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2, 2011

馬肉米線早餐

桂林火車站廣場

  步出火車站,見時間尚早,站在小小的廣場,嘗試適應這裏的空氣,一別數年,沒有了以前的燃煤味,溫度比預計清涼,污染略為改善,再回望桂林火車站,外觀比內裏好多了。
  沿中山南路向杉湖方向走去,目的是找吃早餐的地方,附近熟食很多,有玉米、菜肉包、煎餅等等,熱氣騰騰,十分吸引,可是初到貴境,暫時沒有膽量嘗試街邊食物,隨便找到一間店舖,準備吃的正是桂林特產——馬肉米線。
  店員問:「要多少?」
  「怎樣賣?」
  店員:「有二兩,有三兩,有素的,有葷的。」
  幾乎忘記了這裏的購買方法,不是每一碗計算,而是每兩計算。「馬肉米線,兩個二兩,多少錢?」
  「六元。」
  
二兩

  售票店員發給兩個「二兩」的牌,跟著又跑入廚房親手煮米線切肉,未幾喊我們到取。怎麼只得剩米線和幾片肉,沒有湯和其他香料?看著兩碗米線呆了一呆,店員反應快,用手指指後面,原來香料和骨湯是自己動手添,喜歡辣可多加辣椒,喜歡鹹可多加雪菜,還有豆角、葱花、芫茜和醬油等隨意,喜歡便可。

二兩桂林米線

  名為「馬肉米線」,至於那幾片是不是馬肉不得而知,硬中帶鹹,似曾風乾,另有新鮮肉,略肥,可能是豬肉。米線味道尚可,沒有辣椒醬油骨湯伴食,味道則嫌單調,以早點來說簡單廉宜快捷兼是熱食,在清涼的天氣中帶來了溫暖。
(龍脊梯田第二天12月3日)

7 則留言:

agnes 提到...

第一次知道原來買食物係可以逐雨計,真係好均真喎。睇到呢碗米線,已經feel到佢的好味!

匿名 提到...

可能是當年用糧票留下來的遺風,熟怎了略知二兩約為一碗飯,三兩四兩可當一餐了。
馬肉米線尚可,這間小店只是普通。

mk

匿名 提到...

一分錢一分貨,三元的話是很不錯的了,是你吃慣好嘢﹗

順道祝春節愉快,心想事成,多多山遊﹗

ky

MK110 提到...

現時中國食物貴多了,三元一碗真的是普通,貴的十元十五也有。三元二兩只可作早餐,回來前在桂林另一間吃,五元三兩好多了。

大家咁話,新一年祝你多去旅行,繼續努力。

(後話:這裏有一個挑剔,新年可不叫春節,頂多叫農曆新年,方便與西曆新年作分別。春節是偉大祖國才這樣叫,可作破壞傳統中國文化又一例證。)

匿名 提到...

有這分別嗎?英文都叫Spring Festival喎﹗那「新春」又如何呢?古人是怎樣叫「農曆新年」的?多多賜教。

ky

MK110 提到...

賜教不敢,年輕時也曾經不解,改革開放後才知是新年。抄一篇文章大概可知歲首來歷。摘自2011年2月3日即農曆辛卯年正月初一明報頭幾段:

一九一一年的農曆年歲首,或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不同的一個新年。隨着當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持續數千年之久的中國舊王朝一夜崩塌,如此使得百年前的這個農曆新年遂變得意義非凡——這是中國舊王朝最後一個農曆新年。

據說,西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率領臣下民眾,祭拜天地。自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尚書大傳》謂:「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寓意正月一日為一年之始,一月之始,一日之始。隋代《玉燭寶典》一書亦雲「正月一日為元日,亦雲『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其為一歲元始之意,在在可見。

不過,古時歷代對於歲首之日皆有不同稱呼。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等;至兩漢,又改為「三朝」、「歲旦」、「正旦」等;魏晉南北朝時則稱「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又稱「元旦」、「歲日」、「新正」等;逮及清代,倒是有相對恒定的名稱,即「元旦」或「元日」。元旦一詞,元為始,旦為天明之意,始於南朝詩人蕭子雲《介推》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在時間上,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亦不一致。夏朝以孟春元月為正月,商朝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亦沿用秦曆。後漢武帝有感曆紀繁亂,即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等製「太初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因此曆與夏代相同,故又名「夏曆」,此後遂為定制,直至民國肇始而予以廢除,長達2080年。

……

英文應該是「lunar new year」。現時將新曆新年稱為元旦,但農曆新年肯定不是甚麼節令,既不立春,也不冬至,新年便是新年。

匿名 提到...

謝謝賜教,咁Happy CNY啦﹗慳d手力唔使打咁多﹗:P

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