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剪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剪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五, 5月 31, 2024

1978年剪報

  其中包括「消夜十點半」,于粦主持。

音樂:《大柳樹下有新人》、《森吉德馬》、《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鐵人之歌》、《薩麗哈》。

歌曲:鮑蓓莉獨唱《三十里鋪》、民歌《森吉德馬》、《薩麗哈》、《農莊姑娘》。

19790612

歌曲:《保衞黃河》、《白雪故鄉》、《陽關三疊》、《故鄉》及《有心相愛不怕窮》。

樂曲:《喜慶》、《歡樂的豐收》、京劇〈海港〉選段及《蜀道行》。

《三看御妹劉金定》電影音樂選段〈嘆奇〉。其他包括管弦樂《娛樂昇平》、男高音獨唱《廣東南音》、《單簧管獨奏《畫眉跳架》、管弦樂《南海之濱》和鋼琴獨奏《賣雜貨》。

樂曲:《沿着大道奔前方》、《滇邊風光》、《中花六板》、《養蜂場》、《步步高》、《勝利花燈》。

歌曲:《緬桂花開十里香》、《珊瑚頌》及《條條山歌妹傳來》。

民樂合奏:《含苞欲放的花》、《凱歌》、《採茶》。

民歌:《含苞欲放的花》、《在銀色的月光下》、《阿拉木汗》。

管弦樂:《在銀色的月光下》、《阿拉木汗》及《瑤放舞曲》。

鋼琴:《採茶撲蝶》。

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苗嶺連北京》、《苗嶺的早晨》、《北京傳來的喜訊》、《牧羊姑娘》、《勞動曲》、《新疆舞曲》。

歌曲:鮑蓓莉獨唱《掛紅燈》、民歌《我是公社的放牧員》、合唱《陽關三疊》。

樂曲:《喜看銀河穿山來》、《新運河》、《山區公路通車了》、《風雪高原汽車兵》、《草原新牧民》及《歡樂的草原》。

歌曲:包蓓莉獨唱《四大對》。民歌《阿爾各步其》及《小黃馬》、電影歌曲《拉茲之歌》。

樂曲:《萬年春》、《鄂倫春馬隊》、《春風楊柳》、《春光舞》、《春天來了》、《春天之歌》、《春曉》。

歌曲:電影《五朵金花》插曲〈唱個山歌扔過牆〉,《春的歌頌》、《相愛到白頭》。

歌曲:由于粦作曲,盧國沾填詞,關正傑主唱《天蠶變》插曲〈孤芳獨對天〉。《鳥夜啼》、《浪淘沙》、《椰島之歌》及《純潔的姑娘》。

樂曲:《奮勇前進》、《山鄉喜開豐收鐮》、《勞動之歌》、《布拖調》及《湘江樂》。

樂曲:《農村的早晨》、《行街四俠》、《挑土樂》、《奪豐收》、《八月桂花遍地開》、《幸福的歌兒唱不完》、《歡樂歌》、《滿懷深情望北京》。

歌曲:《楊柳青》、《織草包》、女高音鮑蓓莉獨唱《塞外村女》。

樂曲:《凱旋》、《蔭中鳥》、《奔向廣闊天地》、《快樂的郵遞員》、《漁舟唱晚》及《玉樓春》。

民歌:《夏龍茶》、《花生大豐收》及《落水天》。

樂曲:《晚會》、《蘇武牧羊》、《五哥放羊》、《井岡山上太陽紅》、《紅河的春天》及《三六》。

民歌:《苿莉花》、《我是牧馬人》、《五歌放羊》。鮑蓓莉獨唱《馬兒啊慢些走》。

1978年5月4日剪報

  那時新晚報會刊登「蘇聯政治笑話」,其中一則如下:

我們也沒吃過

  一個外國工人代表團訪問了「列寧之路」集體農莊。為了歡迎外國客人,集體農莊拿出了最好的東西,有魚子醬,有鮮魚,還有克里米亞香檳酒、格魯吉亞白蘭地。

  一個美國工人稱讚說:

  「同志們,我有生以來從沒吃過這麼好的東西。」

  一個農莊的農民接着說:

  「同志,我們也沒有吃過。」

星期二, 5月 21, 2024

宵夜十點半歌曲與樂曲(剪報)

  以下來自當年(1979年前後)新晚報所刊出介紹由于粦主持商業電台的《宵夜十點半》一個小時所播出的樂曲或歌曲。

  歌曲:《巴士奇遇結良緣》插曲〈牛肉乾〉,電視劇《天蠶變》插曲〈換到千般恨〉,《梭羅河》、《棗紅馬》及樂曲:《撥動金絲弦》、《寶貝》、《農家樂》、《交水長流》、《隊裏來了新社員》、《在草原上》。

  歌曲:《浣花洗劍錄》、《送我一枝玫瑰花》及《月光光》;樂曲:《勝利前進》、《軍民一家親》、《江南春早》、《春到沂江》、《孔雀開屏》、《河北花梆子》及《牧笛》。

  樂曲:《海島之花》、《劍門之花》、《小刀會》之雙人舞、《二泉映月》、《花鼓調》及《幸福年》;歌曲:《讀書樂》、《上去高山望平川》、《上轎歌》及《十里風雪》。

  樂曲:《保護國土》、《讚家鄉》、《沈勝衣》、《田野裏的鐘聲》、《挑起扁擔唱山歌》、《挑起擔子幹得歡》及《秦腔主題隨想曲》共七首。歌曲:《金鷹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割地風》及《大江東去》。

  樂曲:《沈勝衣》、《秦腔排子曲》、《武術》、《化粧舞會》、《水草舞》、《百鳥引》和《節日之夜》。歌曲:《啞子背瘋》、《赤米煮粥一鑊紅》和《石頭鋪路有高低》。

  樂曲:《新春樂》、《水鄉的春天》、《新春圓舞曲》、《春天的風》、《春綠江南》、《青春的祖國萬萬歲》;歌曲:電影《五朵金花》插曲〈蝴蝶泉邊〉、《春之歌》和《青春的祖國萬萬歲》。

星期四, 5月 09, 2024

一九七九年十月剪報





  找到幾張剪報,那時報紙的內文字點解可以咁細,現在要用放大鏡才可睇到,真係佩服當年父母祖父母輩,就是這樣每天拿着報紙,架起老花眼鏡逐隻字「噒」,既增長知識,也對世界多認識。

  知道重光,投降儀式在港督府舉行,英國艦隊卅日抵港等。專欄名稱〈快人快語〉,來自《快報》。

  打字要校對,也因太細難睇,於是改為整張照片存檔。

萬物之靈

  兩個小學生在討論人的問題。

  「人不是萬物之靈。」一個肯定的說。

  「為甚麼?」

  「因為人連動物也比不上。」

  「怎會呢?」

  「如果二十隻馬賽跑,有超過兩萬人會看。但如果二十個人賽跑,一隻馬也不會來看。」

失學兒童

  父親告兒子解釋甚麼是暴徒:

  「如果你殺死老師,燒了整間學校,那你是甚麼?」

  「失學兒童。」

Time(時間)課一

人生難得七十歲,少壯不過三十年。

真正作事讀書時,算來只有七千天。

為人要把時間重,生在人間不枉然。

世界第一奢侈事,算我國人用時間。

公私定時皆不守,浪用光陰不值錢。

光陰一去不回轉,一世無成空自憐。

星期三, 5月 08, 2024

兩張剪報

  「人體器官的壽命」剪自《新晚報》,而「制服」則是《快報》,時為1979年。

  這解釋了為何可以器官移植,至於「制服」,相信翻譯自外國雜誌,例如花花公子和閣樓。那時候開玩笑無傷大雅,今天處處政治正確,可見人心不古。(見人心不古典故說明)

  那時還可以繁簡同用,至於點解,真係唔明白。

人體器官的壽命‧羽

  一個人在心臟停止跳動後,這個人便算已死亡,但器官和組織可以繼續生存一段時間,實驗情況如下:腦,十分鐘;心肌,二十分鐘;眼睛,三十分鐘;耳朵,一小時;四肢肌肉,四小時;皮膚,五小時;血球,十八小時;骨,三天。

  紅血球在人體活着的時候就大量死亡,但也大量誕生補充,其他誕生之後六個星期即屆「中年」,再過一個時候就成「老年」了。年老的紅血球死亡率每小時九十億個,有些頑強的紅血球可以生存四個月。

  人體高度到一定年齡後便停止,但耳朵的生長卻是不停止的,從呱呱墜地後就開始生長,直至死後一小時才停止。所以年紀越高,耳朵便相應增長,大多數長壽的人有一雙長耳朵,其理由就在於此。

  頭髮的壽命有短至兩年,也有長至六年,頭髮經常脫落與再生,當再生的數目趕不上脫落的數目時,便是禿頭的開始。

制服

  警長本當夜班,但案件很快完畢,半夜便回到家裏,他不想吵醒妻子,於是沒有開燈,摸黑脫好衣服便上床睡覺。他發覺床今晚好像很擠,但他太累了,很快便睡了過去。

  半夜他接到警署的電話,叫他立刻趕到車站有重要案件要辦。但去到之後,他發覺每個人都看着他。

  「甚麼事?」他說「沒錯我是沒有時間刮鬍子,但也用不着這樣看着我啊,究竟我有甚麼不妥?」

  「沒……有,但你甚麼時候加入了消防隊?」

星期三, 5月 01, 2024

一九七九年的剪報

半數

  美國一家週刊的編輯對新近通過的法例極為不滿,在報道這件事時,做了這樣一個標題:

  「我們的議員半數是壞蛋」

  當地的政治家看到這個標題,沒有一個不生氣。

  他們對那個編輯施以壓力,要他道歉。那編輯於是將標題改為:

  「我們的議員半數不是壞蛋」。

頑童

  小尊第一天返學,回來之後母親問他:

  「喜歡學校嗎?」

  「喜歡。」

  「老師問你甚麼?」

  「他問我有多少弟妹?將來會否進這間學校?」

  「你怎樣說?」

  「我說我是獨子。」

  「老師怎樣說?」

  「他說謝天謝地。」

  昨天收工坐巴士,車上聽見兩位家長談論學校的教學方法。今天下午整理舊剪報,找到兩張「得啖笑」(新晚報),其中一則也是關於學校,便記錄在此。

  那時報紙有為填補空白的笑話專欄,偶然翻譯自外國,也有作者自我創作的所謂爛Gag,幽默與否和當時環境有關,過後重看,也許已經唔知發生咩事。

  那時新晚報亦有翻譯轉載路透社記者馬克‧伍德所撰的東德政治笑話。其中一則:

  反蘇的笑話反映出東德人對於四十多萬俄國軍隊,駐在東德感到的憤恨和他們拒絕接受國家控制的報刊上每天大量刊登的親蘇文章的宣傳。

  一個東德人問道:「俄國人是我們的兄弟,還是我們的朋友?」

  回答是:「他們必定是我們的兄弟——因為朋友是可以選擇的。」

星期五, 12月 08, 2023

最漂亮的母親

  已有十幾二十年無買過報紙,近來多從智能電話睇新聞,可惜有太多局限,例如喜歡足球,每日的新聞便集中在足球賽事的結果,沒有其他。

  從前報章雜誌有地理知識,也有笑話,而插圖可以在今天不能刊出,原因自然是多了投訴,失去了幽默。

  例如長江為何稱為揚子江,今天只要在智能電話上打幾個字便可知答案,那時多從報章而來。

  選一段不在這張剪報內。

兩票當選

  一對雙胞胎從學校回家,很興奮地告訴母親,她已被全班同學投票,選定為最漂亮的母親。

  母親聽了當然非常高興,但後來想到兒子的許多同學從未見過她,怎樣知道她最漂亮呢?

  她不免要打聽一下那天投票的情形,兒子告訴她說:「班上每一個孩子,都投了自己母親的票,唯獨你有兩張。」

星期四, 11月 11, 2021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剪報

  找到一張剪報「徐錫麟精誠報國」。

  當年報紙的專欄等,內容一般都不太長,簡單記錄一個人物其中一段歷史或介紹一首詩,如果能夠引起興趣的話,日後可以找有關的書籍參考,對歷史與人物有更深一層認識。

  三十多年前的剪報,今天又應如何睇呢?內容如下:

徐錫麟精誠報國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新晚報)陵文

  徐錫麟(一八七三至一九○七)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一九○一年在紹興學堂任教師。一九○三年到日本,結識陶成章等,回國後就在浙江一帶聯紹會黨,並加入光復會。他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傳播民主革命思想。後到安慶,先後任巡警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監督,積極準備起義。他與秋瑾約定,在一九○七年七月六日在皖浙兩地同時起義,後因叛徒告密,在與清軍作戰中被俘,慷慨就義。

  徐錫麟能詩,其《出塞》詩云:「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壯懷激烈,讀之使人奮發。

(附圖為徐錫麟)

星期一, 5月 03, 2021

爭霸剪報

  找到一張爭霸上映時的剪報,重看了網上的預告片。

  拍於一九七八年,那時的電影才像電影。現時的電影男唔男女唔女,知道佢係男但係好似營養不良,女嘅都係唔多著衫,以前叫物化今天卻自我物化,咁又如何解釋?

  剪報中提到有續集,可惜未睇過。

  剪報內文如下:

  「爭霸」(「柳生一族之陰謀」)稱為「一部日本的三國演義」,實在沒有一點誇大。跟《三國演義》一樣,「爭霸」最成功的地方,是同時結合了歷史的真實感與野史的浪漫感,影片以十七世紀日本的幕府時代為背景,描寫德川家族二子之間不惜骨肉相殘,奪取霸權的經過。其中過程,有使人瞠目結舌屏息靜氣的高手決鬥場面,也有出人意表的智鬥橋段。捨此之外,深作欣二還在連串的動作場面之中,穿插了幾段親情與愛情的篇幅,使影片兼備了淒美與豪情的特色。

  「爭霸」一開始,展示了一個動蕩的大時代,德川幕府的第二代大將軍秀忠被人毒殺身亡。下毒的原來就是長子家光的心腹大臣和劍道老師柳生但馬。家光事前全不知情,發現真相後,大為震驚,但為了保持嗣子的地佔,終於答應接受柳生但馬的計謀與擺佈。但馬又遣兒子十兵衛聯絡一群浪人,共策「起義之舉」。另一方面,德川家族的次子忠永,則得元老的支持,竟找來了但馬的同門師兄小笠原玄來相助。德川幕府從此遂分裂成兩派,展開了無休止的殺戮。

  「爭霸」的優點,是精彩的武術設計。其中最叫人嘆為觀止的,有十兵衛用計刺死宮廷大臣烏丸,及但馬與師弟小笠原玄的決戰場面。

  「爭霸」同時也是日本影壇近年來罕見的大製作,賣座迭破紀錄,續集(也是深作導演)經已拍成。

  全本兩小時十五分鐘(正場有刪剪)

星期四, 3月 25, 2021

剪報

  已經唔記得幾時的剪報,大概在上世紀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

  世界變了,從前多教做人講修身,如今則多要求別人,大談平等,結果永遠覺得自己才是最重要。

  無話邊個對或錯,但自己都做唔到又怎可能強加於人。

  漫畫題及內容:做人

  「對待自己用你的頭腦;對待別人,用你的心。」(稻譯)

  有寫邊個譯,應來自外國諺語。

星期一, 4月 20, 2020

笑笑小廣場剪報


  武漢肺炎瘟疫肆虐全世界,除了封關封城保持距離之外,工作亦大幅減少,人工也自然隨之下降。空閒時間多了,收拾文件夾找到一張二零零一年二月五日時的列印剪報,記錄了當年科網熱潮初期其中一間頗受歡迎的hongkong.com的內容。
  當時也有在這網站登記了電郵,後來轉用了雅虎谷歌,漸漸也忘記,再後來科網股爆破,網站也關閉多年。
  笑笑小廣場正是當年利用工作之間的空閒時間上網看一兩篇,放鬆自己,準備迎接第二輪的繁忙時刻。

男女大不同

成功的男人就是能夠賺比太太花費還多錢的人
成功的女人就是能夠找到這樣的男人

男人願意付二塊錢在價值一塊錢且是他想要的東西上
女人願意付一塊錢在價值二塊錢但不是她想要的東西上

女人期待結婚之後他會改變,但他不會
男人期待結婚之後她不會改變,但她會

女人一直擔心未來的日子,一直到她找到老公
男人從不擔心未來的日子,一直到他找到老婆

結了婚的男人比沒結婚的男人長壽,但是結了婚的男人卻都想死

星期三, 2月 12, 2020

20200210剪報

  上網閱讀十九才子專欄,他說日本運送救援物資至武漢,包裝縫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字樣。
  真不敢相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那八個字究竟是日文還是中文?
  照讀內容所理解,那八個字應該是日文,因為今天中国應該無幾多個識寫識解,亦相信日本人枉拋苦心,原因如文中所言受恩的一方「早已叛德忘本」。

悲欣異道,風月同天——陶傑
2020年2月10日
  日本向中國運送武漢肺炎救援物資,包裝縫上字樣:「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取自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時帶去扶桑的袈裟之上縫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仍有此優越的內涵智慧,唯對彼落後而恆不爭氣的鄰國,若對一群在吃草的神戶牛,演奏莫扎特K622號單簧管協奏曲,牛群尚有通靈之處,所以神戶牛肉味質奇佳。但成億上萬喧搶口罩的人口?恐日本人是枉拋苦心。
  比起西洋左膠的什麼We are the world,中國學舌之One world, one dream,唐代的文心雅思,高潔如鑑真這八個字,真有雲泥之別。僅一千五百年後的弘一法師的遺句「悲欣交集」,其空靈宏澹之處,方有三五成。關鍵在於日本人記得,而且莫失莫忘,一出手即如劍氣吐虹;而接受恩典的那一方,於真正的文化神萃,卻早已叛德忘本。
  由此更見在這個愚昧交叉感染、腦殘萬濁鑽動的惡世,大和民族淒美的孤獨。
  美國郵輪「鑽石公主號」,因一名異國老人自私播毒,船在橫濱隔離,厚生省派出幾十個專家,上船隔濾,面對華文網絡之呼天搶地,日人一言不發,忍毅沉潛,有風林火山的氣韻動靜。每日俱有新增的日本乘客不幸播染,幾十輛救護車齊集,在輪船口搭一條長長的篷蓋走廊,以保病者的隱私,關懷體貼之處,幾臻天人合工之境。眼見本國國民無辜受累,明明心頭火起,卻從無絲毫情緒的表露,那種超凡的自制力,不等同對於愚頑者的寬恕。一切心中有數,底線何在,不會告訴你,一旦數目夠了,當果斷向粗野無禮、連半句道歉也無的特區香港林鄭月娥氏的那個前英國殖民地,予以恰當的膺懲。
  在那片恢宏的沉默之中,包括美國和台灣,俱在旁觀等待。這就叫做真正的大氣。
  當「鑽石公主號」經鹿兒島,我曾登岸,謁訪薩摩藩主島津家族的別邸庭園。當荷蘭的洋船進來,不但帶來船舶鍋爐的西洋工具,還開啟了憲政和理性的思想新風。從此日本告別了鑑真之後、千年來一直沉淪到列寧病毒肆虐的那片舊土,及時改換航道,選擇了正確的方向。
  一如我,曾經一度羈旅於那艘暗毒感染的悲舟,似亦蒙上天眷顧,鬼使神差的好像也及早跳了船。

星期五, 2月 07, 2020

20200104剪報

  照片同樣取自蘋果日報。
  一月四日時已剪下,但那時忙於別的事沒有剪存下來,這兩天疫情逐漸惡化,特區遲早變成疫區,面對禁運再加貨源不足,因為一個「人」誓要把這裏變成死城,我們只好奉陪。
  希望如小說中所言「小小說的末段活潑飛揚,家人如釋重負,舉家旅行,陽光燦爛,妹妹待嫁,文字中嗅得縷縷的自由空氣。」
  亦只有希望如此。


昆蟲記——葉漢良
2020年1月4日
  優秀的文學藝術家都有前瞻和預言能力,無需學算命。
  卡夫卡(Franz Kafka)的《變形記》,一譯《蛻變》(The Metamorphosis)於1915年發表,荏苒已過百年;我在70年代中因功課讀過,憑記憶投射到當下情景,始發現卡夫卡洞燭之見,直透世紀。
  《蛻變》是小小說;作活養家的男子漢格里高爾.薩姆莎(Gregor Samsa)本業推銷,一朝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昆蟲(德語原為ungeheures Ungeziefer,英譯monstrous verminous bug,我查《劍橋英語.漢語(繁體)詞典》,vermin指害蟲,包括蒼蠅、蝨子和即曱甴的蟑螂),初頭他不在乎樣衰,仍想着怎樣上班多賺點薪水,又以為這個衰樣,可能過幾日便可回復正常上班,有時還有點自得其樂地在四埲牆及天花板上爬來爬去。公司經理來查訪他,和妹妹在房門外和他對話,只聽見他口齒不靈,語意不清;迫不得已開門見人,衰樣嚇跑了公司經理,也令家人難堪。
  初頭妹妹(Greta)也有盡力照顧他,給他牛奶和發霉麵包,漸漸他喜歡吃腐爛的食物,大概還喜歡醬油重口的海底撈,再來就性情都變了,緊張、驚惶,情緒容易失控。
  長貧難顧,久病難醫,妹妹開始有微言,且漸見假情假意,父母以他為羞,也嚇得親友疏離;大蟑螂活在隔絕的世界,亦對外在世界懷有敵意:唔知自己樣衰,唔知自己嚇死人,唔知自己發出惡臭,唔知自己神憎鬼厭,唔知自己再無正面價值;如活在丁蟹式的情緒「邏輯」中,並且由本來保護家人的角色,變成了眾人的負累。大蟑螂最後枯餓孤絕而歿。
  小小說的末段活潑飛揚,家人如釋重負,舉家旅行,陽光燦爛,妹妹待嫁,文字中嗅得縷縷的自由空氣。
  卡夫卡德語人,肅穆,不苟言笑,可行孤獨,不婚,才會想出四埲牆中只有一隻蟑螂的荒誕情境。Google令人博學,我查得蟑螂屬雜食性昆蟲,有一億年演化歷史,與人類的食性重疊,部分成為「家棲蟑螂」,繁殖力強,可長期生活在污染的環境中。
  我青春期遇上秉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師友,諄諄教誨,經常說西人淫賤,像北歐的國家風行性開放,隨便搞嘢,我們讀聖賢書的當謹戒慎入。
  小弟愚魯,惶恐撫炙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幾十年,有些問題就是不懂。譬如說,中國禮義之邦,講名分,守儀節,男女授受不親,要講節制,就是不明白為甚麼會生出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照道理說,周公之禮,甚為隆重,要大量生產,殊不容易,尤其是我們苦難之邦,戰亂,自相殘殺,動輒斬降卒數萬到數十百萬到餓死鬥死幾千萬不等,生命力卻仍然那麼旺盛,真的要比小強更強!
  我今天稍開竅,才明白西人搞嘢多,繁殖少,人口房屋寬鬆,便因為缺乏「長期生活在污染環境中」的條件,又喜歡環境自由,也不執着於家棲而食,我想起自己的青春似是有點辜負了!
  我識華夏盛產玄學,文字間已見玄妙,國語四聲,強、牆同音,故強國必牆;明朝長鎖國,民間一隻舢舨不得下海,清朝把外商禁足於幾個口岸,以為鎖別人,其實牆自己,幾百年牆慣了,便很有斯德哥爾摩feel了。粵音九聲,強、牆不能混為一談,這點我們並不苟且,我只擔心,新一代的年輕人,雞蛋掟了出去,四牆卻越起越高,越收越窄。
  不過,四牆不愁家棲而食之客,不乏魚貫而入之夫,天花地板四牆足可上下環迴遊走,鄰地如此,本地如此,構成命運共同體,牆內並不孤單!
  可憐的卡夫卡!可憐的薩姆莎!
  近日讀得離職前線警披露舊同袍當下心理狀態感覺孤立、情緒躁動難安,我本深深藍,聽之而動容。觀其每日四點把棍談心,雖口齒不靈,語意不清,卻已竭盡所能,「誠意溝通」;稱抗爭者為曱甴,實為不忌己諱,並誤讀追求甲級自由的「甲由」為同路,以攀親切。不知道香港很多年青人,胸懷世界,早已蛻變。
  還是昆蟲的故事,孔子的學生和人辯論不休,夫子不耐煩,插嘴奉承唯諾把對方打發了,學生不解,問老師做人不是要據理力爭,真理愈辯愈明嗎?夫子智慧地說,看不見嗎?這個全身綠衣,像隻草蜢的物體,一年只生三季,怎可以語冰?

星期四, 2月 06, 2020

二月一日剪報

  因為一個人,全特區要陪葬。無嘢好講,轉載二月一日一篇文章。

預言——葉漢良
2020年2月1日

  寫稿時是出門前夕,獻世時應處日本福島附近,早大半年訂好的攝影行程,時機有點不合,彷彿一回頭,背面即是索多瑪(Sodom)與「娥魔拉」(Gomorrah),唯有與各人互祝平安。
  〈舊約聖經〉有很多篇章提及天火焚城,有〈創世記〉、〈申命記〉、〈耶利米書〉、〈猶大書〉等,還有先知〈以西結書〉說:「你妹妹所多瑪的罪孽是這樣:她和她的女兒們都驕傲自大,糧食豐足,生活安逸,卻沒有幫助困苦和貧窮的人。」
  據〈申命記〉載,耶和華忿怒中摧毀的不只索多瑪、蛾摩拉兩城,至少還有押瑪(Admah)和洗扁(Zeboim),可推想作惡是當時廣泛流行的風尚,本身便是一場瘟疫。
  〈耶利米書〉定當時的罪行為「他們行姦淫,做事虛妄,又堅固惡人的手,甚至無人回頭離開他的惡。」並且站大邊暴力欺凌少數或唯一善人羅得 (Lot) 一家。
  此即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說的:「最大的悲劇,不僅壞人的囂張跋扈,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或如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所說的〈平庸之惡〉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
  當壞人成行成市,好人沉默,平庸之人甘作無面無目,無是無非的操刀手,便距天火焚城不遠矣。庸官當道,賢人隱退,威權指鹿為馬,做事疏狂癲倒,眾生麻木,謊言充斥,謠言當道,是為國亡之徵;至於天災,只是送君一程。
  亡國之兆,有幾條據聞是曾國藩說的,意為:
  一,社會黑白不分。
  二,善良的人,越來越退讓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
  三,出了嚴重問題,卻可合理化,凡事虛應。
  追溯起來,可能還是〈易經〉的「智慧」,〈文言〉 說:「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我用廣東小人之音翻譯:「好世界呀!有得發圍啊!天昏地暗啦!叻人都閃晒啦!撳實個荷包啊!無衰㗎!雖然都冇乜着數。講少啲嘢唔使死㗎!」所以就算局面爛透,也沒有「賢人」出來接燙手山芋。
  近年車公很靈,〈地母經〉很靈,〈春牛圖〉也很靈,簡單愚昧的民族只憑原始欲念與行為安命齊家治國,招式不多,幾十支籤,幾行詩,一張圖,重重複複,足以囊括說完,所以很靈;用於文明而體系複雜的民族行為則經常不靈。西方文明體制,每天都有人走馬上任,鞠躬下台,給能者機會,讓能者居之,新陳代謝,生機蓬勃,何來揮淚斬馬謖,大意失荊州的悲情。牆國人就算有預知能力,卻無自省能力,永遠學不懂的民族,重複犯錯也不外那幾套式樣。「未知生、焉知死、只知吃」的民族,你認為會複雜到哪裏?
  世間之所以有預言,是因為人類死性不改,作惡多端,逆生橫禍,都只是predictable。我有些文化界的朋友,雖不認同共產主義,但卻擁抱唯物主義,視之為科學共生,視宗教神話荒誕無據,不知神話語言,不在乎事相,而在於教義高低,望導人對神明(divinity) 崇敬,補足物質世界的貧乏,致人格之盡美。中國人重物質,所以與「唯物主義」一拍即合,西方的上帝創造世界,說要有光就有光,我們的女媧煉石補青天,勞役於技工手作,專接維修工程,過度「唯物」,即幾無高尚宗教情操,經常精神空虛。番邦憐憫,送來佛教、耶教、伊斯蘭等,任其點選,所遭不是借之歛財宣淫,藏污納垢,上下其手,便是常遭掃場踢館迫害,信其天譴有期。
  重閱大學時要讀的〈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托馬斯.曼(Thomas Mann)1912年出版,並重溫了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1971年的電影畫像,如見魅影。劇中的威尼斯陷於霍亂肆虐之年,政府為保旅遊,隱瞞事實,虛報太平;當年飾演14歲少年達秋 (Tadzio) 的瑞典演員伯恩.安德森 (Bjorn Andresen) 被譽為具有希臘雕像般秀美的形態,吸引了身繫功名的遲暮中年奧森巴哈(Gustav von Aschenbach)苦苦遠觀;任其塗脂抹粉,臉色只更蒼白,少年只是偶爾投以似嘲弄,似輕蔑的目光,最後揚長而去,讓面無血色的奧森巴哈暴卒於消毒的煙霧氣味當中。青春無敵,貴乎率性,任何塗脂抹粉,都只會變得更加醜陋。
  預言大時代多悲劇和可歌可泣的事,也充滿了烈火重生的希望。

星期三, 2月 05, 2020

20191023剪報

捍衛者
"You may never know what results come of your action, but if you do nothing there will be no result.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Mahatma Gandhi, Indian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leader
  你的行動或許沒有意義,但你還是非做不可。這不是為了改變世界, 而是為了讓你成為不會被世界改變的那個人。
——甘地(印度政治及民運領袖)


2019年10月23日CUP網上雜誌其中一篇。
  之前也常聽到人說「做某件事有咩用?」「遊行有咩用?」等。其實每做一件事或每一個行動結果會係點的確無人知,亦如甘地所說或許沒有意義,但是連做也不做就一定沒有改變亦註定無用。
  當時一定有人問過甘地不合作運動有咩用?徒步遠行有咩用?最終甘地作了一個示範,不被世界改變,同時改變了世界。

星期一, 2月 03, 2020

剪報BBC: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


  每當有人比別人行先幾步,總會被覺得有多少問題,有時甚至懷疑患了精神病,結果唔使講。
  剛巧在鐵手怪傑第二集中提到一名經常叫人洗手的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
  當時聽了都唔知佢講邊個,大概知道有這個人。過了幾天上網睇新聞,BBC刊出了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詳細介紹了這位醫生與當時的醫療與衛生情況,不幸的是這位醫生最後被關進瘋人院並死在那裏。
  報道中有一幅繪畫《阿格紐教授的臨牀教學》(伊肯斯),描繪了當時解剖教學的情景。記得數年前參觀博洛尼亞一間早期醫學院內的解剖室,內裏佈置與畫中相近。雖然當時環境惡劣,畢竟塞麥爾維斯與其他醫生同是人類先驅。日本劇集可以說出這個人,我們呢?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
2019年9月30日(BBC中文)

  曾經有一段時間,將病人送去醫院絶不是一件好事。
  19世紀的醫院,是各種感染的溫牀,那些生病甚至垂死的人也只能使用最原始的設施。
  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在家裏就醫更安全:當時在醫院裏的死亡率比在民居環境下高三至五倍。
死亡之屋
  當時的醫院總是彌漫著尿液、嘔吐物和其他體液散發的惡臭。那種氣味令人難以忍受,工作人員在醫院裏走動時,有時候要用手帕捂住鼻子。
  當時的醫生絶少會洗手或者清潔醫療用具,而手術室就和那些不講衛生的外科醫生一樣骯髒不堪。
  因此,那時候的醫院也被人稱作「Death House(死亡之屋)」。
  在那樣一個對細菌仍然一無所知的世界裏,有一個人曾試圖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阻止感染的蔓延。
  他是一個叫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的匈牙利醫生。
  在19年紀40年代,塞麥爾維斯曾試圖在維也納的產房內實行洗手的制度,以此來降低死亡率。
  現在聽來這個提議當然值得採納,但是當時他卻失敗了,而且還因此而被同僚排擠。
  不過到後來,他被看作是「母親們的救星」。
對細菌一無所知的世界
  塞麥爾維斯當時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那時候,就像其他所有醫院一樣,裏面的房間時常放滿死屍。
  在19世紀下半葉細菌理論正式得到世人認可之後,很多醫生都沒有想過,醫院裏惡劣的衛生條件可能是造成感染蔓延的原因之一。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我們不知道細菌存在的世界,」紐約大學的醫學史專家巴倫·H·勒內爾(Barron H. Lerner)告訴BBC說。
  「在19世紀中期,人們認為疾病是通過有毒的霧氣傳播的,一種叫『瘴氣』的有害微粒被鎖在裏面。」
一個無法忽視的差異
  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之一就是產婦,特別是那些在生產過程中出現陰道撕裂的母親——裂開的傷口正是細菌最理想的棲息處,而醫生當時就是細菌的載體。
  塞麥爾維斯首先注意到的,是維也納總醫院裏兩個產房之間一個有趣的差別。
  一個是由男性的醫科學生管理;另一個則是由一些中年女性料理。
  由醫學院學生監督的那一個,在1847年裏每1000次接生當中造成死亡的個案是98.4個;另一個由中年婦女操作的產房,1000個接生個案中只有36.2宗死亡。
  這種差異,一開始曾被歸因於男性醫科學生在處理病人時「比中年婦女而粗糙」。
同僚之死
  人們相信,這種粗糙令母親們更容易出現象產褥熱等一類的病——那是一種生產之後的子宮感染,當時幾乎是所有醫院產婦死亡的元兇。
  不過,塞麥爾維斯卻不相信官方的解釋。
  就在那一年,他的一個同事在進行屍檢時割傷手,給了這名匈牙利醫生一個他所需要的線索。
  在那個年代,解剖屍體有致命的受傷危險。
  解剖刀造成的任何皮膚傷口,不論多小,是長期存在的危險,哪怕是對有經驗的解剖學家來說也是一樣。
  查理.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叔叔在1778年就是因為在解剖兒童屍體時受傷致死。
  在維也納,塞麥爾維斯看著自己的同事死去,發現他的症狀與那些患上產褥熱的女性很相似。
  有沒有可能,是解剖室裏那些醫生將「有害微粒」帶到了產房?
  塞麥爾維斯觀察到,很多醫學院學生會從解剖間直接走去為孕婦接生。
  由於在當時,沒有人會在解剖時戴上手套或者使用任何保護措施,醫學院學生在課後走進產房時,衣服上沾有少量肉或者人體組織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失控的醫療感染
  而中年婦女們卻不會去上解剖課。
  這是否就是問題的關鍵?這件事一直困擾著塞麥爾維斯。
  在人們對細菌了解更多之前,要解決醫院環境不潔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第一個證明三氯甲烷(俗稱氯仿)對人體有麻醉作用的婦產科醫生詹姆斯.Y.辛普森(James Y. Simpson,1811-1870)指出,如果交叉感染不能得到控制的話,醫院就應該定期拆毀重建。
  19世紀最著名的外科醫生之一、1853年《外科手術的科學與藝術》一書的作者約翰.埃里克.艾里克森(John Eric Erichsen)對此很認同:「一旦醫院的膿血症感染不可修復,用任何已知的清潔手段都不可能解決,就像要將已經佔據整堵牆的螞蟻清除,或者將一塊腐壞乳酪上的蛆清除一樣。」
  然而,塞麥爾維斯卻不認為必須通過如此激烈的手段才能解決問題。
  在斷定產褥熱的病因是屍體上的「感染性物質」之後,他就在醫院裏增設一盆子的氯化石灰溶液。
  從解剖室出來的醫生,必須用這種殺菌溶液洗手,才能再去照顧病人。
  到1848年,醫學院學生主理的產房,每1000宗接生的死亡率下降到12.7個。
生命的代價
  可是,塞麥爾維斯卻未能令他的同僚信服,產褥熱的多發與接觸屍體造成的交叉感染有關。
  那些願意測試這種方法的人常常做得不正確,從而得出不盡人意的結果。
  「你要知道,雖然他沒有直接說,但他相當於是說醫學院學生在造成這些女性的死亡,而這是非常難以接受的,」勒內爾解釋說。
  事實上,使用殺菌劑洗手直到1880年代才成為產房的慣例。
  他關於這個話題而寫的書收到一些負評之後,塞麥爾維斯猛烈抨擊了他的批評者,甚至將那些不洗手的醫生標籤為「殺手」。
  後來他在維也納總醫院沒有得到續約,塞麥爾維斯回到了祖國匈牙利。在布達佩斯一所小醫院裏,他以無薪的形式擔任產房的名譽醫生。
  在那裏和他後來任教的布達佩斯大學,之前都是產褥熱肆虐,直到他的到來,幾乎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過,對於他這個理論的批評仍然猛烈,塞麥爾維斯對於同僚不願意採納這種做法的憤怒也越來越強烈。
  到1861年,他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古怪。四年後,塞麥爾維斯被關進了瘋人院。
  一名同僚以帶他去一家新的醫院為託辭,將他帶去維也納的瘋人塔。
  當塞麥爾維斯發現真相後試圖逃跑,衛兵對他施以毒打,用縛住袖子的緊身衣套在他身上,將他關進小黑屋。
  兩星期後,塞麥爾維斯死於右手的嚴重感染,終年47歲。
  在後來微生物學奠基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外科消毒法創始人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和細菌學始祖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等醫學先鋒所做的貢獻中,都沒有塞麥爾維斯的參與。
  不過,塞麥爾維斯的貢獻後來得到了承認:時至今日,洗手仍然被認為是醫院避免感染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星期一, 1月 27, 2020

CUP媒體——迎難而上

迎難而上
"You can chain me, you can torture me, you can even destroy this body, but you will never imprison my mind."
——Mahatma Gandhi, Indian political and civil rights leader
你能束縛我,能折磨我,甚至能摧毁我的身體,但你永遠無法禁錮我的心。
——甘地(印度政治及民運領袖)


  寫於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六日。
  經過六個月,自以為「主人」仍然高高在上,超過五千多人被拘捕,每次都以綠衣來恐嚇,並沒有面對的意思。
  媒體大概想起了甘地,找來了這句。當時殖民地政府同樣將甘地拘捕及判入獄,結果同樣無法禁錮他的心。
  同樣,可以被拉,可以被羞辱,可以被綠衣毒打,甚至被強姦被自殺被失蹤,但也無法改變那追求自由的心。

星期三, 1月 01, 2020

20030331剪報

  那時某份報紙有一個專欄「網上故事」,無意中剪下了這一則「老人安養院牆上發現的一篇文章」。(似台灣多於香港)
  每一年都曾經是新的一年,日子不容易,一起努力。

老人安養院牆上發現的一篇文章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我花了很多時間,
  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繫鞋帶,扣鈕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
  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
  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
  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
  讓我再想一想……
  極可能最後連要說甚麼,
  我也不併忘記。
  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
  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
  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
  去回答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問題嗎?
  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說著老掉牙的故事,
  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
  請體諒我,
  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希望你也能陪著我閒話家常吧!
  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鈕子,繫鞋帶,
  吃飯時,會弄髒衣服,
  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
  不要催促我,
  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
  只要有你在一起,
  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
  所以,
  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
  陪著我,慢慢的,
  就像當年一樣,
  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星期二, 12月 31, 2019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剪報

  聖誕節的確要談生死,今年聖誕更是「聰穎對抗頑愚,公義對抗邪惡,識見對抗無知,文明對抗野蠻」。
  文章中提到聖塞巴斯蒂安,天主教譯作聖巴斯弟盎,參觀畫廊很多時也會看見關於他的畫像,背景多描繪破爛的殿堂。

聖誕的生與死——葉漢良
2019年12月21日

  唐伯父內姪女郭佳怡的六分鐘短片是一首演說詩,敲問威權,為抗爭的殉難者站立打氣;郭聲音形貌豐富如能繪畫,節奏徐疾收放有策,起伏如見光暗流影,語言鬱蔥而凸顯稜角,說事點題如詩精煉。郭小妹系出耶魯,工於舞台,自幼投入西方美藝(fine art),經長期浸養才能得此神韻。我不禁聯想起20世紀初法國天才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及其配曲的〈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Le Martyre de Saint Sebastien),劇中情景,與當下何其相似。
  〈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記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迫害基督徒的事,聖塞巴斯蒂安是早期基督教史上的殉道者,曾從軍,後被戴克里先納為侍?長,被發現信奉基督教及播道,被處綑綁樹上給亂箭穿射,大難不死,癒後仍堅持向皇帝勸善,終被亂棍打死殉難;死後還被信徒供奉為善除瘟疫之聖人,本為男身,〈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1911年首演時,俄裔插畫家Leon Bakst將綑綁樹上受箭的殉難者繪作年輕女身,如勇武的女抗爭者。
  郭小姐開題即談及死亡,「I fantasize a lot about dying」,那是西方文學常見的主題,能談生論死,才有探討生命價值的哲學能力。儒家文化腳踏實地,「未知生,焉知死」,視之為「大吉利是」,腦袋功能先自閹一半,五千年缺乏想像力,營營役役還在解決溫飽為基本人權的問題,停留在「海底撈」的層次,卻經常妄想天朝文化偉大,要「管好」全世界。
  中國人其實不乏創意和幻想(曾經),后羿嫦娥的故事古已有之,幾千年來卻腳不離地,躺在塵土上望着月桂意淫,讓開國不過二百年的美國人,捷足長驅直入那圓圓的八月十五。我們總要嘲笑人立國短,沒有文化,不識他們的開國精英都是承接歐洲文化而來,從藝術、知識、思想精神到建築式樣,都試圖建立新的羅馬帝國氣象。中西的發展過程相比真的大異其趣;西方也經歷過人類苦難,不乏暴君、焚書、迫害等情節,但一步步的學會了珍惜文物、尊敬知識、保護學者,放任思考,建立人道主義精神,一步步廢除帝制。我們則焚書不亦樂乎,坑害讀書人其樂無窮,不吝嗇砸毀文物,只留一大堆爛文化,至今則仍在鞏固帝制。
  近日常說一個笑話,美帝這麼囂張,奧巴馬和川普都曾大喇喇地向全世界展示過自己的出世紙,有分秒不差的時辰八字,為甚麼佔地球四分一人口的華裔就沒有一個高人,給他們兩個混蛋落降頭,裝風水。
  大時代總有昧於天地時勢的老殘,早幾年白頭律政詩已經說要「放棄」一代的年青人了,美心婆婆只是前仆後繼;她們大概沒有意識到,強國民族正面臨嚴峻的人口老化,耆英那頭近了,後生仔給你滅了,這個民族也就不要活了。這種情景,恍似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緒,行將就木的人,對不合我意的後生,便你也別想活,亡朝的徵兆,由1908到1911,前後不出四年。
  聰穎對抗頑愚,公義對抗邪惡,識見對抗無知,文明對抗野蠻。 2019年,互聯網文化搭建完備,屬於這一代的年輕人,如彗星般閃亮登場;香港的年青領袖出現於世界舞台,郭小姐六分鐘的演說詩脫穎而出,還有瑞典的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都令人耳目一新。
  黎明前的黑暗總有悲壯的犧牲,令後人敘事和追思,黯然傷神。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時於鞏固政權有點功績,包括軍事改革;行為則狂妄,古羅馬帝多謙稱為第一公民,戴克里先則自奉為君,復稱為神,為君神合體(Dominus et deus),既焚書,又大規模迫害基督教人士,炮製出一大批殉道者,是羅馬帝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次教難,後繼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信奉了基督教,於313年頒發了〈米蘭詔令〉 (Edict of Milan),容納了基督教,開啟了西方文化政教合一的一頁(雖然後來還要經歷政教分離的慘痛經驗)。
  德布西還有一套六步組曲Children's Corner,寫給三歲,性格活潑友善的女兒Emma,發表於1908,配器足本(orchestration)於 1911年首演;靈活飛快,流水行雲般的鋼琴鍵,動靜得宜,充滿活力和跳躍感。
  聖誕來了,除了節日歡騰和禮贈的愉悅,還有生與死的沉思,希望的信念和鼓舞,祝大家聖誕快樂!

星期五, 12月 06, 2019

來自意大利的消息

  今年三月,義大利和中国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新聞見【習近平訪歐】中國意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繼續訪問歐洲之旅,他周六(23日)與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會面。兩人並見證雙方代表當天正式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意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

  BBC亦以一帶一路連接中國和意大利 歐盟擔心被離間報道。當時想為何是備忘錄不是協議或是合約之類,至於「備忘錄」「協議」「合約」等有何分別,要問問他們才知。何以意大利會和中国簽署,相信只是睇錢份上,還有對意大利人千萬別認真。
  來到十二月,真正的意大利人顯露了本色,意大利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涉港決議案

  意大利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2月3日一致通過有關香港的決議案,敦促政府採取行動遵從歐洲議會涉港決議案的承諾,並且支持於合適的國際層面,即時調查香港示威期間涉嫌侵犯人權的情況。

  某國當然不高興,但不高興是你的事,意大利人竟然還學起中国人說話,「中意簽署了經貿協議,絕不代表中國能對意大利的體制、國會、政府說三道四」,詳見某大報報道不滿中方批評國會議員與黃之鋒視像對話 意大利總理孔特:應予尊重(因要付費,選錄如下):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11月28日透過視像通話,參與意大利國會外交及人權聽證會,並與議員對話。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發言人翌日就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反對,稱意大利個別政客罔顧事實、不分是非,為「港獨」分子撐腰。意大利總理孔特昨日(11月30日)表示,對於中國使館的說法無法接受,稱中方應尊重意大利國會。
  中國駐意大利使館發言人表示,黃之鋒因策劃並參與暴亂、衝擊警署等多項罪名被拘捕,目前仍保釋候審;又重申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呼籲尊重中國的主權。
  意大利總理孔特表示,黃之鋒是應意大利國會議員邀請,對國會發表視像演講,他認為這是國會的職權,應獲得尊重。
  邀請黃之鋒作視像演講的意大利兄弟黨主席梅洛尼(Giorgia Meloni)表示,北京外交官的傲慢和大膽令她震驚,中國政府此舉是箝制意大利國會的言論自由。
  意大利外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則指出,「中意簽署了經貿協議,絕不代表中國能對意大利的體制、國會、政府說三道四」。


  至於意大利所簽的那份是否真是「協議」,存疑。

星期五, 11月 22, 2019

20191120剪報

  以前從沒有購買過癲狗日報,偶然從舊書攤睇過幾次,記得臨近停刊前的報紙多是剪剪貼貼——剪別的報紙內容,那時也覺得咁都得?
  後來報紙停刊,直至近年改為網上版,間中上網睇新聞亦會睇癲狗日報,較喜歡睇梁錦祥所寫的「癲狗編輯室」。
  圍攻各間大學只是想全數殲滅,結果犯下人道罪行,將來必遭審判。
  
梁錦祥:油麻地碧街大屠殺
2019-Nov-20 | 癲狗編輯室
  鄧炳強的官威很大。甫上任,即到理大現場視察,給特區公安打氣。一位在二零一三年出現在小桃園飯局的特區公安竟可紥職做一哥,政府內部的VETTING PROCESS徹底報銷,黑幫可以橫行,公安更是有牌爛仔。昨日(十一月十九日)本欄導言輕描淡寫提到油麻地碧街人踩人事件,實屬罪過。整件事原來極度恐怖,相信多人重傷,醫管局昨日有兩名傷者危殆,是否與這次事件有關還要待查。從網上影片所見,前晚深夜十一時半有用來接載特區公安的白色小巴全速衝向碧街人羣,在場約七十名市民走避不及,不單是人踩人,而是人疊人幾層,有人斷手斷腳,有人窒息。法新社記者蘇昕琪引述在場急救員稱,三十一人受傷,送到七間醫院,其中十七人傷勢相信非常嚴重。最恐怖的是,另有消息稱,現場公安在急救員施救時噴胡椒噴霧,驅散他們,要拘捕牠們眼中的示威者。示威,何罪之有,何以下此毒手。我祈求事件中無人死亡或殘廢。不過,即使真能如此,這也是意圖進行大屠殺。做出這種事的,不能稱之為人,只能説是禽獸、畜牲。
  新任一哥的AGENDA很簡單:唔服打到你為止。最好,最有效止暴制亂方法是殲滅戰。
  這些人道罪行早晚要揚名國際。美國那邊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進度如何,通過後可否制裁那些禽獸?原來過程峰迴路轉,「熱線機制」果然有鬼現形,據説一名非共和黨參議員反對法案(個人估計是民主黨加州參議員DIANNE FEINSTEIN),但最終被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説服收回。突破點則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肯奈在黨內強大壓力下,參與聯署法案,參議員聯署人數高達四十九人。事實上,從美國人自己的角度看,國內比香港重要的事情多的是,單是彈劾總統特朗普的聆訊已經磨人,如果不是盧比奧參議員(佛羅里達州)據理力爭,恐怕法案到參議院便石沉大海。執筆之際,參議院正在進行辯論,預料在香港時間早上七時有結果。無論結果如何,港人及海外港僑,必須盡全力將特區政府及公安自六月以來所犯下的人道罪行向國際社會投訴。
  以碧街事件為例,根據聯合國《日內瓦公約》,成員國須採取適當預防及補救措施,確保醫療及人道救援人員免受任何暴力傷害的風險。即使在武裝衝突中,無論固定或流動的醫療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受到攻擊。在敘利亞,即使大規模內戰,仍有白帽子救援隊冒著炮火危險救人。其實,是否聯合國成員國,有沒有簽署《日內瓦公約》都不是重點,只要稍有惻隱之心都不會做出像特區公安那種禽獸行為。(題外話:無國界醫生竟以香港醫療服務充足為由,拒絕加入救援被困在理大校園內傷者,在巨大輿論下才整色整水,派一隊制服人員到場。這家機構是國際杏林之恥,港人絕不應給予捐款。)
  自中大及理大包圍事件後,西方傳媒重新緊貼香港局勢。英國《金融時報》頭版頭條不是時經新聞,而是「香港法治危在旦夕」,配以理大年輕示威者被特區公安公然虐打特大圖片。西方政府很難再對香港人道災難視而不見。
  在未來日子,特區政府鎮壓手段會更血腥暴力。面對極權,港人更不能投降、退縮,更要𡚒勇還擊,方能絕地求生。
梁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