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30, 2020

鴨脷洲水月宮



  不要以為只有吳哥的古樹才會纏著建築物,位於鴨脷洲的水月宮,門前的一棵榕樹同樣纏著鐵欄而生長。

  雖名為水月宮,但卻是一間觀音廟。最早應在岸邊而建,後來填海才有前面的陸地。

  二三十多年前這裏曾作城巴鴨脷洲巴士廠,水月宮也在範圍之內,當時廠內停滿了城巴。隨著鴨脷洲人口增加,巴士廠不敷應用,改在柴灣興建新巴士廠,原有地點改作興建風之塔公園,轉眼已有十多年。

  水月宮一直存在,只不過沒有太多人留意,也嫌這間廟宇太細,並無參觀價值而已。

  古詩詞有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至於廟則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

  避開人群,晨運時經過再次留下兩三張照片。

星期六, 11月 28, 2020

洗手間


  朝聖地除了給信徒靈性的豐足,另一較佳設施就是洗手間甚多,而指示甚清晰,用不著行太遠,在大殿四周已設有,非常方便。

  洗手間不收費,設計以簡潔為主,牆鋪白色瓷磚,甚有以前的風格。

  離遠隱在綠色中,走近就在眼前,一切在看顧之中。

星期四, 11月 26, 2020

聖心雕像及花地瑪聖母朝聖地












  廣場甚大,中間有一座Monument to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耶穌聖心紀念碑,以圓形草叢圍起,旁邊是聖母顯靈小堂,面向中間就是聖母朝聖地。

  一九二八年動工興建的朝聖地大殿,兩旁建築像兩臂環抱,氣勢上與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相距甚遠,亦不能相比,這裏是紀念聖母顯靈的事蹟,表達也有不同。

  顯靈小堂剛有彌撒,我們先登上樓梯參觀朝聖地大殿。如環抱的迴廊上的壁上繪晝,記錄了耶穌一生,想起了博洛尼亞的聖路加的聖母朝聖地,一條長達3.5公里的登山拱廊,沿途的壁畫也是耶穌的一生。

  朝聖地大殿以白色為主,無論顏色與佈置亦十分簡潔,表達的就是相遇的一刻。走在面前,未必有地動山搖的感覺,也許如母親如影相隨般來到身邊,只看到白色的光,告訴你幾件事情。

星期二, 11月 24, 2020

開始行程









  朝聖者可依著地圖尋找心靈感召的路線,我們仍抱初心,不似現時那些中了左毒的人,以為天主教必然與欺壓有關,將千多二千年歷史攬上身,但又從無談及其他宗教,結果顧此失彼,變成「假新聞」。

  我們不懂得這麼多,見一個類似火柴人的十字架高聳入雲,不遠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半跪在前向著教堂,前方左面一座小堂,那裏就是聖母顯靈的地方。

  這天天氣烏雲密佈,偶然灑下幾滴雨,整個環境靜謐安詳,使人心情也沉靜下來,融入祥和的氣氛中,希望追求另一層次。

星期日, 11月 22, 2020

有幸


  關於聖母顯靈的事蹟,世界上有幾個地點因此聞名,我們較為熟悉除了法國的露德聖母(南部近西班牙),另一處就是花地瑪聖母。至於墨西哥的瓜達露佩聖母因為太遠而聖母顯靈於十六世紀,看來與我們無緣。

  我們不是天主教徒,讀書時從新聞得知花地瑪聖母,及後遊覽澳門,亦曾路過花地瑪聖母堂,那時想此生有沒有機會到原本的花地瑪一遊,因為無論葡萄牙的花地瑪與法國露德,與主要城市有一段距離,除必抱著朝聖的心,否則較少機會經過。想不到今次有幸,花地瑪就在附近,於是決定抱著認識的心來到這裏。

  如果不是因為聖母顯靈,花地瑪在葡萄牙只是一個小地方,車站絕不豪華也沒有甚麼指示,走出通往教堂的道路,第一個感覺就是簡潔與寧靜,或許這時並不是朝聖的日子,如果覺得較為奢華與美麗的部分,相對而言就是教堂。

星期五, 11月 20, 2020

文摘:一拍兩散


  雖說文摘,自己也要講兩句。不就是一起嗎。

  還有,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純恩哥講得無錯,不合拍走不到身邊來的。

一拍兩散——李純恩

20201117

  男人涉嫌殺妻,法庭新聞中報導兇案實況寥寥數筆,長篇累牘的都是這對夫婦生活瑣事。

  這些瑣事又常被一個「錢」字串連起來。錢不算少,但在這對夫婦眼裏放得更大,即使夫婦之間,也錙銖必計,從不馬虎,比如帶女兒出去吃飯,兩人也要A A制分單。雖然有樓收租,生活無憂,但老婆嘴裏,總是埋怨老公錢不夠多,言語刻薄。除了錢字,據死者妹妹作供,說姊姊平時對姊夫氣使頤指,不分場合,張口就罵,無所顧忌。男人也自供常常被老婆辱罵,「仆街啦你!」、「食屎啦你!」、「靠你就揸兜都得啦!」老婆的罵聲,他在庭上如數家珍,想必是聲聲入耳,句句入心。但他又跟法官說三十多年婚姻生活愉快,可見每對夫婦的生活樂趣真的不一樣,你以為是苦藥,人家卻甘之如飴。不然這「愉快」二字就不知如何說起了。

  夫妻之道,貴在合拍。疏爽要合拍,小家敗氣也要合拍。大度要合拍,刻薄也要合拍。開朗要合拍,陰險也要合拍。幽默要合拍,沉悶也要合拍。勤快要合拍,懶惰也要合拍。聰明要合拍,愚蠢也要合拍。笑要合拍,哭也要合拍。凡此種種,若可以做得夫妻,總要合拍,若有一天不合了,一拍兩散。

  有人看了新聞問我,如果我老婆這樣對我,會怎麼樣?我說不會的,緣份天定,不合拍走不到身邊來的。

星期三, 11月 18, 2020

坐巴士

 


  一早外出,天色昏暗烏雲密佈,似乎隨時落出雨來,氣溫徘徊在十度以下,我們做足功夫,除了著夠衣服,也貼上由日本生產的暖包,希望保持溫暖,無咁容易著涼。

  ibis旅館離長途巴士站有一段距離,步行約二十分鐘,火車站在兩者之間,正好可以正面看見,可惜門前電車線佈滿天際,避也避不開,留下一張充滿葡國情調的照片,粉紅色的外表,兩邊對稱,左右因不同年代而顏色有異。本想走入站內,因趕八點半的巴士,暫時不作久留,繼續向前。

  長途巴士站一般鄰近火車站,這裏卻離一段路,似在民居附近,不遠處有另一間豪華酒店。時間尚早,巴士站乘客不多,售票處的工作人員十分熱情,為我們指示乘坐的巴士位置,並售出提早十五分鐘出發的班次,也告訴我們上網便可以找到回程時間表。

  從科英布拉前往花地瑪,車程約一個小時,直達班次每小時都有巴士從這裏開出,也是返回里斯本的中途站,繁忙時每十五分鐘一班,包括途經與總站。單程11.5歐元。

  本來可參閱rede-expressos巴士網頁睇時間,最近或因武漢肺炎影響出行,暫時不能瀏覽。如要查閱,亦可瀏覽rome2rio

星期一, 11月 16, 2020

ibis早餐



  準時七時來到餐廳,已有人拿著行李食早餐,我們選在窗旁位置,喜歡可以望出街外,欣賞早晨光線的變化。

  冬天日短夜長,這時還未天光,遠方天邊透出微白,遇然一兩個行人經過,都是穿上禦寒大衣,在房間與這裏都享受著暖氣,未知室外氣溫,從行人的面容估計,大概在十度以下,加上有少許微雨,一會外出必定要多加添衣。

  我們喜歡麵包,ibis不會令人失望,牛角包未必及得上法國,牛油味仍然香濃,豬仔包富有彈性,搽上果醬特別滋味,還有蛋餅,加上蜜糖牛油,回憶兒時每天所渴望的食物。來到葡萄牙必定有葡撻供應,因沒有焗爐加熱,我們忍手暫時不作嘗試,免失去了驚喜,留待心情找個合適的環境才滿足饞嘴的慾念。

星期六, 11月 14, 2020

葡式晚餐





  在義大利用餐,很多時都會奉上一籃麵包,一般免費或包括在餐費(檯費)之內,不會另外收費。

  葡萄牙可有些不同,點餐後除了會奉上一籃滿載的麵包,也會奉上牛油和幾款果醬等。如果侍應沒有說明,這可要注意,無論麵包牛油果醬全部都要收費,而牛油與果醬還是分開計算的,即麵包一個費用,牛油一個費用,果醬一個費用,而幾款果醬則是幾款費用。

  為了節儉減省旅費,侍應奉上時可不要怕醜,只要說全部不要便可,他們也不會為難。當然為顯闊綽也可全部留下,如當作小費支出則可只要麵包,大概一至一點五歐元一個人,而葡萄牙一般餐廳收費不算太貴,肯定比特區澳門和特區香港廉宜得多,萬一主菜酌不飽也有麵包墊底。

  這晚找了一間在地庫的餐廳,點了海鮮燴飯和燒海鱸。從擺碟已經瞭解葡萄牙人也十分節儉,絕不花巧也不會浪費食物,連用餐的瓷碟也印有科英布拉的標誌,手工與繪花可稱上乘。連兩罐可樂及貼士,是晚收費二十六歐元(沒有要麵包等)。

星期五, 11月 13, 2020

初探科英布拉





  舊城區主要圍繞整座山丘而建,雖說山丘,面積也頗大,除了大學亦有圖書館以及主教堂修道院,也有國家博物館,另外幾個地區因較遠,遊客很少經過。

  經過長途飛機及兩個多小時火車,已經有點疲累,不願意走上山,只在Largo da Portagem這個廣場周圍散步,這裏有幾間著名甜品鋪及商店,但已接近打烊時刻,露天位置已沒有顧客,遊客早已散去,剩下多是放工匆匆而過趕著回家的上班一族。

  找到上山其中一條斜路,上面有一間或多間表演Fado法朵的地方,一種類似怨曲的表演方式,由結他伴奏,歌詞一定聽唔明,但音樂則可以感受,可是並不容易理解,門票一般要預訂,而且聽眾還要散發出品味——扮都得。我們來自第三世界,自問可沒有這種優雅,衣著或可打扮,頭髮膚色不可能假裝,門外探望無妨,欣賞則要考慮,因為一定不懂,無謂阻了別人的機會。

  來到水池旁的聖十字修道院,這天剛有彌撒,為避打擾,退了出來。走到附近一間超級市場,改為探索住在這裏的人喜歡甚麼日常用品,貨物大同小異,但是甚多鱈魚乾出售,在我們來看似鹹魚,他們可每家必備,以這種魚製成的就是葡萄牙名菜之一——馬介休

星期四, 11月 12, 2020

柏林泰格機場











  網上一則新聞‘Goodbye Tegel’: The End of Berlin’s Last Airport,柏林泰格機場於十一月八日關閉,所有航機改在勃蘭登堡國際機場升降。

  現時網上有很多假新聞,幸好傳媒——包括報紙電視主流傳媒等——會替我們過濾,凡是他們認為假新聞未經認實傳言等一律禁止直播與刊登,包括社交媒體也將他們認為是假新聞未經證實傳直等也一概不能轉發,恐怕讀者觀眾全無分析能力——但他們有——因而相信。這次既然主流傳媒刊出,這則柏林泰格機場關閉肯定是真的。

  記得二零一三年首次從多哈飛柏林,未出發前已聽到新機場會在那一年啟用,但未有日期,在出發前預先將兩個機場的交通熟讀,免到達時不知身在何方,想不到新機場遲了八年才正式取代泰格機場,更想不到德國人也如此有效率。

  泰格機場面積雖然細亦有一段歷史,我們覺得最方便,因為當飛機停在停機坪連接通道後,入境檢查就設在通道出口,只有一或兩名關員,排隊等候可排至機艙內,所以當時我們及大部分乘客也不急於落機。當時使用特區護照,拿給海關檢查,一見中文,關員立刻從恤衫袋拿出一本小簿一對,這本和另一本絕對有區別,可不用簽證入境,微微一笑即時打個印示意通過。

  一入大堂已經是取行李的地方,大概是一個候機室的面積,中間設一條行李輸送帶,連從飛機卸下來的行李也可以從窗外看得到,所以感到特別親切。一推門走出已進入機場大堂,十分方便。

  那時普通而又正常來自這裏的旅客,入境並不困難也沒有問話之類,可已是以前的事了。七年過去,現時未必能如此順利。

  暫時不能遠行,在此向泰格機場講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