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15, 2014

以馬忤斯晚餐


  卡拉瓦喬(CARAVAGGIO)繪於一六零五年至一六零六年的〈晚餐在以馬忤斯〉(The Supper at Emmaus)即將來港展覽,前幾天經過大古廣場,巨型熒幕投影了這幅名畫。
  一六零一年,卡拉瓦喬已畫了一幅〈晚餐在以馬忤斯〉,現藏於英國倫敦國家畫廊,台灣視覺素養學習網這樣介紹:

  劇場性的燈光照明、戲劇性的動作、無懈可擊的寫實功力——這件作品是卡拉瓦喬最傑出的畫作。所描繪的場所是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小旅館,內容是基督的兩位門徒恍然大悟,與他們共餐的男子正是復活的救世主。門徒是在基督為牧羊神禱告時察覺得,因為基督在被釘上十字架前最後晚餐時也曾為牧羊神禱告。克雷歐帕驚慌之餘,從椅子站了起來;另一位使徒平展手臂;小旅館的店東陷入沉思。
  這幅畫與卡拉瓦喬多數作品一樣把人物安排在畫布的前景,背景則用陰影。左上角像似打下劇場的聚光燈,影子自基督的頭部周圍形成所謂的「後光」。桌上烹煮好的雞、麵包、酒、以及水果,都極其細緻、真實地描繪,它們分別象徵聖體的神祕﹝麵包及酒﹞、死亡﹝煮過的雞及腐爛的水果﹞;以石榴表示復活,這是希臘神話中半年在黃泉渡過,春天甦醒的珀耳賽福涅。



  今次來港展出的〈晚餐在以馬忤斯〉,現藏於意大利米蘭布雷拉畫廊,其他藏畫還有拉奜爾的〈聖母的婚禮〉。布雷拉畫廊網頁中其中Sala XXIX展示藏畫位置。
  開啟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家——卡拉瓦喬有以下介紹:

  對庶民鮮明直接的關懷注定讓卡拉瓦喬在他的時代飽受爭議,加上他難以相 處的性格讓他同時成為不斷惹禍上身的麻煩人物。不知是苦難總會找上藝術心靈,或是藝術心靈自身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導向苦難?一六零六卡拉瓦喬因為自己無法控制的狂暴情緒犯下殺人罪,他逃離了羅馬。
  離開羅馬,等於離開了安穩的生活,他成為一個待追捕的逃犯,從一地逃到另外一地,每當被發現,就要往下一個地方逃。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走向了另一個心靈階段。
  他畫了第二次的以馬忤斯,流亡前第一次畫時,桌上還擺著不少色彩鮮豔的食物,耶穌披著紅袍,年輕俊雅,和門徒高談闊論,到了第二次,只剩下簡單的麵包和水,殘破、貧困,每個人的臉上都有著深深的憔悴,耶穌更是整個消瘦蒼老了一圈。他在幽微的黑暗中平靜而輕聲的談話,柔和而謙卑,周圍的人專注傾聽著,彷彿被他的話語碰觸到內心深處某些深層的需要。


  關於這幅畫的詳細介紹,網上找了一會都找不到,意外在大陸的互動百科以馬忤斯的晚餐找到,也一併記下。

以馬忤斯的晚餐——故事簡介
  以馬忤斯的晚餐是宗教畫作裡不朽的題材;耶穌在上十字架三天以後復活(Resurrection),這一天就是復活節。「早上,若干聖女發現耶穌的墳墓已經成為一空墳,而晚上耶穌又在聖女摩達臘的馬利亞之前顯現了」(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兩個聖徒在去以馬忤斯(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小城)的路上,碰見一個陌生人,這兩個聖徒在講述著這兩天來發生的事情,這個陌生人——如我們能猜出的那樣就是基督,他和他們一起到了以馬忤斯的一個小飯店。在這兩個聖徒祝禱了以後睜開眼睛,準備用餐時,才發現這個不相識者正是基督,而基督在他們驚恐萬狀之時忽然不見了。以馬忤斯是地名,耶穌復活以後在此第一次向門徒顯示。它的重要性不亞於聖週四的「主的晚餐」,但不知道為什麼四部福音書裡提及它的部分並不多,僅僅只有《路加福音》有較為詳細的記載,《馬可福音》只有兩句話提及,而其餘兩部福音書乾脆隻字不提。
以馬忤斯的晚餐 - 卡拉瓦喬作品

《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
作者:卡拉瓦喬
類型:布面油畫
創作年份:1601年至1602年
尺寸:139×195cm
現存地:英國,倫敦,國立畫廊
  從這幅作品開始,我們的欣賞之旅就要進入十七世紀。對於每一位繪畫愛好者而言,這個世紀的藝術都很有看頭。經過二三百年的文藝復興,畫家已經充分掌握瞭如何去再現一個真實世界的技術,而且他們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節故事方面做得更加充分。儘管不同畫家運用著不同的手法與風格,但他們的作品都很好懂,不需要太多的註解,它們本身就像是在上演一出劇目、講著一個故事或者告訴我們一件發生在身邊的事。
  這種樸素、真實的畫風是從一個名叫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da Caravaggio,1571-1610)的年輕人開始的。他的生命像拉斐爾一樣短暫,只活了三十七歲,社會地位也十分卑微,不僅出身貧寒,而且即使有了一些名氣後也是終日與市井百姓混在一起,甚至連他的名字都只是一個綽號,那是他出生的小村子。然而,卡拉瓦喬卻注定是時代的變革者,他的畫風影響了其身後整整一個世紀,其中既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弗蘭德斯地區的天主教畫家,也包括荷蘭地區的新教畫家。圖中《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是他的一件代表作,就讓我們通過它來體味一下卡拉瓦喬的藝術中最具魅力和創造性的地方。
  畫面表現的是一個聖經故事。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一個名叫以馬忤斯的小村子,門徒們正在談論基督遇害的事,他們對第三天早晨的神蹟將信將疑,有婦女們說基督的身體從墳墓中不翼而飛了,還有天使顯現,說基督已經復活。這時,一直在他們身邊的陌生人說話了,將從摩西到先知的所有預示都講給眾人聽,並分給每人一塊麵包表示對邀請他共同進餐的感謝。這時人們的眼睛才亮了起來,驚喜地發現此陌生人就是耶穌基督,救世主果然毫髮無傷地複活了,而且親自向門徒顯現。在作品中,卡拉瓦喬選擇了門徒突然認出基督的一刻,為了表現人物內心的震驚,他採取了大膽的短縮透視手法。畫面左邊的人雙手撐著椅把,似乎正要推倒凳子一下子站起來,右邊的一位張開雙臂,不知該如何來表達此刻的興奮之情。襯著背景中的暗黑色牆壁,一束亮光打在基督的臉上,紅、白對比的明快色調無疑使他成為整幅畫面的中心。如果留心觀察還會發現,以基督的頭部為中心,他伸出的手臂與左邊的門徒構成一條直線,又與右邊門徒的雙臂構成一個開放的三角形,畫面的空間向我們敞開,觀眾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劇中人,被捲入激動不已的情緒當中了。這時我們會注意到,擺在餐桌上的一籃水果已經有一半掉在了邊緣外面,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翻下來,令人忍不住想伸過手去托它一把。湊近一看,又會發現,這些籃中的水果已經熟透了,有的已經裂開,有的已經變質,出現了菌斑。這又讓人想到什麼呢?塵世的一切終將腐爛,只有上帝與基督的神性是永恆不滅的,即使肉體死去精神仍然得以復生,這不正是全部信仰的根基麼?

  從表面看兩幅畫,像由絢爛追求平淡。另有網上畫廊Supper at EmmausSupper at Emmaus介紹,圖片亦來自這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