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09, 2009

蟬聲

  站在球場與草場之間通道旁的樹叢與灌木叢中,四周都是人,空氣不是太流通,開始時有點難以忍受的悶熱,跟著靜靜地站在一旁,開始適應了周圍的氣氛,汗滴中感受到有另一種熱。
  球場中央的揚聲器與草場的可能相距太遠,聲音傳送不是一致,草場上的先響起來,未及一秒才到球場中央的響起,變成兩把聲音一先一後說著同一句說話,開始時還勉強聽到,但到後來國語演說則聽來十分吃力,雖是如此,所有人都耐心聆聽著。
  無論這裏多沸騰,蟬卻有自己的節奏。場內偶爾一片寂靜的空白,蟬聲正在這時響起,似是填補了這空檔;場內說到激昂,蟬聲也會同時響起,似是配合,似是爭鳴。
  蟬聲響亮,有如和應了那一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附:《李敖文集》諫諍——「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最後幾段:
  歷史上關於臣子勸皇帝的故事,很多很多。為勸皇帝而挨刀流血的,也很多很多。可是一些不要命的臣子們,還是要一個接一個,勸個沒完。宋朝一佔做過諫官的,叫做范仲淹,他曾有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他還做過一篇《靈島賦》,高叫作為知識分子的人,要——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
  表示一個人只有為「鳴」不計一切,才算是一個人。一個人要寧肯為「鳴」而死,也不要因沉默而活。在中國歷史上,向皇帝諫諍的人,理由並不見得止確,目標也不見得遠大,但是他們的基本精神則是一致的,那基本精神就是:
  看到壞的,我要說;
  不讓我說,不可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