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03, 2019

桃源行



桃園行

作詞:李再唐
作曲:毛耀燊/許炳森

一生只愛白雲與青山 趁春日隨流去
兩岸桃花爭相放 低聲問這花放為誰
輕舟溪裏獨行覺山深 似身入迷途裏
遠望人家三幾處 匆匆上路無後退

誰知這塵外似無俗世事 笑問我家哪裏
相勸莫再癡癡往日記 避世一生山裏居
一聲推卻頓然化輕煙 見花落隨流去
遍覓林中山蔭處 終不再遇唯獨醉

遍覓林中山蔭處 終不再遇唯獨醉


  一九八二年的作品,容易跟著哼兩句,皆因簡單,相信歌詞原意來自桃花源記,不過層次相差甚遠。
  當時很多人不知許炳森是誰,大概知道他是主演「點指兵兵」中的壞人,那時想演反派也懂作曲唱歌頗特別,所以亦對這首歌有點留意。
  後來許炳森在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逝世,報道中訪問泰迪羅賓,說在加拿大認識曾一起夾band,所以找到他來演戲。
  那時沒有出個人唱片,只放在其中一張雜錦中,漸漸也忘記了這首歌。近日環境有些轉變,想起了讀書時曾經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維基百科介紹寫作背景:

  本文由晉朝文人陶淵明作於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世人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今天讀來也覺顯淺。維基百科最後問桃花源原型地到底在哪,外國唔知,肯定唔會係中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