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月 25, 2012

諜網謎蹤(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諜網謎蹤由英法德合拍,看完才翻查資料,電影改編約翰.勒卡雷同名小說,他亦是此片監製。之前改編他的電影包括「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
  喜歡英國或歐洲電影對白不多,分手見面都唔講多句,「撲克的面孔」,盡在不言中。又經常拍得黑黑沉沉,似是提醒繽紛彩色之下有灰暗。
  現在乜都講和諧,冷戰間諜電影唔多見,並不是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是面目變得更模糊,黑白難分。
  沒有一班願意犧牲的人站在最前線,何來有平靜富庶的生活?不過這些美好時光已成過去,緬懷不屬於新一代。
  忘記了過去,如何展望將來?
  將來自食惡果時就唔好怨啦。
  以下抄自網上電影資料:

簡介
  一個外勤人員的告密攪動了英國情報機構「圓場」得之不易的平靜,原來圓場十幾年來一直潛伏著蘇聯情報頭子卡拉安插的雙面間䜓,且是圓場四位高層中的一位。亂局之下,已被迫退休的「乞丐」史邁利奉命出口。鍋匠、裁縫、士兵、窮鬼,究竟誰是奸細?記憶力像計算機一樣好
的史邁利鑽進塵封的故紙堆中尋找蛛絲馬跡,逐漸將真相抽絲剝繭,終於解開了卡拉設置的「最後一個聰明的結」……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來自英國民間的「鵝媽媽童謠集」。故事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英國的情報組織「圓場」和俄國的間諜機構「中心」都活躍在世界的間諜網中。當時「中心」的頭子卡拉很有心機地在圓場內部埋伏了一枚棋子,這名掩藏很深的「地鼠」作為雙面間諜位居圓場要職,有五個高層人士是最具嫌疑的。他們被上一任已經去世的圓場首長「老總」諷刺地用童謠中的「鍋匠,裁縫,士兵,窮人,乞丐」作為代號。
  當時已經離開圓場,過著難耐的被迫退休生活的喬治.史邁利(加利奧文Gary Oldman飾)本是被嫌疑的對象「乞丐」,但老總死後這件事的調查便斷了線。一日,當現已成為行動組——剝頭皮組頭目的彼得.吉勒姆(班尼狄甘柏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飾)來找他,並和他以及英國內閣辦公室專門負責諜報事務的總監督拉康一起,聽了一位精明的外勤人員里基.塔爾(湯哈迪Tom Hardy飾)在一次行動中意外從俄方得知的情報後,圓場有內鬼這件本被人認為是子虛烏有、老總在重病中多疑的顧慮被證實。史邁利也奉命出山,鍋匠——如今的圓場老大阿勒萊恩(托比.瓊斯Toby Jones飾),裁縫——風流才子比爾.海頓(哥連費夫Colin Firth飾),士兵——掌管東歐事務的資深間諜羅埃.布蘭德(塞倫.希德Ciarán Hinds飾),窮人——後勤部門點路燈組組長托比.伊斯特哈斯(大衛.丹席克David Dencik飾)……在這四人之中,究竟誰是背叛國家和自我的雙重罪人呢?  

一句話評論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對原著拿捏的非常準確,可以說他完全抓住了原著中的精髓,並且將其展示了出來。雖然沒有將原著裡的故事全部呈現在銀幕上,但是對小說的細節的打磨還是非常到位的。——衛報
  那些來自英倫的演員班底非常出色,他們的每一次演出和碰撞似乎都是真實的,而且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令人驚嘆。諸多細節和情節的表達,都讓人難忘。——郵報
  本片不僅將原著的情節大膽創新,而且還將對冷戰時期的反思巧妙地影射到了當下的時局之中。——綜藝
  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生人勿近》的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與他的同仁們則將那個充滿猜忌的年代栩栩如生地展現在銀幕之上,奉獻出了一部堪稱大師級作品的改編電影。——紐約閒暇

幕後製作
  導演自述
  當我第一次碰到約翰.勒.卡雷(本片的編劇兼製片人)的時候,他就非常明白他的願望——要製作電影版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告訴我說:「不要按照小說原著亦步亦趨地拍攝,也不要重拍電視劇版本,因為它們都已經存在。我不會干涉什麼事情。但是當你有任何想法的時候,請打電話來告訴我。 」我想我在字面上是服從他的意願。當然,我也沒有能力在一部電影裡把原著349頁的內容都拍攝出來。不過,我總是能想到辦法在電影裡拍出來小說的主題和一些關鍵性的情節,並表達出我所看到的內容。我覺得我們拍出了一部忠於原著的不錯的作品,可能在當今的社會中,這兩種內容的保存太過於少見,所以才顯得這部電影難等可貴?
  本片根據約翰.勒卡雷的同名原著改編。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威爾,1931年聲譽英國。十八歲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在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之後於伊頓公學教授法文與德文。1959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同時開始寫作。 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間諜》一舉成名,知名小說家格林盛讚:「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是重新拍攝而不是翻拍
  作為老版本的編劇,小說的作者約翰?勒?卡雷一直很想重新拍攝一遍《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的這種重新拍攝的想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希望能在新的是代裡,重新喚醒這種經典冷戰小說的魅力,而且原著中的那種陰森、恐怖、危險無處不在的慌張感也讓他覺得,這本小說極適合於改編成一部主打氣氛和懸疑的電影。不過,卡雷希望的,並不是翻拍,而是從新改寫小說,新拍攝一部電影。
  卡雷的念頭得到了皮特.摩根(《女王》、《末代獨裁》、《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的支持,這位擅長描摹政治故事的編劇說:「原著小說是一本經典的冷戰間諜劇,作為編劇,我要做的就是把其中最有時代特徵和戲劇性的內容表達出來。因為原著是一本精緻、豐滿的巨著,所以改編的話,只能大刀闊斧地削減掉其中很多旁線和細節,只保留最典型、最閃光的情節和人物。而且這本小說對細節的描寫極為細緻,所以我只能在初稿的劇本中用大量的註釋來表達這些內容。當然,劇本並不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環節,可是對於那些看過小說的觀眾來說,劇本的好壞是他們一眼就可以辨析出來的。所以,我選擇了刪節,但不修改小說情節的改編方法。目的就是為了忠實於小說原著,並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對小說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說:「當我第一次碰到約翰?勒?卡雷的時候,他就非常明白他的願望——要製作電影版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他告訴我說,不要按照小說原著亦步亦趨地拍攝,也不要重拍電視劇版本,因為它們都已經存在。我拍攝了一部我自己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當然,我也沒有能力在一部電影裡把原著349頁的內容都拍攝出來。不過,我總是能想到辦法在電影裡拍出來小說的主題和一些關鍵性的情節,並表達出我所看到的內容。我覺得我們拍出了一部忠於原著的不錯的作品,可能在當今的社會中,這兩種內容的保存太過於少見,所以才顯得這部電影難等可貴?」
  英倫班底
  《哈利.波特》系類讓全球影迷看到了英倫演員班底的璀璨演出,同樣,在這部影片中,全英倫的演員班底也帶來了奪目的表演。導演阿爾弗萊德森說:「這部電影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因為每個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不是無辜的人。而且,在那麼一個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每個人只能奢求自保,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要展示出這樣一種微妙的、混沌的狀態,是很難的。多虧了那群英國演員與身居來的氣質和他們對細節的處理,這部電影才能呈現出如此的質感。這些角色中,戲份最為吃緊的就是加里.奧德曼了。整部影片幾乎是靠他的演技穿綴起來的。可以說,如果我沒有奧德曼,那麼這部電影很可能就會流產。選擇奧德曼也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因為他在形象和氣質上與原版的演員亞歷克.基尼斯、與小說帶給我們的感受很不一樣。選擇他,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冒險。不過,我覺得,加里.奧德曼用自身的形象和表演為影片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覺。」
  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加里.奧德曼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比如在眼鏡店給自己挑了副眼鏡,吃了很多的甜食以稍稍長胖一點,讓自己更像是一個被生活和工作攪得精疲力竭的中年人。而且他還專程去拜訪了小說的作者約翰?勒?卡雷,並且模仿了卡雷的很多肢體語言和說話的語氣。加里.奧德曼說:「雖然卡雷不是演員只是個作家,但是我依然覺得他的身上有著喬治.史邁利(奧德曼在片中的角色名)的DNA。所以這些小的細節,對我塑造人物是有幫助的。」對於自己臉上精挑細選的眼鏡,加里.奧德曼說:「這是史邁利的標誌,就相當於007的阿斯頓馬丁和馬蒂尼,是無法缺少的元素。所以我很重視它。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人物自己的一個用品,更是能彰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道具。」

花絮
.本片是《生人勿進》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的首部英語片。
.影片在倫敦、布達佩斯和伊斯坦布爾取景拍攝。拍攝時間是2010年的10月7日到12月22日。
.影片的攝影師和剪輯師都曾經與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合作過那部著名的《生人勿進》。
.邁克爾.法斯賓德原本要在本片中扮演一個角色,可是因為拍攝檔期和《X戰警:初級》衝突,他的角色交到了湯姆.哈迪的手中。
.皮特.摩根撰寫了影片的第一版劇本,而且他也計劃要修改這個劇本、並撰寫最終的劇本。不過由於家庭成員的突然離世,他放棄了編劇工作。
.在經過劇組長達30個月的演員挑選之後,加里.奧德曼才最終入選影片的演員陣容。
.為了選擇到合適的眼鏡框,加里.奧德曼專門跑到了Old Focals選擇鏡框。在挑選了幾百副框子後,他終於選擇了一款黑色的鏡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