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31, 2018

項明生專欄文章

  偶然看到項明生的文章無聲的日本大學生,初時不太明白如何無聲,以為他們安靜,原來年輕人大家的喜好大致一樣,不過日本人能夠得到世界的尊重卻絕非偶然。
  中国人常記著日本曾經佔領,但忘記了自己也向別人發動過多少戰爭。常常說日人侵略,內裏其實多少有點阿Q精神,因為日本被美國打敗,才有今天的「自我安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項明生第一段也講了道理,不過愛國的中国人唔會明。

非誠勿遊——無聲的日本大學生
項明生 2018-08-2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團體意識、國民教育、人民質素,並不是靠官員在電視上天天叫口號,也不是拿着大棒子懲罰對國家象徵(如國歌、國旗)不敬的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沒有一個官員、一個老師,甚至沒有一個家長,二十五個臉上長滿青春痘、手機不離手的九十後日本大學生,早餐後,忽然一同神情肅穆,聚集在佛塔前,合十站立默哀。
  平時活潑好動無時停的日本大學生,怎麼突然變成這樣?啊,我突然想起,今天是三月十一日。
  七年前,這些大學生還是小學生,想不到在沒有老師、沒有人要求的環境之下,早餐之後,遠在緬甸的他們都會主動自發地開始嚴肅的悼念行動,在佛塔前為二○一一年日本東北三一一大地震的死難者祈禱。
  這次我擔任仁人家園建屋大使,帶同九位香港義工,前往緬甸為風災的災民修建竹屋。這二十五名日本大學生和我們同組,屬於「亞洲青年領袖建屋計劃」。他們並非來自名校如早稻田、慶應大學,而是名不經傳的武藏大學一年生。相比名校大學生,他們的確不太優秀,廿多人之中,有勇氣以英文與緬甸人、香港義工溝通的只有兩人,其他人只能全程和自己同學仔玩,或者用日語和我溝通。在全球化的今天,他們似乎有點負了「青年領袖」之名。但是今天早餐後,他們的這個自發行動,令我觀感一百八十度改變,肅然起敬。
  如果行動比口號響亮百倍,自發性的靜立默哀,就是人間最強而有力的動作,比火箭大炮更加無堅不摧。這就是二十五個武藏大學一年生,今天教我的道理。

星期三, 8月 29, 2018

不同相機不同角度

  遺址及博物館的網頁有詳細介紹,維基百科中文帕埃斯圖姆較為簡單,而英文Paestum連博物館展品也有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與軸心國曾在附近交戰,幸好遺址仍見輪廓也甚完整。
  遊客不多而古蹟面積範圍偌大,可以慢慢欣賞之外,亦可各自尋找認為最好的位置,拍一張與眾不同的照片,從另一個角度中與二千多年前接觸,如果有平行空間,不知會否在某一點相遇或靜悄悄經過?

星期一, 8月 27, 2018

帕埃斯圖姆

  米芝蓮「義大利」旅遊書中這樣介紹帕埃斯圖姆:

  公元前六百年,為向海神波塞冬(羅馬名叫尼普東)表示敬意,希臘人建立了波塞多尼亞城(Poseidonia)。這個城市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處處是肥沃的土地,城市欣欣向榮,宗教崇拜狂熱(留存至今的三大神廟就是明證)。被羅馬人佔領後,波塞多尼亞更名為帕埃斯圖姆,而這個城市的末日與羅馬帝國的滅亡時間也不謀而合——瘧疾毀滅了這個城市。直至十八世紀,帕埃斯圖姆才被一群旅行藝術家「重新發現」,他們被她的美貌深深折服——一點都不奇怪,誰能不被那些屹立於廢墟、蒼柏和玫瑰色月桂樹簇擁中的金黃色神廟所打動呢?

  書中教如何前往指可乘火車先到Capaccio Scalo再轉巴士,始終覺得這樣比較轉折,不過或許可到附近參觀水牛芝士製造工場和這裏是一個小鎮,有住宿與餐廳,較為方便。如果在帕埃斯圖姆火車站落車,附近則比較荒蕪。
  入口有兩個,一個名正義之門,我們因在博物館購票,所以從另一個入口進入,首先已見切雷雷神廟,簡介如下:

  切雷雷神廟(Tempio di Cerere)於公元前六世紀為供奉雅典娜而建,整座建築融合了多種藝術風格,外部的多立克式列柱氣勢雄壯、充滿力量,內部的愛奧尼柱子則典雅優美,更具裝飾性。神廟的旁邊是祭壇。羅馬帝國以基督教為國教之後,這個神廟被改成墓地。

  簡介已說明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難以形容,只懂以優雅寧靜古樸讚嘆來表達,幸運的是暫時未見太多遊客,也難得上天賜給一個好天氣,讓我們好好享受。

星期六, 8月 25, 2018

以Campania>artecard買帕埃斯圖姆門票

  這張Campania>artecard The whole Region 3 days(坎帕尼亞三日卡)包括整個坎帕尼亞大區的交通以及首三間博物館免費入場,其餘五折起,十分實用,每張三十二歐元,現時網頁上介紹得較詳細。
  跟隨火車到達時間,順利來到帕埃斯圖姆,出火車站已見城牆在對面,只要沿著面向火車站的直路步行約十分鐘,偌大的遺址就在眼前。
  右面有幾間小餐廳,暫時沒有太多顧客,不遠處有一間毫不起眼相信是博物館的建築物,門票就在裏面購買。門票有兩種,單參觀遺址及同時參觀博物館的聯票,門票幾錢已唔記得,因為以三日卡換票,只用了一歐元買了張聯票,待會可參觀博物館,希望對這裏有更深的認識。

星期四, 8月 23, 2018

翻舊雜誌

  整理舊雜誌時翻開一本一九八八年的旅遊書,內有一則廣告,那時交通未必有今天的快捷,但仍有很多途徑,包括從香港乘船直達上海。
  普通艙的價錢四百三十五元,與當時的火車票相若,需時約八十小時,要在船上睡三晚,第四天早上到達,船票連食用,所以很多上海佬都是乘船返鄉,後來唔使講上海佬逐漸減少而其他交通工具亦增加,由初期一艘上海號後來增加海興號。
  今天又話有高鐵,往上海約九至十一個小時,快唔快真係難講,但係有時要咁快做乜,坐船也有另一番樂趣,約下午三時登船,傍晚啟航,舒舒服服睡一覺然後食飯,天黑時欣賞滿天星,漆黑一片的大海偶然碰上另一點光,心情的確興奮,因為茫茫海上不只你一艘船。
  轉眼三十年,近來所談的事不再是前兩天的事,更不是前兩年或三五七年,一講就係幾十年前的事了,回望並不一定緬懷,而是重溫,從中認識好與壞。

星期二, 8月 21, 2018

歐巴馬之廢

  上網睇CUP雜誌,其中一篇唐明:奧巴馬的「政治黑幫化」,講及奧巴馬如何利用國家機器對付異己。
  近十年西方出了個——唔係紅太陽——奧巴馬,代表政治正確但軟弱無能,助長邪惡勢力滋長,結果全世界賠上高昂代價,戰爭迫在眉睫獨裁囂張。
  倒想看看文中所介紹的紀錄片,千萬不要以為咁遠唔關自己事,如文章其中一段所言:

  奧巴馬對他的政治打壓,是常見的極權政府所為。D'Souza 警告,真正可怕的極權還在後面,當互聯網的巨頭嚴密控制資訊,譬如要查找歷史真相或者某張照片,當互聯網最優先的 10 頁搜尋結果都不會顯示的時候,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用獨立思考去尋找和保護 Truth,如果人性天生畏縮,面對肢體和語言暴力缺乏膽量,至少要保持思想的勇氣(intellectual bravery)。

  「如果人性天生畏縮,面對肢體和語言暴力缺乏膽量,至少要保持思想的勇氣(intellectual bravery)。」還有,睇戲係唔需要先睇影評,很多時候他們都係扮高深,忘記了娛樂這部分。
  全文如下:

唐明:奧巴馬的「政治黑幫化」
  「奧巴馬是美國政治的分水嶺:美國政治從此變得黑幫化(gansterize),而導致杜林普這樣的「大佬」橫空出世收拾殘局。」—— 如此有見地的結論,當然不是我說的,而是當今在美國有「最危險」之稱,身為印裔移民的作家、導演 Dinesh D'Souza。
  危險的不是他的政治立場,而是他早在 2012 年就拍了一部電影專講奧巴馬上台帶來的影響:「2016:奧巴馬的美國」。畢竟,卡特、布殊都不會動用國家機器對付異見知識分子,但奧巴馬手癢忍不住,還有希拉莉的變本加厲,D'Souza 形容這「兩公婆」好像雌雄大盜 Bonnie and Clyde。
  奧巴馬為之大怒,在自己的官方網站撰文狠批,因為這部電影令他「無所遁形」:譬如他是在怎樣的環境裡上位,他的意識形態和相應的世界格局,他的政治形象和真實人性,他想帶領美國前往一個絕對不是美國大多數國民會認同的境地。於是,D'Souza 的名字在奧巴馬的清算名單上位列前茅。
  2014 年,奧巴馬的機會來了。D'Souza 為支持舊日校友參選紐約州議員,捐贈 20,000 美元的政治捐款,由於超出 10,000 美元的上限,所以捐獻餘額的時候使用了其他人的名字,被奧巴馬政府以「非法政治獻金」的重罪(felony)起訴,在政府的一再壓力之下,他終於「自願」認罪。
  本來,這樣的罪名,尤其是初犯,通常判刑是社會服務令和罰款,但是法庭最終判他 5 年假釋,剝奪公民權,並在中途管教所監禁 8 個月。當然,最根本的目的是打壓他的職業生涯,令他在電影界絕跡。
  FBI 對他窮追猛打,出動一個小組把他的經歷和家境翻個底朝天,調查小組最後花了超過 100 萬美元公帑調查他的「非法政治獻金」。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當政府調動國家機器來針對個人,當然不是講道理,常識和證據的時候。政府有無窮變幻的起訴理由:譬如第一個罪名賄賂不成立,他們就換一個包裝,說資金來源不明。最後上庭,法官用眼角冷冷地打量他,似乎質疑他「一個有色人種的移民,怎麼可以是保守派?」居然還判他接受強制心理治療 —— 即中國俗稱的「思想改造」。
  在 8 個月的監禁期間,他最擔心的不是同囚罪犯的惡意,而是擔心政府會用更下三濫的手法整死他,譬如在他的儲物櫃裡栽贓毒品,再判他 10 年,他就完蛋了。
  但是他並不孤獨,許多人聯名聲援,直到 Trump 上台,終於等來洗雪冤名的機會。
  在他假釋期間,有一天參議員 Ted Cruz 帶他去 Trump 的集會,轉達總統讓他去搞定(記得避免使用「平反」這個已經被長期玷污的詞),總統坐在車裡聽完,就說了一個字:Done。
  兩三個星期之後,D'Souza 收到來自白宮的電話,總統以他一貫開門見山的風格說:「Hey Dinesh,我現在和 John Kelly(白宮幕僚長)在一起,John 你知的,對嗎?(you know John, don’t you?)」他還沒來得及反應,總統繼續說:「我們倆都認為你是一把代表美國的聲音,跟你說老實話,你就是被人整了。(I have to tell you man to man, you’ve been screwed.)」—— 事後他發現,FBI 在多宗調查檔案中將他的名字用紅筆圈出,註明他是「右翼保守派、奧巴馬批評者」。
  最後,總統說,「你自由了,繼續去發聲吧,更加大聲地為自由發聲」。
  今年夏天他的新作「一個國家的死亡(Death of A Nation)」成為美國輿論界的爆炸性話題(電影的命名是對 1915 年老電影 The Birth of A Nation 的反諷),爛番茄影評網站上再度出現奇觀:即影評人只給 1.9 分,但觀眾平均評價 90 分。影評人只有 11 人,留言的觀眾超過 4,900,評論頁面超過 100。為甚麼說「再度」?因為不久前他的另一部紀錄片講希拉莉,英國「衛報」和爛番茄網站也只給了一顆星,但是 Google 用戶有超過 8 成的推薦。
  潮流反權威,人人平等,對吧?影評人的意見又憑甚麽比觀眾更有價值?相對 11 個長期飲荷里活政治正確奶水的影評人,我更願意相信 4,900 個觀眾和我自己。
  奧巴馬對他的政治打壓,是常見的極權政府所為。D'Souza 警告,真正可怕的極權還在後面,當互聯網的巨頭嚴密控制資訊,譬如要查找歷史真相或者某張照片,當互聯網最優先的 10 頁搜尋結果都不會顯示的時候,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用獨立思考去尋找和保護 Truth,如果人性天生畏縮,面對肢體和語言暴力缺乏膽量,至少要保持思想的勇氣(intellectual bravery)。
  只要聽他一席談,不難明白為甚麼他被視為「最危險」的保守派,因為他幽默風趣,博學廣識,擁有豐富的文學、歷史、哲學知識和強大的邏輯思考,他不是可以等閒視之的,deplorable 的中西部 redneck,最重要的是,他口若懸河,雄辯滔滔,聽他說話是會上癮的。

星期日, 8月 19, 2018

居民居住證

  天大的好消息,早上睇網上新聞,頭條一文看懂 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辦法與便利,第一段如下: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9月1日正式實施,合資格港澳台居民可申領內地居住證,以便在內地學習、就業、就醫和生活。辦理居住證可享受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包括網上購票、自助取票、旅館住宿、金融服務等,與有當地戶口的居民相同。

  真係天都光晒,以後特區香港再唔會高地價,何止人人有屋住,甚至以後唔使起公屋都得,人人都可以買得起樓個個住私樓啦。
  點解?
  以前內地人千方百計要來特區香港,多年後超過一百多萬人成為特區居民,至於經過其他渠道有幾多因為無數所以唔知道,結果起樓都起唔切,搞到樓價有上無落。
  如今可以申領內地居住證,為了鼓勵特區香港人踴躍申請,首先由高官示範,由777本人全家第一個家庭申請,之後由國家領導人副主席帶領眾局長冚家申請,坐言起行全部搬到媲美紐約倫敦的大灣區買樓居住,以身體力行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反正高鐵可以在一個小時內由福田到佐敦道或尖沙嘴柯士甸道——不過注意請提早四十分鐘到站——還未計過海。如果全部高官全家和愛國愛港的人「士」都搬去內地,你都知特區香港幾多愛國愛港的人——包括上海姑爺——無二三百萬都有一百幾十萬,若然真有一百幾十萬人搬返內地,香港自然多出好多樓,居住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不費吹灰之力。
  見777講得咁興奮,唔該第一個申請,咁樣特區香港人才會相信,才會跟隨。
  特區香港有救。

星期五, 8月 17, 2018

阿叔?

  在意大利巴利,離開旅館時,門外行人路維修,堆起的沙石阻礙了通道,鄉下婆經過時不想走出馬路,想從沙石旁經過,維修工人見狀恐生危險,於是走過來叫了一聲「signora」,然後以手勢示意可走出馬路,由他們站在外面成行車障礙,讓行人通過。
  意大利signora是女士的意思。
  前兩天在巴士站等車,遇上一位相信是來自菲律賓的傭工問路,她首先說「sir」後才問如何乘車往海怡半島。
  外國人較有禮貌,遇上陌生人而又要對話,一般以「sir」或「madam」開首,較年輕的女士則稱以「miss」,意大利稱先生為「signore」女士為「signora」小姐為「Signorina」(唔知有無錯),這些都是尊稱,無非顯示了自己的修養。
  昨天替一名女學生處理列印設定,如何將一幅圖印在一張紙上,做法不算複雜方法有幾種,可以取圖分四格放在紙上便可,或複製成四幅列印。處理時其中一名男同學想詢問價錢,一開口便說「阿叔,可唔可以將圖……」
  阿叔?叫誰呢?誰是你阿叔?
  記得黃霑好像在「今夜不設防」上曾談及中國人家族觀念較重,所以開口埋口喜歡將「阿爺」、「哥」、「姐」、「阿伯」、「阿叔」或「阿嬸」掛在口邊,稱呼別人總愛帶上,例如將上面叫「阿爺」,同輩稱「乜哥」或「乜姐」,較年長與父母同輩就係「阿叔」「阿嬏」,結果遇上陌生人第一句就係阿哥阿姐,特別多親戚。
  以廣東話叫「先生」「女士」並不但好像格格不入,原因相信與家族觀念重有關,以前讀書時有教,今天二十一年後回到傳統——未經開化的傳統。本來開始認識sir madam時,怎知由上面帶來的惡習從旺角飄至尖沙嘴銅鑼灣,美好的日子看來已經愈走愈遠了。

星期三, 8月 15, 2018

嚴以敬漫畫

  開始睇嚴以敬所畫的政治漫畫,由睇快報開始,那時大概六七十年代暴動之後,父親開始睇快報,有時在他收工回來總會拿著一份報紙,放假時則由我們各兄弟姊妹在早上去報攤買一份。
  那時年紀小,對新聞沒有多大興趣,首先睇的就是刊在頭版由嚴以紀所繪的政治諷刺漫畫,將共產黨醜化,將人物畫得有點猙獰亦帶恐怖,認識那些人的另一面。出來工作時間中亦有睇快報,至於何解後來沒有再睇,相信與報紙加價有關,至快報停刊,印象較深就是嚴以敬所畫的漫畫。
  轉眼多年,某一日收到朋友送來的賀卡,內容由阿虫所畫的彩色水墨畫,畫風有點熟悉卻又大為不同,才知阿虫就是嚴以敬,早已沒有再畫政治漫畫,改為繪畫帶有哲理的水墨,自此家中也有幾幅。
  喜歡畫中的粗獷與不修邊幅,但是還是喜歡那時的政治諷刺漫畫,雖然沒記得多少內容,因為那個時候黑白分明,沒有今天的善惡難分。

星期二, 8月 14, 2018

講環保太容易

  今天早上睇AM730一則新聞九成人願自攜飯盒買外賣 食肆︰對餐廳營運造成負荷 ,內容如下:

九成人願自攜飯盒買外賣 食肆︰對餐廳營運造成負荷
  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坊間建議買外賣食品自備餐具、飲管、杯,浩洋青年商會本年五至七月訪問580名市民及60間食肆,發現近九成受訪市民贊成自攜飯盒到餐廳買外賣,但只有約兩成半曾「坐言起行」。研究又指,雖然有逾八成受訪食肆都接受顧客自備飯盒,但約一半受訪市民不清楚餐廳對自備飯盒的取態,商會建議該些食肆可張貼告示提醒顧客自備飯盒。
  食肆「高.牽心」亦支持顧客自備飯盒,但負責人羅頌恩指,部分餐廳或會覺得顧客自備飯盒對營運造成負荷,尤其職員區別食客的飯盒時會其增加工作量;而食肆亦須考慮食客飯盒的衛生問題,若飯盒不潔,食客用餐後感到身體不適,食肆難免要負上責任,令不少食肆仍對自攜飯盒的行為有保留。


  唔好理調查的背後,也不理邊間機構和邊間食肆支持,重點是「近九成受訪市民贊成自攜飯盒到餐廳買外賣,但只有約兩成半曾『坐言起行』」。
  講環保真係太容易,中國人就係咁講咗當做咗,所以經常見一班人講自己幾環保,唔用膠飲管,搵雪糕蓋用來作杯蓋,再使用單面紙的另一面等。
  這些只是例子,唔用膠改用紙,難道紙就不污染?某政府部門將雪糕蓋再使用用作杯蓋,但何來這麼多雪糕蓋?曾在某間大機構內見個個人都喜歡列印一疊紙,話係電腦睇唔清,也說印錯了也沒有問題,因為可當環保——注意是環保——紙循環再用,在背面再印一次,但係點解每次列印都唔見這班人用所謂「環保紙」來印呢?真係多謝佢地咁環保,日日生產大批「環保紙」。
  答案真係太簡單,只要講句環保,咁就係已經環保,其他一切事都唔關自己事了,有時還會得回一句「多謝環保」。
  環保真係太容易,地球有救!

星期一, 8月 13, 2018

Fiat 500

  在網上CUP雜誌睇了一篇Sergio Marchionne辭世:他救了意大利車壇,卻拋棄了意大利,內容講到Fiat 500
  意大利生產的汽車雖然不耐用,不過對於狹窄的街道卻非常適合,特別像拿波里,駕著Fiat汽車另有樂趣,轉彎靈活,小巧慳油,正合意大利人。
  文章講到將快意帶至美國,但犧牲了意大利的工人,可是在意大利仍見很多快意汽車,包括在阿爾貝羅貝洛斜路上看見的這一輛,相信已有一段歷史,可見意大利人相當念舊。
  一部汽車,有著國家與個人的成長故事,外面的世界變了,但追求美好的心依然未變。

星期日, 8月 12, 2018

國家地理雜誌

  自從開始有電視,每逢星期六晚上九時至十時麗的電視英文台或後來的亞洲電視國際台都會播放國家地理雜誌,後來才知是由國家地理雜誌製作的紀錄片,喜歡大自然也是由那時開始。
  出來工作後,偶然見過英文版的National Geographic,內容充實攝影美麗,自問讀書少,全本英文唔係咁容易睇得明,幸好後來台灣出版中文版,大概從二零零零開始訂閱,停過一年左右後來再訂,至二零一零年才停止,因為已沒有太多地方安置舊雜誌了。
  轉眼又過了多年,執拾家中雜物及整理書本時,數數大概還擁有九十多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想買新來看但必須先處理舊的,如何是好?於是上網放售,希望能替這些舊雜誌找個歸宿,能夠延續一本高質素雜誌的生命。
  初時以為舊雜誌沒有人會感興趣,誰料不到兩星期已有人查詢,立刻應承,如雜誌所推崇的價值,美好的事物應該保留,讓將來仍有希望。
  賣出了八十八冊,留下幾冊作為紀念。現時國家地理雜誌已有網上版,包括香港版台灣中文版,閒來讀幾個故事欣賞獨特照片,仍感趣味盎然。

星期五, 8月 10, 2018

雙黃線

  近日出街,經常見有車停在雙黃線,不知是否最近修改了法例,在劃有雙黃線的道路上可以停車或泊車,如果唔係,點解有咁多車依然在雙黃線停車而又無人理呢?
  駕駛者有交牌費,或許受到保護會較行人多一點。
  不要告訴我這些駕駛者來自內地,也不要將責任推給別人。

星期四, 8月 09, 2018

膠飲管

  聽聞有班人喜歡講環保,最近有新意思,叫人減少或不要使用膠飲管。
  前幾日天氣甚熱,出街一陣已經滿頭大汗,經過一間較像樣的餐廳——唔係茶餐廳——於是入內吃午飯兼略為休息,看餐牌時見有一行小字寫明「本餐廳為響應環保,已不再提供膠飲管」。唔用膠飲管無所謂,一向較喜歡熱飲,所以沒有太留意一支膠飲管對環境原來有咁大影響。
  這天因為天氣熱,最後都係叫了一杯凍飲,送來時的確沒有提供膠飲管,改為用紙膠管,但是那支紙飲管由一個膠袋包裝,咁即係點呀?
  以前可能係膠袋包裝膠飲管,今天改為膠袋包裝紙飲管,減少了使用一半膠,的確比以前環保。
  人類生活在今天,物質過度豐富,有人出來講環保沒有錯,但方向是否有誤?常聽人說應用得用,實際我們能否奉行?
  唔用膠飲管,但今天我們所用的物品中有幾多由塑膠製成?人手一至幾部智能電話,唔好講部電話,只講每部電話附送的那幾條電線,包裹電線的物料全是膠,貼在畫面上那塊亦是膠,還要一年半載換新,舊的全棄。
  電子產品無膠不能成產品,醫療用品因全部即棄幾乎全是膠,生活上每一件物品都與膠有關,舉目四看全離不開膠,今天生活已經無膠不能,根本不能想像無膠用的日子。
  但是那些環保組織竟然可以扮做,叫人不用膠飲管,不要說杯水車薪,根本對世界對環保完全不起作用,既然講環保點解唔徹底一點,就算一塊木頭一杯水,也叫人應用得用唔好浪費。
  可能自己也有些誤會,有些事情唔可以睇表面,無端端有組織出來叫人唔好乜唔好物,佢地無非都係搵事做,或許有經費也說不定,不然何來又拍廣告又出席會議,當中唔知有幾多浪費——包括膠,那麼膠飲管其實又有甚麼大不了,真係一個謎。

星期三, 8月 08, 2018

1824

  自從淪陷後,特區香港多了來自內地的巴士,這款由青年汽車製造的城巴1824,間中都會見行走石排灣的76。
  以Youngman為名,與德國猛獅MAN合作生產青年JNP6120GR及青年JNP6105GR供應特區香港使用,從外型看沒多大分別,不過內裏則有明顯不同,首先裝嵌手工差,很多位置有虛位,唔知點解最後一排座位總是高一等。
  外國製巴士多將引擎及冷氣安裝至最後,變成密封,雖然後輪位置座位仍會墊高,但尾後與前面同高以方便乘客上落,或許內地製的標準與其他地方不同,所以地區必須遷就。

星期二, 8月 07, 2018

漫畫

  喜歡瑪法達,由《娃娃看天下》開始,喜歡她對生命的熱愛,但又樣樣不滿意,喜歡她不愛渴湯,喜歡她對事物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唔記得幾時開始,那時旺角沒有行人專用區,有的是數間樓上書店,閒來走上去打書釘,偶然在收銀櫃旁的一角地上堆了一疊似乎不太受歡迎的漫畫書,隨手拿起一本閱讀,自此愛不釋手,陪著自己成長,直到今天偶然翻讀幾頁,仍覺雋永。
  自從台灣出版社在瑪法達出版四十周年及五十周年時再出版瑪法達全集,從此可以帶著一起遊世界,遇著不太順利時亦可睇幾頁,忘卻煩憂時可以一起開心過日子,漸漸日日都是好日子,特別是有菲利普的時候。

星期一, 8月 06, 2018

拼圖

  唔知點解愈來愈多空箱,連顯示器也有兩個,一部唔知開唔開到的電腦,一部使用InDesign改稿時會撞至當機,膠片紙皮堆滿檯底,無端端多了對喇叭,連聽「光明頂」都改為在網上直接收聽。
  如砌拼圖一樣,逐塊逐塊對顏色對圖案,有時會覺得非常順利,有時砌極都砌唔好,有時會遇上很多難題,亦要花上很多功夫。經過時間的洗禮,透明的顏色會變黃,白色也帶灰,但點解又唔一定係咁。
  今年更有奇妙的事情,翻開一個檯曆,點解沒有了七月份那一張,數來數去全年只得十一張,獨欠了一個月,誰料轉眼又成過去,好快又來到八月。
  有苦無解決方法想盡千方百計的冀盼,也有堆滿兩旁無路可走的焦急,更有如釋重負的舒懷伴著失落,抽出那幾塊砌極都砌唔好的拼圖重新攪亂,然後重拾精神,繼續埋首砌著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拼圖。
  曾偷偷數手指……

星期日, 8月 05, 2018

甜甜廿四味



麗的電視劇《甜甜廿四味》主題曲
作詞:盧國沾
作曲:黎小田
主唱:盧業媚

人人望見掉頭走 但我依然跑上前
為了今天的我有我信念 耕種在瘦田

人人問我做成點 漸覺心頭苦過黃蓮
但我輕輕一笑高聲講 不能信謠言

曾偷偷數手指 一天加一天 數目也每日變
從開始著力追求我美夢 也間中感慨萬千

人人問我為何如此 但有苦茶先喝完
廿四味嗒真下甘甘地 心頭似蜜甜

廿四味嗒真下甘甘地 心頭似蜜甜

  上世紀八十年代麗的電視一套電視劇甜甜廿四味的主題曲,歌詞簡單,不過講出了廿四味的味道,如年輕時所經歷。
  電視劇沒有正式睇過,兩個男主角早已不在人間,連劇中的外景地點包括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卜公碼頭、維多利亞港、荔園、啟德機場及啟德遊樂場也不存在了。
  無論人與景物早已全飛,但那份努力掙扎求存的心仍在,仍然著力追求我美夢的豪情依然未變。
  預祝依時生日。

星期六, 8月 04, 2018

路旁樹木

  特區香港所種的樹木不算太靚,曾經聽韋基舜在電台訪問時說,英國殖民地時代很多新界農民不知政府在路旁所種的樹木為了綠化,以為可以當柴燒,後來為免鄉下佬或婆斬樹,所以多種一種名為「扭紋柴」的樹木,因為唔好破成柴,漸漸成了路旁的樹木。
  不知是否與氣候有關,大多數的樹木並不粗壯,樹冠還可以遮蔭,可是始終高大的樹木不多見。那時還有很多細葉榕,不過社會要「發展」,自然要犧牲,當家作主之後多了個「樹木辦」,所做的工作——如果稱得上是工作的話——不是種樹而是斬樹,棵棵樹都話有病,逃不過被斬的命運。
  如果有病的樹就要斬的話,那麼人應該怎樣?日日醫院排長龍,咁係咪人有病也如樹木一樣?看來也應該如此。

星期五, 8月 03, 2018

天空

  從鴨脷洲橋上眺望兩岸的天空,遠處的雲甚有層次。沿岸的土地全是填海得回來,沒有了以前的氣勢,卻有了嶙峋的高樓,航道收窄,但依然不乏翠綠的顏色。
  照片攝於八月二日早上十時許。

星期四, 8月 02, 2018

芒果

  母親買了幾個芒果,放了兩天仍未熟透,問會否落得防腐劑太多,而且味道也不及從前,著我去睇睇。
  至水果籃一睇,怎麼芒果的尾部貼了一雙眼瞔,像一隻雀。
  現時的水果外表比以前靚得多,至於味道有些的確較甜,例如西瓜,幾乎個個味道一樣,蘋果唔使講,雖有脆難有爽。至於這款芒果,外型像腰果,表皮淺黃光滑,真的像落得過多防腐劑,外貌可以多天不變。
  這樣貼了一雙眼睛,像一隻年幼的鷹,就算味道並不太好,也可以當作玩具般先欣賞一番,然後剝皮淺嘗,吃後唔記得咩味,只知像隻雀。
  記得羅大佑《現象七十二變》中也講到「蘋果價錢賣得沒以前高,或許現在味道變得不好,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佳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時代變了,物質比以前豐富,也能負擔得起,可是令人珍惜的卻愈來愈少。

星期三, 8月 01, 2018

湯渣

  湯渣當然唔係指某個人,佢無咁嘅資格,而是指垃圾桶旁地上的一堆相信是湯渣的物體。
  垃圾桶旁地上佈滿垃圾,現時已成為特區香港的特色,過得幾年可以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垃圾桶旁遺留的垃圾。
  之前所見多數係紙巾、紙巾膠袋和一些細垃圾,但這天早上所見,竟然係紅蘿蔔拌有白菜或菜乾,用一根相信係鹹水草紮好成一串,棄置在桶旁。
  蘿蔔已切好與菜成一串,雖然煲唔透,但肯定已煲過,地下還留下一灘湯漬,為何會棄在垃圾桶旁,又成一個謎。
  咁獨特的事發生在香港仔,無理由與內地人有關,相信由香港人所做,怪不得特區香港已淪或融為內地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