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31, 2021

豬唔明白

Image RFI Archive / Peste porcine africaine : un accord dit « de zonage » signé entre la France et la Chine. © REUTERS - Stringer / Image RFI Archive

圖片來源:Image RFI Archive / Peste porcine africaine : un accord dit « de zonage » signé entre la France et la Chine. © REUTERS - Stringer / Image RFI Archive

  豬給中國人的印象除了蠢和懶之外,還有污糟邋遢。

  外國人也覺得豬較為蠢,至於污糟邋遢,則主要看飼養的人如何打理。

  豬沒有汗腺或汗腺不發達,為了散熱,喜歡在水裏打滾,而中國人飼養家豬的地方難有清潔,所以覺得豬愛在污水中,難免變成邋遢。

  也因汗腺不發達,為了保持涼發,自然少郁動,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豬較懶。

  這叫自在。

  自在變得肥,自在變得好肉,自在也變得均勻,自在最後還犧牲了自己,成了人間美食。

  家豬從野豬由人類馴養而成,生命短暫,也沒有怨言。

  唯一令豬最唔明白,已經有咁多豬——也包括牛羊雞鴨鵝等——被馴服也被犧牲也「願意」犧牲,為何人——如果能稱為人的話——還要食咁多野生動物,難道你們還不滿足嗎!

BBC:打破人們對於豬的錯誤認知

星期三, 12月 29, 2021

圖案


  星期五上午經過灣仔鏡記粉麵,剛巧發生了一件小事。話說有位外傭買了一包腸粉,從銀包取錢出來之際,之前的另一位外傭,二話不說把兩袋——自己一袋別人一袋——同時取走,變成之後的外傭不知如何是好。

  收銀員正為外傭解決問題,便向另一位員工買了約一斤半上海雲吞皮,準備星期六晚餐。

  那位收銀員收錢的確有些慢,幸好其他員工幫忙,才免於排大隊。

  返工途中,用十元買了兩紮韭菜,豬肉則留待星期六早上才買。

  上海雲吞的餡料主要由豬肉和菜組成,從前多用雞毛菜,現時可配的選擇很多,包括白菜西洋菜韭菜,甚至椰菜。可是椰菜太硬,未必咁多人喜歡。

  菜先灼熟剁碎然後榨乾,豬肉喜歡有口感則自己剁碎,不然由肉檔攪碎,味道當然差大截。

  不想弄得太忙碌,這次選擇韭菜,肉由機器攪碎,加入約兩茶匙幼鹽及一隻雞蛋拌勻便成。

  母親午睡後才包,手藝始終與我們不同,原來還有強迫症,要八隻一行,排得整齊,數量一目了然,煮時可以不多不少。

  至於包法,有向內向外之分,各人手勢有別,包出來的樣子卻大致一樣。

  我們都是跟隨母親所教,至於為何各人會堅持自己的包法,真係一個謎。

星期一, 12月 27, 2021

種花

  潮流興綠化,無論去到邊都話要種幾盆花,家中地方細,就話種在花盆中,但係街外有公園有圍欄,唔知點解亦唔知邊個想到要種在半空。

  早前已見香港仔海傍的燈柱上,大概中間位置安裝了幾個膠盆,初時還以為是向上的照明系統,後來見工作人員在膠盆上放入已種出花朵的盆栽,才知是膠盆中再放花盆。

  至於如何淋水,見工作人員將一個膠桶改裝,下面裝了四個轆,上面出口加一個噴水器,一面拉著一面替膠盆中的花盆灑水,結果可想而知,必然天一半地一半,淋水之餘更可替地上灑水。

  種於燈柱一半位置的盆栽,比人的視線高約三呎以上,除非垂掛的植物,否則如何欣賞也是一個謎,種得靚唔靚要唔要修剪,基本上無人能夠睇到,除非有把梯攀高才能知道。

  為何有此設計,相信也與錢多到唔識使有關,或許有個高人提供了意見,半空種花也能產生另一種美感也未可料。

  人如何欣賞花會否凋謝則唔係眾人所能關心,做咗就算向來是我們所追求。

星期六, 12月 25, 2021

聖誕

  世衛譚德塞叫人取消聖誕活動,究竟聖誕應該有甚麼活動?或許他只懂消費與飲食,所以才會叫人取消。

  聖誕為記念耶穌出世,本來就沒有甚麼活動,在家也可以。

  以前聽父親或其他上海人稱聖誕為耶誕,不過現在已很少聽人這樣說了。

  轉載一篇文章:

桃花源——說不得的真相?

2021-12-20

  西西里島一個天主教教區的主教,聲稱聖誕老人並不存在,還說聖誕老人一身紅色衣服,只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宣傳,聖誕老人本身,已經化為消費主義社會的象徵。

  主教說出這番話,當然不是用心惡毒,刻意使兒童失望,而是為了溯本清源,傳播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宣揚「聖誕老人」的真實身份:悄悄向窮人贈送禮物的是聖徒聖尼古拉,他曾因傳教而遭到羅馬皇帝的逼害。結果主教的這番言論,逼於當地家長的憤怒,而不得不道歉,教區的宣傳主管必須為之解畫,令人啼笑皆非。

  當然,此時此刻,經過疫情的打擊,對於當地渴望過聖誕節的兒童,不啻晴天霹靂。但安慰兒童的心靈,除了送禮物,又有沒有其他選擇?

  意大利西西里島是天主教傳統根深柢固的堡壘之一,主教所言,不但沒有錯,在聖誕節日漸淪落為商業活動,聖誕老人被賦予芬蘭極地的地理背景、鹿車鈴聲的童話色彩,早已蓋過了聖尼古拉的事跡,站在宗教的立場,提供另一個歷史角度,回歸聖誕節的根本,慶祝耶穌的恩典,是主教之職。

  然而,在當今之世,說出真相,或者是另類事實,即使只是澄清聖誕老人的傳說,也不得不為之道歉,令人錯愕。

  的確,聖誕老人的童話,傳達譬如饋贈、分享、慷慨等美好的品德,有益於兒童的心靈與想像。但是平心而論,今日西方社會過聖誕節傳統,尤其是在鼓吹多元文化的大勢之下,刻意「去基督教化」,漸成純粹的商業消費高潮,則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連「聖誕快樂」的祝賀語,也必須改為「冬節快樂」,以免「冒犯」不同宗教信仰。

  如果這位主教對西西里島的兒童說出真相,堪稱冷酷,而為了「文化包容」,刻意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而幾乎將聖誕節的意義,完全寄託於一個白鬚紅衣的虛構人物,對於基督教信仰,又算甚麼呢?

  為兒童小心翼翼維護聖誕老人的童話,與「元宇宙」的概念倒也有共通之處,以虛擬世界的完美想像,代替現實處境的不如人意,看似遠景宏大,但究其核心還是商業消費,如此遊戲真相,才真有些殘酷。

陶傑

星期四, 12月 23, 2021

幾重要

  這幾天早上都收到電話,唔係猜猜我是誰,而是提醒星期日投票。

  其實這十幾年來都係投給同一位候選人,今年絕對不會例外。

  星期六一早家中電話響起,也是提醒投票,最後還加多句,要投給誰。

  剛收線,智能電話隨即響起,拿來一聽,同是提醒投票,最後還是那一句:要投幾號。

  一早已決定投給誰和幾號,以往唔見來電,今早一聽連續兩個電話,可知自己這一票幾重要。

星期二, 12月 21, 2021

「經典」司機

   早上追巴士,剛到巴士站,見架巴士停在馬路中間,而乘客被迫走到馬路中間上車,為何如此?

  明明地上劃有巴士站的位置,行人路上亦劃上排隊的線條,正常巴士應停在近站牌前,讓乘客安全上車。

  難道有車停在前面阻住巴士埋站?

  當時所見並未如此,巴士司機有意停在兩條行車中間,迫乘客在馬路中間上車。

  駕駛巴士個個都係職業司機,應有專業操守,佔用兩條行車線,除了乘客危險之外,同時也阻住另一條行車線,行駛原有慢線的汽車必須轉至中線才可繼續前行。

  看來這位巴士司機有心與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作對。

  如果加入服務行業工作,而並無服務之心,也討厭自己的職業,等同冒犯所有人,倒不如離開,不要在這個世界上害人。

星期日, 12月 19, 2021

電影宣傳畫選

  家中找到一本《電影宣傳畫選》,出版於一九七九年五月,這本是第一冊。

  內裏原本有十二張,不知為何少了一張「蘆蕩小英雄」。據知大部分電影攝製於上世紀一九五零年代中後期及一九六零年代初,而「蘆蕩小英雄」則製作於一九七七年,即畫冊出版前一至兩年間,為何能入選而又為何不見,真是一個謎。

  現時在特區香港讀小學,上堂要睇「南京大屠殺」紀錄片,而且免費。那時我們在港英奴化教育下,下定決心自費去戲院睇這些愛國電影,接受當中的愛國教育。

  部分電影攝製及上映時,自己未出世,聽聞當時極受歡迎,後來不知怎樣,要待至一九七零年代後期及一九八零年代初重映才有機會欣賞,看後熱血沸騰,可心中不禁疑問,為何這些電影不能在學校放映。

  唔好問咁多,抄下致讀者第一段大概會明白:

致讀者

  電影宣傳畫是造型藝術的畫種之一。由於電影是黨的有力宣傳工具,電影宣傳畫也越來越受到群眾的關心和美術工作者的重視。因為它不僅擴大了電影的宣傳教育效果,而且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影響是巨大的。……

星期五, 12月 17, 2021

鰻魚飯

  日本人喜歡食鰻魚,原來意大利人也同樣喜歡,不過大家劏法有些不同。

  日本人先分兩邊然後起骨,意大利省去了起骨這部分,多在後來或烤熟後如需要的話才將骨分出來。

  這或許與刀和刀法有關,日本刀鋒利世界聞名,意大利也喜歡剝皮,所以大家所用的方法有異。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鬼佬比較蠢。

  這說法無貶意,始終他們較文明,認為有些動物在食物供應充足下不會再用來裹腹,這也是之間的分別。至於日本人,則能將食物提昇,並不只滿足於口腔。

  講開鬼佬,最近有人說不要以鬼佬稱呼外國人,其實鬼佬絕對沒有歧視也歧視不起,當中還有親切,好像叫包租公豬肉榮一樣,只不過貪順口。

  鄉下婆煮鰻魚當然買由日本運來已醃製的鰻魚,放進焗爐便可,煲飯則以紅蘿蔔南瓜配幾條青菜,選用泰國米,放入電飯煲選菜飯程式。

  盛飯時先用碗,反過來倒入碟,上面放幾片鰻魚便成。

  鄉下婆曾問為何近日多寫了食,本來講飲講食也是日記內容,只不過以前多寫其他廢話。這一問想起崔健的一首歌「寬容」最後的幾句歌詞:「我想唱一首歌寬容這兒的一切,可是我的嗓子卻發出了奇怪的聲音……」

星期三, 12月 15, 2021

總指揮

   早上等巴士,來了一架頗擠迫,站在一旁等下一架。

  巴士公司職員盡量安排乘客上車,準備關門之際,突然有位穿著甚高貴而看似屬於知識份子的女士走出來要上車,並用手指點了幾下那位巴士公司職員的膊頭,向他說:「車廂內還有位置,為甚麼不叫乘客行入一步?難道不懂得?」

  咁有禮貌的人相當少見。

  職員似有不值被人手指指,回說:「你都可以叫人行入啲。」

  其實那位職員早已著乘客企埋一點,奈何一樣米養不樣人,唔係個個咁合作,而這位女士聽不到罷了。

  巴士公司職員當然有責任安排乘客上車,但同樣乘客也有義務配合,兩者之間並不存在誰吩咐誰,一切講求大家合作。

  早上繁忙時間巴士班次算是繁密,有點耐性的話可等多三五分鐘便有下一班,有些乘客喜歡迫,有些鍾意搵個位坐,如何選擇看個人喜好,很難十全十美。

  可惜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例如讀多幾年書,搵錢比人多等,世界並不咁美好,每日都有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沒有半點忍讓,應該不能在這個世界上求生。

星期一, 12月 13, 2021

猜「駅」

  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面書上出了一條猜字題目,問「駅」字何解,給了四個選擇。

  日本漢字雖與中文寫法相同,但意思可能不一樣,而日本字也有簡化,將原本驛字簡化成「」。

  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這條題目,背景應是某位議員候選人還在爭取興建的西灣河車站,答案不言而喻。

  講起地鐵站或港鐵站,早前有客來香港仔取貨,講好幾點,臨近十五分鐘前收到客人來電,問是否在香港仔地鐵站等。

  真係無佢咁好氣,只好直接告訴香港仔係無地鐵站的。

  聽聞有意興建,為何唔見有未來議員說要為香港仔爭取興建呢?

  還有,全個特區已經滿佈地鐵港鐵,如此解決交通問題只能說是懶惰的做法。

  不是改善,而是如螻蟻。

  (圖片取自日本國面書)

星期日, 12月 12, 2021

後續

  番薯皮其實可以食,原個烚熟還可以,煲糖水多數刨皮。

  唔食皮因為嫌外表深顏色唔夠靚,而且還有泥,只要烚前洗乾淨,去掉瘀黑表皮,皮都食埋。

  晚上和母親說起「世界饑餒,番薯連皮」,原來還有後續。

  話說當年外公做西廚,間中要番薯刨皮,一位替人倒夜香的同屋就會問可否將番薯皮留給她,自此每有番薯皮必然留起來。而母親每次食番薯除了想起「世界饑餒番薯連皮」外,便會想起那位同屋。

  舊日物資矜貴,連皮都唔放過,總好過食樹皮——樹皮根本唔食得,那時殖民地時代還有這種人際關係,如今當家作主又是另一回事了。

星期六, 12月 11, 2021

食番薯

  母親喜歡食番薯,特別是煨番薯,香甜熱䪚䪚(音「辣」),冬天街邊零食首選。

  以前還會買來試試,現時絕對唔會買,一來貴二來沒有了風味。

  現時所買到的番薯,有些講明來自日本或越南,細細個,很少用來煨,多以水烚熟,剝皮便可食。

  至於剝皮與否,每次母親都會說:「當年聽阿媽(即係你阿婆)講『世界饑餒,番薯連皮』,因為當時戰亂無得食,能找到個番薯都會連皮食,邊有今天咁幸福。」

  母親不識字,她轉述外婆所言,聽到的是「世界饑『美』,番薯連皮」,饑餓饑饉饑荒饑渴等就聽過,饑「美」未知何解,大概與饑饉同義。

  後來上網找仍然找不到,這兩個字今天應該很少人用。今天臨出門時又見幾個番薯放在廚房,看來又是母親的午餐,再次想起這句話,於是再上網找,終於找到正確寫法:「世界饑餒,番薯連皮」,出自廣州嶺南大學出版的一本書「夫煙,起於焚灰之末——百年康樂紅樓,我們父母先人的故事,和廣州舊嶺南大學」。

  書中第116頁中「記得祖母當年常對我們孫輩們說的一句話則是:『世界饑餒(鄉音讀粵語的「微」音),食番薯連皮』」,講的正是這一句。

  字粵音「女」,氣餒。國語讀音něi,與粵音「美」幾乎同音,也有饑餓的意思。

  當年大部分人不識字,只能靠口傳,也因同音字太多,有時未能準確知道內裏意思。而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用語,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古雅讀音與優良傳統,也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逐漸消失。

星期五, 12月 10, 2021

自拍

  自從有了智能電話,個個都喜歡自拍。

  相機開始電子化時已增加了自拍這個功能,因要對焦的關係,一般很難拿著相機自拍,多數用腳架輔助,或放於一個平穩的地方,然後對好焦較好光圈快門,撥至自拍掣,按下快門後立刻歸隊,這樣才有一張包括攝影者在內的照片。

  這期間約有五秒至十秒時間,拍好之後的效果如何,要待菲林沖曬出來才知道,當中充滿期待。

  結果?可以有時無頭有時無腳有時都唔知影乜,所以很多時多以腳架輔助。

  現時可不同,隨時隨地都可自拍,變成必須每時每刻需要注意自己,毫無神秘感可言,影唔好再影多幾張,影到滿意為止。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來到桂林龍脊梯田,那裏多居瑤族,屬窮山惡水,為何如此?「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維基百科)應也包括今天。

  無論居住與耕種,全是依山開墾,形成一層一層如樓梯,堤或壩多以石頭堆成,連飼養牲畜的地方也不例外,部分更是露天,晚上要抵受寒冷。

  早上經過,打擾了豬的睡意,回過頭來看著兩個陌生人。對望之際,拿出相機替牠拍了一張像自拍照的照片。

  就算是家豬也不可能是寵物,生活在窮山惡水間,連人的生活也並不好過,何況生存只為滿足人類口腔。雖然不屬於寵物,居住環境也不理想,但是也能帶來很多童年的回憶,以及飼養人的一點希望。

星期四, 12月 09, 2021

廢老

  近年港人很喜歡稱呼別人為廢老或廢青,自己早已衰老,也喜歡稱呼自己為廢老。

  廢老相信大部分都係,正因為老多恃老賣老,一開口就係講以前,唔見講今日和明天。

  至於廢青,因為沒有太留意,所以未知如何。

  早上搭巴士時,終於見識廢青其中一個模樣。

  晨早六點幾上架巴士,還是十二米八特長巴士,乘客本來就不多,坐在上層中間近窗位置。

  過了兩三個站,乘客陸續增多,上層後排仍有多個近窗空位,根本就可以每個人坐一排。誰料來到入隧道前一個站,有位學生模樣的乘客上車,毫不考慮就坐在旁邊的位置。

  如果人多的話並不介意別人坐在旁,初時以為真的所有單邊位都有乘客,待至出隧道臨落車時往後一望,原來後棑仍多個單邊位。為何這位學生哥不坐,偏要坐在別人旁?

  唯一可解釋就是懶,連行入一點行多兩步都不願意,隨意見有位就坐,完全不用腦更不受獨處,只為了方便。

  如此無創意亦毫無動力,怪不得有人稱之為廢青。

星期三, 12月 08, 2021

柴灣的天空

  在柴灣區工作很多年,一向趕頭趕命,沒有太留意附近,只知有個巴士總站有間巴士廠。

  已有一段日子沒經過,不知變成怎樣。

  早上來到東區走廊前的一個巴士站,見還有七八分鐘才有巴士到來,放鬆舒展一下時無意中抬頭看見久違的天空,移動中的白雲層次太薄,和外國相比,雖同一天空下,卻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這裏因為高樓大廈多,平日很少注意天空,真的要仰望才能看見小小的一片天,就算來到較為空曠的地方,也因樹與樹山與山之間距離不遠,仍難欣賞海闊天空。

  以前唔留意係自己損失,今天才留意似乎太遲,幸好仍懂得盡量抬頭看,總好過埋頭只顧望住個智能電話。

星期二, 12月 07, 2021

學人睇廣告

  一向不太喜歡D&G,唔係早兩年的廣告,而係實在買唔起兼就算買得起都唔多啱身,又窄又短,自問肥腫難分,都係留畀型男型女算喇。

  全因愛變成恨。

  十九才子在面書講D&G其中一則廣告,意大利人當然與別不同,講浪漫未必及得上法國,但用色構圖音樂取景等則有過之無不及,無法國人咁鍾意繡花,直接得多。

  片中那位農婦削的可不是蘋果,而是剛摘下來的橙檬噃。還有一段制作特輯。

  無意挑剔,只係欣賞意大利。

星期一, 12月 06, 2021

文明與野蠻

  十九才子去了英國,跟住又去法國意大利,享受異國風情,又話唔好去英國做二等公民,相信很多人都會聽佢講,無理由咁笨,中國好香港好香港好中國好都唔住,係都要去英國做二等公民。

  講到物價,意大利飲咖啡有兩種價錢,一種坐在廣場正中,一坐就一兩個鐘甚至半日,全日應該都無人會理,這個價錢會貴一點,一杯泡沫咖啡約五歐元,已經好貴,試過一次學人坐小廣場,那杯只是2.5歐元,約港幣二十五元,幾乎平過茶餐廳。

  如果去意大利俗稱茶檔,站著飲的話,由一元至1.4不等,視乎地區,特濃0.6至0.8,一飲而盡,那種香濃由心中升起,直達頭頂,回味之時變成甘甜,精神立刻一振,繼續埋頭苦幹——做二等公民。

陶傑

昨天下午1:07  · 

  世界上並無二百個國家那麼多,只有兩大陣營:一個叫文明國家陣營,一個是野蠻國家系列。

  文明與野蠻,就是最大的分野。

  這兩個名詞,來自十九世紀西方的人類學。文明,英文叫Civilized,文明國家,指一個國家有自由、寬容、理性,國民有良好的品味、沒有半夜三更特工警察上門無端端來抓人的恐懼。文明國家有哪些?看看高官為子女腳底抹油,把他們塞送到哪一個國家的寄宿學校──答對了,我真的不想再提了。

  至於野蠻,英文有兩個字,一個是Savage,另一個是Barbarian。

  Savagism的野蠻,指原始狀態,穴居人茹毛飲血,臉上塗着油彩,拿着長矛,喧嘩着,你一矛,我一刺,血淋淋殺死一頭野豬,此一血腥的生活方式,是無意識的,他們不知是殘忍,這叫Savage。

  但是Barbarism不同。Barbarian,是當你已經脫離鑽木取火的原始時代,已經有了社會,有了統治者,而且懂得運用權力,蓄意對無權的弱勢者施以的殘暴,譬如古代的凌遲處死,今日在市區獵殺動物;對通姦的女子施以擲石頭的死刑,這就是Barbarism。

  文明的國家,都是一樣的,都吸引你旅遊和定居:像日本京都、加拿大溫哥華、丹麥和芬蘭。野蠻的國家,有各種難以想像的野蠻,不管你是哪國人,手持護照,免簽證能自由去歐美幾個國家,即是代表你原居地的文明指數。人生很短,多親近文明,遠離野蠻,或者,野蠻進侵時,要勇於抗戰。

星期日, 12月 05, 2021

豬隊友

  如果要選擇的話,還是會選擇豬隊友。

  我們從自己的視覺,永遠覺得豬只懂得食,停留在口腔期。再細心一點留意,豬真係只識食,但食的時候,不會顧及旁邊的一切,除非受驚嚇,否則豬也不會理你,只覺人——真是人的話——很多事。

  睇教授大廚主持節目,大廚會說在這裏——當然不是這裏——來生要做一隻豬,因為除了享有自由之外,還有翠綠的草地,美味的松露,無人騷擾下成長,最後願意犧牲自己,造就人間美食。

  雖然未必在情願之下,但能留下難忘美味,算是死也甘心。

  很可惜,活在當下不能有太多選擇,只能期待別的地方別的豬能夠活得暢快,離開恐怖的地方。

城市與豬:機場用豬隊友保飛行平安

2021年11月26日by Tan Ha Lam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Schiphol Airport)周圍出現大批貪吃鄰近農地作物殘渣的鵝群,機場方面就想到養豬來驅散牠們,防止鳥類誤撞飛機發生意外。

  機場進行了一個為期6星期的前導實驗,以研究豬群可否避免鵝及其他鳥類被附近農田丟棄的甜菜(Sugar beet)所吸引。這 19 頭豬在兩條跑道之間約2公頃的土地上生活,進食吸引鳥類的農作物殘渣。這些食物原來會吸引雀鳥前來,令牠們有機會與飛機相撞甚至被吸入引擎。數年前,曾有荷航波音747疑似被雀鳥擊中,不得不折返機場。而且自2018年11月開始,史基浦機場附近一年內就發生565次撞擊事件,夏季則是高峰期。

  荷蘭人類環境及交通監察局(ILT)發言人Ernst Koelman表示,政府會將每一次鳥擊都視為「潛在風險」,並記錄每宗事故。事實上,機場周圍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不少野生動物,故機場方已安排 20 名鳥類管制員追蹤鳥類活動,並使用噪音及雷射光等技術來阻截牠們。

  最終,管理機場的皇家史基浦集團(Royal Schiphol Group)找到一間小型戶外豬場Buitengewone Varkens幫忙。豬場共同擁有人Stan Gloudemans解釋:「鵝喜歡甜菜,當田地裡有甜菜剩下,牠們就會蜂擁而至吃掉……但這些鵝對飛機構成威脅。而在這裡(實驗地點),豬已經把甜菜吃光,所以鵝也不來了。雖然Haarlemmermeer(機場周邊地區)佔地2,000公頃,而這只是 2 公頃的試驗,但我敢說計劃已成功,明年,我們將在更大的區域實踐!」

  他指,在機場引入豬有其迫切需要:「現時,荷蘭的鵝數量是1970年的10倍,而且牠們體型很大。鵝(對航空運輸而言)是危險的,但牠們終究是動物,需要以正確的方式應對。豬就是牠們的雙重敵人,豬會追捕鵝,同時也吃鵝的食物,是雙重攻擊。」

  皇家史基浦集團發言人Willemeike Koster表示,在豬隻的試用期結束後,機場會考慮是否能夠更大規模地養豬。他說:「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在養豬區域發現的鵝較少。豬以吃掉農作物殘渣來做好牠們的工作,殘渣現在都被吃光了。未來幾個月,我們會分析從鳥類雷達和目測收集得來的所有數據及其他資訊。」

  雖然飛機滑行和起飛的聲音響亮而頻繁,但未有證據表明豬隻感到受打擾,牠們仍然豎高及搖擺尾巴。瓦赫寧恩大學(WUR)豬隻身心健康研究員Herman Vermeer指:「在戶外,豬隻首次聽到噪音時通常會感到震驚,但牠們也是投機且靈活的。我想,只要牠們了解到那是恆常的噪音,就會開始表現正常,就像人在火車站或機場附近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如果牠們不開心,就會像狗一樣,透過尾巴表現出來。」

星期六, 12月 04, 2021

的士

  一個人的時候很少機會坐的士,這裏交通尚算方便,加上特區香港的士服務一向不佳,部分司機喜歡為了搵多幾個錢,除了懂得繞路,更喜歡停在不適宜或不准上落客的地方上落客,例如在一排鐵欄杆外落客,有心與乘客作對等,每日都會發生。

  明明除了的士站外,的士多在行駛中招客,可是近年改為停在路邊等客,最常見的士等客的地點就是崇光百貨外,早前發生交通意外,一輛的士衝上行人路,之後路旁掛上「不可在此等候」的告示,可惜過了不多久,的士長龍排在外每日每時每刻發生,卻未見有人管理。

  的士服務差不是今天才發生,幾十年前早已聽聞,包括在交通燈前綠燈停紅燈衝未到黃燈慢駛,行人和其他駕駛者必須小心這等司機。以前小巴為多,今天的士常見。

  也可以為了一個客,突然剎車甚至倒後行,或連轉一線兩線或三線駛至路邊,更可以馬路中心二三線上落客,根本無法可依亦無人可管,時間一久,習以為常,變成馬路英雄。

  當叫車服務Uber來到特區香港時,初時還以為難以生存,想不到後來更有Uber-Taxi的出現,可想而知現時的情況。

  日前在柴灣等巴士,那裏明明是單黃線(0700-1900),但經常有的士停車等客,而且停至巴士站,阻礙了巴士埋站,只可停在馬路一二線間上落客,危害了乘客安全也危害了馬路上其他車輛,可是那些的士好像「攞正牌」一樣,話停就停,喜歡點停就點停,每次見到這班人上人,只能欣賞。也建議凡的士停車等客的熱門地點,全部改為的士站,只可的士上落客,方便大眾。

星期五, 12月 03, 2021

輕型航空母艦

  中環碼頭內有一間香港海事博物館,展出特區香港與珠江三角洲海事與貿易的故事。

  早前為了參觀太古為了紀念在特區香港開設首家辦事處一百五十周年的「太古『信望香港 信望未來』展覽」,順便也參觀了太古也有參與的海事博物館。

  展覽中除了海運也有歷史,更離不開戰爭,其中一個模型展品「英國皇家輕型艦隊航空母艦」Vengeance號。

  原來航空母艦也有分輕型,即約三萬噸以下,而航空母艦已經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這艘Vengeance號在一九五二年退役。

  那時飛機起飛沒有其麼彈射式,也沒有斜台跳躍式,降落時沒有鋼纜鈎索,起飛降落的危險可想而知,只有消滅邪惡的勇氣。

  至於日本的航空母艦可以由商船改裝,加上一層滑行甲板便成。那時更有日本潛艇內藏三架水上飛機,到達攻擊目的地後可以立刻起飛,或可稱為水底航空母艦(伊四百型潛艦)。

  那時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

星期四, 12月 02, 2021

種菇


  鄉下婆買了一包「珊瑚菇太空包」回來,話要種菇,收成後可以煲碗蛋花香菇湯。

  菇有很多種,大部分含有毒素,原因為了生存,防止動物採食。現時街市商店所買到的菇類,經過改良或不含毒素,另外就是人類已經適應,不然食後輕則不太舒服,嚴重可以奪命。

  較容易分辨是否含有毒素的方法,就是顏色較鮮艷多數有毒,如果沒有經驗最好不要嘗試自行到山邊採摘,偶然也會聽新聞報道關於食菇後中毒的事情。

  按說明指示,待包裝底部的黑色全部揮發及褪去便可剪開,只要每日噴三四次水,就會長出雪白色的珊瑚菇。

  未知是否與天氣有關,第二天已經見中間部分長出幼小的菇。再過一天小菇不斷生長,可見幼菇的形狀,未夠一個星期,更長出幾棵,上面佈滿帶淺黃色的珊瑚菇。

  跟著指示看似能夠種植,亦有教「收成」,見長得咁上下,鄉下婆剪刀一揮剪下其中較大的一棵,以為再有三幾次收成,雖料第二天早上正要灑水時,整個菇包餘下的三四棵全部枯毁,未知原因。

  是太心急剪下或其他,因沒有種過還不太清楚,思前想後,大概剪菇時不可整棵剪下,而是每朵菇逐朵剪,才不會對整棵植物帶來破壞的影響,因為植物的生命循環與我們所理解絕不同。

  幸好是一棵植物,雖然枯毁,也可將泥土和枯去的部分再埋於土中,「花作春泥更護花」,讓其他生命得以延續。

星期三, 12月 01, 2021

試相機



  已有兩年多沒有出外,那部相機放在一旁沒有用過,這天需要相機,晚上找出來替電池充電,再試自動對焦與光圈快門使用,感覺完全陌生。

  電池能夠充電亦能保持狀態,多個選項如常操作,記憶卡正常情況下很少損壞,因為早年的相機,內裏很多零件都由日本國內生產,有一定使用年期,不似近年多由外國代工,耐用時間減半,連電池也損耗極快,只能使用兩年半至三年。

  至於閃光燈,還是使附於相機上的細閃燈,因為「熱靴」制式已改變,舊閃光燈不能配搭,也不打算買新,幸好數碼相機的ISO可調整至1600以上,一般光線下可以應付。

  早上再次拿出來抹乾淨,可惜鏡頭發霉日漸嚴重,幸好沒有太大影響。剛巧鴨靈號在窗外經過,立刻開機對焦,正好用來測試。

  與今天的智能電話相比,解象度絕對不及也難有鮮艷,更不會有自動修正,對焦唔算太準確,顏色日光與菲林拍攝接近——當然和菲林效果難以比較,但論和諧與自然,經鏡頭顯示,比智能電話拍出來實在舒服得多。

星期二, 11月 30, 2021

加富爾航空母艦

  最近成日聽人講航空母艦,但都係得個講字。如果稍有常識,意大利這個像靴一樣伸入地中海的國家,現時已擁有兩艘航空母艦,雖然並非核動力,但在地中海也擁有一定實力。

  網上大談航空母艦,話要造一艘像美國一樣十萬噸,若不是核動力,十萬噸的話很難推得動,因為唔知點補給。

  翻睇新聞「美F-35B首次起降義國『加富爾號』航艦」,意大利加富爾航空母艦經過改裝,已經能夠配載F-35B垂直升降戰機,待完部接收完成後,成為最新一代航空母艦。

  美國是世界警察才需要多艘超過十萬噸的航空母艦,像意大利日本英國法國只要配合美國消滅邪惡,目前已有足夠實力,再加上戰術改變,將來航空母艦必定由兩棲突擊艦取代,因為無人能夠負擔龐大軍費。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才有今天警察國家的地位,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少,可惜這世上必然有邪惡,不然世界警察地位如何確立。

附美F-35B首次起降義國『加富爾號』航艦

青年日報社

2021年3月5日

編譯王光磊/綜合外電報導

  義大利海軍2日宣布,2架美海軍F-35B,已成功在遠赴美國東岸、驗證F-35B起降資格的「加富爾號」航艦(CVH 550)上,進行首次起降測試,成為該國F-35B計畫的最新里程碑。

  「加富爾號」2月13日抵達美東諾福克基地,進行驗證前的準備工作,2月28日出港展開測試驗證,美國海軍第23航空測評中隊(VX-23)所屬的2架F-35B,則於1日在該艦進行首次起降。在義大利海軍公布照片中,其中1架測試機的垂直尾翼上,還漆有此次測試任務的專門徽章,藉此紀念這趟測試任務。

代表義海軍邁入第5代戰機時代

  「加富爾號」艦長恰皮納上校表示,F-35B首次順利起降,無疑是場「非凡的成功」,也代表著該艦與義大利海軍,正式邁入第5代戰機時代。未來4週該艦將嘗試在各種風力與海象下,執行戰機起降作業,驗證操作F-35B的能力。

  「加富爾號」先前花16個月進行大規模改裝與升級,讓其具備操作F-35B戰機的能量,其中包括飛行甲板大修與新增隔熱塗層,該艦的艦島、機庫、料件庫、航空燃料庫、資料網路、感測器與電戰設備也全面換新。

「加富爾號」擬2024年達IOC

  完成這次起降認證後,「加富爾號」將返回義大利,並由義大利海軍的F-35B戰機與飛官繼續訓練,目標是在2024年達初始作戰能力(IOC),並在義大利海軍訂購的15架F-35B全數交機後,達全作戰能力(FOC)。

星期日, 11月 28, 2021

農夫包



  鄉下婆同事送來一個農夫包,第二天早上拿出來依然咁新鮮,於是以牛油果及芝士拌成沙律醬,塗在麵包上,再加一杯意大利咖啡,成了豐富早餐。

  全世界中法國人所製作的麵包堪稱第一,無論款式與味道。而製作麵包所用的乾依士(Dry Yeast),大部分都是由法國生產。

  這個農夫包特別使用新鮮培植的依士製作,時間與份量控制更加嚴格。聽聞最古老的活依士也是來自法國,至於是否如此,沒有查證,只當作傳說也感浪漫。

  乾依士正確稱為酵母,我們跟隨外文Yeast直譯。家中做麵包,大多使用由法國出產燕子金牌乾依士,生產商名樂斯福Lesaffre,也是全世界最大。

  記得小時候母親也曾自家做饅頭臘腸卷,以蒸的方法,當時要去雜貨鋪買一包俗聲「發子」的粒狀物體開水,混入麵粉中然後放置一兩個鐘,然後搓成各種形狀放入籠中蒸。不知那時的「發子」是否等同乾依士。

  乾依士有化學成分,活酵母則要培植,人類利用真菌製作食物,如耕種一樣。看似只有人類懂,其實昆蟲如螞蟻同樣懂得種植,每次看見這些圖片和紀錄片,感到世界的確十分奇妙。

星期五, 11月 26, 2021

刀削麵

  中國地大,每個地方的麵條製作方法都有不同,聽聞刀削麵來自山西。山西沒有去過,在其他地方卻食過,這次在特區香港。

  正因為中國地大,年年都想回祖國飽覽壯麗山河,不知何解,這兩年可不能輕易返回母親的懷抱,至於是何原因,真係要問問。

  大部分煮麵方法都是將整份放入滾水中,刀削麵則有先後之分,控制應較難拿捏,腍爽掌握就是手快,把一碗的份量在短時間內削入滾水中,這樣才能均勻,吃起來不會有軟硬之分。

  在大陸湯底喜歡加味精,味道雖然鮮但假,來到不同地方改良致適合當地口味,連配料也有不同。這次點了麻辣牛肉與竹笙,夠辣而沒有麻的感覺,竹笙則清甜。

  隨著年齡增長,已沒有從前嗜辣,所以特別掛住麻,記得當年在四川,幾乎麻足咁多晚,可惜那份豪情,早已隨日月逐漸遠去。

星期三, 11月 24, 2021

即熱飯





  經過專售泰國產品的小店,鄉下婆發現了一盒「自熱飯」,封面寫明不用微波爐,內有齊發熱物料,只要依著指示,十分鐘後有個熱飯,於是買來嘗試。

  泰國產品很多,看似平日並不常用,原來每日所食的白米,主要來自泰國,近來喜歡了來自泰國北部的苿莉香米,雖然價錢稍貴,好味已經值回。

  我們主要食糧——白米,產量最多唔係中國,唔知點解自細就聽「以農立國」,可惜一講農產品,幾乎無一樣屬於自己,真覺慚愧。

  這款自熱飯,盒內有齊所有,包括一盒飯與叉匙紙巾,一包配餸,一包水,一包發熱物料,外有一個膠盒及墊底的紙皮。依指示拆開發熱物料放底,加入水後依次序放入飯與餸,蓋好,未幾已聽到水滾的聲音,蒸氣從兩旁噴出,等至十分鐘後打開,水已揮發,飯及餸已熱。

  把餸倒入飯中便可進食,至於味道,當然沒有即蒸咁好味,算是不錯,只是份量略少。

  日本有即食麵意大利有即食意粉,加入熱水便可,今次泰國竟然可以附上發熱包自熱,連煲水也省卻,適合戶外工作而又沒有煮食工具的人享用,唯一可惜食後剩下大批膠袋膠盒不知如何處理,幸好泰國日本等文明國家對廢膠回收有成效,在特區香港則唔多建議買來食——因為這裏唔識處理廢膠,雖說支持泰國產品,還是買多幾包靚米算喇。

星期一, 11月 22, 2021

即食意大利粉

  日本人喜歡食麵,所以有了即食麵。同樣,意大利人喜歡食意粉,於是也有了即食意大利粉。

  煮即食麵也要講點技巧,不過也主要看個人喜歡,有人喜歡爽有人喜歡味精更有人喜歡辣。即食意大利粉可不同,是要花點功夫才能更可口,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步,或許有些意粉未熟透,或許仍未將全部的芝士醬汁拌勻,吃起來總覺有所欠缺。

  之前在里斯本食過其中一款,番茄味濃芝士夠香,不過因為心急致意粉沒有熟透,不禁對即食意粉有些懷疑。

  這次鄉下婆買回來由意大利出產的即食意大利粉,封面印上清晰指示,只要依照一步一步來,必然能夠沖出豐富美味而又多汁的意粉。

  附十九才子在面書中其中一段提及意大利人,的確如此。又最新睇某英國劇集也提到英國人的牙齒不佳:

  ……

  一個世界公民的文化人,在全球化之下,當然對不同膚色的民族的世代遺傳的固有行為大感興趣。民族性永遠是文化比較學的核心課題。中文的著作和論述我不想再引述,在英語世界裡,以歐威爾最有趣味:

  Spaniards are cruel to animals, Italians can do nothing without making a deafening noise, the Chinese are addicted to gambling. Obviously such things don’t matter in themselves. Nevertheless, nothing is causeless, and even the fact that Englishmen have bad teeth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realities of English life.

  當然,證諸今日之網民,中國人普遍之缺乏邏輯思考,比起嗜賭和食貓狗蝙蝠,是內向的,也不Causeless。

  ……

  (全文見十一月十六日陶傑facebook)

星期六, 11月 20, 2021

睇新聞

離譜!漁護署職員以麵包引多隻野豬落山 即場殺害7隻無辜野豬

Hong Kong Animal Post

2021年11月17日週三 下午10:04

  【動物突發】漁護署實行市區野豬格殺令,立即向在市區出現的野豬下手。今日晚上約7時多,已傳出漁護署今晚會將野豬一網打盡的消息,漁護署更於晚上9時以麵包引無辜無知的野豬落山,疑要將野豬趕盡殺絕。20多隻野豬一度跑到馬路吃麵包,其後吃完跑回上山,但據知仍有多隻野豬即場被麻醉捕捉,最終7隻野豬被捕捉,並即場行刑殺害。

  根據傳媒報道,有漁護署職員在晚上9時於深灣道地上拋下大量麵包,引來約20隻野豬走落山。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Roni突破封鎖線嘗試救野豬,但被警員撲倒,其間野豬嚇得四散。現場所見有數隻野豬昏迷,其後被抬至食環署車輛,未知野豬生死。

  Roni對本報表示,漁護署的行為十分卑劣,是在利用野豬習性進行誘殺。他指現場有近二十多名警員及漁護署人員,他無法看到有多少野豬被圍困。而是次發現野豬一家大小的位置,原本為野豬的棲息地,惟周遭發展導致豬經常出沒在人類見到的地方。

  漁護署發聲明指,今晚8時開始在深灣道進行野豬捕捉行動,由獸醫利用麻醉槍捕獲7頭野豬,並即場利用藥物注射作人道毀滅,行動於10時完成。漁護署指,深灣道經常有人餵飼野豬,令他們習慣在該處道路出沒以及向途人甚至追逐車輛索食。自2018年至今年10月,漁護署於上址進行12次捕捉及搬遷行動,將35頭野豬搬遷到偏遠的郊野地點,為當中27頭野豬進行避孕或絕育,但指行動未能有效控制野豬滋擾。漁護署指, 今日於上址利用麻醉槍捕捉野豬,再使用藥物注射作人道毀滅,以減少該地點出沒的野豬數目及保障市民安全。

  (圖片取自Hong Kong Animal Post,youtube片段來自立場新聞,但不知會否被刪。)

星期四, 11月 18, 2021

聽首歌:「憂傷的仙女」

  印象中這首歌當年頗流行,後來徐小鳳改唱湯正川填詞的「深秋立樓頭」也受歡迎,不過如果沒有日本歌在前及原有編曲,初聽「深秋立樓頭」的確唔知佢唱乜。

  當年聽收音機,一來細聲二來接收不佳,就算聽首廣東歌,因為同音字太多,有時未必能夠一聽就明,況且那時的廣東歌,為要與傳統粵語有所區別,再加半中不西或半西不中,由聽歐西流行曲開始,改聽廣東歌始終不太習慣,終於有首與傳統有別,逆反心態作祟下,唔知唱乜也覺好歌一首。

  真正好歌屬南沙織的「哀しい妖精」(1976年),雖說由Janis Ian作曲,但編曲日本人有一手,曲中一段口琴成了吸引之處。

  當年香港能夠吸收外國的曲,立刻寫上中文歌詞,填補了創作之不足,也開啟了音樂的另一個潮流。後來有人說要禁止,結果大家圍爐取暖,捧一些她自己喜歡的人出來,從此日本歐美仍有大量歌曲,我們一起建設大灣區。

  既然如此,除了聽回原曲,也要聽「深秋立樓頭」(1979年),回首昔日美好的時光。

星期二, 11月 16, 2021

羅馬野豬橫行

  羅馬野豬橫行,結果市長拉吉(Virginia Raggi)連任失敗。

  拉吉早在2017年曾表示不會連任,可惜在2021年選舉中落敗,左右選情的正是野豬(羅馬「野豬之亂」或影響市長選情)。

  如果野豬咬人或者尚有太平日子。真係同豬唔同命! 

星期日, 11月 14, 2021

轉載「好好過日子——很容易歧視」

好好過日子——很容易歧視

2021-11-12

  建築公司洋管工不喜歡同事稱他「鬼佬」,向公司投訴不果,還被炒了魷魚,於是鬧上法庭,告公司「種族歧視」。在甚麼都講究政治正確的今天,這條罪名很大。

  但是在香港,一個外國人被人叫「鬼佬」,多數跟叫他「外國人」一樣,並沒有甚麼歧視的意思。許多在香港的外國朋友,跟人介紹自己的時候,也會自稱「鬼佬」。比如我認識個美國人,不但自稱「鬼佬」,在解釋一些自己行為的時候,也會用「鬼佬」做理由,「鬼佬係咁嘅啦!」通情達理,旁邊的香港人聽了,也都十分欣賞,怎會歧視呢?

  許多所謂的「歧視」,若非一知半解引起的誤會,更多是因自卑而起。人一自卑,就會覺得別人處處針對,事事歧視。於是滿眼是刺,屁股下都是針,怎都不會舒服,再由自卑激發起奇怪而強烈的自尊,便到處大吵大鬧去討「公平」。

  世上當然有不公平的事情,但世事公不公平,總有點客觀標準。許多覺得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的人,則是隨着自己的見識或者利益來釐定甚麼公平甚麼不公平,對他有利的都公平,反之,都不公平。這種人相信你一定認識幾個,一走出來已經晦氣,似乎天地之不仁,社會之不公平都由他一人揹負,你若說他幾句,他就說你對他有歧視,你不說了,他又說你對他不公平。終於你恍然大悟,原來認識這種人甚至想過拉他一把,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不公平。(李純恩)

  叫「鬼佬」怎會是歧視,同樣叫「日本仔」都不涉歧視,最多帶點恨意,不過年齡多已超過七十至九十。

  如果真正講歧視,自問最多兼「百齡罈」,如「撈鬆」(老兄)便是一例。英國人也不遑多讓,可是當個個人日講夜講,講得多逐漸唔覺得歧視,反而變成親切,好像自己一踏入房突然間靜晒,無人再講關於自己來處的笑話,這才屬真正的歧視。

星期六, 11月 13, 2021

南區的天空


  分別攝於十一月十一日及十二日。一張於巴士上一張在橋底。

  現時有了智能電話,影張相容易睇也容易,卻更容易忘記。

星期五, 11月 12, 2021

「鎖匙佬」

  耶穌有十二門徒,每次入教堂看見眾多雕像,唔知邊個打邊個,但係較為容易辨認的一個必然是聖伯多祿,因為他拿著一條鎖匙,所以我們兩都喜歡稱他為「鎖匙佬」。

  至於點解有條鎖匙,而我們又認定是鎖匙,多數都不求甚解,其實早在讀書時讀過,現在重溫在維基百科內所記載:

伯多祿

  ……下面這段記載特別重要,天主教認為彼得得到了天國的鑰匙,也就是一種特別的屬靈權柄,這就是教宗和天主教會的權柄的來源。基督新教認為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唯一的頭和唯一的磐石,所有信徒人人皆祭司,都有屬靈的權柄,需要在順服神的前提下彼此服事、彼此順服。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3-19)

  記得有一次羅馬旅行時來到聖伯多祿大教堂,內裏有一座聖伯多祿的坐像,很多遊客都喜歡摸摸略為伸出來的鞋面,至於原因不大清楚,我們也從沒想過這個做。只見負責守衛的工作人員有點不耐煩,每次總要使用斥喝的聲線來驅趕過份興奮的遊客。

  香港仔也有間聖伯多祿教堂,建於山腰處,每次經過都沒有留意,因為要行一段斜路,幸好近年興建了電梯直達教堂一層,可以行少幾步路,對年長教徒有極大幫助。去年坐過一次,本來懷著誠意行上去,經過時剛見電梯門打開,於是入內。電梯頗寬敞,當天是平日,教堂很安靜,拿了一卷揮春便走,不想打擾匆匆而去。

星期四, 11月 11, 2021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剪報

  找到一張剪報「徐錫麟精誠報國」。

  當年報紙的專欄等,內容一般都不太長,簡單記錄一個人物其中一段歷史或介紹一首詩,如果能夠引起興趣的話,日後可以找有關的書籍參考,對歷史與人物有更深一層認識。

  三十多年前的剪報,今天又應如何睇呢?內容如下:

徐錫麟精誠報國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新晚報)陵文

  徐錫麟(一八七三至一九○七)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一九○一年在紹興學堂任教師。一九○三年到日本,結識陶成章等,回國後就在浙江一帶聯紹會黨,並加入光復會。他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傳播民主革命思想。後到安慶,先後任巡警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監督,積極準備起義。他與秋瑾約定,在一九○七年七月六日在皖浙兩地同時起義,後因叛徒告密,在與清軍作戰中被俘,慷慨就義。

  徐錫麟能詩,其《出塞》詩云:「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壯懷激烈,讀之使人奮發。

(附圖為徐錫麟)

星期三, 11月 10, 2021

姆明探險

  姆明也喜歡探險,故事中還有另一個人物——史力奇,他才經常揹起背囊四圍去。

  最近銅鑼灣時代廣場地底一層,為準備聖誕節,設了幾個攤位,售賣包括姆明的產品,門外展出了姆明出走探險的情況。

  姆明的產品頗貴,沒有詳細睇過標籤,不知是否來自日本,同一本記事簿,因為印上姆明和Little My,價錢立刻貴幾倍。

  妹仔雖然很想擁有一本記事簿,用來記下旅行時的支出,不過家中仍有好幾本,其中一本還有綿羊做封面,接續記錄在拿波坡遺失的那一本,除了起始頁是日本(1992年)外,2018年拿坡里,2019年都靈,2020年里斯本,後面多頁本應有2021年或2022年,很可惜,世事難料。

  似乎有人唔多想我們出外增廣見聞,只好捨命陪君子,堅持到最後。這兩年正好用來儲多點,總有一日如姆明一樣,獨自走出探索這個世界,走得更遠。

星期二, 11月 09, 2021

餐盒

  每個星期日,鄉下婆下午一段時間便會走入廚房,一於以最簡單的方法製作幾個餐盒,好讓返工時不用出街食飯,唔使一定要帶個智能電話四圍照。

  買了一包急凍鴨胸,煲湯剩下一節蓮藕,唔夠清甜的青瓜,還有幾條澳洲紅蘿蔔,配上日本蕎麥麵,味道應該不錯。

  一面煮麵,一面切蓮藕青瓜紅蘿蔔,放於水煲腍,鴨胸切片,然後依次序放入盒中,學日本人砌得整齊,這樣才成一個餐盒。

  返工八九個鐘甚至十幾個鐘,食飯時間算是有些自由,現時都要畀人剝奪,說要少數服從多數,當多數時又會講真理在少數人手中,無謂講咁多下只好遠離繁囂,有時間的話攞住個餐盒走到海邊,對住個大海食餐飯。

星期一, 11月 08, 2021

生死有時戲飛

  No Time To Die生死有時有大銀幕版,又有震版,可惜唔係處處有這類戲院,又要過九龍又要入新界——新界這個名究竟可唔可以再叫——先有得睇,既然係咁,搞間屋企附近嘅行路都可以到,起碼唔使坐車。

  一向唔多喜歡鐵金剛,更加唔多喜歡現時這位鐵金剛,不過話晒大片,有時為了娛樂偶然都會入場,睇吓佢去咗邊到地方,例如有一次去了西耶娜,今次就去馬泰拉,羅馬飛車則無乜特別。

  鐵金剛特技一向都真人演出,很少綠幕製作,雖然同有電腦加工,很可惜這次唔覺得拍得出色,或許菲林就拍咗好多,剪出來未能達到效果。

  雖說講古唔好駁古,但係廣場上圍成圓圈向中間的鐵金剛開槍,咁嘅設計邊度諗得出?似乎睇製作特輯精彩過電影所見,馬泰拉的飛車追逐,電單車飛上廣場一段,根本營做氣氛不足,一閃而過,有點浪費特技與風景。

  電影根本就是虛假,無非帶給觀眾無限幻想,千萬不要當真,鐵金剛死唔死關人咩事,原來一切都是自以為可解決任何問題的「智將」想出來,簡單如一粒子彈,怎可能只傷到「壞人」而不傷及「好人」,而好壞又應如何去分?

  太高深唔合只為娛樂的人,始終覺得近年西方過於左傾及幼稚,講鐵金剛有個女,講「壞人」應唔應該殺。以鐵金剛為人,外面應該有好多個仔女,至於該唔該殺,講多無謂,既然要入地獄,就應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豪情壯志。

星期日, 11月 07, 2021

5600混能巴士模型


  特區香港巴士很特別,幾乎全是英國產品,不要以為曾為殖民地必定要用英國貨,皆因單層有很多選擇,雙層則多數來自歐洲,其中以英國為主。

  近年講「環保」,其實是尋找新能源,始終石油有機會耗盡或日漸減少,汽車製造廠所見不只眼前事物,放眼未來講緊二三十年甚至五十一百年後,研究一件產品成為大眾所用,更要為未來打算。

  無論電氫等除了儲存還要講持續,暫時混能則可以減少使用汽油,至於將來怎樣要靠這幾年的研究結果。

  5600剛落地,未幾出了這部巴士模型,本來都是心中喜愛,可是近年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不想保存太多物件,除了仍有幾輛心愛的巴士模型,其他全部放上網出售,並不單純從金錢角度考慮,無非把一件仍有保存價值的「玩具」延續。

  在此記下5600。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混合動力版本

  2011年4月,香港環境保護署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3,300萬港元,資助香港專營巴士公司購置6部混合動力巴士在香港試驗行駛,向亞歷山大丹尼士車廠訂購全新12米混合動力空調雙層巴士Enviro 500 Hybrid,簡稱E50H,唯車尾路線牌被移往中間。Enviro 500 Hybrid以Enviro 500 New Generation(Enviro 500 MMC)底盤作為藍本,棄用舊款Enviro 500H所採用的Trident Enviro 500底盤及GM Allison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Parallel Hybrid),改用由BAE研發的HybriDrive series-E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Series Hybrid),同時配上歐盟第六代康明斯ISBe 6.7L柴油引擎,以柴油引擎驅動發電機發電,產生的電力會輸往電池為其充電,而電池則提供電力給摩打產生動力,並直接傳送予驅動軸,所以無需使用傳統波箱。該混能系統還能把巴士剎車時的動能轉化為電力,為電池充電。在「stop/start」模式能減少引擎空轉的時間高達40%,[7]並配備了「Arrive and Go」技術,當車速低於11.2km/h時,柴油引擎會停止操作,並自動調節單靠電力驅動,直至車速增加至11.2 km/h或以上時,引擎才會重新啟動為巴士提供動力,適合巴士經常在市區需要低速行駛的操作情況,香港環保署聲稱比柴油版E50D巴士可減低耗油量高達30%,而實際測試發現巴士消耗在空調系統的電力所佔比重較高。由於底盤重新設計,令機件不需佔用太多位置,混能系統主要佔用下層後排左方的座位,以及上層最後排的座位,混能版的E50H載客量仍有123人。第一輛運抵香港的Enviro 500H混燃巴士是屬九龍巴士,於2014年9月6日晚上抵港,同年11月11日起正式出牌並投入服務。

星期六, 11月 06, 2021

608P巴士

  早上往柴灣送貨,之後等789回金鐘,無意中見由十一月一日開始運作的608P,由小西灣往九龍城的特別路線。

  暫時只有一班車,待將來乘客反應如何才會增加班次。

  上網睇行車路線,608P算是快捷到達九龍灣及土瓜灣。另睇到其他隧道路線,因乘客不足而縮滅班次,即要等多五至十分鐘。

  城巴成立之初,以班次頻密及車費較廉吸引乘客,當時從北角往柴灣返工,乘8X往返,在北角工廠大廈候車,車費四元(初時好似三個幾),繁忙時間幾乎車接車,遇上交通擠塞,則貼住玻璃迫上車。

  那時應該還是李日新和北海集團徐展堂時代,後來更有英國巴士公司Stagecoach入股,至兩間巴士公司同一間公司擁有之後,頻密開始不見,路線發展也不及從前進取,至於原因,乘客很難得知。

  當初如水,不停在路上運行,現時只懂節省,開源略為慢了點。

星期五, 11月 05, 2021

龍蝦刺身

  熟食龍蝦食過幾次,最奢華一次龍蝦做早餐,但都係以蒸的方法,咁大個人終於食到龍蝦刺身。

  話說今年五月,有人要去一間海鮮鋪食飯,於是坐車去到佐敦道,經過九龍公園,睇人踢波兼換衫,晚上終於有幸第一次試食。

  這天天氣較熱,從雪櫃拿出來,雖然下面隔紙放了冰,依然敵不過高溫,買相有點融化,幸好未影響質地。

  對於生食不算喜好,只能小試,閒談間問到為何有龍蝦刺身供應,原來某個國家因為「檢疫」問題禁止澳洲龍蝦進口,大量貨源積壓,於是改運特區香港,結果能以較低的價錢購入,售價比平日便宜了約三分一。

  按道理,特區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口,平時也有進口澳洲龍蝦,突然間多了來貨,也沒有可能全數售出,就算降低售價也不可能完全消化,直至後來出了新聞死了人,才知道為何特區香港可以入口大量澳洲龍蝦,原來背後有原因。

  新聞政治從來唔識,人生只為滿足口慾,試過龍蝦刺身,非常可惜沒有想過要再試。

星期四, 11月 04, 2021

Tiramisu提拉米蘇之父逝世

  來自BBC的消息'Father of tiramisu' Ado Campeol dies aged 93,而中文內容轉載自Facebook

  被意大利媒體稱為「提拉米蘇之父」的餐飲業者阿多·坎佩爾(Ado Campeol)去世,享年93歲。

  坎佩爾生前是餐廳「Le Beccherie」的老闆。這家餐廳位於意大利北部特雷維索省,而著名的甜點提拉米蘇便是由坎佩爾的妻子與一名廚師在這裡發明的。

  提拉米蘇由經咖啡浸泡的餅乾及馬斯卡彭奶酪製成。1972年Le Beccherie首次將這道甜點加入菜單,但坎佩爾家族從未為此獲得專利。

  如今,提拉米蘇已經成為意大利美食的一大代表,並被世界各地的廚師不斷改良。

  提拉米蘇的起源一直存在爭議,但大家普遍接受的一點是,該甜點的食譜是由坎佩爾的餐廳開發的。

  坎佩爾去世後,意大利維內托大區首長盧卡‧扎亞(Luca Zaia)等人均對其表示致意。扎亞在推特上稱,當地「(失去了)其美食佳釀史上的又一顆明星」。

  來自意大利甜品,已記不起第一次嘗試在哪裏,但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羅馬,吃好晚餐,妹仔及鄉下婆要點甜品,於是選了這一意大利美食——提拉米蘇

  這款甜品多數在當天製作,約一呎半乘一呎半一餅放於雪櫃中,供應客人時才從中切出一塊,灑上朱古力粉,香甜與幾種味道融於口中,令人難忘。

  初時不太接受底部浸過咖啡或冧酒的餅乾,可能不喜歡酒的味道,後來再試,那次應只浸過咖啡,則有完全不同的感覺,怪不得鄉下婆飲咖啡時喜歡來兩塊餅乾,浸一浸吃一口,回憶在羅馬吃Tiramisu的滋味。

  有說意大利粉是從某個遠東國家西傳,這個說法當然無人相信,意大利粉全世界都識,可惜麵只停留在某個地方,連拉麵也不及日本。如果想找一些痕跡,沿青海新疆往西北走一趟,大概可以找到意粉的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