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香港電台一則幾日前的即時新聞市建局於深水埗開展兩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在深水埗開展兩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其中一個位於通州街270至286號、桂林街1至5號,項目樓宇又名「通州大廈」,樓高9層,樓齡近50年,約有304個住戶及14個商舖受影響。
另一個項目位於九龍道1至3B號及僑蔭街1至5號,樓宇樓高8層,樓齡超過50年,約有112個住戶及9個商舖受影響。兩個項目日後將發展住宅及零售用途。
需求主導項目是由部份業主主動向市建局提出重建,但要在市建局發出收購建議起75日內,有至少8成業權接受收購,項目才能推行。
二零一零年遊桂林龍脊梯田,當地以杉木建屋於山中,任憑風吹雨打,動輒四十年至六十年不倒,有維修保養的話,可用八十年左右。
近年大量以杉木建新屋,原因除了吸引遊客,另外就是農民收入增加兼改善居住環境,例如加建浴室廁所。這是後話。
意大利小鎮聖吉米尼亞諾水井廣場場建築建於中世紀,超過五百至七百年,今天尚有人居住,或改建成博物館展覽館,仍然具有屋的功用。
維修保養良好,看來仍可屹立數百年,讓今天能夠知道歷史之興衰。
就算上海一間沒有人理會的破廳堂,相信也有百多年歷史。
這間用了不到二十年的小學,年前亦已夷為平地,待建四線馬路。
特區香港呢?一座超過五十年的稱為舊樓,需要拆卸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部分城市建成的樓宇已全用鋼筋水泥,使用期超過一百年,但在特區香港,三十年已是舊樓,五十年便拆卸,多浪費。
所以有個話自己好環保的高級華人陸小姐跑出來,話自己沖涼洗頭二分半鐘可成典範。唔係你環保,而係你有咁嘅條件。
慳多少水有甚麼用呢?你二分半鐘沖一世涼都唔夠拆一座樓所帶來的破壞環境。
都係唔好理咁多,有錢嘅時候就要拆拆拆,將舊的全抹走,唔係點有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