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12, 2013

聖母憐子



  維基百科米高安哲羅條下其中一段介紹了聖母憐子:

  一四九七年十一月,法國駐聖座大使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雕塑聖殤像(Pietà或譯聖母哀悼基督、聖母憐子),這件雕塑後來成為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委託合同在次年八月簽訂。作品完成時,米開朗基羅只有二十三歲。作品受到了時人的好評。據記載,雕塑完成不久,米開朗基羅得知有傳言稱雕像的創作者是克里斯多弗羅.索拉里,米開朗基羅隨即在雕像中聖母胸前的肩帶上刻下了「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所作)。這也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簽名的作品。這件作品至今保存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裏。近年,有研究者認為「拉奧孔與兒子們」並不是古羅馬的作品,而是米開朗基羅在羅馬的這一段時間裡的創作。

  米高安哲羅創作這件作品時只有二十三歲,已經天才橫溢,充滿激情與熱情,完成曠世雕像。後來也有以此聖母憐子為名的作品。
  那時候,米高安哲羅不會看到死亡,所以將大理石賦予生命,潤滑仿如真,表達的不止是藝術,更表現了聖母的哀傷與憐憫,哀不是喪子之痛,而是哀人間的罪孽,憐憫人類的無知。同時左手微微張開,將寬恕發揮得淋漓盡致,彰顯母愛的偉大。
  從雕像中讓人所看到的不是死亡,而是付出,更是重生的開始,繼而追隨聖母知道兒子所曾經走過的道路。
  附當年的一篇報道及幾張照片:

  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襲擊者一面用鐵錘敲打聖母瑪利亞,一面喊著「我是耶穌基督!」參觀者大都被嚇得呆若木雞,一名保安人員跑過來,抓住這人的紅色長髮,將他拉走,不讓他繼續發瘋似的敲打塑像,可惜,米高安哲羅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聖母憐子」像已被破壞。
  這天上午,到這裏來做降靈節禮拜的人漫步穿過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巴西利亞迴廊,讚美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聖母憐子」是一尊聖母抱著平臥的耶穌的雕塑,和以往一樣被靜默的人群圍觀。一名名叫拉茲勒.托思的匈牙利人看來像一名很普通的遊客,後來他突然舉起了鐵錘。聖母的左臂被擊斷,面紗和鼻子被擊碎,連左眼也受到損壞。
  在托思被送往警察局之後,教宗保祿視察了現場。他跪下祈禱,並說這是「嚴重的精神創傷」。雕像已被一塊紅布蒙上。
  梵蒂岡藝術專家一起對損壞情況評估,由於損壞部位已經破碎,所以只有可能修復雕像的外形,而無法彌補她的原來美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