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31, 2021

同一時間

  早上在柴灣等巴士返屋企,剛走了一班789,於是上網睇下一班幾點到。

  報站系統早已有,特區香港比較複雜,地少人多車多,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數年前才有準確的報站系統。

  智能電話上的報站,繁忙時間多數有遲無早,平時則相當準時。

  至於安裝在巴士站的報站系統,似乎和真實情況仍有些差別。例如還有兩三分鐘到達的一般沒有錯誤,但如果剛駛離站的巴士,系統上還會顯示該班巴士還有不到一分鐘或仍有一分鐘才到達的情況,容易使剛到站候車的乘客誤會,以為這班巴士尚未到達。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真係要問問巴士公司的技術人員,或是與安裝在巴士站的電腦自動更新的時間過久有關,未能在巴士駛離後立刻更新。

  柴灣巴士站有五條路線,這天早上全部在同一時間到達,怪不得有時候巴士站會停了多架巴士排隊等候上客,好像集合一樣,不早也不遲。

星期日, 8月 29, 2021

牛油果

  並不是喜歡講以前,而是想找一個比較。

  小時候沒有多餘錢,那時的果汁多數只有橙汁鮮蔗汁西瓜汁蘋果汁等,基本上全部飲唔起,因為太過奢華,飲不如食,食個橙自然有橙汁,偶然母親會買十多二十個唔多靚的橙回來榨汁,整個過程好過飲杯橙汁,最後連渣都食埋。

  近二十多年唔使講,世界物資豐富,連奇異果汁和牛油果汁都有供應。說實在,奇異果榨汁真係浪費,牛油果可以榨汁,真係想知汁從何來?

  就算到了今天,仍覺飲杯果汁屬於高消費,中環寫字樓用來招呼客人,或者給自己一個獎勵才會飲杯新鮮果汁,不然去涼茶鋪飲杯竹蔗水潤一潤算了。

  聽聞種植牛油果需要很多水份,多產於第三世界,不知道是否收購價低而又能利潤高,所以宣傳多說營養豐富兼對身體有益還可纖瘦,好過食傳統食物及水果,甚至可以當飯食,結果大受女士歡迎,個個趨之若鶩,十幾廿蚊個幾十蚊個都有,是否真的咁有功效,相信無人知道。

  雖然食落有甘甜味道,偶然用來配合奇妙醬雞蛋拌成沙律醬搽在麵包上,加片意大利火腿,幾種味道混合能增加食慾,再加杯牛奶咖啡,順其自然食多一塊半塊麵包,應該可以用來抵銷牛油果能夠纖瘦的功效。

星期五, 8月 27, 2021

千葉真一逝世

  傳來日本演員千葉真一因為感染嚴重肺炎,不幸於八月十九日逝世的消息。

  說不上喜歡千葉真一,不過早於一九七八年看過由他主演的《柳生一族之陰謀》港譯《爭霸》的電影,片中飾演十兵衛留下較深刻印象。

  日本演員演戲十分認真,但偶然一些商業電影則覺得有些兒嬉,特別是黑社會內容,大部分時間打打殺殺大噴血漿,那時所看的日本電影不多,雖然認識千葉真一真田廣之的名字,真正看過的電影沒幾部。

  爭霸中由初時見烏丸的輕視,也因為輕敵而弟弟被烏丸斬殺,最後不能不用陰謀才把烏丸刺殺。中刀盲了左眼,揮刀斬下右手,沒有認真學過很難拍出那份心狠手辣。

  結局時明白不過是一隻棋子,可惜一切如幻夢,所有追求全部失去。

星期三, 8月 25, 2021

換卡

  早前換過一次八達通卡,因為所用的已是第一期或早期產品,內裏晶片應付不了時代變遷,所以更換。

  記得只要拿張卡去地鐵站立刻可以辦理,過程唔使幾分鐘。

  十幾廿年下來,重睇張舊卡,背後的幾家創辦公司雖然尚在,但變化更大。城巴被新巴收購現時更被另一家新公司擁有,地鐵與KCR合併,香港小輪應該已經沒有了載客服務。

    時代變遷,八達通將來又會變成點呢?還是應該用回現金算了?

星期一, 8月 23, 2021

Nokia2720

  智能電話開始普及後,也要過了幾年才擁有一部,還是上台時電話公司所送,型號已忘記,只知係Nokia,3字頭。

  那時的初階智能電話,可以收發短訊,也有幾個遊戲,直撥功能與電話簿,簡單實用,約三吋半長度,細小得可以放入恤衫袋。

  摩托羅拉曾經非常流行的摺機,母親曾有一部,後來電池壞了不能使用,換了一部熒幕不算太大的新款,可惜母親多數用來接聽與打出電話,除非將大部分電話放於桌面才可使用直撥功能,可惜選用文字顯示名字則太細唔容易睇,加上圖片變成整個畫面像相冊,一滑手又容易打錯,更不可以加入緊急電話,因怕㩒錯。

  剛巧諾基亞再次生產舊型號電話,於是立刻買了這部Nokia2720。這部多了功能的電話,可以上網等但係應該無人咁用,好處就係按數字鍵打出直撥電話,還有一個緊急電話掣,長按三秒便可打出,也算方便。

  智能電話很多功能,看似非常智能,前提係要使用者懂得運用,不然有也等於無。

  最近經常被人問有無WhatsApp,可以傳文件過來。每聽這樣問,第一時間便答無,然後問有無Signal,如果無回應,相信這位人士那部智能電話只是裝飾而已。

星期六, 8月 21, 2021

跳高

  幾年前去意大利旅行乘卡達航空,在多哈轉機,那時仍使用舊機場。過了幾年,多哈新機場落成,地方較大,可以在轉機時找個沒有太多旅客等候的區域休息,舒服多了。

  二零二零東京奧運,雖然遲了一年才舉行,早已沒有多大興趣睇直播,偶然在等候時才睇上一兩節。有一晚直播跳高,本來也沒有留意,不過見一個意大利選手起跳,過了高點後到另一位選手,這位戴太陽眼鏡的高瘦選手,資料顯示來自卡達,起跳姿勢亦甚美妙,於是多看了幾分鐘,可是沒有看完便轉看英國製作的罪惡劇集,多點認識人性黑暗。

  第二天新聞傳來奧運結果,跳高項目產生雙冠軍,正是由這兩位選手獲得。話說兩人都能跳過同一高度,亦可以選擇增加高度再跳來分勝負,當工作人員詢問時,卡達選手回答問可否有兩個金牌,未待工作人員正式回答,意大利選手聽清後立刻高興得擁抱卡達選手一起慶祝。

  沒有太多兩位選手的資料,大概知道意大利那位已經跳了多年,亦有傷在身。而卡達那位應是對跳高甚有天份,不然在不是國家傳統項目中很難出一位世界冠軍。

  同獲金牌大家高興,相信意大利選手在今屆奧運後高峰已過,而卡達選手仍有繼續的能力,大家也能留下美好回憶,亦給奧運寫下傳奇。

星期四, 8月 19, 2021

帕運

  記得以前稱身體有缺陷的人為殘廢,後來覺得唔多對,殘未必廢而廢也未必殘,於是改為殘疾。

  至於傷殘,傷也未必殘,於是改為傷健。

  雖然有時未必一定帶歧視,只不過一時間唔識改變習慣用語。

  世運或奧運之後的「殘奧」,十九才子已經在節目上講過,一聽個名已知充滿歧視,魯迅一早亦說既然唔知點譯,不如直接用回原有的英文名稱。

  前兩天在「關鍵評論」中看到馮睎乾所寫的「Paralympics是『殘奧』抑或『帕運』?」,轉載如下。

Paralympics是「殘奧」抑或「帕運」?

2021/08/13馮睎乾

  有讀者垂詢:「Paralympics或Paralympic Games譯作『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否正確?」這個翻譯問題,我不想談對錯,只想說好不好。我認為譯得不好。

  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將Paralympics譯成「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奧」,唯獨台灣按發音譯成「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帕運」或「帕奧」。這個翻譯差異,其實也是文化觀和世界觀的差異。

  誠然,Paralympics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舉辦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你稱之為「殘奧」是符合事實的,但以翻譯來說,卻是敗筆,因為它放大了「殘疾」這個面向,卻完全沒有反映「Paralympics」一字蘊含的「平行」和「對等」精神。

  早在帕運出現前,已有殘障者參與奧運,有些成績還非常驚人。如1904年奧運,裝了一條木腿的美國體操選手George Eyser,共贏得三金、兩銀和一銅的亮麗成績,包括一枚跳馬金牌。1948年奧運,匈牙利Károly Takács在射擊賽摘金,但他右手十年前已遭手榴彈炸斷,奪金是全靠苦練左手。

  專為殘障者而設的運動競賽,則要等到二戰後才應運而生。最初的目標,是協助戰時受傷的退伍軍人和平民康復。1944年,神經科醫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應英國政府要求,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開設脊髓損傷中心,利用運動幫助傷殘者康復。

  1948年7月29日,即194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當天,古特曼舉辦了第一屆輪椅運動員比賽,叫「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這就是帕運會前身。1960年,帕運會終於在羅馬首次舉行,有來自23個國家共400名運動員參與。自此帕運便每四年舉行一次,直到今天。

  了解帕運歷史後,我們再看看「Paralympic」一字起源。由於古特曼舉辦的運動會是專為下半身不遂病人而設,當初構思「Paralympic」此字時,只是將「paraplegic(下半身不遂者)」和「Olympic」兩字合體,變成一個瀬尿牛丸式「混成詞(portmanteau)」,原理就像把「breakfast」和「lunch」融合為「brunch」。

  隨着歲月推移,帕運參賽者已不限坐輪椅的人,所以帕委會官方網站早已重新演繹「Paralympic」意思,說:「『Paralympic』一字,源自希臘語介詞『para』(在⋯⋯旁邊)和『Olympic』。意思是帕運乃平行於奧運的運動會,兩者並駕齊驅。」[1]

  英文「parallel」(平行)一字的「para-」,正是「在⋯⋯旁」的意思——「parallel」源自希臘語「παράλληλος」,指「在彼此旁邊」——與「Paralympic」構詞原則相同。可見「Paralympic」是強調「對等」和「平行」,並無「殘疾」意思。[2]

  總結一句,把「Paralympics」譯成畫公仔畫出腸,甚至是「多咗舊魚」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不能說錯,只是沒反映到今天的帕運精神。我贊同台灣譯法,建議其他華人地區效法台灣「正名」——雖然我覺得他們會這樣做的機會很微。

注釋:

PARALYMPICS HISTORY(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原文:The word “Paralympic” derives from the Greek preposition “para” (beside or alongside) and the word “Olympic”.Its meaning is that Paralympics are the parallel Games to the Olympics and illustrates how the two movements exist side-by-side.

星期二, 8月 17, 2021

衰老

  網上有一張「提早衰老計分表」,以為世界標準,再睇清楚只適合特區香港,看來這裏的人最怕老,而且問題為唔識老又唔認老唔甘心做廢老的人而設。

  首先講首五項,無表情行路慢好怕熱更怕凍唔想運動,至第七項好怕陽光曬,這些都是特區香港人所獨有,熱會話熱凍又話凍,出太陽話曬落雨話麻煩,究竟與衰老有何關係?

  最重要一項第十九,鍾意搭巴士唔迫地鐵,怪不得個個人都話自己喜歡搭地鐵,原來皆因怕畀人話衰老。

  當然對於這些網上流傳的計分表毋須太認真,稍有常識都知毫無根據,只適合一些懶人。

  身體衰老因為年齡,身心俱老則是另一回事。

  為何沒有人問何以我們會身心俱老?

星期日, 8月 15, 2021

未見過

  無意中睇到這則新聞,才發現北京動物園的動物真係幸福,除了溫飽之外,更有機會見識從未見過的人類打架,而事後還有飼養員的耐心教育,知道「打架不好」這回事。

  究竟係動物有靈性?還是人類有獸性?

  標題「未見過人類打架」,這些動物睇過之後更紛紛效仿,看來有些地方真係唔可以去,諺語中唔係有句「近朱者赤」的嗎!

未見過人類打架 北京動物園遊客圍毆令動物「失控」

2021年8月9日週一下午11:22

  北京野生動物園7日下午發生遊客互毆事件,園方表示,部分動物看見人類打架之後紛紛仿效,當晚在獸舍內打得不可開交,場面一度失控,幸好經過飼養員的耐心教育以後,動物們已經知道「打架不好」。北京野生動物園表示,7日下午有兩家遊客在動物園遊覽時因瑣事發生糾紛,進而互相謾罵、撕打,並引起大量遊客及附近動物們的圍觀,經當地公安機關調解後,雙方已經和解。

星期五, 8月 13, 2021

損人不利己

  網上睇新聞,現時多數睇其他來源,雅虎新聞轉載自台灣,一則奧運消息「【2021東奧】馬拉松跑者補給站打翻整排水 遭名嘴酸白癡:金牌非你莫屬」,於是上youtube睇片,同意英國名嘴所言,金牌非他莫屬。

  愈多解釋愈證明他真的有意,前面肯雅幾位選手都能準確攞樽水,而這位法國選手Morhad Amdouni成排水只能攞最後一支,的確奇才,不拿金牌難以服眾。影片所見,肯定有意多於無意。

  結果後面的運動員無水飲,而這位法國選手Morhad Amdouni只能以第十七名過終點,或許他破了法國馬拉松紀錄同時亦破了自己紀錄也說不定,不過肯定獲得了損人不利己的世界冠軍。

【2021東奧】馬拉松跑者補給站打翻整排水 遭名嘴酸白癡:金牌非你莫屬

謝文哲

2021年8月9日週一下午5:00

  體育賽場講求運動家精神,但竟有選手在最高殿堂奧運上衝康其他人,實在母湯!法國馬拉松男子選手安姆杜尼(Morhad Amdouni)昨(8日)於東京奧運比賽中,行經補給站時竟伸手將桌上整排水瓶打翻,畫面曝光後遭到網友質疑,是在陷害身後其他跑者。

  當時安姆杜尼經過28公里處的補給站,但靠站時卻伸出手、邊跑邊將整排水瓶給掃出桌外,並拿走最後一瓶水揚長而去,留下補給站錯愕的工作人員,也讓身後幾名選手來不及拿水喝。

  影片一出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安姆杜尼的行為非常不可取,且是出於故意,不過從慢動作影片細看,安姆杜尼確實曾2度做出抓取的動作,直到第3次才成功抓到一瓶水。

  就連賽評也對安姆杜尼的行為感到訝異,雖然未咬定他是故意的,並表示馬拉松選手確實可能因體力不支難以抓住水瓶,但也坦言這確實造成其他選手不利。但英國知名主持人、名嘴皮爾斯摩根(Piers Morgan)就沒那麼好心了,在推特直接開罵白癡,嘲諷金牌非他莫屬,並形容安姆杜尼的行徑令人難以置信。

  儘管安姆杜尼在比賽中途20公里處時仍居於領先集團,排在前10名,但打翻補給站的水瓶並沒有替他帶來任何優勢,反而在喝水後從第14名跌落至最終完賽的第17名。

故意推倒補給水瓶?法國選手解釋

記者黃建霖/綜合報導

2021年8月10日週二下午2:46

  東京奧運馬拉松項目日前出現讓人詫異的一幕,法國選手Morhad Amdouni在經過補給站時,疑似打翻水瓶讓其他選手無法取用,引起很大的爭議。今(10)日他本人對此做出辯解,直言並非故意,是因為當時太累、身體動作不穩所致。

  33歲的Amdouni過去是跑5000和10000公尺比賽的選手,現在則轉移到了馬拉松項目上。這一次在東奧的男子馬拉松項目上,他獲得了第17名的成績。

  不過Amdouni在比賽中的一個舉動,卻在賽後引起討論,當時在行經賽道30公里處時,他和2名選手位置很接近,到了補給站他把桌上水瓶都打翻,並拿走了最後一瓶。

  當時札幌市外氣溫高達29度左右,相當炎熱,對於跑者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因此適時補充水分相當重要,可以避免參賽選手出現身體上的問題,而Amdouni此舉被認為很沒有運動家精神。

  出於外界壓力,今天Amdouni本人也發聲明為此作出解釋,他表示自己當時感到很疲憊,因此判斷力下降,加上那些水之前都被浸泡在冰水當中,因此表面相當光滑,不好抓握。

  「我想從前面拿一瓶,但直到最後才拿起來一瓶。」Amdouni如此表示。但從當時的影片來看,其他選手都很輕鬆地拿起水瓶,只有他邊跑邊推倒了水,因此這樣的解釋很多人並不買帳。

星期四, 8月 12, 2021

聖馬利諾在奧運


  年輕時偶然喜歡睇奧運,後來沒有太大興趣,皆因特區香港電視台的旁述實在太差,就算唔識聽多數會選擇原聲。

  韋基舜講拳擊林尚義講波董驃講馬,後來的亞視講體操跳手田徑幾位評述員也有水準,現在則是評述好過主持人,有時甚至以為主持人瞓咗。

  獎牌要爭先,體育運動大部分應該講普及然後才有比賽,唔係為了金牌夠多才算體育強國,不過今天世界變,早已忘記體育為何物。有人只留意自己,台灣則注意到這些小地方。

  從雅虎新聞其中一則「派5人參賽拿3面獎牌 3.4萬居民聖馬利諾成本屆奧運『CP值最高國家』」,派五個運動員已經拿了三面獎牌,比賽唔係參與咁簡單,還要注意全民健康。新聞如下:

派5人參賽拿3面獎牌 3.4萬居民聖馬利諾成本屆奧運「CP值最高國家」

廖梓翔

2021年8月7日週六下午3:13

  2020年東京奧運即將進入尾聲,在這次的奧運中,人口僅3.4萬人的歐洲小國聖馬利諾(San Marino)成為本屆奧運中「CP值最高國家」,因為他們不僅國內人口稀少,再加上本次奧運僅派出5名運動員,但最後卻以1銀2銅,共計拿下三面獎牌的驚人成績。

  據悉,位於義大利半島東北側的聖馬利諾,國土面積僅61.2平方公里,略勝台北市的北投區(56.8平方公里)、略遜於台北市士林區(62.36平方公里),而國內人口僅3.4萬人左右。國內主要是以金融、工業、服務業與旅遊業為主。但即便如此,聖馬利諾國內發展水準與歐洲發達國家持平,被認為是高度經濟穩定發展、失業率低的國家,同時也被認為是全球富裕國家之一。

  根據《Stuff》報導指出,聖馬利諾自1960年代後就開始參加奧運,在2020東京奧運中,他們派出了5名運動員,分別參加游泳、柔道、射擊與角力等4個項目的競賽,而在射擊女子不定向飛靶的賽事中,聖馬利諾代表選手佩里莉(Alessandra Perilli)射下銅牌,為聖馬利諾拿下首面奧運獎牌。

  而在之後的賽事中,佩里莉又與聖馬利諾射擊選手貝里(Gian Marco Berti)組隊參賽,成功拿下射擊不定向混雙團體的銀牌。在5日的賽事中,聖馬利諾86公斤級角力選手阿敏(Myles Amine)也拿下比賽的銅牌。而截至目前為止,聖馬利諾已經拿下1銀2銅的的傲人成績,就以人口比例來看,聖馬利諾成本屆奧運「CP值最高國家」。

星期三, 8月 11, 2021

轉載十九才子悼念余英時

  BBC中文網報道余英時在美國逝世的消息,「余英時逝於普林斯頓 享年91歲:立場堅定的華人史學泰斗」,十九才子在CUP撰文悼念,轉載如下,另一篇刊於二零一九年三月八日。

陶傑:思想大師之去

2021年8月6日by陶傑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研究前客座教授余英時逝世,高齡九十有二。

  余英時之去,有如80年代初沙特在法國逝世,對於有知識的人形成的震撼相若。但今日的中國和華人世界,卻不是7、80年代的法國,因此余英時之去,雖享高壽,形成的震盪和寂寞,比起當年法國人舉國同哀沙特,則更為悲涼。

  余英時不但師從錢穆,研究中國儒學,而且目睹20世紀之亂,長期旅居美國,活過了民國前後的界限,目睹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化精華的毀滅,又經歷了全球化之下,西方高科技物質引起的世變。

  余英時感於錢穆的遺志不但後繼無人,一個結合中西文化精華的21世紀中國,更是遙遙無期。看余英時最後十年八載的心跡,更能體會老人家的痛苦。

  余英時對中國儒家思想和歷史,用功甚勤,治學極深。與其他的學問家如饒宗頤不同,余英時有融會貫通之力,更由中國的歷史思想,對政治有尖銳而勇敢的見解。余英時為中國的病症,窮幾十年探究藥方,企圖拯救國魂,實為精深博大,博古通今。

  舉例於萬一:余先生對於「宋明理學」殊有研究。宋朝有朱熹,明朝有王陽明。一般將宋明兩朝並列,並讚揚朱熹與王陽明振興孔孟儒家的貢獻。

  但宋明理學與孔孟儒學有何不同?余英時指出:孔孟身處的時期是春秋,那時定為一尊的秦暴君帝國尚未出現。但一千多年之後到了北宋,孔孟思想即使能承傳,是因為中國經過秦漢、隋唐,到了北宋,家天下的帝王政治已經穩固成形。而定位一尊的帝國政治是孔孟在生時,沒有見過的局面。

  因此,朱熹在宋代,結合了趙氏皇帝,家天下的結構,上瞻李唐的盛世,對於宋朝的帝王政治提出「內聖外王」的要求。

  但這時因為宋代帝王歷朝都比較開明,容得下士大夫的異見,因此宋朝的知識人膽敢以孔孟之道,向皇帝提出「內聖外王」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帝王要繼承孔孟的儒家仁愛思想,做到勤政愛民。

  但是經過蒙古人統治之後,朱元璋的明朝,對士大夫不但極盡羞辱之能事,還非常殘酷。因此,到了王陽明出現,明代的讀書人已經不敢以「內聖外王」來約束帝王統治者,而轉向知識分子本身的心性修養。也就是說,不敢再碰「外王」。明朝的統治比宋朝趙性更殘酷,明代的理學,比宋代有了更嚴苛的自我審查。

  宋朝的官員,追求的是「得君行道」,亦即有一個賢良的皇帝,帶頭實踐孔孟的道統。到了明朝,士大夫開始發現,這種道德要求,等同與虎謀皮。同樣是帝皇統治,明朝比宋代更黑暗。

  今日,學生對於中國文化,若只死背名詞,即使知道「宋明理學」也沒有用處。宋明本是不同的兩代,理學又如何能一致?余英時是第一個將兩個朝代不同的政治生態與中國的思想結合的人,他悟出中國的思想文化歷史都不能與政治脫鉤。

  余英時教授因此是一個身處書房、但心胸卻廣開世界的學者,這一點令他有別於其他的書呆子。因此,30年代,余英時都很支持中國的民運與香港人的抗爭,其理在此。

  他是一個入世的思想大師。

陶傑:余英時教授的「小兒麻疹」

2019年3月8日BY陶傑

  普林斯頓大學前教授余英時出版回憶錄,講述他年輕時進入燕京大學,一度受左傾思想短暫洗腦影響。

  時代的瘟疫席捲全球,由19世紀末的無政府主義開始,一直到 20 世紀初的共產主義。巴金的「家春秋」小說三部曲,反抗封建禮教,加上魯迅的「狂人日記」,將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一概定性為吃人的惡魔,有足夠的空間,輸入那時歐洲興起的政治虛無極端思想。

  在那個時候,北京上海的青年學生如果不趕上這班時代的列車,就被視為落後、守舊、老餅。

  如何叫做洗腦?好像小孩出麻疹,或一陣流行性感冒,導致類似邪靈附身的狀態。即使有天主教神父趕到驅邪,「受害人」也像變成了另一個人,用粗言穢語,向神父發出詛咒。

  余英時憶述,在北京的時候,一個牧師剛由安徽回來,探訪他堂兄。牧師在講述目睹鄉間的教堂和信徒被共產黨幹部迫害之種種,年輕的余英時突然大為憤慨,覺得這是國民黨造謠,以嚴厲的語調,直斥這位長輩。但長大後想當年,他為當時的失態感到內疚。

  幸好此一狀態為時甚短,余英時一度北上迎接新中國,火車到石龍,故障停車。就在那一刻,余英時反覆思考,及時回頭,回來香港,進入新亞書院跟隨錢穆之後,很快就回復正常。

  到底這種激進左傾意識形態,為何能在短時期席捲民國時代知識分子的大腦?

  余英時認為:因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早有「天下為公」的訴求。而「天下為公」也是禮記的第一句理想:「夫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然後中國早年的知識分子就以為共產主義等同中國遙遠的儒家理想:人人有飯吃、財富分配平均、公平公義,萬事大吉。

  但中文的缺陷,就在這裡:你可以說老子的一句「上善若水」,用字比英文精煉,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哲理,但也可以說太簡單的四個字,還有大量空間,缺乏細節,須要進一步的詮釋。

  中國文化由中醫到烹飪,都只講「意會」。「意」,是一種主觀的臆想和感受,不可以定義言傳。廚師炒菜油鹽糖放多少,有如莊子裡的庖丁解牛,用刀講心法,憑感覺就知道牛的筋骨在何處。中醫把脈,片刻就認為病人有了「虛寒」,並無體溫數字,也沒有 MRI 之類的掃描報告佐證。

  西醫認為:量體溫知寒熱,寒就是寒,無所謂虛寒。熱就是熱,無法定義何謂「虛火」。中國語文決定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mindset)。

  中國許多工藝,都講意會。酒家從前招聘大廚,只讓廚師考一道揚州炒飯,另加豉椒牛肉,除了看刀剁砧板工夫,還看菜色「鑊氣」,以判斷技術高下。

  「天下為公」是一個粗淺的大概念,實在缺乏內容。在西方學術角度,這四個字不足以成一部理論,需要不斷的論證和詮釋。

  但2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憑這句古訓的感覺,就認為馬克思列寧那套可以解決中國社會千百年貧富不均的問題,實在幼稚。

  這一切,又以中國語文的象形結構決定。中國文字長於感性,理性的詞彙不足。感性先行,對於理想和理念,即容易被一人掌控了話語權,成為教主,知識分子率先,即走入魔道。

  甚麼叫「天下為公」?北歐的瑞典芬蘭挪威,用養老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加以重稅,早已實踐了此一理想。其中不必流血的探索,也不必內戰和暴亂。

  這一切,當年的知識分子如果去一次北歐,去一次英國和美國考察,包括余英時,回來中國,或可以想通很多,就能避免一段血腥的彎路和歪路。

  余英時是今日華人世界,僅存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最透徹之人。唯智者如此,年輕時也難免中招,何況庸人滿街的今日。

星期二, 8月 10, 2021

桂林遊封面

  另有一本桂林遊,那時因為劉三姐再次在港上映,吸引眾多很久沒有機會欣賞中國電影的觀眾入場,因為這電影,外景地桂林陽朔也成為一個香港人到祖國大地其中一個熱門地點。

  那時買本書,曾想去桂林一遊,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來往桂林的交通並不算方便,除了飛機直航之外,坐火車十分迂迴曲折,除經衡陽轉車之外,陸路也不好走,所以沒有起行。

  雖說直航飛機,實際上採用包機形式,機票較貴,基本上都是旅行團包機,兼當時自助旅行方式回偉大祖國亦較少,直至二十一世紀才有機會認識這片桂林山水。

  說回來,大概也是從那時開始留意祖國大地的發展,後來更坐火車通宵巴士穿梭祖國大地,當時更有一本由筆名勁草所撰的「北京自助遊」旅遊書,幾乎每個曾去祖國旅行的人都有一本。

  至於買書與睇頁書,大概也從這段時期開始。

星期一, 8月 09, 2021

劉三姐畫冊

  整理舊書堆中找到一本《劉三姐》畫冊,應是當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重新上映時所出版。

  拍攝這電影時自己都未出世,聽聞一九六零年代上映非常受歡迎,更令人認識桂林與陽朔。一九六六年之後禁止上映,直到一九七六後才解禁,大概在一九七九年後再有機會重映,幸好幾位主要演員尚在人間。

  至於後來桂林陽朔旅遊熱,又是另一回事了。

  重映時亦有入場觀賞,買本書睇歌詞,現在重看這本書的內容,不禁懷疑在今天能否出版,而電影又能否上映也成問題。

  繼續斷拾離中,凡網上有保存個人不適合擁有,過幾天集合其他舊書一併送到舊書回收,而電影日後再講。

星期日, 8月 08, 2021

香蕉蛋餅

  早上沒有麵包只有麵粉,檯上亦有兩隻外表仍是綠色的香蕉,早餐未有著落,鄉下婆立刻入廚房拿出白砂糖與雞蛋,十分鐘內弄好了煎香餅配香蕉。

  曾看過紀錄片介紹香蕉,未成熟時已收割,藏於某個溫度的儲存庫中保持「睡眠」狀態,然後經過長途跋涉運往世界各地,待供應市場之前再利用溫度與某種氣體「喚醒」香蕉繼續成長,才運到生果鋪出售。

  這時香蕉像未成熟般外表綠色,大概一兩天內完全成熟,變回黃色,所以每見綠色香蕉可以買多兩隻,存放於室溫大概可保持兩三天,期間或受天氣影響,會更快熟透致蕉皮出現斑點,失去了香氣與質感,而且偏甜。

  前幾天買回來的香蕉,不知是否在處理的過程中出了小錯誤,蕉皮雖然保持綠色,但蕉肉已完全成熟,因為外表影響錯過了最美味的時候,幸好鄉下婆懂得變化,以香煎餅配香蕉,加點牛油蜜糖,沖杯意大利咖啡,先給自己一個鼓勵,由早餐開始。

星期六, 8月 07, 2021

眼細

  瑪法達也懂這個手勢,二零一九年一月葡萄牙旅行時,經過里斯本一座教堂外面,一些開篷車司機在門口拉客,見我倆兩個廢老深深藍無意遊車河,也曾以多國語言搭訕亦無甚反應,於是以這個手勢向我們這個方向展示。

  我倆比較冷酷,對任何事唔會有甚麼反應,亦不太清楚這個手勢的意思,只略知與東方人眼細有關,內裏有沒有歧視成分,不在我們考慮之內。

  瑪法達漫畫中,馬諾林曾有一句很奇妙的回答,大致如下:「你的諷刺支票在我的精神銀行不能兌現。」

  瑪法達這樣做或許是一種態度。

  很多人在外成日講被外國人歧視,特別是中國人。歧視有甚麼出奇,法國人最明白,住在同一個地區的人也會歧視,住在蒙馬特會說這裏不是巴黎,巴黎在那邊,更看不起從巴黎過來的人。

  這算不算歧視呢?

  住九龍與香港亦有區別,這又是否存在歧視?

  自己又真係眼細。但歧視是你的事,與我何干!

星期五, 8月 06, 2021

成長


  去年尾十二月時見長得太高,於是剪得短短,剩兩塊細葉。

  轉眼過了半年有多,除了炎熱還有充沛的陽光,這棵植物再次發揮強大的生命力,努力長高。

  想起了兩句「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上網一查,原來出自明朝的兒童啟蒙書目《增廣賢文》勸學篇。如諺語一類。

  諺語一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多數解作金錢,較喜歡比喻時間。

  因為成日對住部電腦,很容易沉迷,老闆娘也各有各忙,大家更要加倍努力。

  維基文庫增廣賢文的連結。

星期四, 8月 05, 2021

落雨

  如果日日天氣如常,相信沒有人太留意天氣預報,除非要出行或有約,否則大概都知沒有突然的變化。

  好像酷熱天氣警告,日常氣溫在二十八九度至三十三四度之間,每天都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基本上唔會留意,因為每天都係咁熱。當然一個酷熱天氣警告,對於長期病患者值得注意,防止中暑。但夏天不是這樣的嗎?

  好像落雨或雷暴警告,幾乎每次都係落雨已開始了十至十五分鐘,才見發出雷暴警告,再加一行直至幾多點。如果繼續落,雷暴警告會延長一至兩小時,繼續落的話亦會繼續延長。如果停了雨約十五分鐘至半小時,又會提早取消雷暴警告。

  收工時路過,見日落處泛起金光,天空上亦有紅光,景色雖美,但亦預告了有雨。這個預測有科學根據,只是自己唔明白當中的變化而已。另一準確預測,則是平日唔覺有事,突然感到膝頭痠痛,未知是否與風濕有關,未來一兩天內必然有雨,比天文台準確得多。

  西醫沒有風濕這回事,但膝頭關節痛幾乎每個上了年紀的人必須經歷,為何會在風雨來臨前特別痠痛,或與濕度增加有關。

  有時也覺得奇怪,天文台可以預測未來十日的天氣,每逢年頭甚至可以預測這年有多少個颱風,但未來一日或幾個小時後卻不能準確預告,黃雨紅雨黑雨要落到夠個個濕晒身才見警告,可惜一切已太遲了。

星期三, 8月 04, 2021

世運會郵票



  原本在二零二零年舉行的東京世運會,因為武漢肺炎瘟疫全世界大爆發,所以延至今年才正式上演。

  日本東京對上一次主辦的世運會,已是上世紀一九六四年的事了,當時還有發行紀念郵票。

  為何擁有這幾張郵票?說來有段古。

  話說上世紀一九六七之後,租住在中間房的一位中年人,我們尊稱他為伯伯。某一年他說要回鄉下幾日,可是去了個多星期唔見返,等吓一個月,等吓三個月,等吓半年甚至一年,結果去如黃鶴生死未卜。

  父母親於是四圍找他相熟的朋友親戚,終於找到他的堂家姊,聽聞他回鄉途中被幾位人士邀請調查某些事情,暫時不能回港亦不知詳細去向,眾人無奈之下只好爆開房門,取回個人物件後剩餘雜物著我們棄掉。

  無意中我們幾個細路發現一本如記事簿大小的郵票簿,內裏藏著的正是這幾張郵票,自此一直保存到今天。

  那位伯伯終於在十年後重遇,我們也搬離了以前的居所了。聽他說那時過了關剛上火車,立刻被挾持,說他和解放前的國民黨有關,及後查清楚沒有這回事,十年牢獄的冤案換來只有一句對不起便算了。

  之後父親好像和他見過一兩次面,他的收藏亦沒有再提起,而我們也忙於其他事情早已忘記了郵票這回事了。

  今次東京世運會開幕,兄長傳來這幾張郵票的照片,又再次提起這件事情。

星期二, 8月 03, 2021

停工

  經歷了二零一九年,來到二零二零年一月,總算有機會出外旅行,回到特區香港除了大部分人戴上口罩,似乎一切正常。

  用了約一年半的時間重寫旅行時的日記,大部分感記憶,亦看似一切正常,但這兩三年來的變化,已由一個本來熟悉的地方,變得有另一種重逢的感覺——既熟悉也陌生。

  旅途上所見所聞,有時仍有深刻印象,但是從飛機降落開始直至步出機場準備坐巴士這段時間,根本有著當年坐飛機到達某一個地方太相似的地方,幾乎連氣味也開始相同,再見不到特立獨行。

  推著行李正步往巴士站,拿出智能電話重新開機,剛放回袋中立刻響起,無理由有人搵,拿起一聽,原來總部打來,告訴由二月一日(二零二零年)起唔使返工,因為受武漢肺炎影響,大部分員工在家工作,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隨口問之前有無打過電話,對方話無,一打即接。

  真係講都無人信,世事如此巧合,幸好早有準備。處於變的時期,也要調整心態,是休息也好,是蟄伏也好,也可以是預備,在空閒的時間,可以步行去買餸,春天時認識九棍夏天有青根鱭魚,來到秋冬有其他。

  去得街市多連薑有多種,葱在冬夏供應也有不同,價錢無疑比以前廉宜,但味道則完全兩樣,有得選擇時連無工開都咁開心,所以不要灰心不要失望,總有重新再次出發的日子。

星期一, 8月 02, 2021

早餐



  如果在飛機上睡得著,時間過得很快,睡不著的話,只有胡思亂想,希望座位能舒適一點,沒有旁人打擾。

  近年很奇怪,唔知聽邊個人講,話坐長途機要做運動,結果這幾年每次都見幾個人站在通道上行來行去,有時甚至舒展兼拉筋,烏燈黑火時幾乎畀佢嚇死,站在洗手間旁又唔係去,次次都要問一次,的確有些煩。

  所謂做運動係咪一定要拉筋行來行去唔清楚,去洗手間時順便走動已經可以,或口乾攞杯水,坐在位上也可伸展,無必要四圍行,況且經濟艙的行廊已經唔係闊落。

  唯一想到的理由,就是這位乘客坐在窗口位,出入要經過兩位乘客,唔多好意思成日要人讓,於是只能留在近廁所的位置,但十多個小時咁長,點過才好呢?

  諗諗吓燈光又再亮起,已到供應早餐時間,除了傳統的西式早餐,這次還有薑䓤魚片粥,可算特別。記得有一次乘卡達航空,同樣有粥可選擇,試過味道不錯,於是今次再試。

  粥的質地尚可,唔知點解要落咁多薑䓤,幸好味道好過特區香港的粥鋪,起碼無味精。

  特別飲多杯咖啡,提起精神,回憶旅行時的美好時光。

星期日, 8月 01, 2021

維珍航空晚餐


  第一次坐維珍航空,印象頗佳,只不過唔多適合廢老深深藍,因為機艙內的燈光夠迷幻,很多時要開著座位上的小燈輔助才能看清楚。

  不知過了多久,燈光稍亮,開始供應晚餐,我倆坐得較後,一般唔會選擇,任由空中小姐安排。記得有一次,來到最後空中小姐走過來,告訴我們飯類已經全部供應完畢,只剩意粉,問我們介意否?我倆唔知幾高興,立刻要多個麵包,興高采烈開餐。

  今次略為不同,似乎前面的乘客懂得選擇,大部分都點了意粉,至我們時一個也沒有剩。飯也沒有所謂,可以研究供應維珍的食物工廠如何烹煮調理,是否選用泰國米,因為有時候來至中東的航空公司,有時會選用印度米,比泰國米細粒得多。

  經常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中國人食米,產量必然全世界最多,可惜事與願違,真實完全不是這回事。泰國米亦有多種,近年較佳稱為茉莉香米,再細分亦有幾個等級。本來柬埔寨的產量亦數一數二,可惜跟錯隊,只懂使美金其他唔識分。越南的土壤看來要再經一二十年才能有改變。近年興建水壩過多,下游往往受制,產量自然受影響。泰國政治雖仍不太穩定,幸好農村佔地甚廣,受影響也較小。

  我倆也喜歡食飯,包括意大利飯西班牙飯印度飯,印尼越南柬埔寨甚至泰國飯都唔錯,食完維珍航空的晚飯,如果下次仍有機會而又只剩飯的話,我倆也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