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27, 2007

沐恩堂

  早在出發去上海之前,已聽聞南京路及外灘一帶,經常有衣著性感美少女會向遊客兜搭,不要說上海,就算連尖沙嘴東部噴水池附近也有,想想也不知這是甚麼世界。
  不是想說甚麼思想正派,而是覺得很煩擾,本想一個人靜靜的欣賞沿南京路兩旁的一些舊建築,但是剛從南京路書城走出來,買了一張地圖及兩本書,還未拆開地圖封套,背後已有人問:「你一個人到上海?……」
  沒辦法,只好加快腳步,向前行了一條街,正想停下將書放入背囊,又有人拉一拉背囊的背帶,說:「你走得這麼快去哪?……」
  我來上海的目的只是隨便逛逛、買幾本書而已,幸好這時已到人民廣場前,心想應該告一段落吧。「請問現在是幾點鐘?……」連忙向左轉,經過一間百貨公司門前,見幾個十多歲的女孩,拿著一張海報,不知在喊甚麼,好像是支持她們所喜歡的偶像。沒有細看,繼續向前走,無意之中到了沐恩堂。
  這天是星期日,沐恩堂內有崇拜,門內站著一大群人,為免影響他們,選擇了沒有入內。繁囂鬧市有一間教堂,植物沿著紅磚牆生長,優雅中點點翠綠,被煩擾的心情,經過這裏時找到了一刻的寧靜。

「真理使爾自由」

教堂高塔

牆上掛綠

右面寫著沐恩堂,左面亦記錄了原本的名字——慕爾堂


  上海沐恩堂,位於上海市中心的西藏中路,原來屬於基督教監理會教堂。
  沐恩堂原名慕爾堂,由美國基督教監理公會傳教士李德創立,位於虞洽卿路漢口路口(今西藏中路316號)。早期的慕爾堂建在漢口路雲南路口,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教徒劇增,舊堂不敷使用,後來籌劃募捐,將原中西女塾(即現堂址)讓給慕爾堂建造堂,1929年開工,1931年落成。
  教堂最初創建於1887年,那時名叫中區監理會堂,由於在創建時,美國監理會得到了一名叫慕爾的美國信徒巨額捐款,所以1890年改名為慕爾堂,以表示對他的記念。1929年,該教堂向西遷移,建造了現在的這座教堂。
  教堂坐東朝西,佔地面積為134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138平方米,磚木混合結構。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擔位建築設計,屬於新哥德式風格,1931年建成。鄔將建築平面和造型設計得自由組合,外牆以凹凸紅磚相併,體現了他設計的特性。建築群正中為大堂,三跨空間,其中中央跨度特大,三面圍有桃台,共設 1000個座位,其中正廳560人,樓座380人,唱詩班處60人;大堂的長方形柱子和樓座的欄杆以及講經台都用斬假石飾面,室內露出水泥幔尖拱頂。西南角有塔樓一座,毗鄰有四層附屋和附屬學校。外立面為深褐色面磚,牆角和窗框鑲嵌隅石,顯得古樸和神秘。
  教堂建成後,被當時稱為「建築雄偉,居全國各堂之首」。1936年有位美國教徒捐款,在塔樓頂部安裝5米高的霓噔十字架,底座裝了馬達,可使閃亮的十字架四面轉動,使教會名氣更大。
  1958年,上海基督教各派在這裏舉行聯合禮拜,並正式把她的名字定為「沐恩堂」。文革期間停止宗教活動,教堂一度由南京中學使用。1979年起恢復宗教活動,教堂歸回基督教管理使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