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30, 2007

豬巴

  某日經過紅磡漆咸道蕪湖街天橋,剛巧見到九巴的豬年巴士駛來,立刻拿出相機,以為可以拍一張照片,怎知這個巴士站沒有多少個客人上下車,待相機準備好時,巴士已駛離了巴士站,結果只能拍下這張漸漸遠去的豬年巴士。

星期四, 3月 29, 2007

莫非垃圾筒會走路?








  天氣稍涼的日子,間中會步行上班,由鴨脷洲往香港仔,路程並不遠,約十五至二十分鐘。這幾年來發現一個奇怪的景象,那時沒有數碼相機,不能把這奇怪景象拍下來,只能在心中充滿疑團。近日借來數碼相機,於是把這奇怪景象拍下來,希望有一個答案。
  沿鴨脷洲徑經鴨脷洲大橋,至香港仔海濱公園前,每隔幾十米有垃圾筒一個,這本來沒有甚麼特別。但是一進入海濱公園範圍,所見的垃圾筒基本上和全港每一處的沒有甚麼不同,但奇就奇在這裏的垃圾筒,每一個都有一條粗大鐵鏈鎖著,究竟為何會這樣、用意是甚麼,到現在還是不明白。
  鎖著垃圾筒,目的是為防盜、防被風吹、防被移位、防……想來想去總想不通,莫非安置在香港仔海濱公園內的垃圾筒是會走路的……

星期二, 3月 27, 2007

小暇疵

  無意中看到正在播放的日本電視劇《海猿》,其中一幕是講述眾官兵在甲板上做掌上壓。鏡頭向橫推,官兵在後方做運動,前景竟然是掛著官兵的日常衣服在軍艦桅杆上的曬晾。怎麼會有這個疏忽呢,以日本人的製作嚴謹,以日本人之紀律嚴明,真實絕不可能出現這情景。
  話說當年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史稱「甲午戰爭」。),雖然慈禧太后拿了大批原本購置艦隊裝備的經費用來興建頤和園,但以當時的北洋艦隊和日本的艦隊相比,無論在裝備、火力與速度上比起日本艦隊確是較為落後,但並不太相差太遠,而且是有一戰的能力。戰敗除了是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領導之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交戰之前,日本對北洋艦隊仍有所顧忌,於是派出間諜到中國刺探軍情,當到達北洋艦隊的駐地旅順偷偷窺探,發現中國海軍處於交戰前夕,竟然還可以將洗滌過的日常衣服(如內衣褲),掛在軍艦上的大砲管上、艦桅上曬晾,於是向上級報告,證明這支海軍是不可一戰的。結果一如所料,北洋艦隊在交戰不足五小時內被殲。
  世事難料,莫非今天的日本已變成如此不濟,這個當然不可能。拍電視劇以為拍出人性化本來無可厚非,但以日本人事事求「完美」,這些小瑕疵則不能容許。這齣由日本海上保安廳全力協助拍攝的劇集,劇裏傳遞海上霸權訊息竟然沒有一個那些所謂保衛釣魚台的人士留意,而廣管局則只會監聽幾句粗口。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2006年11月30日,日本防衛廳已升格為日本防衛省。(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後,日本首相仍為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然而,防衛大臣將從此負責日本全國的國防事務,未來不需要再經過內閣,即可自行向國會兩院提出與國防相關的法案及預算案。)

星期一, 3月 26, 2007

可要他「頭痛」

  曾蔭權以六百四十九票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當聽到結果時,曾蔭權眼泛淚光,不知是喜還是悲。若果香港有一人一票選舉,那麼曾蔭權又真的得了六百多萬票當選,那麼他豈非要跪地謝天(他所信奉的上帝)?
  他喜歡怎樣做我們管不了,倒是希望真有這一天的來臨。不過也不要太灰心,不能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不要緊,我們可以再次一百萬人上街,叫曾蔭權「頭痛」下台來。

星期日, 3月 25, 2007

迷迷糊糊的開始

  在雅虎開了一個「博」,這裏就成了私人空間。那邊所寫的是「大鄉里快樂日記」。

  是癡癡迷?抑或是一個謎?還是一個迷?一切就是這樣開始……

  既然已告一個段落,這裏就是一個開始。迷迷糊糊之間,希望找到上路的感覺。

星期一, 3月 19, 2007

有感

  有些事情我是不想說,但說來有點慚愧。如果個人遭遇到不幸的事情,旁人只能伸出援手來扶一把,但站起來永遠都是靠自己。事實從來都是很殘忍,每件事又怎能都心想事成?
  人生會有很多很多不如意,但如果每次都呼天搶地,無論事情最終會否能夠解決,受苦的都是自己,受困擾的是關懷你的人。試問又有誰願意看到這情況?
  作為成年人,處事要成熟一點,也要為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是對是錯,不是三五七日可知結果,況且有很多事情不是用對錯來區分。
  花不會因你而開,同樣花不會因你而落。放開懷抱,接納天賦予我們的一切,花開時會有一點驚喜,花落時會有一點憂愁,但毋須悲哀,因為你會知道,這只是時光的流轉。

星期四, 3月 15, 2007

段落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首歌,名字是《每一個段落》,內容唱甚麼早已經忘記了。這裏維持了一年左右,也應該是一個段落。抄抄併併,每天上班就是如此過,面對一個胡混的世界,似乎要多一點冷漠。

星期二, 3月 06, 2007

《竊聽者》(The Lives of others)


  看罷《竊聽者》,忽然有一奇想,以共產黨處理檔案之能力,不知可否查查父母的族譜,祖籍是何處,到現在是第幾代人?不過看來這個奇想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除非現今這個共產黨已經倒台。奇想歸奇想,看後這電影,心中確實有點恐懼。我們常常以為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很遠,又何曾料到這些竊聽事情,分分鐘發生在我們的身旁。
  一個初初只想向上爬的秘密警察,只要上司一暗示,便立刻主動、並親自竊聽一個認為有點自由主義的文藝創作人,也許這並不是原有的意思,而是上司的上司是一個有勢力的部長,觀其行動,或可在當中撈點政治本錢。
  電影是有著戲劇發展,從竊聽到侵入別人的生活當中,漸漸地發覺到人的價值,人不是一顆螺絲釘,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喜有樂有悲哀,冷峻的面孔或許看不出,但內心深處可能有觸動。一冷一熱,這兩個家庭中可看到有著強烈的對比,劇作家的家是豐富的,但「竊聽者」的家是單調的,除必須品外,並沒有多餘的擺設。畢竟人生存不是只為了「革命」,還要有生活。雖然人有軟弱與陰暗的一面,但為對付極權統治,必須拿出僅餘像是消失的一點勇氣。
  對待歷史問題,優秀的民族有著包容與寬恕。檔案是公開的,如果每個受害人都懷著報仇的心,那麼所追求的價值便會變成經不起考驗。對待歷史留下來的種種未解的懸疑,如果是相信人是會有進步的,應該抱著寬宏大量的胸襟。
  結尾時仍不忘荒謬與諷刺。高官依舊是高官,只不過是「革命未能成功」,人民受資本主義所腐化。「竊聽者」無怨無恨,幸運的是可以看到圍牆的倒下;仍然一副冷酷的外表,為以前作的孽而懺悔。

電影短評

《竊聽者》

  一個東德秘密警察韋斯勒上尉,為了升職,監聽一位名劇作家基約戴文及其女友姬絲斯蘭的生活,意外成為他們生活中並不存在的一分子,改變了他的生命,甚至展開了一連串的冒險,透露了當時不為世人所知的東德情報局秘密警察組織Satsi的可怕勢力。
(原載於《經濟日報》)

星期六, 3月 03, 2007

「歡呼」因為又一宗酒後駕駛

  為了今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為一己之私而減酒稅,妄顧大眾的安全,我們一起以喝酒來慶祝,酒後繼續駕駛,製造更多因酒後駕駛的交通事故。

扶輪社創立

  企業公民是近年的商界大潮流,然而於扶輪社而言,這概念完全沒有新鮮感,因為早在一百零二年前,他們已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扶輪社的宗旨是將企業與職業領袖人物組織起來,為社群提供人道主義服務,鼓勵在各種職業中提升職業道德,並在全世界建立善意與和平。它於1905年於芝加哥由律師Paul P. Harris及另外三名商人一起創辦。當年今日(1905年2月23日),他們舉辦了第一次會議,並將為扶輪社命名。由於他們決定每周輪流到各人辦公室開會,故替機構取名為「Rotary」,而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2007年2月23日「某年今日」)

四十國履行禁煙公約

  一月初,室內禁煙條例正式生效,煙民吸煙只好移師戶外去。不少市民埋怨被迫在街上吸二手煙的情況惡化,但相比其他國家,我們受街外二手煙之迫害,原來已算「遲」,因為室內禁煙早在其他國家實施。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於2003年第五十六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通過,為針對煙草的第一個世界範圍的多邊協議,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條具國際法約束力的全球性公約。
  該公約規定包括:廣泛禁煙草廣告、提高價格和稅收、在煙草製品上印製健康警告標籤等,如要在煙盒上標上吸煙有害的警告語,其大小應佔煙盒的50%。公約的各締約國將受制約具體規定制約,迄今已有一百六十七個國家在公約上簽字。中國亦為簽約國之一,並於去年生效,2008年向世衛提交第一份履約報告書。
  2005年2月27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最早批准該條約在當地生效的四十個國家實施。雖然如此,在公共場所禁煙,各地還是各師各法。目前,有百多個城市實施地方法規,惟距公約的要求還有段距離。

(摘自《經濟日報》2007年2月27日「某年今日」)

冀盼

小豬冀盼著甚麼?
(照片取自《莎樂的神奇網網》(Charlotte's Web)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