廳未見太多人,連熱水都未煲,只有從咖啡機取水,麵包大致都是那幾款,我們至愛就是這個農夫包。
  麵包屬平民食物,由小麥磨成粉後加水和鹽便可製成,簡單經濟,不像貴族要吃蛋糕之類,既要糖又要牛油鮮奶。記得法國大革命中有句著名的問語,當時平民窮到連麵包也買不到吃不起,可是皇后卻問怎麼他們不吃蛋糕,結果成就了今天法國。
  羅馬的農夫包也很著名,除了經濟外外型也吸引,大致可分五份,沿邊撕開來食,買得起果醬塗一點增加甜味與果香,最後中間的圓形其實是精華所在,因白肉佔多,吃來特別鬆軟。本來農夫包吃一個已很滿足,可是我們脫不掉貪食的基因,亦要嘗試不同的麵包,食多了兩片豬仔包。
  旅館的餐廳牆上掛有「最後的晚餐」的掛氈,翻看一些資料,達文西作品「最後的晚餐」同是繪在教堂(或修道院)的飯堂內的牆壁上,看來用意都是提醒我們珍惜食物。
  一面食早餐一面想起二零一七年聖馬利諾博洛尼亞之行,臨離開羅馬前一晚所吃的一餐,特別點了甜品提拉美蘇,二零一八年錯過了,總想再次回味。

星期五, 3月 15, 2019

門票

  來到尾聲,自然要整理門票明信片及說明書等,一切又變回垃圾,自我安慰說廢紙還可以回收循環再造,但是真正再用能有幾多?
  卡比托利博物館的簡介封面在大灣區特區香港市能否這樣刊登存疑,近年睇電視Viu96偵探劇集,鏡頭每有流血無論刀刺槍傷,畫面都會由彩色變成黑白,理由應是害怕觀眾受到傷害,所以如此處理。
  憤怒的摩西是明信片,買來寄給想出發很久的人,勸來羅馬一行親睹摩西雕塑。那兩張地鐵飛買來明天才用,因為拿著行李無謂兼顧咁多,既要入錢又要等印張飛出來已經麻煩,買定可以一入車站立刻入閘,免去引人注意的煩惱。
  買卡比托利博物館入場票時,售票員說了一大堆,部分瞭解,大致因有特別展覽所以另外收費,而門費可以使用兩天,即第二天可以再來,可惜我們要離開不能再次入內欣賞。這事令我們想起因入場票所發生的事。
  因為有些博物館面積大,同一張門票在同一日或兩日內可以無限次進出,結果落在某些與別不同的人身上時,將同一張門票上午自己先參觀,待下午以一個較低的價錢賣給另一個同國籍的顧客,這樣變成一張門票同時給兩個三個甚至四個人使用,結果唔使講,人家自然有方法解決,可惜和他們同一膚色頭髮顏色一樣的人遭到歧視,包括日本人——這是日本人的不幸。
  至於其他車飛門票,現時已經電子化,加上多以熱能印出,日久褪色,保留也沒有多大意思,下次都係影張相算了。

星期三, 3月 13, 2019

外賣晚餐

  回旅館途中,沒有再落雨,但是雙腳已濕鞋襪亦濕,不想這樣走入餐廳晚飯,就在附近一間快餐店買了Focaccia和薄餅外賣回旅館。
  入房後第一件事將暖氣調校至最高,先暖暖身,然後將濕鞋濕襪晾起放在暖氣旁,繼而拿出最後一套衣服準備,因為今天是最後一天在羅馬,明天就要離開了。
  兩小怪無你咁好氣,躲在床上休息,看著兩老極之忙碌一面收拾又一面將所有衣物拿出來再放好,才知道去旅行原來咁麻煩,終點又要回到起點。
  中午的一餐也是在快餐店,晚上的外賣明顯不及中午那一間,福卡恰上的青瓜中午時可以嘗到清甜,現在則有點乾及苦澀,芝士也不夠香濃,不過今餐只為飽肚沒有要求,而且全部係齋,亦算好味,只是有比較之下才分出不同。

星期一, 3月 11, 2019

卡比托利博物館照片欣賞

  卡比托利博物館有些雕塑十分有趣亦反映現實,一個被吊起的人,一個自斟自飲的人,面容有些苦惱。這個雕塑放於中間,不似後面四周的半身雕像,看來這樣的素材才值得留意。
  屬於花園的地方也有像噴泉的巨大雕像,從外型看似是一個古蹟的一個部分,因為天色漸暗,未能分清屬於博物館哪個位置。
  相連有一個非常大的展覽廳,放了幾個巨型雕塑,包括馬可.奧勒留騎馬像的真跡,也可能都是複製品,旁邊有一個猛獅撲殺雕塑,將一個動態止於最關鍵一刻。
  從博物館出來,偶然飄來幾滴雨,落雨不會影響遊覽心情,天黑不能將照片影得好,有時還有另一種不常見的景物,那種美並不能透過相片表達,只有現場才能感受。
  經過已有二千多年的羅馬帝國時間的元老院和幾間亦已成廢墟的大會堂,不能想像當時是怎樣的風景,也不明白羅馬是怎樣建成。也許古羅馬留下來的遺產,足以令今天的我們流連忘返。

星期六, 3月 09, 2019

睇雕塑

  根據卡比托利博物館介紹,基本上每個雕塑和畫都可以欣賞得到,至於維基百科中文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和義大利文Musei Capitolini也有展示每一個雕塑,但是在現場有點花多眼亂,除了較為著名那幾個印象較深,其餘過後即忘。
  幸好還有照片,羅馬的標記狼養大兩個孩子最矚目,展廳中間就是這隻狼。生命之母,印象中蒂沃利的埃斯特花園也有一個,無意中發現一個樣貌極似米開朗基羅的一個雕像,可是睇個名又好似唔係。
  至於豎立在廣場上的馬可.奧勒留騎馬像是複製品,真品藏於一個室內大展廳,這樣比較容易保存。
  有些壁畫極像在龐貝所看到的一樣,大致同一時期。而有些石棺,蓋頂雕有一男一女臥像,四周相信是生平和日常生活。還有一個房間展出埃及雕塑,包括鱷魚馬騮。
  以前雖有文字,紙筆仍未流通,記事和向眾人講解只能靠雕塑和繪畫,甚至邊個做了皇帝,如果無一個石像根本無人知道佢係咩樣,結果甚多人追求美好的事物,將事蹟無論好壞記錄下來,反觀今天有電腦有智能電話,問到南京大屠殺的事,答案竟然是出生得太遲沒有經歷過,所以唔知有沒有這回事。
  博物館中有些來自東方可能是明朝或清朝時的瓷公仔,能夠保存良好,證明那時的海上交通已經相當發達。

星期四, 3月 07, 2019

睇藝術品

  從外型我們不懂分辨,說明寫著保守宮和新宮都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入場時經過保安檢查,在內庭院的入口處立著康斯坦丁皇帝的高大塑像,儘管雕塑中的皇帝是坐姿,整座塑像還是有十公尺高,今天只見塑像的頭部,指向天空的手和膝蓋還是原作之外,其餘部分都是後來修復的。
  睇這個塑像幾奇妙,今天所見好像很零碎,腳掌有兩隻,手有一隻並伸出食指向天,其餘有些是手臂,比較完整是個基座,睇清隻腳就知個塑像有多大。
  入至室內,首先看見就是卡拉瓦喬的「施洗者約翰」,本來還有一幅「占卜者」,因外借未能欣賞。
  St John the Baptist (Youth with Ram)詳細介紹這畫,公羊代表犧牲,葡萄葉(流出紅色的汁)代表基督的血,即生命的泉水,而裸體的少年是向米開朗基羅致敬。現時除了有畫的名稱,為了讓失明者也能欣賞,特別設計了凹凸說明版,可用手觸摸,來感受畫家想表達的意思。
  走廊樓梯兩旁擺放了兩幅老虎撲殺畫,是畫還是鑲嵌我們分辨不出,但能將老虎的威猛表露。地板所展示的正是鑲嵌畫,在平面砌出立體圖案,如果可以甪一個較高的角度向下望,有說不出的神奇視角,以為真是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