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28, 2014

《羅馬浮世繪》(The Great Beauty)



  有些電影真係睇完都唔係幾明,不過唔緊要,有時過了一段時間,也許能夠大概知道,正如這部羅馬浮世繪
  身處第三世界,三年前有幸去過羅馬,表面的陳舊,內裏的清醇,似乎不屬於現代。羅馬有點自知之明,知道繁華不再,昔日留下已成遺產,懂得保存尚且散發幽香,可惜今天金錢掛帥浮名當道虛偽扭曲扮嘢網絡世界,已經沒有人有閒欣賞,也許那一日來臨之時,倒不如躲進黑暗靜待逝去。
  六月中因為法國鐵路罷工,被迫路過巴黎,發覺巴黎依舊璀璨,音樂不停熱鬧如昔,突然間略為瞭解《羅馬浮世繪》滲出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絢麗總會歸於平淡,美好時光終會一去不返。
  這時也想起納蘭性德的一首詞: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附頭條日報一篇羅馬的失落,同樣喜歡結尾時寧靜美麗的台伯河

油尖多士——羅馬的失落(2014-03-25)
  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馬浮世繪》是一齣很奧妙的電影,節奏像一篇散文,談的是哲學,畫面富有詩意,精緻華美如藝術品。
  首先羅馬這個城市已經是一座藝術品。人生短促,但羅馬永恒,羅馬的噴泉、教堂、宮殿、繪畫、雕塑,由往日許多天才傾注心力創造,在後世眼中永遠鮮麗如初見,無情而不朽。
  羅馬是人類文明史上最豪奢的一筆文化遺產,唯美而感性,追求感官享受的極致:美食、華服、性愛。在羅馬縱情這一切物慾,不但不惡俗,而且天經地義,甚至優雅風流。
  羅馬本身就是一場流動的盛宴,正如電影結尾字幕的一連串鏡頭,沿河穿越一座又一座石橋,祥和沉靜,似幾百年來,今天與米高安哲羅當年所見沒有太大分別。
  意大利擁有過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藝術成就,曾經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意大利人對美學的精擅,依然獨步全球。但正如電影男主角的一句戲言,意大利也似一直在走下坡,尤其今天的羅馬,有許多外來的陌生人加入,帶來全球化,古典的羅馬已經不合時宜,懂得欣賞的人愈來愈少,羅馬的美在凋零,像一個家業凋零了很久的沒落貴族,只剩下對往日的回憶,電影講的是意大利文化精英的失落與傷感。羅馬不復羅馬,鄉關何處?這個世界一味向前看,錯過多少往昔的美好。(陶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