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30, 2017

點做呢?

維多利亞女王銅像位於維園正門,至今有逾120年歷史。
(頭條日報)

  前兩天頭條日報一則新聞慶委會佈置維園辦科技展 女王銅像被圍封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將於周四在維園舉行科技展,展示長征一號火箭等實體航天展品。灣仔區議員楊雪盈今日在facebook上載相片,指維園內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外圍被封上圍板。
  委員會人員今日到維園佈置場地,以便於明日舉行幕儀式。根據照片可見,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外圍被封上圍板,四周則掛上寫有「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紅色吹氣裝置。
  維多利亞女王銅像位於維園正門,至今有逾120年歷史,原放置在中環皇后像廣場,於日治時期曾經被運送至日本。康文署去年曾委託承辦商復修油漆剝落的銅像,惟復修物料太厚導致銅像細節消失、銅像顏色變深等,遭到外界批評。


  原來個銅像已有一百二十年歷史,以前返工時每天都經過,都無留意維多利亞女王係點樣,今後經過之時都會特別注意銅像的細節,回憶往日。
  那班愛國愛港的 ,成日都話去殖,去殖唔緊要,唔該去得徹底一點,可惜今天講已經太遲了。
  當習總一到港,從機場乘車經青馬大橋西隧都無事,到達酒店住進總統套房之後打開窗帘向窗外一睇,美麗海港映入眼簾,於是問隨從這個海叫甚麼名字,689或777立刻答「維多利亞港」。
  「啥?甚麼維多利亞港?維多利亞是誰?竟然以維多利亞命名這個屬於中國的海港?」
  也許習總會微服出巡,路過北角愛國基地,在電車路上問這條叫甚麼路?隨從回答「英皇道」。再過灣仔,經過「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西」「砵甸乍街」「文咸街」等,一氣之下過九龍,轉入「漆咸道」「彌敦道」,跟住在「英皇佐治五世公園」落車參觀高鐵站。
  如果真係咁嘅路線,沿途所見都係殖民地時代的名字,咁樣點叫回歸呀!

星期三, 6月 28, 2017

點教呢?

  自從受天主感召而天堂又預留了位置的某位女士,話要自她上任開始叫特區香港人從小學做中國人,但中國人唔係你話做就可以做,絕對唔似她口中所說受感召就可去選「做好事」天堂就有個位咁容易,做中國人係要得到高人一等或幾等的「中國人」批准才可以做中國人。
  昨晚已睇到這則消息,今日BBC中文網劉曉波病重:各方敦促中國放人內容有些並不確實,例如說劉曉波保外就醫,其實他只是從監獄轉送至羈留醫院。今天的情況,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冷戰時期也不如。
  將來從幼稚園開始都做中國人,講到諾貝爾得獎的中國人中有一個名劉曉波,咁應該點教呢?都係唔好講喇,講飲飲食食算吧。

星期二, 6月 27, 2017

靠估


  特區天文台每次購入新儀器,都會向外宣布日後預測天氣多準確,包括明年會有幾多個颱風襲港,初期可以預測明日天氣,後來預測三天,再後來預測七天,至今日可以預測十天。
  沒有錯,係預測十日的天氣,至於準唔準,特區天文台無講,市民亦唔會留意,反正天氣唔係出太陽就係落雨,未必一定要聽天文台的預測,睇吓個天大概都知道。
  最勁就係天文能夠預測颱風的風向走勢,但係次次都係唔多準,例如話唔會掛八號,但係會,話會掛八號之時,有時又唔會,因為風向轉了——天文台也是這樣講。
  前幾天連續下雨,時大時細,睇睇幅圖當時天文台如何預測。
  首先雷暴警告在五時三十分發出,有效時間至上午七時正。結果過了七時仍繼續落雨,於是延長至八時三十分。可惜至八時三十分仍落雨,天文台於是又延至九時三十分。
  到了九時三十分,天仍要下雨,無辦去,天文台只好將雷暴警告延長至十一時。終於到十一時前停了雨,天文台可以取消雷暴警告。
  天文台話可以預測十日內的天氣,但是連預測落雨也只未能知道一個鐘頭後個天落唔落雨,要逐個鐘頭睇吓個天,有最先進儀器的天文台和普通市民又有何分別?
  第二張圖更妙,證明天文台都係睇個天做人,絕對唔係靠先進的儀器,所以如果天文台話九日後會落雨,其實都係靠估。

星期六, 6月 24, 2017

岩國火車


  除了錦帶橋之外,對岩國這個地方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從錦帶橋乘巴士往火車站約二十分鐘,經過一個渠蓋,匆忙影下作紀念,火車站入口正在維修,也因為趕火車,沒有太留意其他,只知台灣的火車站和日本很相似,同一個火車站會有幾種火車停站,包括電車。
  火車是指有幾節車廂,至於電車,只有一節或兩節,但都會經過和停在火車站,路線較短,一般往同一方向都會停在同一月台,只要留意是前往同一目的地,坐火車電車都可以。
  從岩國坐火車至宮島口站,大概都是二十分鐘左右,火車乘客不太多,一面欣賞風景,很快就到了。
  前往宮島要轉乘渡輪,三天電車票可包括渡輪在內,只要時間配合,隨便搭哪班船都可以。見另一班船剛開,於是排在第二面,想不到這天並不是假期,但前往宮島的遊人也很多。日本人一般都很有禮貌,排隊時與前排總會有一段距離,但是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可不這樣想,因為如果每個人都和前排有距離,隊伍將會排得很長,所以工作人員便會請乘客盡量靠前,騰出更多空間讓後排進入候船室。
  叫乘客向前靠,相信只有日本才會如此,如果在鄰近地方,排隊的人唔使你教,幾乎要和前排的人貼著才叫排隊,因為害怕有人打尖插隊,和前排的人貼著,向前進時也可知道,萬一前面的人走開,也可立刻可以進佔,這種排隊方式日本人絕對未經歷過。
  日本人喜歡甚麼都要做到世界第一,不是虛榮,而是追求完美。渡輪如果沒有汽車同載,乘客可以走到下層欣賞兩岸景色,未幾,鳥居在望,的確令人興奮。一個鳥居也可以成為名勝,而且是木建築,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毅力。

星期四, 6月 22, 2017

日本三大名橋之一——錦帶橋


  在日本可以找到中國的優良傳統,可惜中國在新中國已死。
  錦帶橋對岸有一碑文,記述建橋及成為「中日文好之橋」經過。錦帶橋今天美麗依然,獨是碑文好像有點失修,至於何解,留待後人研究。碑文中文如下:

中日友好之橋 錦帶橋
  錦帶橋舊名涵碧橋,明代易今名,清順治十年(1653),杭州高僧、藥師獨立禪師應邀到日本傳經,當時岩國的蕃王吉川広嘉公守他帶去的《西湖志》一書中兩端連接湖堤的橋的啟發,於1673年在岩國的錦川河上建造一座四個橋墩五連拱的精美橋樑,同名為錦帶橋。
  2004年11月6日,杭州市與日本岩國市根據中日友好條約精神,為促進兩市在遊遊、文化、教育、經濟等廣泛領域的友好交流,簽署錦帶橋友好交流協議書。錦帶橋是連接兩市的友誼之橋,也是中日兩國友好往來歷史的見證。


  錦帶橋在岩國建成已有三百四十年,雖然曾經重建與維修,但今天已成日本三大名橋之一。杭州的錦帶橋則在白堤之上。
  岩國的錦帶橋古樸風雅,兩岸景色宜人,如果體力較佳,可以走上位於山上的岩國城,從高遠眺,另有風光。和母親同行,她不習慣走太遠路,所以只在附近遊覽,欣賞兩岸的寧靜。

星期二, 6月 20, 2017

英國片集Lewis



  自從國際台停播之後,早已沒有甚麼外國劇集可以一睇,以前兩間電視台還有一些英國片,後來幾乎絕跡,幸好Viutv96開始,立刻有套Lewis由第一季播起,上個星期已播至第四季。全套劇集一共九季,在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日才播映完畢。
  根據資料,《路易士偵緝檔案》由John Thaw主演的《Inspector Morse》延伸而來,摩斯探長的助手就是Lewis,這次他正式當了探長,助手則是James Hathaway,劍橋於畢業卻在牛津當警察。
  《Inspector Morse》的作者Colin Dexter剛於今年三月二十一日逝世,享年八十六歲。百度百科則有關於柯林.德斯特的介紹。
  來自另一段網上介紹《路易士偵緝檔案》:

  該劇將背景設在學術氣息濃郁的牛津,劇中很多含有隱喻的詼諧對白在外國文文學愛好者看來別有趣味,同時延續摩斯系列側重通過案件展示各色人生和命運悲劇的特色,兇手被揭露後通常會有一幕對手戲將矛盾推至極致,塵埃落定後緩和而帶有希望的片尾曲又形成鮮明映襯,讓人感嘆命運無常及人的渺小,同時又看到光明的希望。該劇多位編劇也曾參與itv版大偵探白羅和瑪波小姐系列劇的改編。

  英國人最擅長推理,電視或電影拍得比美國細膩哀怨,每件事都有前因種下來的結果,善與惡的抉擇有時在於一念之間。一長一幼的配搭,也許大家都有互相的影子,年輕時的熱情衝勁,年長時的穩重無悔。
  Colin Dexter這位作者畢業在劍橋,但將地點設定在牛津。片集中很多兇手或受害者都是牛津的教授,在網上曾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片集繼續拍下去,牛津的教授全部不是被拉就是被殺。

星期一, 6月 19, 2017

時間表


  廣島的廣島巴士中心網上有中文版,比較容易查到縣內或縣外的巴士時間表,但是岩國巴士則只有日文版,有時真係唔知點解,幸好有些漢字,大概也知內容。
  至於JRWest火車時間表雖有中文版,但時間表只提供英文,到達與離開看得懂,地方名確是考起,於是繼續查,終於找到廣島的拼音Hiroshima,宮島Miyajimaguchi,岩國Iwakuni,岩國市Iwakuni-shi,在時間內輸入英文拼音,就可知道全部時間,記錄下來便可計劃行程了。
  中文或漢字屬古老的文字,很多已經應付不了時代的變遷。自問中文也不懂,遑論日文,只知日語中的漢字正因為不能應付日新月異所須,所以加入了拼音文字,直接從英文轉成日文拼音字。記得睇書時魯迅也曾這樣提議過,雖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文人所提出的以拼音取代方塊字有點過激,但有些新名詞用語直接取自英文,好像一些化學名稱,就算寫了四五個中文字如「二氧化碳」和英文「carbon dioxide」根本無分別,無學過的話都唔知係咩。
  魯迅講中國人都唔係蠢嘅,可惜中國在紅色之下再睇唔到其他顏色,正是我們的悲哀。
  錦帶鐈原本由木建成,木這種材料,如果保養良好,加上以前木匠手工,大概可用五十至八十年,耐用程度確實比不上磚石建築。今天雖然已改用鋼筋水泥做橋墩,整體除了加固之外仍然找不到一口釘,可見日本人承傳了這種造橋方法。
  很多失傳的東西可以在日本找到,例如今天大陸低俗化了的「景點」,日本依然稱為名勝。一道橋跨過河上,如幾道彩虹,橋下河上清澈,兩岸樹木幾種顏色,襯托藍天白雲,如此美麗的景色只有日本才有。

星期六, 6月 17, 2017

岩國宮島一日遊


  十一月下旬的廣島剛踏入初冬,早上有些寒意,昨天落了差不多一整天雨,起牀後第一件事望出窗外,天色開始放晴,陽光從厚厚的雲裏透出來。
  休息了一晚,母親一洗乘飛機時的疲累,立刻準備早餐,然後可以早點出外參觀遊覽,按計劃,早上乘巴士參觀岩國錦帶橋,下午遊覽宮島,長途巴士、火車、渡輪、電車一天內都要乘坐,必須把握時間。
  日本三大名橋之一錦帶橋位於岩國,從廣島前往可以在巴士中心乘坐長途巴士,個多小時便可到達。另外也可從廣島乘火車先到岩國站或新岩國站再轉乘巴士,時間也許快一點,不過長途巴士則可欣賞沿途瀨戶內海的景色,火車當然也可以,但巴士在速度上會慢一點。至於長途巴士或火車時間表,上網查就可以,非常容易。
  廣島的巴士中心的建築模式有些奇怪,外面被百貨公司包圍,巴士站位於三樓,候車室與售票處旁就是商場,乘車處則在室外,也許利用建築物的天台空間,物盡其用。
  售票員很熱情,一貫日本作風,仔細及耐心,說明乘車時間與候車月台。如果害怕和人接觸,也可以在售票機購買車票,有英文與日本說明。
  來到錦帶橋,時間尚早,遊客不太多,正好悠閒一點慢慢欣賞。也許有人問,咁樣一條錦帶橋就是日本三大名橋之一?中國大把啦。好可惜,全中國已經找不到一條這樣的橋,所以無論第一第二第三都在日本,至於第四,無人在乎。

星期五, 6月 16, 2017

飯堂食晚飯


  日本有些地點稱為「通」,多是建了上蓋的行人專用區,兩邊大都是商鋪,廣島的本通也是如此。
  近年多了港人在日本的藥店(類似萬寧屈臣氏)買脫苦海按摩膏之類和娥羅納英,價錢並一定是主要考慮,一樽大號可以用幾年,反而買來當手信,一見盒上印滿日本,大家都會喜歡。
  除了娥羅納英,母親對大部分東西都沒有興趣,剛巧幾個月前外孫女從日本買了一樽給她,所以今次只看不買。
  行了大半個圈,轉入後街準備食晚飯。同樣,日本有些食肆毫不起眼,單從門面都唔知裏面是一間怎樣的鋪頭,無意中見一間門外寫著食堂(只識這兩個漢字),想起了日劇「深夜食堂」,立刻入內,因為除了美味的食物,也許更能感受日本的人情。
  食堂供應的食物簡單,包括魚雞豬,魚多數是鯖魚,雞扒和豬扒可選煎或炸,其餘配菜大多一樣,豐富定食價錢不算太貴,約七百五十至八百五十日圓。
  順帶一提,為何在食堂內不拍多些照片,原因很簡單,日本很多時都有肖像權這回事,所以千萬不要隨便影相,尤其有人在內的照片。當然,你要影日本人唔會阻止你,現時他們也喜歡讓相機先「食」這回事,況且旅行時影幾張相無可厚非,但係咁影就不大尊重別人了。
  日本的食店服務周到,剛坐好,就會奉上一杯加了冰的水,無論外面天氣有多冷,至於點解一定要加冰,真係想知。
  一盤定食擺得如此精致,就知日本人的骨子,禮失求諸野,已經消失了的中國,大概在日本可以找到大半。

星期四, 6月 15, 2017

蘇格蘭


  點解會係蘇格蘭?
  對於蘇格蘭從來沒有太多認識,有幸在英國統治香港時生活在這裏,對蘇格蘭的認識大概只有幾個地名,愛丁堡來自愛丁堡廣場,香港仔的英文名Aberdeen竟和鴨巴甸同名,另外就是延文禮士Inverness。以前替英國人打工的中國人還有一點民國味,譯名帶古風,想起了小時候去政府醫院輪街症,那個登記員會將讀出的中文名寫成英文,例如姓陳,有可能寫成Chan或Chen,主要看登記員是那裏人,根據他的口音而拼寫成英文。
  延文禮士像中國名,但一些簡單的英文名字則直接音譯,像Michael譯成米高,不像今天竟變了邁克。如果以國語來譯也許正確,但如果一切都要跟隨普通話,不如以後都跟大陸用簡體字好了。
  這是題外話。
  另外認識蘇格蘭就是銀行,早聽聞匯豐銀行的大班幾乎都是來自蘇格蘭,也許他們懂得計數。至於體育只得足球,就算打入決賽周也多數在第一圈出局。
  當妹仔在地圖將手指指在蘇格蘭時,正是蘇格蘭準備公投是否脫離英格蘭獨立。從今天局勢看,並不贊成蘇格蘭獨立,可惜我們只能旁觀,慶幸他們有自由決定自己的未來。
  地理上蘇格蘭面積大概英格蘭三分一,人口五百多萬,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雖然目前以英語為主,但一些句語與名稱仍有不同。首都愛丁堡,到蘇格蘭旅行,自然也到愛丁堡。
  高地太大,交通不算方便,有些地區一天只得幾班巴士,不可能一日來回,所以十多天的行程中特別去一些和特區香港有關的地方,Aberdeen可以懷念英治時代,Inverness則要看看點解咁遠的地方個名用在殖民地。地點選好,在當地參加一天團高地遊,算是接觸過世外桃源,卡達航空亦有到達,就這樣,這幾個地方就好像已經去了三次——第一次找資料,第二次真正旅行,第三次回來再整理日記。
  間中重看,那些優美的步行小徑,塵封了記憶的城堡,也許當年曾經刀光劍影,還有為自由付出代價的蘇格蘭武士,至於天氣,那些陰沉帶冷其實很多時不失熱情,給我們認識酷的真正意思,意想不到可以在這裏找到誓要脫離英格蘭統治爭取獨立的英雄紀念碑,單是這一點,已經值得到蘇格蘭或英格蘭一遊。
  翻著翻著,又好像走進了蘇格蘭國立美術館中欣賞達文西《聖母像》,提香或莫奈,拉斐爾《聖家族》,走到街上時碰見的那些雙層巴士,好像熟悉又陌生,彷彿又回到旅途中……

蘇格蘭
Megabus
Stagecoach
Citylink
trav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