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30, 2019

新聞:拍賣取消

  前兩天睇頭條日報,有一段小新聞,講述一幅畫取消拍賣,於是上網找來更詳細報道,HK$13億拍賣取消!卡拉瓦喬失傳400年油畫離奇轉售神秘藏家

HK$13億拍賣取消!卡拉瓦喬失傳400年油畫離奇轉售神秘藏家
  早前為大家報道過,一幅據信失傳已久、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畫作《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滴》(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以€1.5億(HK$13億;NT$51億)超高估價上拍。
  惟拍賣在即,這幅鉅作卻突然宣告已售予一位私人藏家,連帶取消整場拍賣。消息指,交易價錢遠遠未及估價。行方在畫作拍賣前,突然選擇私下以低價售出,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令這幅爭議性畫作,再添一層迷霧。
  舉辦拍賣的法國Labarbe拍賣行表示,他們在拍賣前收到買家私下出價,賣家對價錢非常滿意,所以選擇放棄上拍。各界對這消息大感詫異,到底這位買家姓甚名誰,交易價錢又是多少?
  行方礙於保密條款,未有公佈交易詳情,但稱畫作將會離開法國。負責鑑定畫作的法國藝術專家Eric Turquin透露,出價者與某間主要博物館關係密切,計劃將畫作帶到一間主要博物館展出。雖未有道出確實價錢,但他形容價錢「遠超」(exceptionally more)US$3,400萬(HK$2.65億;NT$10.3億)起拍價。(按這說法推論,價錢無論如何也到不了€1.5億估價吧。)
  《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滴》描繪舊約聖經《猶滴傳》中,亞述人入侵以色列時,寡婦猶滴以美色騙倒敵方將軍荷羅浮尼後,再將對方斬首的一幕。卡拉瓦喬共畫過兩幅《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滴》,繪於1599年的一幅,現藏於羅馬巴里貝尼宮的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
  現在這幅相信是失傳已久的另一版本。據信於1607年繪畫,當時卡拉瓦喬已逃離羅馬,在那不勒斯過著流放生活。兩幅畫作主要分別,在於畫中老女人的位置,由右邊移至中間。而猶滴的形象和眼神角度也有所不同。
  這幅畫作的來歷,要追溯至2014年。它於法國南部圖盧茲一間房屋的閣樓被發現,屋主本來對畫作毫不知情,只是在維修期間無意中發現,事後聯絡拍賣行替畫作鑑定及估值。驗證工作歷時兩年,羅浮宮的實驗室也參與其中。
  存世的卡拉瓦喬真跡只得60多幅,所以各界非常重視這幅畫作真偽。鑑定期間,法國政府更頒下為期30個月的出口禁令。若確定是卡拉瓦喬真跡,法國政府亦有優先購買權。2016年,法國文化部將畫作列為國寶。不過直至出口禁令屆滿,法國政府及羅浮宮都未有行動。
  藝術界對此畫是否卡拉瓦喬真跡存有爭議。有專家認為,此畫或是卡拉瓦喬弟子Louis Finson的作品。負責鑑定的Eric Turquin則指出,X光透析及測試顯示,畫作上的顏料與卡拉瓦喬使用的相同。他相信畫作並非Louis Finson的仿製品。他形容,兩幅畫作中主角的眼神角度都不相同,認為臨摹者正常不會作如此著眼的改動。
  無論如何,畫作公開至今,已於紐約、倫敦等多地展出。拍賣行Labarbe估計,已有逾萬人親眼看過這幅鉅作,他們為了這場拍賣,已花了逾US$200萬作準備。
  既然行方已為了這場拍賣大肆鋪張、宣傳,甚至讓畫作公開巡展,現在卻突然宣布畫作私下轉讓,取消拍賣,成交價更相信遠低於估價,確實留下不少疑問。或許要待畫作在法國以外某「重要博物館」公開展出,才有答案。


  這幅畫是真是假只有他們才知,不過總覺得法國和意大利很懂得宣傳,令全世界關注文藝復興時的藝術作品,叫我們不要忘記這些珍藏,參觀時要懷著朝聖的心情。
  台灣新聞報道得較為詳盡,除了事件經過,還有畫中內容。年前在羅馬雨中參觀巴貝里尼宮,欣賞卡拉瓦喬繪於1598-1959年間的一幅「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滴」,現場與看著熒幕完全兩回事,畫家將毫不猶豫的一刻呈現在眼前。未知新發現的畫作將來展於何處,如果能將同一主題的兩幅展於同一地點,必然非常吸引。
  暫不用理畫的真假,若是真跡動輒十億八億,連羅浮宮也要考慮清楚,放之特區如何建立「西九文化區」頗令人「期待」。

賺翻!在閣樓裡放著生灰塵的畫作 估價竟高達52億...
羅浮宮不買的名畫要拍賣 上看41億元

星期五, 6月 28, 2019

天空


  放工經過鴨脷洲橋,回頭一望天空出現了這景色。
  今年天氣多變,踏入夏天雨水較多,氣溫暫不算太高,可是天熱加上潮濕,令人覺得更加炎熱。
  陽光透過薄雲反射映出紅霞,並不代表天氣轉佳,只會帶來變幻莫測,時晴時雨。雨過後太陽出來,水氣迅速蒸發,一時間難以適應濕熱,在有冷氣的地方影響不太大,如在戶外工作,真的揮汗如雨。
  熱也有多種,夏天本炎熱,上海是酷熱,東南亞一帶在太陽照射下應是熾熱,香港是濕熱,再加上冷氣太多,何止濕熱,根本一日之內可經歷炎熱酷熱熾熱與濕熱。

星期三, 6月 26, 2019

20190622剪報——擔心

  現時沒有實體報紙,剪報並不容易。上網睇某幾份報紙要預先登記成為會員,有些更有付款,可是現時連買報紙的多餘錢也沒有,怎樣才可上網訂閱?
  就算是會員亦付了費訂閱,想「剪報」也要花一點功夫,既然想保留,花點精神也值得。

擔心——李純恩
2019年06月22日
  六月二十日晚上經過銅鑼灣,一個年輕人很斯文地在派關於第二天示威的傳單,我走過去取了一張,他很客氣說「謝謝支持」。
  第二天早上起來看新聞,金鐘一帶已聚集了許多示威學生,然後包圍了政總,包圍了警察總部。警察總部門口沒有大批警力防範,只有幾個警察守在鐵馬後面,令場面分成兩邊,一邊群情洶湧,一邊出奇平靜。這樣的平靜,看了有點擔心,怕年輕人吃虧。
  這時候,要提防的人和事太多,要提防魚目混珠的人,要提防發熱的頭腦,要提防形勢一發不可收拾,這些都是歷史教訓,且總在循環。唯有希望參加運動的年輕人多多留心。
  自從兩次百萬人遊行之後,看到的最清醒最有智慧的提醒,就是叫大家登記做選民,在下一屆立法會選舉的時候發揮力量,把握立法話事權。這才是到目前為止一個最能解決訴求的辦法,比流血流汗的衝突更加有效。可以聚集這樣的能量,有賴於二百萬港人揮汗如雨上街支持,在香港這彈丸之地,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只望不要因為太多的枝節,辜負了數百萬香港人的心血,以至激情過後,事情歸零。
李純恩

星期一, 6月 24, 2019

一九八三年剪報「天妒紅顏三歲半」

  找到一張剪報,日期是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來自「新晚報」副刊下午茶座其中一欄「星采集」。作者是醫生,以黑色幽默的文筆寫一個不幸的故事。
  當時對這篇文章印象深刻,開首以輕鬆手法寫他行醫趣事,在生與死之間透出意外之事,縱然有些事情不容我們選擇,但也不希望如此悲傷。
  文章選錄如下:

星采集
天妒紅顏三歲半
星采(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新晚報》)
  女護士複姓「古月」雙名「會能」。名有「禪」味,是個佛教徒,虔誠而入世,熱衷熱愛生命,無論這生命是初度謀面的病號還是情深似海的夫婿。
  至於她自己的生命——
  古月會能十八歲時受業於本地半島大慈善醫院。其時區區我星采在該院任職於婦產科,接生檢孖之餘,兼「望聞問切」睇女人。「睇女人」之餘,濫竽充數,任教該院附設的護士學校。開課兩門:《護士心理學》和《婦科學》。《護士心理學》正確說來,應是護士須知的《病號心理學》。
  既是濫竽充數,我的講課也就信手拈來,多的是胡謅。我的性別是男,當年還算是小生未婚未離。一個男的面對四十個健康的鄭文雅型的女的,滿口講的又是女人的解剖、生理、心理、病理和產理,但是男的(四)細聲講,女的(四十之多)大聲笑。課堂內外,生機春風春意春光春色盎然無邊。開學開課是我秋季蕭蕭葉落。——秋天的春天——終我一生,難忘之事不多,那些秋季的春日是其中用我雙手雙腳就可數得盡的賞心樂事之一。
  女士廿二歲風華正茂,準時依候畢業,是位正式護士兼正式助產士。她在海島半山半慈善(不牟利)醫院五樓任職迄今,正好十五年(減去「一個月」和「三個星期」)。該半山半慈善醫院的五樓分為兩半:一半是產房;另一半是婦科病號。古月會能兩邊跑來跑去;剛在產房迎接一位娃娃墮地,小眼兩隻一張,只見產房的產鉗、溫箱、氧氣筒和救仔機陰森可怖,無不哇哇大哭(肺部擴張好現象);隨即在婦科病房為可憐第四期宮頸癌——宮頸癌分零期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無可救藥)。——(女士為)病院善言善語送終。——一個生,一個死,本地人口無增無減。
  公元一九八二年八月本地有輛救傷車交通失事,司機和病號大難不死,車內的男護士和女護士刧數難逃,先後瞑目告終謝世。這位男護士(Dresser)就是古月會能的夫婿。他倆志同道合,情深似海。大禍翌日,古月會能照常上班,在半山醫院五樓左半接生右半送(個別病號)終如儀如舊,面不改容,花顏玉貌,我當然看不到笑容,但是我也看不到愁容苦臉。
  八二年九月——也就是女士喪所天(夫婿)的翌月,女士沐浴一摸,左乳有硬塊患乳癌,隨即破例請病假一個月,延請名醫截除乳房。術後還作深部X光放射性治療。
  一年後的九月四號禮拜天,古月會能與稚女淺水灣頭弄水歸家。女士咳咳連聲還有微燒(華氏一百度)。照X光:肺積水。抽積水:有乳癌細胞。——女士患轉移性肺癌。女士第二次破例請病假三個星期,住在半山醫院四樓。——病床上可聞五樓左半娃娃哇哇大哭和右半的苦主捶心捶肺孝感動天。女士服用殺癌的「細胞毒藥」(Cytotoxic Drug)。三個星期的假可惜沒有用盡,公元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號(又是十三號)的黑色星期五,碧血暗空萬里,古月會能佛教徒入世女居士湼槃歸去西方淨土,終年三十七。
  剛才,我區區十八號午後七時在海島殯儀館瞻仰女士遺容。她和我師生一場且是同工同在半山醫院工作十二年,就此正式永遠作別。
  在殯儀館,張副護士長和Sistes何(手術室護士主任)告訴我,她倆一個送一打紅玫瑰,一個親自下廚蒸條黃腳鱲進四樓女士病房。其時是十五號女士生前一日,女士面佈病容而神智爽利,她聽到樓上「生老病死」。她還說:「紅玫瑰開得這樣燦爛,一定花店餵了阿士匹靈溶於水以養花,花迅速盛開。」女士「服」了兩口黃腳鱲,大讚味鮮;「廚師手藝一流一。」隨即嘔吐黃腳鱲出來——服殺癌「細胞毒藥」,病號例有嘔吐副作用,越是味鮮味美,越是嘔吐得厲害。
  古月會能仙遊,遺下高堂慈母和孤哀獨女。獨女兩頰紅噹噹,乳名暱呼「紅顏」,現年三歲半。——皇天后土,說她有眼,又似無珠。

星期六, 6月 22, 2019

寬容



作詞:崔健
作曲:崔健

我的身體靠著你,兩眼緊閉
我的手重複地摸著我自己
我要滿足我自己也給你一個刺激
我要告訴你一切但不要你生氣

我不再愛你,我沒有恨你
雖然你還是你
我沒有力氣,我沒有必要
一定要反對你

我去你媽的,我去你媽的
我背後罵著你
我們看誰能夠,看誰能夠
一直堅持到底

我的兩眼睜開卻充滿委屈
看著你的樣子我心中更感到壓抑
我想唱一首歌寬容這兒的一切
可是我的嗓子卻發出了奇怪的聲音
呵呵……

  每次發生事之後,總有人出來叫人寬容,剛巧崔健有一首歌就是「寬容」。
  崔健生於一九六一年八月,雖然文化大革命爆發時還是小孩,但之後所經歷讓他了解何謂如「花房姑娘」、「一塊紅布」當中的變遷與困惑,講到寬容,沒有人比他們有更深刻的反問。
  我沒有恨你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反對你,可是充滿委屈與壓抑想寬容也覺「得意」。
  看誰能夠一直堅持到底。

星期四, 6月 20, 2019

20190618剪報

  以前買報紙睇,每見喜歡的文章或知識,有時間的話都會剪下來放於盒子中。現時多在網上睇新聞瀏覽文章,已不能剪下保存,也不能影張相,於是改為將文章記下,偶然翻閱,大概可知當時的環境與狀況。
  魯迅寫於八九十年前的「外國也有」,今天中国人仍掛於嘴邊。至於外國勢力一聲明,既道歉又延期,原來中国人還是站不起來。

外國也有
作者:魯迅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申報自由談》。本作品收錄於:《准風月談》

  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
  外國人說中國多臭蟲,但西洋也有臭蟲;日本人笑中國人好弄文字,但日本人也一樣的弄文字。不抵抗的有甘地;禁打外人的有希特拉;狄昆希吸鴉片;陀思妥夫斯基賭得發昏。斯惠夫德帶枷,馬克斯反動。林白大佐的兒子,就給綁匪綁去了。而裹腳和高跟鞋,相差也不見得有多麼遠。
  只有外國人說我們不問公益,只知自利,愛金錢,卻還是沒法辯解。民國以來,有過許多總統和闊官了,下野之後,都是麵團團的,或賦詩,或看戲,或念佛,吃著不盡,真也好像給批評者以證據。不料今天卻被我發見了:外國也有的!
  「十七日哈伐那電——避居加拿大之古巴前總統麥查度……在古巴之產業,計值八百萬美元,凡能對渠擔保收回此項財產者,無論何人,渠願與以援助。又一消息,謂古巴政府已對麥及其舊僚屬三十八人下逮捕令,並扣押渠等之財產,其數達二千五百萬美元。……」
  以三十八人之多,而財產一共只有這區區二千五百萬美元,手段雖不能謂之高,但有些近乎發財卻總是確鑿的,這已足為我們的「上峰」雪恥。不過我還希望他們在外國買有地皮,在外國銀行里另有存款,那麼,我們和外人折衝樽俎的時候,就更加振振有辭了。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蟲,而遭別人指摘的時候,實在也不大舒服的,但捉起來卻也真費事。況且北京有一種學說,說臭蟲是捉不得的,越捉越多。即使捉盡了,又有什麼價值呢,不過是一種消極的辦法。最好還是希望別家也有臭蟲,而竟發見了就更好。發見,這是積極的事業。哥侖布與愛迪生,也不過有了發見或發明而已。
  與其勞心勞力,不如玩跳舞,喝咖啡。外國也有的,巴黎就有許多跳舞場和咖啡店。
  即使連中國都不見了,也何必大驚小怪呢,君不聞迦勒底與馬基頓乎? ——
  外國也有的!
十月十九日。

傳話筒——李純恩
  特區政府宣佈「逃犯條例」延期修訂第二天,西環傳召,一眾建制派匆匆去聽領導講話,然後又出來向記者傳話。
  西環領導說中央堅決支持特首林太太延期條例的決定,這幫建制派走出門也異口同聲說中央堅決支持林太太,說得像自己也堅決支持林太太。只是不久前堅決支持她修訂「逃犯條例」,現在又堅決支持她延期修訂「逃犯條例」,可見這些人,到底是「堅決支持」什麼,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以後林太太再有什麼事,有這班人堅決支持也不用太高興,不定哪一天,你不受北京「堅決支持」了,或者給北京處分了,他們一定會堅決支持你被北京處分的。
  那個比李嘉誠長得還要像資本家的譚耀宗除了說北京支持林太太工作,還煞有介事說這一次事件受外國勢力幹擾,他說境外勢力為了這個「逃犯條例」修例事件,總共發表過67次聲明。這個數字當然是西環領導人告訴他的,但他傳話傳得很傳神,緊皺着眉頭以示外國勢力搗了很大的亂,所以要延遲修例。他自然是想香港人討厭這種外國幹擾的,但無意中又透露了一個信息,就是這一次若沒有這幫外國鬼子的幹擾,特區政府就可以成功修例了。
  這種話,令人聽了很沮喪,原本中國人民站起來到今天,許多事情還是要外國鬼子說了算,他們不搗亂,中國人才無所畏懼。比如這一次,要是沒有這67份外國勢力的聲明「幹擾」,再多人上街示威,特區政府都可以巍然不動。這個外國鬼子的志氣,都讓這位譚同志長了,這個中國人民的威風,都給他滅了,你說這樣的傳話筒,要了幹什麼!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 6月 18, 2019

保留實力

  當時約晚上七時四十分,多輛被困在夏愨道天橋的巴士終於可以駛離,向著北角方向漸漸遠去,站近巴士的人發出一陣歡呼聲。
  繼續到來的人群不斷,已到的人就在馬路中央坐了下來,如果不是望著前路而行,有時不覺前面有人坐著,幾乎碰了上去。至於為何坐下不得而知,休息?繼續示威?前面的人不向四周擴散,後面陸續到來的人根本進不來。
  無搶掠無縱火無破壞怎會是暴動,根本毋須爭論,終於證明了之後需要保留實力,將戰線拉長拉闊只會增加損耗,應一改策略,改為網上顯示決心。

星期日, 6月 16, 2019

舊剪報

  找到一張舊《文匯報》,時為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五日,報道當時稱為香港的士罷駛事件,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所發生的騷亂。
  從圖片所見,當晚:歹徒放火燒車,九龍表行被歹徒破門入內搜掠一空,一間影印中心被破壞,歹徒推翻汽車,襲擊巴士等。
  文匯報以「彌敦道騷亂前後」為題,副題「加稅不當起風潮 歹徒乘機來博亂 港府應引以為戒」。當時既燒車又搜掠都係騷亂,當時亦分得清楚何謂示威何謂鬧事。
  二十二年過去了,與當年用英文今天用中文無關,遊行示威在防線前你推我撞絕不出奇,六一二衝突(小六四)中無燒車無搜掠無歹徒乘機來博亂,怎可稱為「暴動」!何來「暴徒」!

星期六, 6月 15, 2019

令人好暈的新聞

  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三日香港01的新聞:

張建宗:定性暴動及開槍決定 港府高層沒參與
  有大批市民昨日就《逃犯條例》修例作出抗議行動,與警方爆發衝突。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13日)接受《Now新聞台》專訪,強調港府高層沒有參與將金鐘衝突定性為暴動及開槍發射橡膠子彈的決定,指是警方按現場情況決定。
  張建宗於訪問中強調,警方已使用最低武力,又多次呼籲青年人表達意見時要守法及不應行使暴力。他相信事件對香港國際形象只會有部分影響,強調修例已作多重保障,亦不擔心西方國家對香港經濟採取報復措施。
  至於會否撤回、推遲表決或延長審議條例,張建宗重申不會撤回條例,而會否延長審議,則稱審議時間由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決定,政府會予以尊重。


  之後有作者拒絕替明報翻譯,及後明報發聲明「《明報》刊登聲明稱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 籲公眾勿干擾前線工作」。
  妹仔睇完這幾則新聞覺得好暈,點解個個都話與自己無關,如果「定性」唔關高層事,是否佢講「暴動」你可以講衝突?至於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眾所周知,因從來都是老闆話事,咁點解報館要發聲明?
  與事件有關的新聞轉載如下。今天仍有人睇仍有人「守護」這份報紙,「還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以為讀者如他們一般,這樣做都唔係第一次,只能說他們無知。

《明報》社評定性「暴動」 本人拒絕翻譯——有關《明報》今日社評的公開信
  本人從2017年11月起為貴報英文版每週翻譯一篇社評,剛好今天的社評是由本人翻譯。可是,在讀完今天的社評後,本人非常憤慨,已向貴報編輯表明不會翻譯該篇社論。為了抗議貴報社評跟從特區政府,將昨日金鐘一帶的示威和衝突定性為「暴動」,本人決定由即日起停止為貴報翻譯社評。
  貴報今日的社評雖以「暴力無補於事 唯昐香港平安」為題,卻只聚集示威者的衝擊行動,對警察群毆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瞄準示威者頭部開槍,以胡椒噴霧近距離反覆噴向個別示威者面部等行徑視而不見,聲言「警方使用武力是否合度、有否傷及無辜,事後可以調查檢討」,甚至指責批評警察的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電視畫面、說自己想相信的論述」,實在令人極之反感。
  貴報社評完全漠視昨日示威者的行動,是基於政府不理會香港?大多數巿民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堅持將草案直接提交立法會辯論所致。眾所週知,現時立法會建制派議員佔大多數,一旦在立法會辯論就必定通過,如果像貴報社評那樣訴諸建制派議員良心,無疑是緣木求魚。香港巿民除了上街已無法可施,可惜103萬人的遊行未能令政府撤回修例。昨日年青示威者的行動,只是希望直接以自己的身體阻擋惡法通過,縱然有向警察投擲雜物磚塊,也只是因為林鄭月娥橫蠻無理意圖強行通過法例所造成。貴報社評不?責林鄭月娥或特區政府,不?責警察暴力,反而「強烈譴責」示威者,更假意稱英文riot一字可翻譯成「騷亂」或「暴動」,配合政府將昨日的衝突動調為「暴動」,實在其心可誅。
  貴報社評聲稱「以為激進暴力手段施壓,一定比和平理性抗爭為強,是全無科學根據的錯誤想法。港人不愛暴力,唯盼我城平安。」首先,「激進」不等如「暴力」,「和平理性」不等如「坐以待斃」。港人不愛暴力,更加厭惡以執法之名所行的暴力。香港人盼我城平安,但?不願意以我們的自由和人權來換取所謂的「平安」。我們想要的平安不單是肉體上的平安,更加是良心上的平安。可惜一旦罪犯修訂條例通過,我們失去的將不單是個人的自由和人權,長遠而言,更可能是良心上的平安。中國近代歷史充斥了這樣的事,相信不需要我再舉例子。希望《明報》主筆未來能真正憑良心為真理和香港人的福祉而執筆。
張彩雲
2019年6月13日

《明報》刊登聲明稱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 籲公眾勿干擾前線工作
  警察日前暴力清場,亂棍毆打、亂槍射擊手無寸鐵示威者,更有示威者及新聞工作者頭部中槍,這些片段一一被鏡頭拍下。但《明報》昨日社評聚焦示威者衝擊,未有提到警方群毆示威者,瞄準頭部開槍等行徑,反指是激進示威者衝擊防線,警方以催淚彈和布袋彈反擊是「職責所在」,更稱批評警方使用過份武力的人是「根據政治立場歸邊」、「非實事求是」,惹來抨擊。《明報》記者以貼「大字報」方式留言抗議,該報繙譯員張彩雲在《獨立媒體》發表公開信,已向編輯表明拒絕繙譯以示抗議,並即日起停止再為該報繙譯。《明報》編緝部今日在網站刊登聲明,指社評反映《明報》對社會時政的看法和立場,並不反映採訪同事的意見,希望公眾尊重前線採訪記者的角色,不要干擾他們工作。
  聲明指他們明白未必人人同意社評的立場,編輯部亦樂意接受批評,但在前線採訪的《明報》記者只是緊守崗位,為公眾提供信息,希望公眾尊重他們的角色,不要干擾他們工作,並希望有需要時提供協助,讓記者能全心全力完成採訪任務。
  《明報》今日社評則再提及反送中的示威衝突,但未有再以「暴徒」形容,改用「激進示威者」,提到周三下午有部份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立法會,形容「令人側目」,但今日社評亦有提到警方涉嫌使用過度武力。社評引述有人權組織批評,警方以小撮人暴力作為口實,過度使用武力,更指隨着愈來愈多傷者證辭和影片證據曝光,警方使用武力是否合度,外界確有充分理由提出質疑。
  《明報》昨日的社評聚焦示威者衝擊,更引述警方說法,指「暴徒」以削尖的鐵枝和磚頭攻擊警員,原本的和平集會突然變成佔領行動,並非自發,而是「以一群黑衣激進分子為骨幹」有備而來。對於有人批評警方使用過份武力,是「根據政治立場歸邊,只看自己想看到的電視畫面、說自己想相信的論述,並非實事求是」;稱部份人以為激進暴力手段較和平抗爭更能有效施壓,「是全無科學根據的錯誤想法」。
  該報繙譯員張彩雲其後發表公開信,已向編輯表明拒絕繙譯以示抗議;又決定即日起停止再為該報繙譯。《明報》中人亦以貼「大字報」方式留言抗議。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明報》前線編採人員指,雖然聲明指出「社評還社評,編採還編採」,但從公眾及讀者角度,根本不會有此區分。不少編採人員也認為,前線是以《明報》身分在外採訪,是代表《明報》而非代表個人,報社的社評論調同樣是《明報》的一部分,根本不能切割,對聲明感無奈。
  該名編採人員指,不少同事對報社連續兩日的報評內容感失望,感覺管理層似乎未夠尊重前線編採人員。前線記者努力採訪,是希望盡責任以最大程度向公眾呈現最多真相,惟社評部分內容卻與前線採訪所得的事實有偏差,甚至有不相符情況。前線有意見質疑,負責社評的主筆立論不夠宏觀,始終未觸及引發金鐘大衝突因由,選擇用上大篇幅去指斥示威者,但未有譴責警方使用不相稱武力,對報紙的公信力造成傷害,「創辦人查良鏞在創刊時話,《明報》信條是公正、善良、活潑、美麗,現在的明報又是否做到?」
  明報職工協會則發聲明,對《明報》昨日社評引起社會爭議,明報員工對此感到痛心及不安,並指《明報》社評由社評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不代表《明報》前線編採人員立場,並不反映前線編採同事的意見,但他們尊重言論自由,即使對文章的觀點不表認同。工會又指,社評言論觀點與新聞報導取裁有不同,時有發生,反映《明報》的多元文化,而公眾未必同意社評的觀點,可以提出批評與指正,《明報》不少員工亦有異議及批評,並向總編輯表達立場及看法,還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亦希望社評委員會在討論社評方向及立場時,按良心及客觀事實表達意見,一同努力守護《明報》。

星期五, 6月 14, 2019

艾未未接受CNN專訪

  轉載一篇訪問。

艾未未接受CNN專訪: 坦克鎮壓也能在香港發生
  港府準備將《逃犯條例》修訂進行立法會二讀之際,數以萬計市民昨日包圍政府總部。身處英國倫敦的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昨日接受CNN訪問。他表示,港人不只為自己捍衞人權,也是為全球而行動。他又將香港警察昨日的暴力行為與30年前的六四事件相提並論,「這也能在香港發生」。
  艾未未稱,香港人、主要是年輕人正在保護其權利,他們的抗爭「絕對有必要」,因為人人都看到中國司法系統有問題。「他們秘密捉走律師、捉走在網絡發佈twitter的人。這種社會不是法治社會。」他又提到,香港政府同樣不可信,因為它不是民主選出,這樣的政府只聽命於中國政府,不能反映港人想法。
  對於香港警察清場行動,他則說﹕「很明顯警察越來越暴力,我們還清楚記得30年前發生過甚麼事:一群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和平集會時發生過甚麼。」他指政府既無意、也不會透過溝通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而是出動坦克鎮壓,這種情況也有可能在香港發生。
  本月11日,艾未未接受BBC訪問時已提過《逃犯條例》修訂將會把每個香港人置於危險。他以自己於2011年「被消失」一事為例,指中國不是法治社會,「它可以為所欲為,很多維權律師都沒有審判而處身牢獄。」他又表示,一旦修例通過,所有在香港和中國做生意的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屆時中國政府只要想捉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做到,而香港與中國的分界就會連同「一國兩制」一齊崩壞。
CNN(2019年06月13日《蘋果日報》)

  不幸言中,只缺少了坦克。

星期四, 6月 13, 2019

轉載

  節錄自BBC六月十二日的即時直播新聞:

17:08
香港警方承認使用催淚彈等三種武器
香港警方表示,在示威現場使用了橡膠子彈、布袋彈槍和催淚彈。

星期三, 6月 12, 2019

建築經典

  從機場乘巴士出市區,其中有幾條路線會先經過港珠澳大橋,這天下著雨,見從這裏上車的乘客個個都好像落湯雞,只差一點全身濕透。
  找來早前所影的幾張照片,這個設計先進的出入境口岸,除了主要大樓外,連接至巴士站的簷篷所遮蓋的位置,遇上微雨或可唔濕頭,陽光普照的日子根本遮不了太陽,落大雨唔使講,一樣要擔遮更要濕身。
  至於那個巴士站候車處,簷篷只可以遮大概一條人龍的位置,超過二十人時必然站到無瓦遮頭的地方,這樣設計究竟當初有無想過這個口岸每天有多少人使用?還是只是為了政蹟工程?
  每次見這樣的大工程,就會想起環保這回事,每次浪費了地球這麼多資源,唔知唔用多少支膠飲管才能補回?

星期二, 6月 11, 2019

冷氣

2010年6月13日(星期日)
  由阿姆斯特丹飛匈牙利布達佩斯,有如以前在大陸乘飛機一樣,飛機未滑出跑道前,機上暫時沒有冷氣供應,要待關上機門,飛機由牽引車推動離開連接通道,冷氣才會啟動。
  這有甚麼問題或是原因?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在剛坐好等待起飛的這段時間,當見有人嘗試扭動冷氣吹風口測試有否冷氣,或是有人搖動雜誌報紙作扇,每見這情景,想也不用想,這群人一定是香港人或是中国人。
  這樣說好像有點難為情,因為當時短短十五分鐘至半小時的時間內,同樣在飛機上等候的外國人,幾乎全部耐心等候,無論有否冷氣或飛機滑行與否。
  這是我們太心急?還是他們更有耐性?

  這一段簡短的文字寫於小筆記簿上,找來記錄在此。

星期一, 6月 10, 2019

維園

  六月九日約點半鐘,在海底隧道等巴士過海去維園,這天因為示威遊行,大部分巴士路線都會改路,不會經過高士威道的維園正門,改停避風塘的維園後門。
  候車期間,很多乘客都向司機和現場工作人員查詢如何前往維園,他們都會回答可在維園道避風塘站落車,過行人天橋便是維園,大部分乘客知道後都魚貫上車,但是不知何解總有些乘客好像不相信這個答案,還說唔知避風塘係邊,不停問從避風塘真的可以去維園嗎?
  遊行示威那天唔係第一次,巴士改路更不是第一次,哪裏才是維園的正確位置?維園道在維園旁,興發街也在維園旁,至於高士威道和告士打道同樣在維園旁,維園正是被四條路包圍,至於巴士站的名稱只是作一個分別,主要看乘那一線巴士和那一個方向。
  按常識,那天去維園的人多少有點智慧,維園不是一定要見到維多利亞像那個才是維園。

星期六, 6月 08, 2019

羅大佑一首歌Do Re Mi

Do Re Mi
作詞:林夕
作曲:羅大佑

這三個音簡單的很
就好像天然的天真的愛上你的本能
我的心聲卻又複雜得很
平舖直敘怕你嫌沉悶

對你的愛何其單純
可沒有翻騰的刻骨的段落不夠感人
愛這首歌難道需要傷痕
才能夠傳頌到永恆
真的抱歉我的愛人
我恐怕這首歌越用心越寫的不完整
天花亂墜只像歌詞範本
寫不出瑣碎幸福的人生

別問我那麼多空白的Mi Re Do都代表甚麼
就讓默契填滿我們
就像有我在的夜深就不用開燈
請你相信大愛無聲

對你的愛本就單純
所有的複雜的糾纏的細節只為情深
愛這首歌本該一氣呵成
別嫌他重複到沉悶
真的抱歉我的愛人
我覺得這首歌越簡單越平凡越誠懇
跌宕半生才知歌詞如人
能返璞歸真都因為情真
能返璞歸真都因為情深
能返璞歸真真的要感恩

  出自羅大佑「家III」其中一首歌,應是幾年前古天樂鄭秀文主演「高海拔之戀II」的主題曲,電影原唱沒有看過也沒有聽過,經重新填詞,充滿羅大佑風格。
  八妹從台灣買來「家III」好一段日子,一直放在工作的電腦上,拿不定主意轉成mp3來聽,因為對於新歌有一點抗拒,怕自己難再著迷。
  音樂一起似流行曲,歌詞和電影主題曲略有不同,雖說林夕填詞,但傾向羅大佑的主意。其實無所謂流行曲或誰人寫曲作詞,好音樂好詞好歌就夠。
  試過上網找MV,可惜沒有。在今天無智能電話無得上網的日子唔知點過之時,不如簡單回到基本,買張CD聽一首只懂啍幾句卻是只有羅大佑才能如此唱得出的歌。

星期五, 6月 07, 2019

六月六日斷腸時


  初出來工作時,聽見師傅講一部電影「六月六日斷腸時」,那時根本唔知有這電影,亦從來沒有看過,後來才知內容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登陸諾曼第之役。
  二零一四年登陸七十週年,有機會來到法國,專程去了Bayeux war cemetery(巴約戰爭公墓)憑弔,公墓埋葬主要來自英國的士兵。
  今年七十五週年,英國紀念活動中首相特別宣讀了一封來自一名士兵寫給太太的信,該名士兵在登陸後陣亡。
  悼念為自由與和平獻出生命的每一個人。

諾曼底登陸:三張圖看懂75年前的6月6日發生了什麼
諾曼底登陸75週年:英國隆重紀念的現代國際意義

星期四, 6月 06, 2019

英國人很虛偽

  川普訪問英國,倫敦市長撰文,見蘋果日報倫敦市長斥特朗普「法西斯」

倫敦市長斥特朗普「法西斯」
  美國總統特朗普抵倫敦前夕,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在《獨立報》撰文,形容特朗普在支持者集會上的言論,猶如「20世紀法西斯主義者」。
  簡世德對於英國政府以紅地毯迎接特朗普夫婦,以及讓特朗普得女皇邀請到白金漢宮作客感到不滿。「全球正面對越來越大威脅,特朗普總統是其中最可怕的例子之一。」向來跟特朗普不和的簡世德指,「極右勢力在世界各地冒起,威脅我們得來不易的權利、自由,以及過去70多年來界定我們自由、民主社會的價值」。
批評利用倫敦人內心恐懼
  他又批評特朗普「曾試圖利用剛經歷過恐襲的倫敦人內心的恐懼、散播英國極右種族主義組織的推文、將氣候變化危機的科學證據譴責為假新聞」,而現在就「無恥地試圖干預保守黨黨魁選舉,支持約翰遜,因為相信這樣做有助在唐寧街10號找到盟友,一同執行他的分裂性計劃」。兩人交惡始於2016年簡世德批評特朗普對伊斯蘭的看法「無知」後,特朗普反擊,挑戰他接受智商測試。翌年倫敦橋恐襲後,特朗普批評簡世德的應變「差勁」。
英國《獨立報》

  一個連倫敦市都管唔好的市長撰文,無解釋何謂「法西斯」,結果連英國傳媒都睇唔過眼,BBC中文網也報道了特朗普訪問英國惹爭議 習近平因何「躺槍」,文中提到「去年7月特朗普訪問英國會見女王也曾引起輿論爭議,在辯論中有人提到習近平,羅馬尼亞前共產黨領導人齊奧塞斯庫在英國受到隆重接待,以此說明既然英國能歡迎『獨裁』國家領導人來訪,為什麼不能歡迎最親密美國的總統。」
  英國人其實很虛偽。
  為何每次獨裁者訪問英國時,總不見簡世德這類人跑出來遊行示威,跟著在公園升起小熊維尼呢?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勇氣。他們只懂在民主自由這個保護傘之下胡亂說話,不用負責,亦無代價。
  不知何時英國人變得咁無品,吹個著屎片的吹氣公仔,躲在有特工保護下擁有民主自由的英國示威,可是見到小熊維尼時,卻連一句話也不敢說。
  英國點解近年咁懦弱?皆因有這一班只說不懂做的人。

星期三, 6月 05, 2019

果籽其中一篇

  今天蘋果日報果籽之一古德明寫了中國民主了,香港將怎樣?

中國民主了,香港將怎樣?——古德明
  六四倏忽三十年,香港民族陣線發言人梁頌恆譏諷維園悼念晚會說:「主辦者為什麼年年呼籲,明年維園再見?為什麼不是希望把事情解決,而是希望年年再做?又他們主張建設民主中國,但中國民主了,香港將怎樣?」
  中國民主將不利香港,是港獨之父陳雲的理論,為中共獨裁統治打邊鼓。中國民主了,香港將怎樣,臆度沒有意思;但中共繼續獨裁統治,香港的下場目前已見端倪,而這一定就是梁頌恆樂見的香港。
  「六四晚會主辦者為什麼年年呼籲,明年維園再見?」這問題的答案,就與「美國為什麼年年悼念九一一」一樣,不是梁頌恆所能理解的。悼念從來不是要「解決事情」,只是有些人希望把悼念變作遺忘。
  二零一六年旺角民變案被告黃台仰獲德國庇護之後,痛定思痛,最近告訴西方記者:「我不再主張香港獨立。香港的民權更加重要。」民權都不能保的時候,在民眾之間挑起統一、獨立鬥爭,是那個黨的拿手戲,大家都知道。論獨立的條件,臺灣勝香港百倍,但是,五月二十三日,臺灣總統蔡英文打破國民黨、民進黨政府過去二十九年禁忌,接見六四餘生者王丹、方政、王軍濤等,並特意隆重其事。她還說希望大陸走向民主,顯然深知民主世界與獨裁政權終難兩立。蔡英文不會問:大陸民主了,臺灣將怎樣?


  加拿大記者特別重新整理一段影片上載youtube,其中一對年輕男女,立場新聞在「六四三十」找來其中一位林耀強訪問,見【六四三十專訪】難忘北京學生託付 「林耀強,你們香港人做得夠多了,請活著回去告訴世人真相」







  有人話唔知有人話唔關佢事,即係唔關香港事。你話唔多清楚發生咩事還可以說,但話唔關香港事就有點莫名其妙。古德明寫得清楚:「悼念從來不是要『解決事情』,只是有些人希望把悼念變作遺忘。」

星期二, 6月 04, 2019

成都血腥鎮壓



  六月二日蘋果日報的新聞美議員憶成都血腥鎮壓
  六四不止天安門,當年成都市天府廣場同樣經歷血腥。六四屠殺後,要求聲討的示威者聚集成都街頭,部份人遭暴力鎮壓,現任美國國會議員萊文(Andy Levin)當年最早將消息帶出去。他引述當地學生指,單是兩所大學便有20名學生在混戰中死去。
  「年輕人打爛窗戶、摧毀建築物,以表達他們對政府的不滿。」因成都沒外媒在場,6月4日至6日的事件少有報道。據萊文記錄,天府廣場的市民得知北京開槍消息後自發上街,拉起橫幅要求聲討屠殺,並與警發生衝突。當局動用催淚彈、警棍,又拘捕一批學生;民眾則以石塊回擊,並焚燒消防車。1989年6月5日,萊文親睹最慘烈場景,一批士兵突闖入錦江賓館肆意抓人、毆打長達三小時,「把他們(抗爭者)的頭朝下扔向水泥地,頭骨腦袋撞到地面發出嘭嘭聲,令人毛骨悚然」;又將他們被扔上大卡車,「像他們是一袋袋馬鈴薯,如果那些人還沒有死,那麼壓在下面的人可能會窒息而死……」萊文最後撰文投寄《底特律新聞》,方令外界知悉。《紐約時報》



  一九八九年五月中正在四川省旅行,剛從木格措乘貨車回到康定,見街上貼出標語,其中包括「聲援北京大學生愛國行動!」和「反對腐化」,有點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
  買了長途巴士票盡快趕回成都,託朋友幫忙想買往北京的火車票,可惜連軟臥也買不到,終於在機場買了兩張機票,把有工作在身的朋友送上了飛機,剩下四個人呆在成都。
  成都天府廣場那幾天日夜都聚集了數萬人,擠得水泄不通,每次從火車站來回旅館都要走路,偶然遇上示威群眾,那時並不是恐懼將會發生甚麼事,而是覺得我們的身份好像兩面不討好,所以晚上多數留在旅館。某一晚兩個朋友晚上說要到外面看看,可是徹夜未回,等至凌晨兩三點模糊間睡去,幸好早上八時許見他們拖著疲乏的腳步回來,只說了遲早有事發生便倒頭睡去。
  之後一兩天大家很沉默,沒有多說一句,只希望各人平安。逗留沒有作為,於是買了火車票往上海,其餘則南下廣州,這時已是五月尾的事。在上海住了幾天,同樣遇上示威與遊行。六月三日乘船回廣州返香港,六月四日早上經過台灣海峽,從台灣電台聽到軍隊開入天安門廣場,同時射殺示威者。

星期一, 6月 03, 2019

三十年

  BBC中文網最近出了一個特輯「三十週年」,相信無論過了多少年,BBC也不會刪除,於是選了其中幾段如下:

六四30週年
獨家:六四「最後的秘密」 香港出版中共機密文件再揭權力內幕
六四30週年:天安門大屠殺記錄者 — 吳仁華
英國解密「六四」鎮壓細節 稱一萬人死亡
保存歷史:大英圖書館的「天安門檔案」
圖輯:1989年春夏之交天安門
《香港01》刪改六四事件解密檔案報道惹關注
六四廣告驚現「坦克人」走紅 徠卡鏡頭惹爭議

  從「保存歷史:大英圖書館的『天安門檔案』」中知道保存歷史,原來在大英圖書館。幾年前亞視收台,那時以為因為經營不善,後來想可能因為亞洲電視的新聞部保存了詳盡的新聞片,為了收回不得不將亞洲電視結束。
  至於特區早已變成南方一個與中山東莞佛山江門同級的城市,新聞有刪改或竄改並不出奇,幸好Leica有新廣告,不然將那部傻瓜機拋進垃圾桶。

星期日, 6月 02, 2019

6464

  有些人經常想你忘記某些日子,但每年都有這一日,如何能夠忘記?
  有些人喜歡推說那時還未出世,或是那時年紀小,根本唔知發生咩事,或者說沒有親眼看見,唔知有無發生過。
  如果真係咁簡單就最好,以後不用再講歷史這回事,也千萬別再講自古以來了。
  本來也沒有特別記住某一日,反正有些人總想你忘記時卻特別要提醒了這一天,於是前幾天(五月二十四)經過米蘭火車站,有一輛巴士駛來,見係IVECO車廠又是新車,於是拿出智能電話隨意影一張,當時也沒有留意,後來在飛機上放大一睇,誰知巴士車號正是6464。

星期六, 6月 01, 2019

文匯報出版社出版的「血洗京華實錄」

  無意中在圖書館翻閱了一本由文匯報出版社出版的「血洗京華實錄」。
  如果今天問文匯報出版社是否出過這一本書,不知他們如何回答。
  一九八九年六月正在上海,消息未完全封鎖,只是不知道「血洗」的詳情,流傳一時間未能證實,及後乘船回廣州,經過台灣海峽,一名來自台灣的商人十分緊張,秘密收聽台灣的廣播,得知血洗北京的情況。
  三十年過去了,四年前幾乎發生在特區香港。
  同樣,相信中国唔想你記得,文匯報出版社想忘記,希望如刊物的副題以此作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