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28, 2012

作賤

  做就唔使講,講多數唔會做。
  這是看歐洲電影得出來的結論。
  問:「可否幫忙救出某人?」
  如果答應的話,多數只會望一望,然後低頭轉身去。
  已知結果(那個人早已經死Q咗)或口中答應心中不願,便會回答:「可以的話………………盡力而為…………」
  一如孝順父母,會不會每見到任何人都說自己孝順父母?
  又如總統或領袖,會不會不停講自己廉潔不貪財?為人民服務?
  大佬,莫非選個總統或領袖叫佢去貪污?不為人民服務?
  有無人咁樣虐待自己?
  本來全世界都應該無這樣人,不過世事總有例外,這種人就是中國人。
  中國人特別喜歡作賤自己,因為中國人從來都係奴隸。

附20120323光明頂「選舉倒數」:



附今天所看BBC新聞:
日福島核反應堆測出致命劑量輻射
高智晟家人獲准前往監獄探望
新德里抗議胡錦濤訪印自焚藏人死亡

星期二, 3月 27, 2012

留一點白

  大概花了二十五年時間,輸入約二百萬人,再用十五年時間,收賣當年的少壯派今天的話事人,又教育又洗腦教導一班有樓(住油麻地上海街望廟街「豪宅」)有家庭有子女月入唔超過五萬自以為「中產」的社會棟梁,答應一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新生代有機會入大學前途無可限量但對前景無要求喜歡逆來順受的未來主人翁,間中又嚇嚇地產會跌特區會死無大陸唔掂,抹黑願意跑出來爭取或示威如長毛之流係搞搞震無幫襯阻塞交通唔畀人開工阻住人發達,慢慢變成只得一種聲音。
  動用國家機器兩地政府公權力,先至掌握每個人的一切(包括小時候偷過粒糖門口放多張櫈考試唔合格睇過鹹書),再找來偽知識份子做喉舌開足宣傳機器,養大班一吹雞全部跪低的英雄豪傑,學孫中山秘密結社,經過精密計算時間配合,都唔知使幾多錢搞出一班變節的白黨,可惜對手只係一隻蠢豬,講得難聽點幾乎連飲奶力都出埋先至緊緊熟,埋單計計這些已經付了款。
  話就話七百萬,要嚇的只不過約一百二十五萬個家庭,基本上有一半已為了「中產」,心大心細又佔一半,掛住搵食再佔一半,剩下來要嚇的得二三十萬人,那些手握話事權卻得千多個,咁都管唔住,理應受罰,何來有獎?
  將來的代價是甚麼?唔知道。人類六十萬年來能夠馴服的動物不超過二十種,而且大部分都係食齋,野獸有本性,始終要咬要食肉,這不是牠的錯,係死都要養佢(或以為可以馴服)闖出來的禍。
  有些事情毋須太悲觀,在烈日高掛遍地陽光燦爛的日子,偶然映出月亮的蹤影,在落日餘暉漫天紅霞的同時,偶然也留一點白。

星期一, 3月 26, 2012

有運行



  有些事情真係唔係幾明,恭賀一個人會唔會只講對方的兩個英文字母?
  這段片喜歡看是另一回事(後半更可以不看),不過又真係唔係幾明,特別由一分十多秒開始,爵士唔知點解句句話都要講兩次,唔知係未心不在焉,可能以為鴻鵠將至,特區或佢有運行都唔定。

星期日, 3月 25, 2012

諜網謎蹤(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諜網謎蹤由英法德合拍,看完才翻查資料,電影改編約翰.勒卡雷同名小說,他亦是此片監製。之前改編他的電影包括「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
  喜歡英國或歐洲電影對白不多,分手見面都唔講多句,「撲克的面孔」,盡在不言中。又經常拍得黑黑沉沉,似是提醒繽紛彩色之下有灰暗。
  現在乜都講和諧,冷戰間諜電影唔多見,並不是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是面目變得更模糊,黑白難分。
  沒有一班願意犧牲的人站在最前線,何來有平靜富庶的生活?不過這些美好時光已成過去,緬懷不屬於新一代。
  忘記了過去,如何展望將來?
  將來自食惡果時就唔好怨啦。
  以下抄自網上電影資料:

簡介
  一個外勤人員的告密攪動了英國情報機構「圓場」得之不易的平靜,原來圓場十幾年來一直潛伏著蘇聯情報頭子卡拉安插的雙面間䜓,且是圓場四位高層中的一位。亂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乞丐」史邁利奉命出口。鍋匠、裁縫、士兵、窮鬼,究竟誰是奸細?記憶力像計算機一樣好
的史邁利鑽進塵封的故紙堆中尋找蛛絲馬跡,逐漸將真相抽絲剝繭,終於解開了卡拉設置的「最後一個聰明的結」……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來自英國民間的「鵝媽媽童謠集」。故事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英國的情報組織「圓場」和俄國的間諜機構「中心」都活躍在世界的間諜網中。當時「中心」的頭子卡拉很有心機地在圓場內部埋伏了一枚棋子,這名掩藏很深的「地鼠」作為雙面間諜位居圓場要職,有五個高層人士是最具嫌疑的。他們被上一任已經去世的圓場首長「老總」諷刺地用童謠中的「鍋匠,裁縫,士兵,窮人,乞丐」作為代號。
  當時已經離開圓場,過著難耐的被迫退休生活的喬治.史邁利(加利奧文Gary Oldman飾)本是被嫌疑的對象「乞丐」,但老總死後這件事的調查便斷了線。一日,當現已成為行動組——剝頭皮組頭目的彼得.吉勒姆(班尼狄甘柏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飾)來找他,並和他以及英國內閣辦公室專門負責諜報事務的總監督拉康一起,聽了一位精明的外勤人員里基.塔爾(湯哈迪Tom Hardy飾)在一次行動中意外從俄方得知的情報後,圓場有內鬼這件本被人認為是子虛烏有、老總在重病中多疑的顧慮被證實。史邁利也奉命出山,鍋匠——如今的圓場老大阿勒萊恩(托比.瓊斯Toby Jones飾),裁縫——風流才子比爾.海頓(哥連費夫Colin Firth飾),士兵——掌管東歐事務的資深間諜羅埃.布蘭德(塞倫.希德Ciarán Hinds飾),窮人——後勤部門點路燈組組長托比.伊斯特哈斯(大衛.丹席克David Dencik飾)……在這四人之中,究竟誰是背叛國家和自我的雙重罪人呢?  

一句話評論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對原著拿捏的非常準確,可以說他完全抓住了原著中的精髓,並且將其展示了出來。雖然沒有將原著裡的故事全部呈現在銀幕上,但是對小說的細節的打磨還是非常到位的。——衛報
  那些來自英倫的演員班底非常出色,他們的每一次演出和碰撞似乎都是真實的,而且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令人驚嘆。諸多細節和情節的表達,都讓人難忘。——郵報
  本片不僅將原著的情節大膽創新,而且還將對冷戰時期的反思巧妙地影射到了當下的時局之中。——綜藝
  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生人勿近》的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與他的同仁們則將那個充滿猜忌的年代栩栩如生地展現在銀幕之上,奉獻出了一部堪稱大師級作品的改編電影。——紐約閒暇

幕後製作
  導演自述
  當我第一次碰到約翰.勒.卡雷(本片的編劇兼製片人)的時候,他就非常明白他的願望——要製作電影版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告訴我說:「不要按照小說原著亦步亦趨地拍攝,也不要重拍電視劇版本,因為它們都已經存在。我不會干涉什麼事情。但是當你有任何想法的時候,請打電話來告訴我。 」我想我在字面上是服從他的意願。當然,我也沒有能力在一部電影裡把原著349頁的內容都拍攝出來。不過,我總是能想到辦法在電影裡拍出來小說的主題和一些關鍵性的情節,並表達出我所看到的內容。我覺得我們拍出了一部忠於原著的不錯的作品,可能在當今的社會中,這兩種內容的保存太過於少見,所以才顯得這部電影難等可貴?
  本片根據約翰.勒卡雷的同名原著改編。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威爾,1931年聲譽英國。十八歲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在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之後於伊頓公學教授法文與德文。1959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同時開始寫作。 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間諜》一舉成名,知名小說家格林盛讚:「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是重新拍攝而不是翻拍
  作為老版本的編劇,小說的作者約翰?勒?卡雷一直很想重新拍攝一遍《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的這種重新拍攝的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希望能在新的是代裡,重新喚醒這種經典冷戰小說的魅力,而且原著中的那種陰森、恐怖、危險無處不在的慌張感也讓他覺得,這本小說極適合於改編成一部主打氣氛和懸疑的電影。不過,卡雷希望的,並不是翻拍,而是從新改寫小說,新拍攝一部電影。
  卡雷的念頭得到了皮特.摩根(《女王》、《末代獨裁》、《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的支持,這位擅長描摹政治故事的編劇說:「原著小說是一本經典的冷戰間諜劇,作為編劇,我要做的就是把其中最有時代特徵和戲劇性的內容表達出來。因為原著是一本精緻、豐滿的巨著,所以改編的話,只能大刀闊斧地削減掉其中很多旁線和細節,只保留最典型、最閃光的情節和人物。而且這本小說對細節的描寫極為細緻,所以我只能在初稿的劇本中用大量的註釋來表達這些內容。當然,劇本並不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環節,可是對於那些看過小說的觀眾來說,劇本的好壞是他們一眼就可以辨析出來的。所以,我選擇了刪節,但不修改小說情節的改編方法。目的就是為了忠實於小說原著,並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對小說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說:「當我第一次碰到約翰?勒?卡雷的時候,他就非常明白他的願望——要製作電影版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告訴我說,不要按照小說原著亦步亦趨地拍攝,也不要重拍電視劇版本,因為它們都已經存在。我拍攝了一部我自己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當然,我也沒有能力在一部電影裡把原著349頁的內容都拍攝出來。不過,我總是能想到辦法在電影裡拍出來小說的主題和一些關鍵性的情節,並表達出我所看到的內容。我覺得我們拍出了一部忠於原著的不錯的作品,可能在當今的社會中,這兩種內容的保存太過於少見,所以才顯得這部電影難等可貴?」
  英倫班底
  《哈利.波特》系類讓全球影迷看到了英倫演員班底的璀璨演出,同樣,在這部影片中,全英倫的演員班底也帶來了奪目的表演。導演阿爾弗萊德森說:「這部電影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因為每個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不是無辜的人。而且,在那麼一個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每個人只能奢求自保,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要展示出這樣一種微妙的、混沌的狀態,是很難的。多虧了那群英國演員與身居來的氣質和他們對細節的處理,這部電影才能呈現出如此的質感。這些角色中,戲份最為吃緊的就是加里.奧德曼了。整部影片幾乎是靠他的演技穿綴起來的。可以說,如果我沒有奧德曼,那麼這部電影很可能就會流產。選擇奧德曼也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因為他在形象和氣質上與原版的演員亞歷克.基尼斯、與小說帶給我們的感受很不一樣。選擇他,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冒險。不過,我覺得,加里.奧德曼用自身的形象和表演為影片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覺。」
  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加里.奧德曼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比如在眼鏡店給自己挑了副眼鏡,吃了很多的甜食以稍稍長胖一點,讓自己更像是一個被生活和工作攪得精疲力竭的中年人。而且他還專程去拜訪了小說的作者約翰?勒?卡雷,並且模仿了卡雷的很多肢體語言和說話的語氣。加里.奧德曼說:「雖然卡雷不是演員只是個作家,但是我依然覺得他的身上有著喬治.史邁利(奧德曼在片中的角色名)的DNA。所以這些小的細節,對我塑造人物是有幫助的。」對於自己臉上精挑細選的眼鏡,加里.奧德曼說:「這是史邁利的標誌,就相當於007的阿斯頓馬丁和馬蒂尼,是無法缺少的元素。所以我很重視它。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人物自己的一個用品,更是能彰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道具。」

花絮
.本片是《生人勿進》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的首部英語片。
.影片在倫敦、布達佩斯和伊斯坦布爾取景拍攝。拍攝時間是2010年的10月7日到12月22日。
.影片的攝影師和剪輯師都曾經與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合作過那部著名的《生人勿進》。
.邁克爾.法斯賓德原本要在本片中扮演一個角色,可是因為拍攝檔期和《X戰警:初級》衝突,他的角色交到了湯姆.哈迪的手中。
.皮特.摩根撰寫了影片的第一版劇本,而且他也計劃要修改這個劇本、並撰寫最終的劇本。不過由於家庭成員的突然離世,他放棄了編劇工作。
.在經過劇組長達30個月的演員挑選之後,加里.奧德曼才最終入選影片的演員陣容。
.為了選擇到合適的眼鏡框,加里.奧德曼專門跑到了Old Focals選擇鏡框。在挑選了幾百副框子後,他終於選擇了一款黑色的鏡框。

星期四, 3月 22, 2012

木瓜糖水



  來到建水,下午吃的第一碗食物,便是這碗木瓜糖水,但無論怎樣看,內裏何來有木瓜?




  找旅館找了大半個鐘,放下行李終於可以鬆一鬆,加上陽光普照,天氣略熱,閒逛來到木瓜老店,目錄品種繁多,一時未知哪樣比較可靠,見木瓜糖水小的只售一元,加上木瓜屬水果,應該容易適應,於是點了兩碗。
  老闆立刻從甕中盛出透明狀的固體倒入碗中,再加有顏色的糖醬,放上匙遞給我們。拌了拌送入口中,甜是甜,可沒有木瓜味道。顧盼四周,似乎個個都係木瓜糖水,一來可能較廉宜,二來容易入口及解渴,可是透明狀的固體究竟是甚麼?
  直至整碗吃完也試不出,只能想像和我們在此地吃的涼粉或大菜糕,想問時又不見老闆蹤影,無奈帶著謎團離開了木瓜老店。

星期三, 3月 21, 2012

任務



  每次去旅行,阿軍必相隨,分配的任務非常重要,無論是住酒店也好,旅舍也罷,牀位都唔緊要,一入房一定像大爺一樣,坐在牀頭櫃,守護著電筒。
  近年多了個阿妹,間中也會擔任此任務,不過最主要都係尋找美食,尤其早餐,因為有時候中餐或晚餐怕人多不能出現,錯過了太多咁話。
  去元陽梯田時,多帶了頭燈,所以一人管一樣,不分彼此。





  帶電筒旅行只為防備,未曾用過。住在新街鎮雲梯順捷酒店時,因為鎮上重鋪主電纜,晚上突然遇上停電,頭燈電筒都用齊,總算機會「難得」。

星期二, 3月 20, 2012

「改革開放」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中國其中一個少數民族——彝族,多從今天共產中國觀點。這也不要緊,反正中國以漢族為主,加上今天的強大,相信也沒有人多加留意。
  生活在香港,很少機會覺得自己是漢族人。記得某一年(算一算也在二十多年前)前往雲南與緬甸接壤的瑞麗旅行,入住旅館時,登記表其中一欄須填寫屬於哪一民族,填寫時有疑惑,因為一時間不曉得屬於何民族,所以沒有填寫,接待人員略一遲疑,拿回鄉證一看,自言自語兼一面填寫:漢族。
  住在殖民地香港並不一定屬於漢族,不過這是後話,即是去到外國,見到黑頭髮黃皮膚都會認為那人一定是中國人一樣,管他拿甚麼護照。
  中國特別是共產中國總以五十六個少數民族而自豪,但有沒有問點解何以稱為「少數民族」?指人口少?指居住地點不在中原?指生活習慣不同?指習俗有別?指血統不同?指從外地遷入?還是指被趕至邊疆?
  BBC一則報道:毒品艾滋導致四川彞族危機報道,資料來源「三聯生活副刊」,彝族人網刊載了原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孤兒淒涼現狀調查
  彝族除了住在偏遠山區之外,大部分已被漢化,共產中國唯一「德政」,便是將少數民族當作旅遊資源,讓住在沿海及中原的遊人以獵奇眼光觀賞,加上「改革開放」富起來,掠奪資源變本加厲,毒品愛滋流行,較窮困地方經不起富庶地方引誘,荼毒加深,使原有的語言、習俗、文字等等逐漸消失,怪不得新疆西藏青海甘蕭四川雲南今天會如此仇恨。

星期日, 3月 18, 2012

回到中大



  如果不是特別的日子,又怎會來到中文大學。
  肥羊話個「曦」字筆畫多,總共二十畫,當日要寫夜又寫自然會發覺其實並不難,唔覺唔覺又話畢業啦。
  崇基真係很少到,原來當年搭火車次次都經過。印象最深係四隻手指,因為要到范克廉樓游完水兼食碟飯。成日都話中大好多鬼,但夜深步行超過半小時至士林路聯合苑,碰到的點會分得清到底係唔係,可能佢以為我係都唔定……
  門外的巴士站多了個候車亭,大門多了閘,木瓜樹長到四樓高,曾經有蛇的日子,開燈關燈的歲月,這就是往日的時光……今天新建築林立,舊樓房依舊,記憶伴著變遷歷久常新。



















星期五, 3月 16, 2012

三隻嘢

  放工回家,未踏入門口,已聽見阿嫲從房中喝出來:「明天我唔睇嗰三隻嘢!」
  三隻嘢?
  鏡頭一轉,只見三隻嘢——阿妹、阿軍和賊仔全身發抖高舉雙手貼埋牆,瞪大雙眼劈大口,阿妹口咬住半塊麵包,另半塊已跌在地上;阿軍扮作鎮定,仍一臉惶恐,飲緊嘅可樂一半已經倒咗落地;賊仔見慣世面,心忖雖然無護照都想去義大利,但係阿嫲無理由會知道。
  明明三隻嘢唔需要阿嫲睇,亦唔會畀阿嫲發現,多數時間係阿嫲瞓咗覺先走出嚟作反,搞亂間屋,阿嫲亦唔知嗰三隻嘢做緊乜,最多睇到旅行照片時笑吓,然後話:「嗰幾隻嘢都去咗咁幾多地方玩。」
  咁點解阿嫲無端端突然間咁話:「明天我唔睇嗰三隻嘢!」
  於是入房問個清楚,只見阿嫲鬼咁勞氣指住部電視係咁鬧:「都唔知有無搞錯,個個台話聽日唔知做乜鬼辯論,阻頭阻勢,整到無哂節目睇,選特首關我哋叉事咩,我哋都無得投票,使唔使個個台都做同一個節目,都唔知有無搞錯,一於轉睇南方衛視。」
  三隻嘢立刻舒一口氣,定晒。

星期四, 3月 15, 2012

元陽梯田之家禽家畜



  上次去桂林龍脊梯田正值冬天,見不到水牛(可能在山下),今次去雲南元陽同樣是冬天,則見水牛帶著牛犢,或許不是農忙的日子,養育下一代此其時,可見四季有序。





  田旁一大一小休息,牛犢應出生不久,母牛見我們步近,急忙低叫,似警告或提示,保護下一代的天性不容置疑。





  在農村,鴨應該最自由,除了左搖右擺四圍走,得閒又可落水游。



  公雞係未天亮才啼?住在城市始終有懷疑,有時覺得成天都在啼,至天亮係咁啼,如何熟睡都會被吵醒,不過一夫當關的氣勢,的確代表清晨的來臨。




  鵝的叫聲與鴨不同,自恃身形較大,對待陌生人毫不客氣,小路相遇,鼓起胸膛平伸頸項,一面叫一面衝過來,雖然不怕被咬,但也怕纏繞,只好向旁避開。一面之緣認識了鵝的高傲。




  在其他地方所見,養豬多在豬欄,以稻草作墊,怎樣看也不是清潔的地方。可是在這裏,豬欄竟然是光滑的水泥地,黑毛豬更可四圍走,難道不怕走失?可能連動物也明白不自由毋寧死這道理。







  甚至初生的小豬都係咁,白天跑出來捉迷藏。
  農村生活較艱辛,間中也有偷閒時。

  後記:以為中國早沒有了黑毛或黑皮豬,幸好雲南所見依然存在,稍稍安心。

星期三, 3月 14, 2012

星光夢裏人



  一套用最新技術拍攝的黑白默片,獲頒奧斯卡最佳電影,為何如此?只因有夢。
  黑白電影獲獎,無情嘲諷今天。嘲諷那些左手拿著iPhone,右手拿著iPad的人,以為捧著個蘋果等同朝聖,以為擁有最新科技眼觀四方掌握未來,結果只令人類更無知,坐以待斃。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昨天如何風光已成過去,今天怎樣看能否拋卻昨天,明天?明天最緊要繼續有夢。
  當連夢想都失去,只懂拿著iPhoneiPad等待最新型號而發狂,等候未知來臨,何來有創新?
  電影誕生一百周年時,其中一輯紀錄片介紹法國電影,訪問其中一位電影製作人員,說到已經沒有人再記得阿倫狄龍、高達、新浪潮等等等等,說明法國電影已死。
  雖然如此,重拾夢想,始終有人欣賞。

星期二, 3月 13, 2012

準備中

  每次自助遊,身邊人總有很好的安排,為自己精心準備每天的行程,自己就維維諾諾的附和,但心知準備是需要時間的付出,幸好現在有了互聯網的幫忙減卻不少功夫。
  選訂了航空公司及班次,便可在電腦上選擇座位;車票、火車票,商量哪天訂購才可享更便宜的優惠;酒店房間要哪一類型,除了經濟外,簡潔也同樣重要,選着選着,這裏楞三天,哪裏住二天,終於辦妥;資料搜集,好像永永遠遠都有着無盡的資料,到圖書館、維基、旅遊網、官方網站林林總總,令人有點昏;食店及手信也同樣認真搜集,哪間冰淇淋出名,這間吃燒骨,那間吃牛排,還有百年香皂店地址在哪,中央市場在哪裏……
  雖然頭髮漸白,臉上添了歲月的痕跡,但仍愛背上背包踏天下,看看人家的生活,地方的古蹟,就是很好的欣賞,看見身邊人為每次旅行忙忙碌碌,全情投入,經常在你身邊團團轉,既擔心又開心,所以對他的每個安排又豈能埋怨,鄉下婆總是樂於安份地享受!

星期日, 3月 11, 2012

讀BBC地震一周年新聞

  三月十一日,日本地震一周年。地震躲不開,海嘯避不過,但是否有些災難能夠預防?
  地球資源不會無窮無盡,自從人類由使用至浪費已經幾百年,將來如何無人知道,核能能否解決供應言之尚早,幾次核災足以為戒,奈何人類貪婪無休無止,手握智慧之鑰怎樣破解,地球才不致滅亡。
  這不是一兩代人的問題。今天過得快活,明天並不一定精彩,沒有明天,今天努力等同白費。
  附BBC福島核事故是人類的共同教訓與警鐘福島核事故的真相與責任日益朦朧

星期五, 3月 09, 2012

十六湖國家公園



  有人將克羅地亞十六湖國家公園稱為西方的九寨溝,雖然如此,但兩者應該有很大的分別。
  始終沒有去過九寨溝,兩三次擦身而過,不是不想去,而是別人除了靚之外,好像再沒有其他形容,所以將九寨溝的美留在心中,永遠保持幻想與神秘。
  去克羅地亞只是很偶然的機會,去前對十六湖毫無認識,沒有偏見,亦不能比較,只有對那裏的印象。














  兩者肯定大不同。
  如果真要比較,十六湖較廣,九寨溝則幽。十六湖讓人融入其中,山水共處,享受大自然;九寨溝只能從旁窺探,背後永遠有枷鎖,難以甩開沉重的包袱。
  十六湖或會重來,九寨溝嘛,似乎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