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來到香港時開始做裝修鬥木,除了必要的架生之外,很多時都會帶一把摺尺在身,方便隨時量度,估計用料消耗,預備第二天工作。
那時還沒有公制,印象中摺尺有中國制,而這一把則是英制。英制中一呎有十二吋,一吋分成八分(正面),再細分可成十六分(背面),半吋有四分,四分一吋是兩分,四分三吋是六分,大概如此。
這把摺尺長兩英呎,分成四摺,每摺半呎,首先中間放平分開,然後向上彎變直,成了一把長兩呎高半吋的直尺,簡單易用,方便攜帶。這把尺的雛形頗考製作的功夫,兩種摺向不同方向的絞,安裝與量度非常仔細,長短剛好,不會因為多了絞位而不準確。
後來有了拉尺,長度達至十呎至十二呎或更長,當然更方便,至後來的公制又是另一回事了。
記憶中那時自己還小,聽到父親和幾位師傅一同談論爭拗的事,其中講到這把摺尺。
摺尺一頭是平另一頭則有絞位圓角凸出,如果用手掌反手握著,用大拇指壓在平的一端,形成凸出的圓角向外,這時用來鑿向牆壁也可成一種工具,如果有另外用途也許可成為另外用途。
至於父親當時有沒有這樣使用過不得而知,不過則聽過他在不憤之時這樣描述過。
偶然拉開架生箱,仍有兩把在其中。想起除了這些事之外,還有小時候以這把尺作玩具,或搭成橋樑,或改成不同形狀,覺得非常神奇,如何摺成四摺三摺或兩摺,又可成角尺,亦可作劃線工具,不過這些也永遠學不懂了。
那一天,弟弟特別拿了一把摺尺和一支鉛筆放在父親的衣袋中,陪伴在側。
後記:今年剛巧這天是農曆五月十九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