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晚上因為要學習技能,請了一天假,之後隨便吃了一頓晚飯,跟著便跑去數碼港看了〈天使與魔鬼〉,散場時已凌晨十二時三十分,數碼港對外交通已停駛,錯過了尾班車,只好坐的士回家。回想起拍拖結婚多年,坐的士回家的機會一隻手也可以數晒,這天甚是難得。
沒有看過〈達文西密碼〉,不知是否因為〈達文西密碼〉並不太叫好叫座,而且花錢太多,這次〈天使與魔鬼〉顯得有點慳水慳力,拍不出聖伯多祿教堂的氣勢,拍不出梵蒂岡嚴密組織和結構,也拍不出那種企圖做成上天的旨意的迫人。兩個多小時的你追我逐,緊張刺激兼而有之,節奏之快令人透不過氣,不過對於荷李活這些一級製作而言,像是手到拿來的行貨而已。
原著沒有看過,電影則不扮高深,明就明,唔明就唔明,不用解釋光明會,幾句對白一筆帶過。為求官能刺激,幾個人物的背境、性格描寫全部欠奉,例如獨行殺手之心狠手辣,連有可能遭天譴都不怕,手起刀落絕無手軟,錢到手才行動的人,理應對任何人都不會信任,但又會坐進別人提供的汽車,真是嫌命長。
蘭頓教授就是一個教授,〈達文西密碼〉應該已經交代這個人物,今次像是跑來跑去,沒有為我們解答太多謎團,驚險有餘,震撼不足。內侍想點有時都唔多明白,究竟是想延續?是想繼承?還是想開創?科學與信仰沒有矛盾,硬說是矛盾,卻又利用科學與信仰的矛盾,結果是人為的矛盾。
人是不是能勝天,女科學家嘗試找答案,追尋宇宙起源,可以造福人群,還是遺禍世界,正如天使魔鬼兩面一體。女性做事從來最爽快,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男人則永遠婆婆媽媽,喜歡簡單事情複雜化。
電影不求深奧,只求通俗易明,娛樂消閒至上,別無他求。不知是否要控制成本,穿崩鏡頭頗多,唯一驚喜,竟是亞洲電視台徽在電影中出現,世界大事,香港緊守前線,可知新聞自由的重要。
星期六, 5月 30, 2009
星期五, 5月 29, 2009
「慶祝生日」
個多星期前六十大壽,照中國人傳統逢十必大事慶祝,何況是六十,更加要大慶特慶,於是找來生平的光輝事蹟,例如學校成績表、運動場上的獎牌、和名人合照等等,一於併成一冊,於晚上夜闌人靜時,自我陶醉一番。
六十年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最近電視劇不是經常說「人生有幾個十年」嗎,本來用來全家慶祝生日的飯錢,全數拿來印製單張全街派發,告訴自知巴結不起的達官貴人,自己已經六十歲了。
六十年了,總應有一些值得紀念的日子,不知是否年事已高,其他的已不盡記起,只知在十八年前某日開始,加入了上亞厘畢道清潔大隊長屋邨聯誼會做書記那天算起,人生才有了光榮的開始,之前的種種,就如李白名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就是從那天起,人生有了希望、有了生機,所以,真正的人生,有如在那一天重生。
六十過去了,記得讀小學五年級時,木工考試考了個第一。那次考試是要做一個托盤,因為自己喜歡精巧細小的東西,不大喜歡做只能托碗碟的托盤,經過屢試屢敗,屢敗再試,終於做成一個可以放上一粒糖的托盤。老師一見這個作品,強忍心中激動,眼中閃著淚光,驚嘆作品之離奇,語帶戰抖擁著我說:「作品絕對是第一,除了是小人國中托盤第一,也是現今襟章中的第一。」聽了老師這樣鼓勵,自此這個托盤第一變成了胸口上的襟章,天天掛於胸前,讓人人都知道自己小學五年級時如何考得這個第一。
現在碰到街坊朋友時都是這樣告訴他們的,自己是每天出入上亞厘畢道,因為要找清潔大隊長;也得告訴別人,要響應世界潮流講環保,所以喜歡綠色,包括食物,用錢也要節約,以前用三張,現在用兩張……這等光輝歲月、這等和環境結合,真應該出一書留存後世……
真係無眼睇!
六十年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最近電視劇不是經常說「人生有幾個十年」嗎,本來用來全家慶祝生日的飯錢,全數拿來印製單張全街派發,告訴自知巴結不起的達官貴人,自己已經六十歲了。
六十年了,總應有一些值得紀念的日子,不知是否年事已高,其他的已不盡記起,只知在十八年前某日開始,加入了上亞厘畢道清潔大隊長屋邨聯誼會做書記那天算起,人生才有了光榮的開始,之前的種種,就如李白名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就是從那天起,人生有了希望、有了生機,所以,真正的人生,有如在那一天重生。
六十過去了,記得讀小學五年級時,木工考試考了個第一。那次考試是要做一個托盤,因為自己喜歡精巧細小的東西,不大喜歡做只能托碗碟的托盤,經過屢試屢敗,屢敗再試,終於做成一個可以放上一粒糖的托盤。老師一見這個作品,強忍心中激動,眼中閃著淚光,驚嘆作品之離奇,語帶戰抖擁著我說:「作品絕對是第一,除了是小人國中托盤第一,也是現今襟章中的第一。」聽了老師這樣鼓勵,自此這個托盤第一變成了胸口上的襟章,天天掛於胸前,讓人人都知道自己小學五年級時如何考得這個第一。
現在碰到街坊朋友時都是這樣告訴他們的,自己是每天出入上亞厘畢道,因為要找清潔大隊長;也得告訴別人,要響應世界潮流講環保,所以喜歡綠色,包括食物,用錢也要節約,以前用三張,現在用兩張……這等光輝歲月、這等和環境結合,真應該出一書留存後世……
真係無眼睇!
星期四, 5月 28, 2009
星期三, 5月 27, 2009
有蓋通道
自去年(2008年)九月下旬封閉了通往碼頭的通道,要乘街渡往香港仔便要繞一大個圈,多用了幾分鐘,好天時倒沒有所謂,乘便欣賞沿岸海景之外,也可留意公園的興建進度,但是遇上下雨天氣則甚為狼狽,因為通道無瓦遮頭兼十分狹窄,擋雨避人追船同時間進行,可知碼頭如何混亂。
昨晚下班回家,獨坐窗邊視察公園,隱約見到新通道加上圍欄,同時兩頭移開了原本攔著去路的圍欄,似乎經公園的通道開通了。今天上班時經過,公園雖然仍未建成,不過新通道已經啟用,加裝了上蓋,方便了行人,對乘船的乘客而言,確是快捷安全得多。
星期二, 5月 26, 2009
廢柴曾財又講廢話
今天政府其中一個廢柴曾財又唔知講乜,浪費大家時間。早在財政預算案發表時,全香港市民已經告訴政府,金融風暴全球受害,香港首當其衝,預算案之紓困措施不足以解決經濟衰退的困境,當時廢柴曾財堅決認為無必要再增加紓困措施。
不足三個月,廢柴曾財突然認清情況,說這是非常時期所以要用非常手段,要加推一百六十八億來紓困,結果更加不能討好市民,因為全港市民都知道,這是廢柴曾特和廢柴曾財之廢柴伎倆,企圖減少上街人數。
都說派錢最實際,每個持身份證的都派五千元,個個才會見錢開眼,現時的甚麼不用交兩個月差餉、不用交兩個月租、不用交商業登記等等,全都是不能即時解決香港的經濟困境,最妙的是所謂減稅,更要待明年繳稅時才退回,對一個已失去了職業的人來說,這有甚麼幫助?
廢柴曾財被批評忽視低收入人士時,廢柴曾財以為很幽默兼急智,反問記者:「你有無更好嘅提議丫?」跟著似笑非笑,自我感覺良好,一副「仲難唔到你地班記者」模樣。
好提議確是有的,包括全體廢柴官員,問責與不問責的、正與副的、常不常的、秘不秘的,當然更要包括三屍十二命的庸才,集體在花園道總部自刎,向全香港市民謝罪。雖然一班廢柴的死,對香港市民面對的經濟困境也許沒有幫助,不過起碼有一個全港一齊值得慶祝的日子!
不足三個月,廢柴曾財突然認清情況,說這是非常時期所以要用非常手段,要加推一百六十八億來紓困,結果更加不能討好市民,因為全港市民都知道,這是廢柴曾特和廢柴曾財之廢柴伎倆,企圖減少上街人數。
都說派錢最實際,每個持身份證的都派五千元,個個才會見錢開眼,現時的甚麼不用交兩個月差餉、不用交兩個月租、不用交商業登記等等,全都是不能即時解決香港的經濟困境,最妙的是所謂減稅,更要待明年繳稅時才退回,對一個已失去了職業的人來說,這有甚麼幫助?
廢柴曾財被批評忽視低收入人士時,廢柴曾財以為很幽默兼急智,反問記者:「你有無更好嘅提議丫?」跟著似笑非笑,自我感覺良好,一副「仲難唔到你地班記者」模樣。
好提議確是有的,包括全體廢柴官員,問責與不問責的、正與副的、常不常的、秘不秘的,當然更要包括三屍十二命的庸才,集體在花園道總部自刎,向全香港市民謝罪。雖然一班廢柴的死,對香港市民面對的經濟困境也許沒有幫助,不過起碼有一個全港一齊值得慶祝的日子!
星期一, 5月 25, 2009
南京!南京!
電影《南京!南京!》上映時,原本想去看看中國導演如何拍攝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不過後來得知這電影是建國六十周年獻禮之一,立刻連興趣也失去,再提不起勁去看。
本來這類電影就沒有甚麼好看,將大屠殺事件在銀幕上以戲劇效果重現一次,對觀眾而言是欣賞電影拍得很逼真?還是應該真實地重溫歷史?沒有了前因後果,電影已肯定不吸引。再者拍一部電影是為了獻給祖國成立六十周年,隱惡揚善居多,電影還有甚麼值得去看?
隱惡揚善也罷,看評論才知隱惡是隱日本軍人之惡,揚善是揚日本軍人之善,電影除慶祝建國,又負起為中日友好關係服務,可謂奇哉怪事!
本來這類電影就沒有甚麼好看,將大屠殺事件在銀幕上以戲劇效果重現一次,對觀眾而言是欣賞電影拍得很逼真?還是應該真實地重溫歷史?沒有了前因後果,電影已肯定不吸引。再者拍一部電影是為了獻給祖國成立六十周年,隱惡揚善居多,電影還有甚麼值得去看?
隱惡揚善也罷,看評論才知隱惡是隱日本軍人之惡,揚善是揚日本軍人之善,電影除慶祝建國,又負起為中日友好關係服務,可謂奇哉怪事!
星期日, 5月 24, 2009
為何不!
昨天晚上看亞洲電視新聞,其中一段訪問了王丹的母親。
王丹母親說:「六四已經二十年了,大家可以各有所論都可以,你可以批判它,也可以讚揚它,都可以,應該允許人們來評價、來研究……」
對啊,為甚麼到了今天,仍然不准談論六四呢?
王丹母親說:「六四已經二十年了,大家可以各有所論都可以,你可以批判它,也可以讚揚它,都可以,應該允許人們來評價、來研究……」
對啊,為甚麼到了今天,仍然不准談論六四呢?
星期三, 5月 20, 2009
畫蛇添足
個多兩個月前,在街上看見一張小貼紙貼在地上或是救火水龍頭,上面印著「VIIV」,初時不明所以,及後好像是設計者將「VIIV」印在T恤上,才知道了是「六四」的羅馬數字。同是數字,可以有這麼多變化,真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想像力。
除了一些專門介紹之外,相信設計者是不會向讀者和觀眾解釋設計的原意和內容,一看便明白,是好的設計,看了加思考才看得懂,是精巧的設計,如果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就是一個上佳的設計。
最近看了一個設計,本來沒有好與不好,組成只知是代表兩個數目字,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奈何完成品上竟然附印上這兩個數目字的阿拉伯數目字,有如在「II」旁邊再加上2字,當兩組數字加在一起又有甚麼意思呢?II2乎?
經常以為為讀者設想,到頭來只是畫蛇添足。
除了一些專門介紹之外,相信設計者是不會向讀者和觀眾解釋設計的原意和內容,一看便明白,是好的設計,看了加思考才看得懂,是精巧的設計,如果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就是一個上佳的設計。
最近看了一個設計,本來沒有好與不好,組成只知是代表兩個數目字,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奈何完成品上竟然附印上這兩個數目字的阿拉伯數目字,有如在「II」旁邊再加上2字,當兩組數字加在一起又有甚麼意思呢?II2乎?
經常以為為讀者設想,到頭來只是畫蛇添足。
星期一, 5月 18, 2009
十二元一杯
聽到和看到電視台和電台有個廣台,是介紹咖啡的,最後說到Cappuccino每杯只係12元。這種咖啡之前是賣17元的,不知為何最近竟然賣12元。
如果為了推廣貴公司的咖啡店而做特價,沒有所謂;又如果是推銷Cappuccino這種咖啡而賣12元,也沒有所謂,但從廣告中完全沒有看到或聽到這個信息,只知Cappuccino這種咖啡賣12元。
那之前賣17元,豈不是暴利!
如果為了推廣貴公司的咖啡店而做特價,沒有所謂;又如果是推銷Cappuccino這種咖啡而賣12元,也沒有所謂,但從廣告中完全沒有看到或聽到這個信息,只知Cappuccino這種咖啡賣12元。
那之前賣17元,豈不是暴利!
星期日, 5月 17, 2009
佢真係以為自己係代表
繼上個星期立法會曾特首說他代表香港人之後,跟著曾特首又解釋說只代表部分香港人。不要以為他的解釋是來自真心,當看完今天的新聞,事實證明,曾特首真的以為自己是代表全部香港人。
話說昨天在旺角區又有腐蝕液體遭擲落街,傷了十多個行人,今天曾特首馬上出馬,親到事發現場視察,懸紅三十萬緝兇,並接受記者訪問,除了泄漏了警方如何查案之外,更說了「旺角行人區係九龍的心臟地帶,今次又一次有兇徒又在高空擲下腐蝕藥水落嚟,傷咗我哋幾十個市民,這是極為嚴重的罪行,我哋一定要尋求到底,盡快拘捕疑犯。」(亞視新聞)
聽清楚,他是這樣說的「傷害咗我哋幾十個市民」。站在香港,曾特首確是以為自己真的可以代表全香港市民,如果站在神壇之上,相信曾特首也以為自己可以代表他的天主。
後記:叫曾特首講一段話都唔知佢想講乜,甚麼叫「旺角行人區係九龍的心臟地帶」?難道心臟地帶不可以擲腐蝕液體,不是心臟地帶卻可以?腐蝕液體是甚麼現時是甚麼還不知道,曾特首已經知是「藥水」。「傷咗我哋幾十個市民」講到好似打緊仗咁,「侵略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有點開戰意味。至於曾特首如何「尋求到底」,相信這事一定是有陰謀的!
話說昨天在旺角區又有腐蝕液體遭擲落街,傷了十多個行人,今天曾特首馬上出馬,親到事發現場視察,懸紅三十萬緝兇,並接受記者訪問,除了泄漏了警方如何查案之外,更說了「旺角行人區係九龍的心臟地帶,今次又一次有兇徒又在高空擲下腐蝕藥水落嚟,傷咗我哋幾十個市民,這是極為嚴重的罪行,我哋一定要尋求到底,盡快拘捕疑犯。」(亞視新聞)
聽清楚,他是這樣說的「傷害咗我哋幾十個市民」。站在香港,曾特首確是以為自己真的可以代表全香港市民,如果站在神壇之上,相信曾特首也以為自己可以代表他的天主。
後記:叫曾特首講一段話都唔知佢想講乜,甚麼叫「旺角行人區係九龍的心臟地帶」?難道心臟地帶不可以擲腐蝕液體,不是心臟地帶卻可以?腐蝕液體是甚麼現時是甚麼還不知道,曾特首已經知是「藥水」。「傷咗我哋幾十個市民」講到好似打緊仗咁,「侵略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有點開戰意味。至於曾特首如何「尋求到底」,相信這事一定是有陰謀的!
星期四, 5月 14, 2009
行山樂(大澳蓮香酒家)
趁夏天還未來遲,便來一次遠足去,從東涌往大澳,這個遠足計劃一拖再拖,終於由原先的幾個最後剩下兩老。
週末天陽光燦爛,猛烈的陽光下仍有絲絲清風。東涌往大澳沿途經過不少地方:東涌小碼頭、沙螺灣、(散)石灣……全程也需五個多小時,到達大澳已接近黃昏。
上次到大澳還有拉繩的小船,現在建了吊橋供人使用,以前的特式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觀豚、水上遊等等。對白海豚及水上遊,我們是很有興趣,於是各人付二十元,上船到海中探索,終於也能一見白海豚的蹤影,為這次遠足劃上完美的句號。
上岸時已接近六時多,到大澳街上到處逛逛,順便看看那家食店可一試。走到這家食店前,看見很多海鮮:魚、蜆、蟹……甚是吸引,敲定了。晚飯時間店內食客也不少,坐位不算太多需要搭檯。今晚點了三個菜分別是:豉椒炒沙蜆:非常鮮甜,也不太辣,最好就是沒有沙,不錯,但是自己仍舊喜愛小時候吃到的小小沙蜆;蝦醬通菜:蝦醬基本上是每個離島必有的手信之一,在大澳當然也不例外,這個蝦醬通菜,所用的本地蝦醬非常香濃幼滑,跟老闆娘打聽下得知是這裏的「百年老店」鄭祥興出品,決定飯後也買些回家作手信;清蒸黑魚:兩口子很少吃到蒸魚,見到鄰桌的蒸魚賣相不錯,經老闆娘介紹下便一試,味道嫩滑不俗。
飯後便往街上準備買些「百年老店」蝦醬回家,可惜店子已休息,也好,可以留待下次到大澳的一個藉口吧!
是次消費:共263元,每人約HKD$130(晚餐)
週末天陽光燦爛,猛烈的陽光下仍有絲絲清風。東涌往大澳沿途經過不少地方:東涌小碼頭、沙螺灣、(散)石灣……全程也需五個多小時,到達大澳已接近黃昏。
上次到大澳還有拉繩的小船,現在建了吊橋供人使用,以前的特式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觀豚、水上遊等等。對白海豚及水上遊,我們是很有興趣,於是各人付二十元,上船到海中探索,終於也能一見白海豚的蹤影,為這次遠足劃上完美的句號。
上岸時已接近六時多,到大澳街上到處逛逛,順便看看那家食店可一試。走到這家食店前,看見很多海鮮:魚、蜆、蟹……甚是吸引,敲定了。晚飯時間店內食客也不少,坐位不算太多需要搭檯。今晚點了三個菜分別是:豉椒炒沙蜆:非常鮮甜,也不太辣,最好就是沒有沙,不錯,但是自己仍舊喜愛小時候吃到的小小沙蜆;蝦醬通菜:蝦醬基本上是每個離島必有的手信之一,在大澳當然也不例外,這個蝦醬通菜,所用的本地蝦醬非常香濃幼滑,跟老闆娘打聽下得知是這裏的「百年老店」鄭祥興出品,決定飯後也買些回家作手信;清蒸黑魚:兩口子很少吃到蒸魚,見到鄰桌的蒸魚賣相不錯,經老闆娘介紹下便一試,味道嫩滑不俗。
飯後便往街上準備買些「百年老店」蝦醬回家,可惜店子已休息,也好,可以留待下次到大澳的一個藉口吧!
是次消費:共263元,每人約HKD$130(晚餐)
(摘自鄉下婆食評)
星期三, 5月 13, 2009
到達大澳
過了深屈灣,沿著山腰小路前往大澳,豁然開朗,風景宜人,沒有如鋪了水泥的林中小徑般沉悶,加上大澳在望,雖然知道還有一小時才到達,走來也輕鬆得多。
以往來到大澳,多乘巴士到達,多在附近走走,很少機會走到棚屋盡處,今趟由山路進來,感覺完全兩樣。建築在淺灘上的棚屋,初看時只覺混亂,經過整條新基路後,漸漸發覺亂中有序。棚屋有自己的獨特建築方式,也是大澳的特色,差不多全是鐵皮蓋搭,不知道夏天時會否很熱,而在冬天並不保暖。不過在香港大嶼山的邊陲,以前多是一個避風漁港,逐漸發展成一個聚居地,加上政府的放任管理,能有一個安身之所也不容易。
經過吊橋時,聽到售票員的在喊:「乘船遊大澳,兼看中華白海豚!」鄉下婆詢問船票多少錢時,而我則帶著懷疑的態度問:「係未真係見到海豚㗎?」售票員立即回應:「真!開船的全是大澳人,真係見到的。二十元一位。」考慮也不用考慮,付錢買票上船。不用一分鐘,上多兩個客,船家隨即發動引擎,朝堤壩全速駛出去,右岸可見洪聖古廟、政務處及已列為古蹟的大澳警署,來到大澳小島對出,船家著看右方,介紹著名的將軍石,不過當時無論怎樣想像,也想不出原來是可以看見全個像將軍的人像。這個並不重要,因為隨著白海豚出現,想不到這才是今天的重點。
不大喜歡中華白海豚這個名字,動物名稱不應在前面冠以「中華」兩個字,反而喜歡漁民稱為海豬。可能生活在鹹淡水交界,白海豚皮膚帶粉紅色,有些則是淺灰色,躍出水面呼吸只露出背脊,很難一窺廬山真面目,加上距離甚遠,拍得最接近的就只有這兩張相片。
開始時行得甚吃力,想不到結束時會有一個如獎勵般的結束,世事往往令人想不到結果,不到最後一刻日落會不會暗淡、日出會不會燦爛,種種的未知正是希望的所在。
日落前趕不到觀景亭因而錯過了,錯過了正是留待給下一次的動力,但不要以為這樣就完結了行程,黑夜來臨,還會有另一件事在等著——和鄉下婆撐檯腳。
以往來到大澳,多乘巴士到達,多在附近走走,很少機會走到棚屋盡處,今趟由山路進來,感覺完全兩樣。建築在淺灘上的棚屋,初看時只覺混亂,經過整條新基路後,漸漸發覺亂中有序。棚屋有自己的獨特建築方式,也是大澳的特色,差不多全是鐵皮蓋搭,不知道夏天時會否很熱,而在冬天並不保暖。不過在香港大嶼山的邊陲,以前多是一個避風漁港,逐漸發展成一個聚居地,加上政府的放任管理,能有一個安身之所也不容易。
經過吊橋時,聽到售票員的在喊:「乘船遊大澳,兼看中華白海豚!」鄉下婆詢問船票多少錢時,而我則帶著懷疑的態度問:「係未真係見到海豚㗎?」售票員立即回應:「真!開船的全是大澳人,真係見到的。二十元一位。」考慮也不用考慮,付錢買票上船。不用一分鐘,上多兩個客,船家隨即發動引擎,朝堤壩全速駛出去,右岸可見洪聖古廟、政務處及已列為古蹟的大澳警署,來到大澳小島對出,船家著看右方,介紹著名的將軍石,不過當時無論怎樣想像,也想不出原來是可以看見全個像將軍的人像。這個並不重要,因為隨著白海豚出現,想不到這才是今天的重點。
不大喜歡中華白海豚這個名字,動物名稱不應在前面冠以「中華」兩個字,反而喜歡漁民稱為海豬。可能生活在鹹淡水交界,白海豚皮膚帶粉紅色,有些則是淺灰色,躍出水面呼吸只露出背脊,很難一窺廬山真面目,加上距離甚遠,拍得最接近的就只有這兩張相片。
開始時行得甚吃力,想不到結束時會有一個如獎勵般的結束,世事往往令人想不到結果,不到最後一刻日落會不會暗淡、日出會不會燦爛,種種的未知正是希望的所在。
日落前趕不到觀景亭因而錯過了,錯過了正是留待給下一次的動力,但不要以為這樣就完結了行程,黑夜來臨,還會有另一件事在等著——和鄉下婆撐檯腳。
20090509大澳行 |
星期二, 5月 12, 2009
一周年
今天是五一二汶川地震一周年。死者已矣,我們可有從中吸取教訓?
約二十萬年前現代人類出現至今,經歷多少天災,人類還不知道這個地球究竟適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是否有足夠智慧繼續掙扎求存?如何面對,看我們如何選擇,不過看來,我們都是自取滅亡!
中午看完新聞,又不願意立刻清潔洗碗,就在一段無聊的時間,拿著電視遙控無意識地轉台,從CCTV 4到CCTV 9,再到鳳凰衛視兩個台、湖南衛視、上海衛視等等,都是做著地震一周年「紀念活動」。中央電視台更在都江堰一處古蹟附近的天台上架起直播台,全程直播「紀念活動」,歌頌震後重建,中央賑災、報道地災中多少令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看到這裏,不忍再看下去,知道是時候搞清潔了。
當地震紀念變成一種「紀念活動」、變成一種國家力量、變成一種像歌頌國家的慶典,當所有電視台都做著同一個「紀念節目」,從經驗知道,當所有人都做著同一件事之時,那件事必然是傻事。
星期一, 5月 11, 2009
東涌至深屈灣段
由東涌步行至大澳,開始時直至深屈灣都是石屎路,走來並不是太艱難,由深屈灣這段路起轉為泥石路,反而越走越精神,沒有了起步時的沉悶,從山腰直往大澳,遠眺珠江口,一望無際,太陽也沒有正午時的熾熱,海面也泛起金黃。
從涼亭下來便看見東涌小砲台,旁邊便是唐代灰窰。原先還以為東涌小砲台會有一點規模,如今只見外用鐵絲網包圍,內有用石築成的基座,沒有任何炮的痕跡。旁邊用鐵絲網完全圍起來的是唐代灰窰,是1992年興建赤鱲角機場時被發現,推斷是唐代時間,原址因為要興建機場,所以搬遷到這裏。初時不知道原因會覺得很古怪,為何小炮台之上會是灰窰?而且如此接近是將古物「集中」處理,還是真的沒有地方可容納?相信只有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才明白。灰窰雖然有歷史價值,如今卻用鐵網密密包圍,可能是密封才是最佳的保護。
往前便是東涌碼頭和馬灣涌村,周圍都已高樓林立,這裏便顯得格格不入,對待古蹟如此,小漁村逐漸消失是遲早的事。新橋舊橋相對,一片泥灘依舊,幾經搜尋才發現一條小小彈塗魚,小蟹數量雖多,不知為何都是如手指頭般大小。進入逸東邨後一時間找不到出口,浪費了一些時間,為了趕回失去的,走至行人天橋時決定放棄前往東涌砲台,留待下次再探訪。終於經侯王廟,正式起步。
一段長長的行山路,照理應該沒有多少人會路過,但是不時見有人拿著水桶、盆,拖著車仔或是踏著單車,好像很趕時間似的趕過頭來,直至來到一處坳位抬頭一看,終於明白他們趕甚麼了。水退時露出長長的淺灘,正是人們摸蜆掘蠔的好時機。這裏除了可以看見飛機升降,另一個奇景竟然就在眼前。
不知是否狀態不佳,沿途總是提不起太大的興趣,以前很喜歡看飛機,今天只覺很嘈吵,由鱟殼灣直至沙螺灣村一直都上氣不接下氣,感覺雙腿不是屬於自己,怎麼段段平路都走得如此吃力,如果不是沒有退路,真想就此放棄,到達深屈灣時,好戲正在後頭。
星期日, 5月 10, 2009
遠足
連放兩天假,傍晚時和鄉下婆一起徒步回家,抬頭一看,明月高高掛,正好為這路程添上幾分浪漫。這天正是農曆四月十四,怪不得月亮雖圓,卻帶一點矇矓。
早睡並不一定可以早起,半夜醒來,頭痛頸又痛,是早睡之過?還是沒有計劃闖的禍?起來喝了一杯溫水,坐在電視機前看由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Secret History〉。連環殺手永遠令人著迷,一個人是否真的可以連殺十多二十個人,殺人手法如此相似,仿如簽名一樣,是同一個人所為?抑或是有人抄襲?有人出來認罪,後來卻又推翻口供,最終被殺收場,真兇究竟是誰?真是永遠是一個謎。神秘事件往往就是這樣,提出了問題,卻沒有提供答案,事情說一半不說另一半,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又提供另一個可反駁的觀點。這些玄之又玄的爭論,確是催眠的好節目,看完整整一個小時,依然沒有說明連環殺手是不是被定罪的那個人。
早上十時起來,知道再不出發可能要待下半年了,於是強打起精神,立刻收拾妥當,一碗即食麵、兩條罐頭魚算是一餐,一面修理花灑喉、一面找相機,心中仍然起著掙扎,究竟去還是不去?
地車經過陰澳。為何要將陰澳改名為「欣澳」?難道陰澳這個名字不配迪士尼?這會不會又是一個謎?來到東涌見樓梯便一口氣衝上去,上至大半時才見對面有另一條樓梯,這條只是用作條葺斜坡引水道時用的樓梯,但為何會有一個入口?幾經尋找,終於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前往大澳,這才剛剛開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星期四, 5月 07, 2009
問我
最近不知為何,電視台常常播出一首歌,改編自「問我」。原先還以為是舊曲翻唱宣傳新唱片,也以為用作廣告歌,怎知是改編了歌詞的特區政府宣傳歌,至於是宣傳甚麼,真是所知不多,不過相當難聽。
「問我」出自電影〈跳灰〉,是其中一首主題歌,曾出過一張電影原聲唱片,內裏好像還有「大丈夫」。那時年紀小,也沒有零錢買唱片,只能在收音機旁收聽。亦沒有看過〈跳灰〉,只知原唱時陳麗斯唱來較低沉,帶重重的呼吸聲,無論是電影或是歌曲,都是當時的新浪潮創新之作,電影開展後來的警匪片種類和拍攝方法,歌曲則是後來的較西方式唱法,包括自彈自唱,改變了當時的傳統,結合中西,除反映了當時追求自我的價值,也是另一種處身香港殖民地的矛盾心情,成為流行一時的獨特文化,直至八九十年代。
不知是否版權問題,〈跳灰〉沒有再版原聲唱片,後來陳麗斯重唱這首歌時也略為原子化,少了原唱時的粗糙味道。
踏入新世紀,問不問我都沒有用,因為真我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不可以上位,可不可以搵到大錢,用謊言欺騙世人,也欺騙自己,所以才有改編成政府宣傳歌,從這一葉知秋,可知光輝不再。
問我(陳麗斯)
曲︰黎小田
詞︰黃霑
* 問我歡呼聲有幾多 問我悲哭聲有幾多
我如何能夠一一去數清楚
問我點解會高興 究竟點解要苦楚
我笑住回答 講一聲 我係我
# 無論我有百般對 或者千般錯
全心去承受結果
面對世界一切 那怕會如何
全心保存真的我
問我得失有幾多 其實得失不必清楚
我但求能夠一一去數清楚
願我一生去到終結 無論歷盡幾許風波
我仍然能夠講一聲 我係我
笑住回答 講一聲 我係我
「問我」出自電影〈跳灰〉,是其中一首主題歌,曾出過一張電影原聲唱片,內裏好像還有「大丈夫」。那時年紀小,也沒有零錢買唱片,只能在收音機旁收聽。亦沒有看過〈跳灰〉,只知原唱時陳麗斯唱來較低沉,帶重重的呼吸聲,無論是電影或是歌曲,都是當時的新浪潮創新之作,電影開展後來的警匪片種類和拍攝方法,歌曲則是後來的較西方式唱法,包括自彈自唱,改變了當時的傳統,結合中西,除反映了當時追求自我的價值,也是另一種處身香港殖民地的矛盾心情,成為流行一時的獨特文化,直至八九十年代。
不知是否版權問題,〈跳灰〉沒有再版原聲唱片,後來陳麗斯重唱這首歌時也略為原子化,少了原唱時的粗糙味道。
踏入新世紀,問不問我都沒有用,因為真我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不可以上位,可不可以搵到大錢,用謊言欺騙世人,也欺騙自己,所以才有改編成政府宣傳歌,從這一葉知秋,可知光輝不再。
問我(陳麗斯)
曲︰黎小田
詞︰黃霑
* 問我歡呼聲有幾多 問我悲哭聲有幾多
我如何能夠一一去數清楚
問我點解會高興 究竟點解要苦楚
我笑住回答 講一聲 我係我
# 無論我有百般對 或者千般錯
全心去承受結果
面對世界一切 那怕會如何
全心保存真的我
問我得失有幾多 其實得失不必清楚
我但求能夠一一去數清楚
願我一生去到終結 無論歷盡幾許風波
我仍然能夠講一聲 我係我
笑住回答 講一聲 我係我
星期一, 5月 04, 2009
五四運動
今天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甚麼是五四精神,對自己來說,除了讀書時代曾經在書本上讀過之外,如今已經變得很模糊。據維基百科其中一段所言:「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探索強國之路的思想文化運動。」
九十年過去了,中國民主路仍遠,科學沾不上邊,有的只是抄襲,說不上真科學,至於何謂五四精神,更加搞不懂。前兩天特區官員在網上說香港人不愛國,這句「香港人不愛國」應該怎樣說。我們拿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區護照,生活在中國人的地方,如果不愛國,又應該愛甚麼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愛不愛中國都要一個特區官員來指指點點,這都底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
記得有一年看世界杯,蘇格蘭第一圈便被淘汰出局,一名蘇格蘭球迷不值蘇格蘭國家隊表現不濟,惱羞成怒,決定放棄蘇格蘭國籍,改為加入英格蘭,究竟這名球迷算不算愛國?
釣魚台究竟是不是中國領土,相信十三億中國人民沒有多人會去理會,但在香港竟然有人說要去保衛釣魚台,駕船出海,但特區政府可以說漁船消防設備不足、又說拿漁船牌照不能作其他用途,要勞煩水警出動、海事處不批准出海。現在有人用行動來表現愛國,特區政府卻不用人去愛,原來愛國是有專利的,不是隨隨便便讓香港人去愛。
相信過多九十年,「五四精神」是甚麼又會有另一個解釋,反正都是港人自講,找來一篇李敖寫於二十年前的「李敖論五四」:
五四运动至今七十年了,台湾岛外的朋友,希望我谈谈五四。做为以思想家、历史家自居的我,也自信能够把这题目彻底的谈一谈,藉以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我父亲李鼎彝是五四运动后一年进北京大学的,他正赶上五四带来的排山倒海,在巨浪之中,他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已经无法冷静观察这一运动,再予以评价。奇妙的是,晚他三十六年的我,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五四人物的边缘,得以冷静的观察了它。胡适、罗家伦,都是我认识的,五四时代,他们固一世之雄也,但在世乱飘荡之际,他们都局促海隅,无复当年了。这些雕谢了的身影,更是我观察五四的具体人证,使我在下笔时候,别有领悟。胡适生前,我写过一篇「播种者胡适」,其中指出一九一九年「有件事情对胡适来说可能是不幸的,那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新文化运动本来该是针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而做的非政治的革命,当时那些健将们都相信唯有思想革命成功,政治革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才不会一垮再垮。半路杀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广为流传」的贡献,但它也未尝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罪人」,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我这篇文章发表后,胡适写信给我,可是还没写完,他就死了。死后他的文件都被监管,不过据看过这封残信的台大校长钱思亮见告内容,并没否认我上面的论断。事实上,胡适是肯定我的看法的。早在他死前四年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他就批评五四以后各路人马抢青年去搞政治的举动,他怪国民党、怪共产党、甚至还提到「梁任公(启超)他们也抢青年」,言下不胜惋惜。另一方面,我在「播种者胡适」中提到「只有胡适仍然守住不谈政治的诺言」,引起陈独秀在台湾故旧的不满,写文章质问我根据什么证据,『确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的「相约」?难道是胡适亲口告诉你吗?』事实上,胡适所写他回国时「打定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以外,有一封失传了的信,便是证据。在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就收有这封信。信是写给陈独秀的,中有「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他建议由北京同人发表一新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可见大家讲好专心为中国做文化和思想的奠基工作,的确是经过相约。不幸的是,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终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下,被政治席卷以去。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只有在广义的说法里,它才包括一九一七和一九一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基础。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所命名的词儿,他在南方,深思远虑的把眼光投射到北京,他肯定了「一二觉悟者」所引起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他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可惜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在思想变化过程中,就先政治挂帅了一切。于是,五四变成了一条岔路,「吾党」应五四而兴,五四却完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十六年,胡适写「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但是,思想解放的达成,却又有赖于显示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回忆:「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因为信仰「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们深信:「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绝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而这种「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十多年后,已由胡适印证为不是别的,「其实就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
不幸的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吾党」,却丢开了「健全的个人主义」,而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罢,他们都「以俄为师」,输入了苏联式的党组织与党纪律,而这种老毛子的玩艺儿,却含有窒息思想解放的可怕祸害。胡适回忆:「苏俄输入的铁纪律含有绝大的『不容忍』 (Intoleration) 的态度、不容许异己的思想,这种态度是和我们在五四前后提倡的自由主义很相反的。」由此可见,不论是右派的国民党、还是左派的共产党,他们左右逢源的、「吾党所宗」的,其实非布尔什维克即法西斯,他们都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而这种路子,对个人解放与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说来,却是令人痛苦的歧途。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启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是政治的、进而拥党自肥的、洗别人心革别人面的。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觉下,举国若狂,认为时不我与,而要中风疾走、结党营公,是我们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些各路英雄来救国,中国是不是会更糟呢?会一定等不及了呢?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照王照的意见,中国拖了三十多年还没亡,可是当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国而去救第二代、第三代,则三十年后,民智大开,思想解放,个人解放,这些非奴才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国人,才是建设新中国的本钱。当然,王照这种迂腐之论,谁也不要听他的,大家都吵着说中国快亡了、缓不济急了。这种忧虑,最后使从事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也都投入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政治挂帅里。结果,经过三十年的折腾,收回了台湾,可是丢掉了大台湾四十四倍的外蒙古,对俄引狼入室、对日以德报怨,满目疮痍之中,右派法西斯的国民党逃到台湾、左派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得到大陆。中国人付了几十年「救亡」的代价,最后,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为什么?因为在几十年的浩劫下,中国人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已经面目全非、奇惨无比。从外在的压力看,中国人陷入集体主义的制度下,殊少个人的自由和显示个性主义的条件;从内在的突破看,中国人中的匹夫匹妇固然氓之蚩蚩多是混蛋;至于其它出类拔萃之士,在「冲决网罗」(谭嗣同语)方面,表现得也一塌糊涂。五四于今,七十年了,但是比起七十年前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精神,又在那里?海峡东岸的出类拔萃之士,还在国民党老神在在下,曲学阿世又阿当道,不敢攻击三民主义,有的还妄想「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海峡西岸的出类拔萃之士,虽然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有勇敢的觉悟,但是因为几十年的教条污染,这种觉悟,还处处留下污染的痕迹而不自觉。一般说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跳来跳去,以为自己跳出来了,其实还在如来佛的掌心里。他们著书立说,处处不脱马克斯的心传与唯物的独断,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在争自由民主。海峡两岸的出类拔萃之士按说不该像匹夫匹妇那样混蛋,但是,他们又高明多少呢?为什么中国人变成这样?根本的原因,是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基础太差。七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没生根发叶,就「根株浮沧海」了。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本欲度人,结果尚不足以自救。天下不危,岂可得乎?
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新文化运动,在标榜的项目上,虽不周全,大致不差。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也在摸索中前进,所以矛盾时出。以急先锋陈独秀为例,他气壮总胜于理直。他大刀阔斧论古典主义之当废,但却同时盛誉古典主义而不自知;他明白宣布「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但却误以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他说实验哲学和辩证法的唯物史观是近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希望两者能成为联合战线,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辩证法是达尔文演化论成立以前的玄学,实在不是什么科学,但是陈独秀却不知道,他的徒子徒孙也不知道。陈独秀后来带头替中国选择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美丽的、伟大的、无懈可击的,并且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一贯好梦。「礼记」中「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吗?「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吗?但是,把这么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的境界,施之于匹夫匹妇,又如何可行?此难怪中国人读了两千年「礼记」,结果却只能读不能行。陈独秀不知国货的共产主义不可行,反引进洋货共产主义,他的徒子徒孙且以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一蹴而几于先,再阶级专政于后,期得长治久安,殊不知此非深知马克斯者也。马克斯早在一八六五年就完成「资本论」初稿的最后两卷,但他不让恩格斯看,事实上,他在第三卷中,已经动摇了他在第一卷中劳动价值论的论据。他在一八七二年海牙大会的讲演中,也有「我们不否认有些国家如英国、美国,甚至荷兰的劳工们,可用和平方法达到目的」的石破天惊之言,可见马克斯本人,对马克斯主义,也不无疑义。恩格斯1890年写信给舒密特,提到马克斯曾自讽的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不是一个马克斯主义者!」由此可见,此马来头大,固有自知之明者也。如今一个世纪下来,马克斯所预言的资本主义,依然逍遥健在,而共产主义亦不得不明暗之间,走资以求繁荣,可见教匹夫匹妇去做圣人,志士仁人实有力不从心之苦。七十年前陈独秀的带头误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证明了他错认「赛先生」。新文化运动人物以「冲决网罗」的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为天下倡,但他们自己,却身陷新罗网而不自知,五四之为岔路,此为最大明证。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又岂止陈独秀?他们之中,不论上层或下层,在为中国导向上面,都不难挑出毛病和笑话。例如鲁迅,在当时,他的思想竟是反对「自由平等之念,社会民主之思」的,他不但反自由民主,并且连代议制度都反,这是什么头脑?又如毛泽东,他在中共建党筹组湖南小组的前夜,还在长沙大公报上鼓吹「湖南独立」、主张中国应「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个国。」而湖南本身,要建立「湖南共和国」,以免「湖南受中国之累」!这又是什么头脑?这种由当时优秀知识分子给中国乱投医、乱带路的现象,在在都显示了他们的「目的热」,往往造成了「方法盲」,原因无他,他们自己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火候不无可议,热情有余,沉潜不足。当时最理智的莫过于胡适。胡适看出主义不是万灵丹,因而劝人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其眼光锐利,确在他人之上。但胡适也有他的盲点,例如他在一九二六年宣称:「十八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当时讲了许多话申述这个主张。可是二十七年后,他公开忏悔了,公开忏悔他「在那时与许多知识分子所同犯的错误;在当时,一班知识分子总以为社会主义这个潮流当然是将来的一个趋势」。他说三十多年来,「极左的与极右的社会主义,拿国家极大的权力来为社会主义作实验;而两种实验的结果都走到非奴役、集中营,非用政治犯、强迫劳工,非用极端的独裁,没有方法维持他的政权。因为这个三十多年的政治、经济的大实验,极左的极右的大实验的失败,给我们一个教训。」所以大家才有以觉悟。「在外国,如在美国,现在有好几个杂志,最著名的如「自由人」(Freeman)杂志,里面的作家中有许多都是当初做过共产党的,做过社会主义信徒的,现在回过头来提倡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这种在思想上根本的改变,我们不能不归功于三十多年来世界上这几个大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使我们引起觉悟 ──包括我个人,在今天这样的大会里当众忏悔。」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时代的大宗师胡适,在为中国导向方面,也未尝不一时错认「德先生」,而有以误入歧途。连胡适都如此,其它优秀知识分子更可知矣 !
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带路,试验过君主立宪、试验过开明专制、试验过保皇、试验过革命、试验过勤王复辟、试验过再造共和、试验过新华春梦、试验过金陵春梦、试验过北京红楼梦。什么都试验过,只忘了试验一件事,就是帝国主义统治香港那种调调儿。结果呢,一个多世纪的比赛下来,试验出来最成功的,竟是帝国主义下的香港!香港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国人,但在洋鬼子的统治下,居然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赞叹的地区,在全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它还能维持生产总值每年百分之十的成长、还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金融中心,更重要的,在繁荣以外,它给了中国人充份的言论自由。结果比赛下来,他们的「殖民」待遇,都胜过我们的「大国民」水平。连起码的自由与繁荣都远胜于中国人自己的统治,这种国耻,比香港割给英国更丢人吧?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除了「以做中国人为荣」外,其它能引以为荣的,竟不堪枚举,除了「爱国」、「民族」、「光荣」、「大义」这些引以自慰的抽象外,简直没有多少可以自豪的实绩了,做为中国人,这不太可怜了吗?设想当年道光皇帝甘心亡国,岂止香港,连整个中国都割给英国,一个多世纪下来,中国人是不是也不错呢?我看至少至少,不会比国民党统治更坏吧?当然爱国者会说:这是什么话!我们不要做亡国奴!但是,另一种声音我们也不妨想想:许多时候,做了亡国奴的自由与繁荣,竟比做一个政权的家奴还象样,这又怎么说呢?富兰克林说:「那里有自由,那里便是我的祖国。」这种声音,岂不也值得我们比比吗?
五四运动以打倒帝国主义始,以被帝国主义打倒终。我们走了七十年的远路,如今自由无缘、繁荣没份,在上者专政,在下者浑沌,所谓思想解放、个人解放,都还瞠乎其后,不知何年何月才得登彼岸而迷津。抚今追昔,真令人不禁为五四忧。也许再过七十年,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新文化运动所标榜的项目。不过,先决条件是不能再走错路了,再走错路,再来个七十年也没用。那时候,我们已是世界第一贫穷愚昧之国,连帝国主义都不要我们了!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九十年過去了,中國民主路仍遠,科學沾不上邊,有的只是抄襲,說不上真科學,至於何謂五四精神,更加搞不懂。前兩天特區官員在網上說香港人不愛國,這句「香港人不愛國」應該怎樣說。我們拿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區護照,生活在中國人的地方,如果不愛國,又應該愛甚麼國?作為一個中國人,愛不愛中國都要一個特區官員來指指點點,這都底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
記得有一年看世界杯,蘇格蘭第一圈便被淘汰出局,一名蘇格蘭球迷不值蘇格蘭國家隊表現不濟,惱羞成怒,決定放棄蘇格蘭國籍,改為加入英格蘭,究竟這名球迷算不算愛國?
釣魚台究竟是不是中國領土,相信十三億中國人民沒有多人會去理會,但在香港竟然有人說要去保衛釣魚台,駕船出海,但特區政府可以說漁船消防設備不足、又說拿漁船牌照不能作其他用途,要勞煩水警出動、海事處不批准出海。現在有人用行動來表現愛國,特區政府卻不用人去愛,原來愛國是有專利的,不是隨隨便便讓香港人去愛。
相信過多九十年,「五四精神」是甚麼又會有另一個解釋,反正都是港人自講,找來一篇李敖寫於二十年前的「李敖論五四」:
五四运动至今七十年了,台湾岛外的朋友,希望我谈谈五四。做为以思想家、历史家自居的我,也自信能够把这题目彻底的谈一谈,藉以纠正几十年来大家对五四的错误认识。
我父亲李鼎彝是五四运动后一年进北京大学的,他正赶上五四带来的排山倒海,在巨浪之中,他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已经无法冷静观察这一运动,再予以评价。奇妙的是,晚他三十六年的我,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五四人物的边缘,得以冷静的观察了它。胡适、罗家伦,都是我认识的,五四时代,他们固一世之雄也,但在世乱飘荡之际,他们都局促海隅,无复当年了。这些雕谢了的身影,更是我观察五四的具体人证,使我在下笔时候,别有领悟。胡适生前,我写过一篇「播种者胡适」,其中指出一九一九年「有件事情对胡适来说可能是不幸的,那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新文化运动本来该是针对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而做的非政治的革命,当时那些健将们都相信唯有思想革命成功,政治革命才有了真正的保障,才不会一垮再垮。半路杀出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广为流传」的贡献,但它也未尝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罪人」,因为它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忍不住了,纷纷忘了他们真正的深远的使命了,他们不怕「任重」,但却有点嫌「道远」了。最后,他们终于暴露了狂热的本质,选择了感情的求近功的反应方式,大家都不肯再静下心来研究问题了,大家都跑到十字街头,投身到党派的阵营里,高倡他们的主义去了。」我这篇文章发表后,胡适写信给我,可是还没写完,他就死了。死后他的文件都被监管,不过据看过这封残信的台大校长钱思亮见告内容,并没否认我上面的论断。事实上,胡适是肯定我的看法的。早在他死前四年和我的一次谈话中,他就批评五四以后各路人马抢青年去搞政治的举动,他怪国民党、怪共产党、甚至还提到「梁任公(启超)他们也抢青年」,言下不胜惋惜。另一方面,我在「播种者胡适」中提到「只有胡适仍然守住不谈政治的诺言」,引起陈独秀在台湾故旧的不满,写文章质问我根据什么证据,『确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的「相约」?难道是胡适亲口告诉你吗?』事实上,胡适所写他回国时「打定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以外,有一封失传了的信,便是证据。在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就收有这封信。信是写给陈独秀的,中有「若要『新青年』改变内容,非恢复我们『不谈政治』的戒约,不能做到。」他建议由北京同人发表一新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可见大家讲好专心为中国做文化和思想的奠基工作,的确是经过相约。不幸的是,这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最后终于在五四的排山倒海下,被政治席卷以去。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只有在广义的说法里,它才包括一九一七和一九一八年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才是五四运动的基础。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所命名的词儿,他在南方,深思远虑的把眼光投射到北京,他肯定了「一二觉悟者」所引起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他写信给海外同志,告诉他们「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他极力赞美从北方起来的那个变化。可惜的是,所有的革命者都在思想变化过程中,就先政治挂帅了一切。于是,五四变成了一条岔路,「吾党」应五四而兴,五四却完了。
为什么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条岔路呢?因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虽然是「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但是达成这些主流的基础,不是别的,乃是个人的解放。而个人的解放的前提,乃是思想的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十六年,胡适写「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回忆说:「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蔡元培先生在民国元年就提出『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的原则了。他后来办北京大学,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百家平等。在北京大学里,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和陈独秀、钱玄同等同时教书讲学。别人颇以为奇怪,蔡先生只说:「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这样的百家平等,最可以引起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但是,思想解放的达成,却又有赖于显示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回忆:「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因为信仰「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们深信:「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绝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而这种「健全的个人主义」,在十多年后,已由胡适印证为不是别的,「其实就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
不幸的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吾党」,却丢开了「健全的个人主义」,而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罢,他们都「以俄为师」,输入了苏联式的党组织与党纪律,而这种老毛子的玩艺儿,却含有窒息思想解放的可怕祸害。胡适回忆:「苏俄输入的铁纪律含有绝大的『不容忍』 (Intoleration) 的态度、不容许异己的思想,这种态度是和我们在五四前后提倡的自由主义很相反的。」由此可见,不论是右派的国民党、还是左派的共产党,他们左右逢源的、「吾党所宗」的,其实非布尔什维克即法西斯,他们都走上集体主义的路子。而这种路子,对个人解放与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说来,却是令人痛苦的歧途。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启蒙」,是思想的、文化的、洗自己心革自己面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是政治的、进而拥党自肥的、洗别人心革别人面的。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觉下,举国若狂,认为时不我与,而要中风疾走、结党营公,是我们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些各路英雄来救国,中国是不是会更糟呢?会一定等不及了呢?戊戌政变时,与康有为同为「救亡」人物的王照,在三十多年后回忆说:「戊戌年,余与老康讲论,即言「……..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的改变,再行一切新政。」老康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路如何来得及?」迄今三十二年矣。来得及,来不及,是不贴题的话。」照王照的意见,中国拖了三十多年还没亡,可是当年若不「救亡」而去救小孩子,第一代不去救国而去救第二代、第三代,则三十年后,民智大开,思想解放,个人解放,这些非奴才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国人,才是建设新中国的本钱。当然,王照这种迂腐之论,谁也不要听他的,大家都吵着说中国快亡了、缓不济急了。这种忧虑,最后使从事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也都投入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政治挂帅里。结果,经过三十年的折腾,收回了台湾,可是丢掉了大台湾四十四倍的外蒙古,对俄引狼入室、对日以德报怨,满目疮痍之中,右派法西斯的国民党逃到台湾、左派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得到大陆。中国人付了几十年「救亡」的代价,最后,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中国站起来了,可是中国人却垮了。为什么?因为在几十年的浩劫下,中国人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已经面目全非、奇惨无比。从外在的压力看,中国人陷入集体主义的制度下,殊少个人的自由和显示个性主义的条件;从内在的突破看,中国人中的匹夫匹妇固然氓之蚩蚩多是混蛋;至于其它出类拔萃之士,在「冲决网罗」(谭嗣同语)方面,表现得也一塌糊涂。五四于今,七十年了,但是比起七十年前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精神,又在那里?海峡东岸的出类拔萃之士,还在国民党老神在在下,曲学阿世又阿当道,不敢攻击三民主义,有的还妄想「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海峡西岸的出类拔萃之士,虽然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有勇敢的觉悟,但是因为几十年的教条污染,这种觉悟,还处处留下污染的痕迹而不自觉。一般说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们跳来跳去,以为自己跳出来了,其实还在如来佛的掌心里。他们著书立说,处处不脱马克斯的心传与唯物的独断,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在争自由民主。海峡两岸的出类拔萃之士按说不该像匹夫匹妇那样混蛋,但是,他们又高明多少呢?为什么中国人变成这样?根本的原因,是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基础太差。七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没生根发叶,就「根株浮沧海」了。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本欲度人,结果尚不足以自救。天下不危,岂可得乎?
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新文化运动,在标榜的项目上,虽不周全,大致不差。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也在摸索中前进,所以矛盾时出。以急先锋陈独秀为例,他气壮总胜于理直。他大刀阔斧论古典主义之当废,但却同时盛誉古典主义而不自知;他明白宣布「相信尊重自然科学实验哲学」,但却误以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他说实验哲学和辩证法的唯物史观是近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希望两者能成为联合战线,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辩证法是达尔文演化论成立以前的玄学,实在不是什么科学,但是陈独秀却不知道,他的徒子徒孙也不知道。陈独秀后来带头替中国选择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美丽的、伟大的、无懈可击的,并且是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一贯好梦。「礼记」中「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吗?「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岂不正是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吗?但是,把这么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的境界,施之于匹夫匹妇,又如何可行?此难怪中国人读了两千年「礼记」,结果却只能读不能行。陈独秀不知国货的共产主义不可行,反引进洋货共产主义,他的徒子徒孙且以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一蹴而几于先,再阶级专政于后,期得长治久安,殊不知此非深知马克斯者也。马克斯早在一八六五年就完成「资本论」初稿的最后两卷,但他不让恩格斯看,事实上,他在第三卷中,已经动摇了他在第一卷中劳动价值论的论据。他在一八七二年海牙大会的讲演中,也有「我们不否认有些国家如英国、美国,甚至荷兰的劳工们,可用和平方法达到目的」的石破天惊之言,可见马克斯本人,对马克斯主义,也不无疑义。恩格斯1890年写信给舒密特,提到马克斯曾自讽的说:「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不是一个马克斯主义者!」由此可见,此马来头大,固有自知之明者也。如今一个世纪下来,马克斯所预言的资本主义,依然逍遥健在,而共产主义亦不得不明暗之间,走资以求繁荣,可见教匹夫匹妇去做圣人,志士仁人实有力不从心之苦。七十年前陈独秀的带头误以唯物辩证法是科学,证明了他错认「赛先生」。新文化运动人物以「冲决网罗」的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为天下倡,但他们自己,却身陷新罗网而不自知,五四之为岔路,此为最大明证。新文化运动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变成了半吊子,又岂止陈独秀?他们之中,不论上层或下层,在为中国导向上面,都不难挑出毛病和笑话。例如鲁迅,在当时,他的思想竟是反对「自由平等之念,社会民主之思」的,他不但反自由民主,并且连代议制度都反,这是什么头脑?又如毛泽东,他在中共建党筹组湖南小组的前夜,还在长沙大公报上鼓吹「湖南独立」、主张中国应「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个国。」而湖南本身,要建立「湖南共和国」,以免「湖南受中国之累」!这又是什么头脑?这种由当时优秀知识分子给中国乱投医、乱带路的现象,在在都显示了他们的「目的热」,往往造成了「方法盲」,原因无他,他们自己在思想解放、个人解放上,火候不无可议,热情有余,沉潜不足。当时最理智的莫过于胡适。胡适看出主义不是万灵丹,因而劝人多谈问题少谈主义,其眼光锐利,确在他人之上。但胡适也有他的盲点,例如他在一九二六年宣称:「十八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当时讲了许多话申述这个主张。可是二十七年后,他公开忏悔了,公开忏悔他「在那时与许多知识分子所同犯的错误;在当时,一班知识分子总以为社会主义这个潮流当然是将来的一个趋势」。他说三十多年来,「极左的与极右的社会主义,拿国家极大的权力来为社会主义作实验;而两种实验的结果都走到非奴役、集中营,非用政治犯、强迫劳工,非用极端的独裁,没有方法维持他的政权。因为这个三十多年的政治、经济的大实验,极左的极右的大实验的失败,给我们一个教训。」所以大家才有以觉悟。「在外国,如在美国,现在有好几个杂志,最著名的如「自由人」(Freeman)杂志,里面的作家中有许多都是当初做过共产党的,做过社会主义信徒的,现在回过头来提倡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这种在思想上根本的改变,我们不能不归功于三十多年来世界上这几个大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使我们引起觉悟 ──包括我个人,在今天这样的大会里当众忏悔。」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时代的大宗师胡适,在为中国导向方面,也未尝不一时错认「德先生」,而有以误入歧途。连胡适都如此,其它优秀知识分子更可知矣 !
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带路,试验过君主立宪、试验过开明专制、试验过保皇、试验过革命、试验过勤王复辟、试验过再造共和、试验过新华春梦、试验过金陵春梦、试验过北京红楼梦。什么都试验过,只忘了试验一件事,就是帝国主义统治香港那种调调儿。结果呢,一个多世纪的比赛下来,试验出来最成功的,竟是帝国主义下的香港!香港百分之七十都是中国人,但在洋鬼子的统治下,居然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赞叹的地区,在全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它还能维持生产总值每年百分之十的成长、还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金融中心,更重要的,在繁荣以外,它给了中国人充份的言论自由。结果比赛下来,他们的「殖民」待遇,都胜过我们的「大国民」水平。连起码的自由与繁荣都远胜于中国人自己的统治,这种国耻,比香港割给英国更丢人吧?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除了「以做中国人为荣」外,其它能引以为荣的,竟不堪枚举,除了「爱国」、「民族」、「光荣」、「大义」这些引以自慰的抽象外,简直没有多少可以自豪的实绩了,做为中国人,这不太可怜了吗?设想当年道光皇帝甘心亡国,岂止香港,连整个中国都割给英国,一个多世纪下来,中国人是不是也不错呢?我看至少至少,不会比国民党统治更坏吧?当然爱国者会说:这是什么话!我们不要做亡国奴!但是,另一种声音我们也不妨想想:许多时候,做了亡国奴的自由与繁荣,竟比做一个政权的家奴还象样,这又怎么说呢?富兰克林说:「那里有自由,那里便是我的祖国。」这种声音,岂不也值得我们比比吗?
五四运动以打倒帝国主义始,以被帝国主义打倒终。我们走了七十年的远路,如今自由无缘、繁荣没份,在上者专政,在下者浑沌,所谓思想解放、个人解放,都还瞠乎其后,不知何年何月才得登彼岸而迷津。抚今追昔,真令人不禁为五四忧。也许再过七十年,我们才能真正达到新文化运动所标榜的项目。不过,先决条件是不能再走错路了,再走错路,再来个七十年也没用。那时候,我们已是世界第一贫穷愚昧之国,连帝国主义都不要我们了!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星期日, 5月 03, 2009
過猶不及
甚麼叫過猶不及?只要看看我們由中國人來當家作主的特區政府處理SARS及豬流感便可知道。
如果沒有忘記,2003年發生SARS初期,香港特區政府曾經反對世衛用SARS這個名稱,因為SARS與香港特區政府的英文簡稱HKSAR極之接近,為免「無知」的人誤會,以為香港是SARS的源頭。結果當然是世衛睬你都傻,依然用「SARS」這個名稱,直至現在。
「豬流感」則不同,不是豬將疾病傳染給人,在加拿大是人將「豬流感」傳染給豬,況且「豬流感」這名稱實際上是對豬不公平,因為豬沒有病,也對養豬的人不公平,因為不是豬將病傳開去,結果世衛從善如流,正式將現時席捲墨西哥及美國的流感正名為「H1N1甲型」。還有一個小秘密,本來是叫「北美流感」的,可是遭加拿大反對,你美國有事,我加拿大沒有事,為何叫「北美流感」?
SARS時,特區政府錯過了全部處理事件的最佳時刻,應封大廈而不封、應停課而不停課、應觀察而不觀察,全部用重藥,正所謂唔死都一身潺,結果大家都知,胡錦濤一句「查找不足」,董建華腳痛下台。
終於輪到做show大隊長登場,遇正H1N1甲型流感肆虐墨西哥,於是立刻求神拜佛,希望H1N1甲型流感早日襲港,可以一顯身手,終於他求仁得仁,第一宗確診個案由墨西哥經上海來到香港,眾官員全體出動,立刻拉人封艇、所有人隔離七日,連原本到酒店食一餐自助餐的,怎知要食足一個禮拜。世事有無咁荒謬,租咗酒店,又竟然有幾十人唔返酒店;香港特區又唔係無錢,又竟然要動用乜乜物物度假村來作隔離中心,人家上海北京都是徵用酒店作隔離啦。
結果……結果……結果是全世界都即時直播,看香港特區政府怎樣不人道、怎樣不理外交後果、無病都要食特敏福。看來,一年半載後,胡錦濤又有新批示(可能是暗示),到時又有好戲上演。
如果沒有忘記,2003年發生SARS初期,香港特區政府曾經反對世衛用SARS這個名稱,因為SARS與香港特區政府的英文簡稱HKSAR極之接近,為免「無知」的人誤會,以為香港是SARS的源頭。結果當然是世衛睬你都傻,依然用「SARS」這個名稱,直至現在。
「豬流感」則不同,不是豬將疾病傳染給人,在加拿大是人將「豬流感」傳染給豬,況且「豬流感」這名稱實際上是對豬不公平,因為豬沒有病,也對養豬的人不公平,因為不是豬將病傳開去,結果世衛從善如流,正式將現時席捲墨西哥及美國的流感正名為「H1N1甲型」。還有一個小秘密,本來是叫「北美流感」的,可是遭加拿大反對,你美國有事,我加拿大沒有事,為何叫「北美流感」?
SARS時,特區政府錯過了全部處理事件的最佳時刻,應封大廈而不封、應停課而不停課、應觀察而不觀察,全部用重藥,正所謂唔死都一身潺,結果大家都知,胡錦濤一句「查找不足」,董建華腳痛下台。
終於輪到做show大隊長登場,遇正H1N1甲型流感肆虐墨西哥,於是立刻求神拜佛,希望H1N1甲型流感早日襲港,可以一顯身手,終於他求仁得仁,第一宗確診個案由墨西哥經上海來到香港,眾官員全體出動,立刻拉人封艇、所有人隔離七日,連原本到酒店食一餐自助餐的,怎知要食足一個禮拜。世事有無咁荒謬,租咗酒店,又竟然有幾十人唔返酒店;香港特區又唔係無錢,又竟然要動用乜乜物物度假村來作隔離中心,人家上海北京都是徵用酒店作隔離啦。
結果……結果……結果是全世界都即時直播,看香港特區政府怎樣不人道、怎樣不理外交後果、無病都要食特敏福。看來,一年半載後,胡錦濤又有新批示(可能是暗示),到時又有好戲上演。
星期六, 5月 02, 2009
踏足琉球之巴士錢箱
日本人對每件事都照顧周到,包括搭巴士。正因為日本交通費頗貴,所以巴士全都有分段收費,但路途有長短,很難作統一處理,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套頗複雜而有效的方法,至於為何以他們科技之先進,不去想出更佳的繳款及分段計算的方法來,有時真是想極都唔明。
先說那個錢箱,揉合最高科技、齊備所有功能,包括出車票、驗票、計算車資、收集用硬幣或紙幣付的車費,更可找贖、又備兌換零錢,舊款只接納最高一萬日圓,新款的應該可以兌換一萬日圓以上的紙幣,看著這全自動錢箱,真的感到很神奇。究竟這系統是複雜還是簡單?眾所周知,日本交通費昂貴,以沖繩島巴士而言,上車起計已是二百日圓(約十六港元),三至四個站(兩至三公里內),跟著票價按路程逐步提升,一程長途車全程可以是二千多至三千多日圓,距離只是七十公里左右。
上巴士時,先從錢箱的出票口取一張印有編號的車票(千萬不要遺失這車票),如圖中的「22」號,代表第22個分段站上車,在車前方上面有一個分段收費牌,除了有分段站的編號外,下方有一欄正是代表車費的,即由22分段站上車,下方先列出200日圓,車繼續往前走,分段站編號不斷增加,待至第35個分段站下車時,若想知道車費若干,只要看看第22號下方的價目便知道了。
如果車費是735日圓,到站時只要拿著車票,將車票及車費投入錢箱,730日圓,內裏可能有500、100、50、10、5日圓,但錢箱可以準確知道足夠與否。奇妙就奇妙在這裏,車票上的分站編號並非每個人都一樣,那錢箱如何探測?曾經仔細研究過這張車票並沒有甚麼特別,間中的臨時車費只得編號,這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那種精確。又假如零錢不夠,可以先將一千或五千日圓投入錢箱的另一個入口,跟著找換機會按不同硬幣找換出來,慢慢數出730日圓再投入錢箱便可。由出票、入票、驗票、投錢、找錢、數錢都是同一部機,一部如此精密的機器,相信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
先說那個錢箱,揉合最高科技、齊備所有功能,包括出車票、驗票、計算車資、收集用硬幣或紙幣付的車費,更可找贖、又備兌換零錢,舊款只接納最高一萬日圓,新款的應該可以兌換一萬日圓以上的紙幣,看著這全自動錢箱,真的感到很神奇。究竟這系統是複雜還是簡單?眾所周知,日本交通費昂貴,以沖繩島巴士而言,上車起計已是二百日圓(約十六港元),三至四個站(兩至三公里內),跟著票價按路程逐步提升,一程長途車全程可以是二千多至三千多日圓,距離只是七十公里左右。
上巴士時,先從錢箱的出票口取一張印有編號的車票(千萬不要遺失這車票),如圖中的「22」號,代表第22個分段站上車,在車前方上面有一個分段收費牌,除了有分段站的編號外,下方有一欄正是代表車費的,即由22分段站上車,下方先列出200日圓,車繼續往前走,分段站編號不斷增加,待至第35個分段站下車時,若想知道車費若干,只要看看第22號下方的價目便知道了。
如果車費是735日圓,到站時只要拿著車票,將車票及車費投入錢箱,730日圓,內裏可能有500、100、50、10、5日圓,但錢箱可以準確知道足夠與否。奇妙就奇妙在這裏,車票上的分站編號並非每個人都一樣,那錢箱如何探測?曾經仔細研究過這張車票並沒有甚麼特別,間中的臨時車費只得編號,這不得不佩服日本人那種精確。又假如零錢不夠,可以先將一千或五千日圓投入錢箱的另一個入口,跟著找換機會按不同硬幣找換出來,慢慢數出730日圓再投入錢箱便可。由出票、入票、驗票、投錢、找錢、數錢都是同一部機,一部如此精密的機器,相信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
星期五, 5月 01, 2009
完美夢幻組合
以前看足球,本地的可以親臨球場欣賞,外國的不像今天有直播,多是看新聞片,而且要一兩日後才有得看,就算是世界杯這等重要大賽,最快也要在比賽後第二天晚上深夜時分播出,還不是播足全場,而是只得精華片段,九十分鐘比賽,長則一個小時節目內播完,短則播兩至三場。最受歡迎的「英國足球大賽」,今個星期所看的可能是英國上周的賽事,遇到足球節目停播一星期,則是看兩個星期前的比賽,好像是明日黃花,但依然津津樂道。
雖說是可以親臨球場看本地足球賽,可惜機會不多;看電視的「英國足球大賽」,更要待至家中有電視才可以有得睇,早年是要去同學家中,或是去涼茶舖買一碗涼茶收看,但那時零錢也不多,很多時只能站在門外,希望涼茶舖阿叔一時走漏眼,讓幾個頑皮仔偷看幾眼。最多時是偷看鄰家的電視,那時家中還沒有電視,住處一梯兩伙,中間有一個約四米乘四米的通風天井,從這天井上的一扇窗,正好看見對面的客廳上的電視機。小時候對電視的好奇、對電視的企盼,都在這偷偷摸摸中開始,結果被鄰居發現得太多,對面那一扇窗很多時緊閉,自此只得從充滿花紋的玻璃中看著光影舞動,想著現在是播放甚麼節目。
正因為看外國的足球比賽的機會不多,反而對當時的球員充滿幻想,比利出席三屆世界杯,卻一場也沒有正式看過;葡萄牙的黑豹尤西比奧的球場英姿不是從電視上看到的,而是從報章得知,甚至連照片也不多,只能在一些特刊中偶爾刊出;甚麼鋼門賓士、壞孩子佐治貝斯、靴斯等等等等,他們踢足球時到底怎麼樣根本就不知道,待至世界杯決賽周前的回顧紀錄片中才可一窺球技。
後來電視開始普及,人才輩出,不像以前般單靠口頭敘述,也因為資訊共享,終於有了這段完美夢幻組合。
雖說是可以親臨球場看本地足球賽,可惜機會不多;看電視的「英國足球大賽」,更要待至家中有電視才可以有得睇,早年是要去同學家中,或是去涼茶舖買一碗涼茶收看,但那時零錢也不多,很多時只能站在門外,希望涼茶舖阿叔一時走漏眼,讓幾個頑皮仔偷看幾眼。最多時是偷看鄰家的電視,那時家中還沒有電視,住處一梯兩伙,中間有一個約四米乘四米的通風天井,從這天井上的一扇窗,正好看見對面的客廳上的電視機。小時候對電視的好奇、對電視的企盼,都在這偷偷摸摸中開始,結果被鄰居發現得太多,對面那一扇窗很多時緊閉,自此只得從充滿花紋的玻璃中看著光影舞動,想著現在是播放甚麼節目。
正因為看外國的足球比賽的機會不多,反而對當時的球員充滿幻想,比利出席三屆世界杯,卻一場也沒有正式看過;葡萄牙的黑豹尤西比奧的球場英姿不是從電視上看到的,而是從報章得知,甚至連照片也不多,只能在一些特刊中偶爾刊出;甚麼鋼門賓士、壞孩子佐治貝斯、靴斯等等等等,他們踢足球時到底怎麼樣根本就不知道,待至世界杯決賽周前的回顧紀錄片中才可一窺球技。
後來電視開始普及,人才輩出,不像以前般單靠口頭敘述,也因為資訊共享,終於有了這段完美夢幻組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