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31, 2022

加一

  不知何時開始有加一這回事。

  並不介意加一與小費,而是這個規定怎樣計算?

  幾年前在漢堡一間餐廳晚膳,點餐後留意其他客人如何結賬,發覺每位侍應腰間都有一個腰袋,初時不知有何用,直至客人付款後才知腰袋的用途。

  餐廳可用現金或信用卡,當通知侍應結賬後,侍應取一張發票放在小碟上,然後離開一會再回來。如果以現金付賬又需要找續,侍應立刻從腰袋中取出餘款付上,喜歡付小費,客人可放於小碟,不付的話也無所謂,因侍應已行開了。

  原來那個腰袋是一個錢包,內有所有紙幣硬幣,即時收錢找錢,每個侍應都可以收錢找錢,沒有專門收錢的櫃檯。

  這與加一有甚麼關係?

  以當時在漢堡所見,大部分沒有加一這回事,至於小費也沒有規定,侍應基本上不會理會。

  這日在西貢,中午經過一間有點特色的小店,於是入內午膳,價錢不算貴味道也可口,餐牌上註明加一。

  莫非旅遊區有這種規定?難怪特區香港的生意唔係咁易做,並不因為金錢,而是一種感覺——見外的感覺。

星期六, 10月 29, 2022

獅子山

  早前有個外國攝影師在特區香港展出獅子山的不同面貌。

  住在九龍時,獅子山日日都見,雖然偶然也影過,但一般不會覺得有甚麼特別。

  印象較深,某次從黃大仙登上獅子山,來到獅身下方,突然間有個中年大叔急步從後跑出,手腳並用攀上獅頭,然後耍了一套只有他才懂的拳法,看得我們幾個目瞪口呆,只懂站在一旁上氣不接下氣唔多識欣賞。

  向望夫石方向遠去時回顧剛才一幕,為甚麼這個大叔這麼着急趕過我們爬上獅頭耍拳呢?答案相信只有一個,難得有幾個傻頭傻腦的觀眾路過,不表演一下絕技才怪。

  這天來到彩虹邨對面的巴士站,往西貢的92尚有十多分鐘才到,於是行人牛池灣鄉,想不到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有一個地方好像仍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內裏樓宇只高三四層,茶樓店鋪街市在路旁,街坊來往好不熱鬧。

  在龍池徑的公廁旁,回頭一看,獅子山就在遠方,於是拿出智能電話,留下這張獅子山照片。

星期四, 10月 27, 2022

影月亮

  前幾天經過海傍,憑弔翻轉沉在海上的珍寶海鮮舫廚房,不知為何到了今天仍未打撈上岸。

  這天已是農曆九月十七,月亮依舊明亮,右上缺了一邊,雖沒那麼圓,不過卻比平時大。

  不知是否外國的月亮特別圓,我們難見大個的月亮掛天上,或許他們利用攝影技術,把月亮拉近才顯得那麼大。

  每見月圓,想起了遙遠的地方,母親有時不禁會問,這個世界是否只有一個月亮?第二處與我們在這裏所見是否同一個等問題,每次也不知如何回答才不會破壞她的幻想。

  母親也知月亮得一個,但也覺得大自然很神奇。相信古人也有同一想法,不然怎會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同此時」之句。

星期二, 10月 25, 2022

十年前

  轉眼十年,那時仍抱着大鄉里出城的心情,至今未變,可是這三年來沒有踏出過維多利亞海一步。

  住在上海,偶然封城,唔驗核酸唔開心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穿州過省——偉大祖國應該無州——乘飛機直達雲南,追尋少數民族翻天覆地的變化,把美麗的風光與歷史名勝稱為「景點」。

  想起從元陽梯田過後回到昆明,離開前一天來到北站附近的雲南火車博物館,參觀的人除了我們兩個,鮮見遊客。講解員向我們介紹了雲南鐵路的發展,也回憶麗江大理,彼此傷感已再找不到純真。

  景變人變心態也變,不是希望回到從前,而是希望保存那一份幻想與簡樸。

星期日, 10月 23, 2022

電鑽

  阿豬學人用電鑽,可一拿上手才知咁多學問。

  電鑽只是統稱,現時還分那多種,如果想知得清楚,可以上BOSCH網頁仔細研究。

  至於鑽嘴,也分木金屬石屎等,鑽不鏽鋼要用比較靚,鑽嘴上有鈦或鈷塗層,不然打唔穿。鑽磁磚又是另一種,鑽嘴圓柱體,以45度角斜入,鑽時要加水。

  阿豬只係想鑽幾個窿,石屎唔夠力,石膏板與木還可以,至於使用多長螺絲才有足夠承托力,要試過才知。

  鑲在地上的鐵板上有四個窿,定位後先以石屎鑽,打入爆炸螺絲再上螺絲杆,最後以螺絲母收緊,過程不算複雜,只是功夫多。

  阿豬當然唔識做,亦唔知有無寫錯,只能跟住睇——睇人點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動手,在一個草地旁的圍板上裝一盞太陽能燈。

星期五, 10月 21, 2022

將軍澳跨海橋

  來到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高處,望向日出康城,這條跨海橋已接近完成。

  現時產能過剩,這些大型建築這三四十年來沒有停止過,雖說為了應付人口增長與社區發展,但好像沒有長遠計劃。

  說沒有計劃,並不是反對興建,而是像把整個地區變得像地盤一樣,永遠不見完工,今天興建海底隧道,明天跨海橋,後日起又開始重建。

  小市民都係唔好理咁多,只知有句古話「殺人放火金腰帶,條橋補路無屍骸」便可以。

星期三, 10月 19, 2022

嘆世界

  最新報道,全球野生動物減少超過七成,大部分已近乎絕種,人類除外。

  地球究竟可容納多少動植物?還是只有人類才可生存?相信要過多一二百年才有結果。

  因人類高速增長,高樓大廈林立,少了樹木,城市變成石屎森林,飛鳥沒有太多宜居的地方,還好仍可利用高樓凸出平面的地方作休息之用,好太陽走出一點,熱量足夠時躲在陰涼處,鳥瞰這個不宜動物生存的土地。

星期一, 10月 17, 2022

「天涯何處覓知心」主題曲

  這部電影是先聽主題曲,後來才有機會入戲院觀影。

  電影由小說改編,後來也買來這本書,看至第三章第二節時停了下來。

  暫時唔講書與電影,只聽音樂。

星期六, 10月 15, 2022

電飯煲

  買了一個新電飯煲,同樣樂聲牌。

  現時的電飯煲多了很多功能,既可煲湯又可煲粥,甚麼鹹肉菜飯也可以。至於點解係鹹肉菜飯呢?

  網上多介紹有味飯,即將疏菜蘿蔔肉等一併放入電飯煲,選擇精煮或菜飯模式,煲出來便是有味飯,簡單快捷,唔使開多個爐煮菜。

  由日本製造的電飯煲價錢甚貴,但同是日本牌子卻由中國製造的卻平得多,原因在於那個內膽。數年前曾見過幾個來自偉大祖國的顧客在電器鋪選擇電飯煲,這個睇那個看又要拿出來檢查,研究的都是個膽,既厚且重,話煲出來的飯特別美味。

  日本人雖然同樣食飯,住在較北地方卻以麵食為主。中國北方也食麵和包,食飯的人遍大江南北,連雲南貴州四川等,新疆西藏青海又未必以米為主糧,但始終食飯的人佔多,可是出產與研究電飯煲這件大事落在日本人身上。

  看來溫飽解釋不了這問題。

星期四, 10月 13, 2022

姆明下午茶


  以姆明為主題,連下午茶的點心糕餅全部都是姆明及父母和朋友與各精靈的模樣,給喜歡姆明的人一個驚喜。

  講到味道,應該唔係這個時候……

星期三, 10月 12, 2022

封面:嘎達梅林

  曾有過這本書,大概在旅途中購買。

  早已忘記了這本書,薄薄一本敘事詩,只因收拾舊物不再保留,才找了出來。

  當時為甚麼買這本書?那時應該凡文化革命之後有了再版機會的書都有興趣買回來,主要為了看看為甚麼這本書在文革時不能出版。

  原因並不是我們所能明白,總之那時不能出版。

  現在不為重讀這本書,而是睇維基百科關於嘎達梅林這個人和背後所宣傳的故事。

星期二, 10月 11, 2022

腰包

  不知何時開始流行腰包這回事。

  從前喜歡兩梳蕉,後來要帶身份證,又唔知放係邊,於是買個銀包。

  小時候只有父母有大門鎖匙,每次回家多數敲門或門外叫兩聲。後來夜收工自然多了一串鎖匙在身,兩個後袋幾乎唔夠放。

  再後來唔使講,又call機又電話,幾乎全副身家掛在身,於是有了腰包這回事。

  從來沒有腰包,鄉下婆送了一個,比普通腰包實用,並不掛在前,而是縛在後,稱之為單車腰包。

  這個腰包的確實用,可以放水樽,筆,救傷用品等,唔放水樽可以放相機,甚至多放一個鏡頭,行山遠足方便得多,空出兩隻手幫助攀爬。

  可是這三四年來唔好話旅行行山遠足,幾乎連街都唔想出,腰包暫時退隱,留待日後再出發。

星期一, 10月 10, 2022

姆明浴簾

  家中本來有浴缸,後來年紀漸大,覺得唔多方便,加上每星期清洗亦嫌麻煩,直至父親從醫院出來,下定決心改為企缸。

  企缸進出容易,內加扶手,如果想舒服一點,加張膠櫈還可坐着沖涼,應該安全得多。

  企缸大概分兩種,一種以磚搭建,一種加一個真正的企缸在底,上面更可以安裝玻璃幕門。特區香港大多數以磚搭建,因為難以買入合標準尺寸的企缸。

  企缸只是統稱,還有幾個款式,直至近來才聽聞步入式浴缸。

  個名幾好聽,加塊浴簾防止水濺出濕了地板。

  至於姆明喜不喜歡沖涼唔多清楚,但浴簾上卻躺在浴缸上,有小鴨陪伴,又有水玩,難怪姆明笑得咁開心。

  不知這塊浴簾有沒有公開發售呢?價錢相信也不廉宜,都係影張相留念算了。

星期日, 10月 09, 2022

奇景


  五月初五端午,未見龍舟。

  十月二日香港仔海傍,卻見鑼鼓聲響,龍舟終於回來。

  往年以竹棚搭建看台,今年特別改用鋼架,更為安全。

  十月天氣仍然炎熱,看台上未見嘉賓,兩旁觀眾頂着陽光觀賞,十分難得。

  為何十月才賽龍舟?為了補回農曆五月時的安排?

  或許為了安慰選手,練習了幾年終於有得比賽。

星期六, 10月 08, 2022

微風

  踏入十月,特區香港算是秋天,早晚有些風,可是日間太陽高掛後,天氣仍然炎熱。

  早前有位科學家,話說從前的香港一到中秋已經轉涼,還要著上冷背心云云。

  特區香港屬亞熱帶,中秋大概在西曆九月,講熱一定炎熱,講涼或許晚上開始轉了風,略為乾燥。至於能否穿上冷背心,要看每個人的體質,不過以從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這裏仍以勞動人口為主,要著冷背心,除非在有冷氣的寫字機打工才有這個機會。

  剛工作時,就算冬天氣溫低至七八度,除了返工放工著多件褸外,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是著作短袖衫或背心。的確是背心,還是白色國產那種,絕非冷背心。工作地方除了隆隆的機器聲,還有從機器產生出來的熱氣,更是忙過不停,何來有機會著件冷背心?

  而那時的冷背心,一是阿媽織,一是在百貨公司購買。阿媽織或許有,工人階級難以在百貨公司購買,如果那時能買一件,應該家中也有安裝冷氣的能力。

  使用冷氣不是罪,浪費才是破壞的罪魁。使用電腦(電子產品)同樣消耗地球資源使氣候變暖,不要以為以USB驅動風扇不會使用額外電力,難道那些電子產品由天跌落嚟?

  唔好同科學家研究咁多嘢,都係返回人間。經過鑽石山,山邊的樹已向秋天顯露了顏色,以淡紅的密密麻麻和轉黃有褐,還有主色的綠,襯托出另一片景色,吹來了微風中預告了悄悄的改變。

星期五, 10月 07, 2022

小灰杯

  睇李純恩專欄,他說送給別人的禮物,至好多數唔等使。

  某日經過一間日用店,見到這幾個小灰的陶瓷杯,遠睇像從前早上用來漱口的搪瓷杯,同是一個半圓形手抦,塗上顏色(藍色)的杯邊,杯身兩邊有圖案。

  這隻小灰杯並不是搪瓷,而是瓷杯,容易打碎。而搪瓷杯則耐用得多。

  最細的小灰瓷杯,用來飲特濃咖啡至佳,可惜沒有咖啡機,買來也沒有用,可送給親戚朋友作禮物或是抽獎,價錢不算太貴。

  雖說唔多等使,一隻小杯除了飲水外,也可放於書架上,每見小灰的笑臉,也覺開心,給每一日一個好的開始。

星期四, 10月 06, 2022

掃描器


  從閣樓找出已買了很久亦沒有用很久的Epson掃描器。

  沒用多時不因已壞,而是改用影印機的掃描器,不用逐張來掃描,效率快更多。

  可以說科技進步帶來好處,但用來製造的物料卻浪費更多。

  從前只有掃描器,後來開始影印與列印共用一機,再過一段日子已經改為三合一,影印列印掃描共用一機。

  影印列印暫難取代,但掃描已可由智能電話負責,至於效果當然有差別,除非能夠放平,否則取四角較難控制,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應能改善。

  係時候清理舊物,嘗試可否再用。

星期三, 10月 05, 2022

放棄

  早上出門前把垃圾放進垃圾房,當推開防火門,眼前景象令人想到放棄這回事。

  並不是指放棄把垃圾放入垃圾桶,而是為何已經將近終點——指垃圾桶,而要在終點前放棄——放在門口甚至垃圾桶旁的地上?

  好像跑步,終點在望,明知自己尚餘足夠氣力跑過終點,卻在三五步甚至一步前停了下來,選擇了自暴自棄,完全不負責任完成每一次賽事?

  有時候也覺得很奇怪。

  當年輕人指着一班白髮蒼蒼的人稱之為廢老,阻住地球轉之時,會不會回望自己,會不會也是一個廢青?

  世代之爭絕不是在今時今日才出現,其實只是弱肉強食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已。

  至於現時所見,應屬找個弱小來欺凌,發泄對不能改變的不滿。

  如圖所見,因為自己是業主——有錢有知識年輕,找個清潔工人——無錢讀書少年紀大——來欺付。

  不過卻把自己放棄了。

星期二, 10月 04, 2022

自亮燈

  買了一盞自亮燈,入黑後每當有人經過,這盞小燈都會亮起來,最佳放於走廊通道或廁所,方便半夜起牀去洗手間之用。

  之前曾在宜家買了兩個,使用3A電,消耗較大,似乎比電燈還貴,倒不如開燈算數。

  後來香港電燈連同其他禮物送了一盞給母親,同樣使用3A電,改為LED發光,較為慳電,每次大概可用兩個星期。

  因為白光,亮度夠,可是不太喜歡這顏色。終於在網上見到有黃光的,價錢可接受,而且改用2A電,可使用充電池,同樣約兩個星期充一次電。

  黃光較舒適,晚上起牀往洗手間,單靠從街外照進來的光線,本來也足夠,不開燈並不因為省電——這也是一個原因,而是不想突然被強光所照,要適應一會才接受,倒不如摸黑行事。

  母親的洗手間不算太黑,深夜時仍可分辨方向,替她安裝了港燈送的自亮燈,之後再裝這盞黃光,晚上進去時覺得太光,於是改為一間洗手間一盞,立刻覺得高級了很多。

  這些自亮燈不是新鮮事,但為何大多安裝三粒電池呢?一般電池都是以雙數出售,四粒八粒十粒甚至十六粒不等,總不見有十二粒出售,要以三來除盡,必定要經過一段很長日子,直至忘記剩下一粒的存在。

星期一, 10月 03, 2022

直排咭片

  清理舊物,找出一本收藏咭片的黑皮簿,真佩服從前的人,連咭片都有一本簿,現今難再尋。

  今天的人最喜歡話影張相,然後使用Signal或WhatsApp傳遞消息,連個電話也懶得記,好似好高科技。

  印刷咭片多以執字粒方式來排版,直排橫排基本上無分別。為何仍以直排為主?因為中文本來就是直排。

  為何今天多橫排?皆因電腦。電腦當然由西方發明,開始時無直排這回事,可是後來日本改善了,既可橫排又可直排,所以日本仍然保持優良傳統。

  踏入了二十一世紀,也過了二十多年,應該無人會記得直排這回事了。

星期日, 10月 02, 2022

姆明做主題

  姆明卡通第二季正在viu99每逢星期日下午四時重播,不知何解無中英文字幕提供。

  愉景灣酒店也有一個以姆明為主題的宣傳,展出最新版本和上了顏色的較舊版本。

  姆明以一貫作風,勇於冒險卻又有點膽小,力夫仍抱有純真,不像多事精little My句句頂心頂肺。

  姆明爸爸像一個智者,但永遠逃不出姆明媽媽的洞察。

  每個人物的性格每個人多少都在其中,面對困難會退縮,也會勇往直前,會說出真誠的勸告,也樂於接受對方的缺點,也幫助大家解決難題。

  或許這是姆明受歡迎的原因。

  小說未看過,只睇過姆明卡通。

星期六, 10月 01, 2022

牆上的畫

  不知從何時開始,一些團體和組織按照每個地區的特色,在建築物的牆上繪上具有獨特風貌的圖畫,使本來一片灰色的牆上增添上了顏色。

  噴畫應由外國開始,無論大廈外牆或是火車車身,甚至行人隧道內的內壁,噴得好而又美觀,使平凡增添不凡,如果純粹塗鴉,則容易變得庸俗,還使人覺得這地區不太安全。

  開始時可以亂畫,經人引導使水準提高,從而美化環境,也給了機會讓人施展身手,更有發泄空間。

  可是很多人唔係咁睇,處處要批准,等得機會來臨熱情早已化成冰,正所謂蘇洲過後無艇搭。

  大街因為有間洪聖廟,加上新建成的地鐵站,多了新落成樓宇及吸引遊客,除了牆上,連一些已有一段歷史的店鋪鐵閘上也繪上圖畫,給人懷舊與欣賞。

  面向洪聖廟的一座舊樓,本來屬後面的一幅牆上,早幾年繪上了這幅圖畫。

  很有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