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31, 2024

Roma Tiburtina




  點解對這個車站特別喜歡?或許因為在意大利,也在這個車站留下很多美好回憶。

  對上一次來這個車站,剛從巴里坐火車過來,原本購票至Roma Termini,當接近目的地聽到廣播,會在Roma Tiburtina停車,於是改在這站落車。落車時乘務員特別對我們說這個是「Roma Tiburtina」,並不是Roma,並說了兩次。

  再在這裏說,非常感謝這位乘務員,因為他怕我們去錯車站而特別提醒。為何選在這個站落車?因為所住的旅館要轉乘地鐵才到,而Roma Tiburtina的地鐵站處於同一條地鐵線,所以選在這個車站落車。如果在Roma Termini轉地鐵雖同樣可以,但那個站極之多人,拖着行李有點不方便,所以才在Roma Tiburtina落車。

  第一次來Roma Tiburtina,那次要在Autostazione Tibus - Roma Tiburtina乘長途巴士至Siena,一早到達羅馬後,乘火車過來,然後過馬路至巴士站,在這裏逗留了一段時間,那時候Roma Tiburtina火車站正在擴建,完全是一個地盤,道路有些不平。

  今次再來,擴建已經完成,火車站旁的巴士站亦已落成,這個火車站亦是羅馬一個非常繁忙的火車站,有點可惜,經過這兩年多三年來肺炎的影響,火車站附近有些凋零,多是連鎖店,幸好遠處一間薄餅店仍然存在,留待下次有機會真的要試一試——第一次來時想幫襯,結果十多年過去了仍然得個望字。

星期一, 1月 29, 2024

纜車



  火車到達Orvieto後,走出火車站,對面便是登山纜車站。

  Orvieto(奧維耶托)建於一塊大岩石之上,火車只到達山腳,再上山要轉乘纜車,車票在纜車站內直接購買,打票入閘。

  這裏的纜車和巴士,同由Trenitalia經營,而巴士則稱Busitalia,上網可查時間表,不過日間多數正常運行,約十分鐘一班。

  纜車一上一落,如特區香港的纜車一樣,如今已改為全自動駕駛,一般乘客不太多,因為可以等下一班纜車才上山。

  纜車票也包括轉乘巴士,到達山上的纜車站後,出來轉乘巴士直達主教堂,90分鐘內有效。

  纜車全程約七八分鐘,人多時有時巴士未必能全數轉乘,也可等下一班。

  其實走路也不遠(從山頂纜車站),約十分鐘便到達主教堂,不過全是上斜路。

星期六, 1月 27, 2024

Roma至Orvieto交通

  從羅馬至奧維耶托(或Orvieto奧爾耶維托)多數坐火車,可以從機場直接購買火車票,至Roma Tiburtina再轉車,或是從Roma Termini出發,亦有火車到達,不過以Roma Tiburtina班次較多。

  不知從何處開來,Roma Tiburtina約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都有火車開出而經過Orvieto,車程約一個小時十五分鐘,所以也算是羅馬的近郊地區(雖不在同一個大區),周末周日很多人來那裏渡假遊覽。

  無論Regional或intercity的火車無必要預訂,因為也不會有折扣,直接購買便可,從羅馬過來一日遊,或是住上一兩天也適合,風景不錯,而且住在山上,很有小鎮的迷人,也有山城的風采,而且比起天空之城豐富。

  同樣那句話,買了火車票,入閘前記得打票,列印印上日期時間及上車火車站名字,以前會保留車票,現在影張相便算。火車票上也有很多資料,例如相距約126公里,比特區香港至廣州的147公里還近二十公里。

星期四, 1月 25, 2024

城巴8222

  星期日經過維多利亞公園,因為馬拉松比賽,通過要繞經近銅鑼灣避風塘的一段,剛巧見一架紅色城巴經過,隨手影了張相。

  城巴也有以紅色為主色的巴士,印象中有一輛兩軸舊車,而現在所見的應已符合歐盟五標準的巴士。

  外國的城市很多有自己主要的顏色,好像羅馬,那種羅馬棗紅,除了巴士,連球隊的球衣也是這顏色。

  九巴以前係紅中巴是藍,後來城巴有黃,新巴有橙綠,可惜現時新巴轉城巴的檸檬黃,似乎唔多襟新。

星期二, 1月 23, 2024

打飛

  歐洲大部分國家的火車票巴士票設有預售,但上車前(火車)或在上車時(巴士)必須打飛,機器會打出乘搭日期和時間,並有一個打穿的圓孔,證明已使用。當然電子票除外。

  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唔買票或唔打飛,遇上查票會遭到重罰。巴士電車地鐵遇上查票的機會雖然較少,在德國大城市的主要地鐵站幾乎都有查票這回事,布達佩斯則有工作人員列隊,意大利巴士擠迫查票機會相對較少,但見乘客上車都會主動打飛,證明逃票的人甚少,來自第三世界的人也會有。

  至於意大利火車,想也別想沒有查票這回事,而是每次坐火車都會遇到查票,有時一次有時兩次。

  從機場出發的火車好像沒有查票,但必須經過入閘機,入閘後還要記得打票,因為站內依然設有多部打票機。

  不知是否與環保有關,售票機印出來的火車票比以往細張,像一張信用咭大小,而打票機的設計原本是給大張的車票用的,如今把一張細飛插入,機器未能感應車票的存在,結果嘗試多次仍未完成。

  跟着看別人怎樣做,原來先把車票貼着左面插入,至盡頭再向右輕推,這樣才能完成。

  未必次次都可能打飛,試多幾次自然熟手,下次可以給其他人示範,十分有滿足感。

星期日, 1月 21, 2024

羅馬機場依舊


  從第三世界即非歐盟來的飛機多數停在第三航空大廈,要坐一段有軌電車才到入境處。

  對於意大利海關依然充滿期待,心急也沒有用,倒不如欣賞人生百態。例如有人可以一面排隊一面剝柑皮然後進食。又例如總有人喜歡挨近前面的人,然後逐步進迫,最後越過即打尖等。

  持歐盟護照的一排當然最快,基本上直行直過。我們來自第三世界,由蠻荒至文明,首先學會排隊。現時好像多了一種自助入境的功能,護照上要有晶片才能通過。因為無人指示,不敢亂試,免得不能入境。

  其實二三百人排隊,大概花二十分鐘時間,不算太耐,只不過環境並不太好,才影響了心情。

  每次遞本護照給關員,那名關員都好像有話要對你說,當你想聽清楚時,才發覺他原來和旁邊的另一位關員在對話。有些尷尬不知如何是好,那位關員已蓋好印把護照拋回,這才鬆了一口氣。

  今次有些笨,待走出候機大樓才乘電梯,走了一段又落又上的路。如果在機場裏先乘電梯上一層,這樣便可由機場直接走至火車站。

  一切好像依舊,火車站多了售票窗口,自助售票機數目相若,但同時少了那間曾幫襯過的煙仔鋪,雖然價錢一樣,而且只是一張列印出來的車票,但喜歡與老闆有這些零碎的交易與交流,我們說着我們聽得懂的語言,而老闆則好樣自言自語繼續說着意文,就是這份親切,我們喜歡。

  幾年一別,永遠不再見了。

星期五, 1月 19, 2024

休息




  雖然不是從候機大樓登機,卡達航空的時間控制仍然準確,大概已經掌握轉乘乘客的資料,時間一到立刻派出機場巴士接載乘客,所以也能準時起飛。

  半夜三更,休息比食重要,也無謂食咁多,一上機首先培養情緒,安靜下來倒頭便睡。

  三年多無搭過飛機,之前總覺得頂腳,令膝頭部位極之不舒服,容易產生疼痛。今次和往常一樣,比較坐得直,可是卻無頂腳這回事。

  略為研究,莫非座椅已改用較薄的材料,令座位與座位之間有更多空位,這樣乘客會坐得較為舒服。

  但現實有無可能?如果真能騰出空間,航空公司必然會增加座位,以提高收入,乘客的個人感受不會在考慮之列。

  不過也不重要了,今次比以往睡的時間長,雖然同樣睡得並不太舒服,比之前無咁腳痛,已感滿意。

星期三, 1月 17, 2024

卡達機場



  卡達機場大而繁忙,候機大樓也佔地甚廣,曾主辦世界盃亞運,和最近的亞洲盃,旅客來自世界各地,自然有一套運作良好的方法。

  幾年前無論從特區香港飛過來,或是由這裏出發往歐洲,大部分都停靠在候機大樓旁,旅客可直接上落。

  今次可沒有這回事,不過同樣準時,準時從特區香港起飛,早了十多分鐘到達,停在甚遠的停機坪,要等接駁機場車。

  在飛機上也是等,在候機大樓也是等,於是等到幾乎是最後一個才落機。

  在到達轉機大樓,發覺卡達航空和幾年前相比,服務似乎真的倒退了。

  卡達航空規定,所有轉機旅客都必須經過安全檢查才可再次進入候機樓,而轉機處的入口大概只可停兩部機場巴士,當第三部到達時,必須等候前兩部離去才駛入落客位置,這樣容易使第三或第四部巴士的乘客產生誤會,明明已到,為何會被困在巴士內?

  入口處只有一個,兩部自動電梯中間一部樓梯(不算寬闊),同一時間二三百人擁向同一位置,可想而知也容易混亂。

  當初設計可能同時只有兩架巴士到達,待兩三分鐘後第三四架才到,如今因為極多航線,這晚所見,基本上是一架接一架到達,工作人員並不能立即指示妥當,而又要按本子辦事,每次停車落車都有少許失當,這安排上已經有了疵瑕

星期一, 1月 15, 2024

唔好以為係城巴


  城巴設計為合併後的新巴改變顏色,把城巴黃變成檸檬黃,車尾則加條紅線,然後才係唔夠藍。

  好唔好無意見,這是個人喜好,無所謂喜歡與否。

  不過上網睇英國巴士,發現其中一間英國巴士公司Megabus也開始改變色,由寶藍加黃,漸變成前面藍後尾有一彎的黃。

  又會咁啱,初睇以為係一架城巴,原來唔係。

  大概英國人喜歡這樣配搭,劃一條彎曲的條線,然後把兩隻顏色分開,舒服而耀眼。

  初時睇設計,城巴的紅線也帶彎曲,後來拉直了,可能貼起來較為容易掌握。

星期六, 1月 13, 2024

手提行李


  手提行李少有很多好處,可以隨便放,前面櫈底或是攬住嚟瞓,放在身邊又得,空姐一般唔會理,最緊要綁好條安全帶。

  無搭四年飛機,環保有了大躍進,從前有餐牌,現在不見有,膠刀膠叉少用了,其他一切照舊。

  由空中小姐或少爺向每行座位的每位乘客講一次是日供應的晚餐是甚麼的確是一件頗疲累的事,但見他們每次都笑容滿臉而又不嫌其煩,十分欣賞他們的專業精神。

  懂得聽當然最好,但在一個非常嘈吵的空間,再加有時候半夢半醒,很多時其實只聽到congee、spaghetti或pasta、rice、beef、Tomato……eggs、noodle、chicken、fish等,唔係整句,而係這款菜式的其中這個字,其他前和後的配菜幾乎完全聽唔到,至於選擇,都以這些單字為準。

  第一程的主菜尚可,可是沙律與甜品太多,根本唔敢食。

  以這個份量,兩個人一個餐已經足夠。

星期五, 1月 12, 2024

上機


  這次飛羅馬依然選乘卡達航空,要轉一次機,中間等候時間約兩個半(去程)至三個小時(回程),不算太長,但適合已經放慢腳步的人。

  三年來再次上網購買飛機票,發覺有了不同,從前顯示來回程的價錢,現在則去程一個回程一個價錢,相加才是正確付費價錢,比之前約貴了二分一至一倍。大概全世界停頓了三年有多,係時候取回失去了的成本。

  卡達航空不會最平,也可選擇東方或南方航空,不過要先飛北京,能否准時要看運氣。另外就是卡達航空可以即時選擇座位,不收額外費用。

  能夠網上辦理登機手續最佳,到機場放下行李便可,一般也不用排一條較長的隊。

  登機時雖然喜歡左轉,夢醒則繼續轉右,經過忙碌的通道,永遠也不明白,點解個個人都咁多手提行李?除非托運行李要額外收費,否則每個人25至30公斤的行李,足夠打爆一個大喼,無可能唔夠用,或許他們替換的衣服多,又要出席宴會又要去飲西裝都五六套,又文件又手提電腦,難怪頭頂的行李架永遠不夠用。

  妹仔望望自己個袋仔,只有一件外套一本小書濕紙巾潤膚霜這些雜物之外並無其他。係,無錯,還有個智能電話和充電線,真係有些自卑。

  軍仔個袋大一些,都係多個水壺同藏身用的袋,近年怕凍,另加一條小頸巾和帽。

星期四, 1月 11, 2024

唔明白

  有時真係唔明白,雖然未必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所做的職業,但係當投身了這職業之後,也應該盡力而為,不是為做好份工,而係做好自己。

  特區香港地小人多全世界都知,逐漸形成靈活變通,雖然近二十年也逐漸退化,但也懂得走位這回事。

  現時巴士已由從前的兩軸變成三軸,最長去到十二米八,可是巴士站的大小依舊,能夠同時停兩部巴士上落客,除非前面的司機把巴士停在靠前的位置,否則大家只能一部接一部埋站。

  點解巴士不能停得太前?主要原因近二十多年也增加了投訴,要巴士停在站牌的位置才算正確,所以當站牌在前巴士停前,站牌在中巴士停中,站牌在後巴士便停後,永遠唔識變通。

  繁忙時間,每部巴士上落客要三四分鐘,兩至三部便要花上十多分鐘時間,同一巴士站又要十多條路線,結果有五六架巴士排隊等候入站。

  但又千祈唔好以為真係唔識變通,同樣又司機喜歡和乘客玩遊戲,如圖中所見,把巴士停在個多車位前,要乘客追上巴士。

  這又是甚麼工作態度呢?

  似乎是隨你喜歡。

星期三, 1月 10, 2024

櫈仔



  如果小時候在官立小學上過木工課,必定做過托盤、櫈仔等的木作。

  照片中的櫈仔,當然不是那時留下來的,而是父親的傑作,同樣有幾十年歷史。

  早前站在櫈仔上抹抽氣扇,突然向旁一側,其中一面的櫈腳斷開,幸好櫈仔不高,一步可踏回地面,沒有受傷。

  櫈仔不高才沒事,所以父親曾教導,如果要站在椅櫈上工作,旁邊必須有人看管,慎防櫈腳突然斷開而產生意外。

  這張木櫈仔其中一面的櫈腳分離,並不是結構上有錯,而是木頭在螺絲的入侵處受不了鐵鏽而膨脹,最終至爆裂,再承受不了力量時斷開,便成了所見的模樣。

  這張櫈仔造工並不精美,只用了廢棄的木板,鋸成所須的尺寸,以釘和螺絲做成,本來也不穩當,不過是父親的物件,一直保留。

  維修不是沒可能,但太花功夫,放於一旁也如垃圾,於是影張照片,回憶櫈仔的故事。

星期二, 1月 09, 2024

打唔通

  那時候——約五十年前——住在工場,某個星期六眾人都收工回家,剩下自己一個人。

  吃過晚飯見有點頭痛,於是食了粒頭痛藥倒頭便睡,約在晚上十時許醒來,四周一片漆黑,只剩街外的燈光。

  迷糊間想打個電話回家,告訴父母今晚不回來了,免得他們掛念。

  可是連撥了幾次都打不通,正在納愁,再過了五分鐘決定再打。

  電話依然不通,甚麼原因呢?莫非掛起了聽筒致不能接通?

  無辦法,只好打電話去電話公司查詢。那時候有這個服務,電話公司會知道不能接通的原因,現時的固網電話也可以此查詢,但已改為電腦化,更會自動接駁。

  唔知撥了109或108,一位男士接聽,於是問:「為何12345678個電話打極都唔通,會不會出了故障?」

  男士答:「請稍等,我幫你查一查。」

  不用三十秒,非常有效率,男士改了另一種語氣問:「請問你打幾多號電話?」

  「12345678。」

  「咁請問你用緊邊個號碼打電話?」

  ……

  答都無答立刻連忙收線。

  「真係唔好意思。」如果是今天會說這一句,但那時一句話也接不上。

星期一, 1月 08, 2024

紀念碑


  參觀外國或是由殖民地政府所興建的大型建築,很多都會有座紀念碑,目的紀念為這建築所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

  有中國人姓名當然唔出奇,但係其中兩位來自意大利,遠至他鄉獻出生命,為的是人類福祉。

  在此紀念。

星期日, 1月 07, 2024

六角形岩柱












  整個東壩都是六角形岩柱,可以慢慢欣賞,為何有些是直有些是斜,亦有「S」形,聽說是有外來岩石入侵,所受壓力不同,上下受力不勻,形成了彎曲。

  這個彎曲的岩石,成了特區香港鈔票500元的圖樣。因為500元用得少沒有留意,如果不是有班人拿着500元的鈔票合照,真係錯過了也不知道。

  海蝕洞幾個地點也有,這個洞在主壩與副壩之間,應再不會被海水侵蝕了,如果時間也可以停下來或行得慢一點,今天能否相見也成了疑問。

  有說大陸遊客太多,但地球這個地方不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嗎?只要不去破壞,任何人也可以欣賞。

星期六, 1月 06, 2024

東壩風景






  行至副壩的末端,有一個路口,可以沿防波石爬出跳下,再攀上山丘,從高處飽覽景色。

  大陸來的遊人多會這樣做,並不是他們不依從指示,而是他們還年輕。

  如果十五六歲或廿一二歲,多數會攀得更高,希望能看到別人所未能看到的,加添遠足時的滿足感。

  或者跳上防波石的高處,展示攀爬的技巧和敏捷的身手。現在當然沒有了剎時的衝動,也不想增添無謂的損傷。

  改為向下走,經過一段頗斜的路,再過一堆亂石,在主壩與副壩之間的淺灘遊走,近距離欣賞防波石。

  抬頭以低角度觀望水壩與天空,另有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