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廣西玉林近年夏至有一個名為玉林荔枝狗肉節。唔知幾時開始,凡有慶祝必稱「節」,究竟有無這回事?
以前只稱中秋端午,漸變「中秋節」「端午節」,後來更有「春節」「國慶節」,翻查日曆並無「春節」這回事,想來必與外來翻譯有關。
記得幾十年前尚且得五六歲之時,同屋——那時一屋幾伙——某日唔知係個廚房煲乜,然後幾個男人躲在房間圍住食飯,細路仔唔准走近。那就是第一次聽聞食狗肉,那時英國殖民地政府早已頒下禁食狗肉的法例。
雖說中國人常說背脊向天人所食,暫且不從西方觀點,照計食狗肉也不符中國人的節儉性格。無論早年回鄉或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五六七十年代,吃肉的機會甚少,食雞那天一定是大日子,包括飲宴。首先牛肉甚少吃,牛可以耕田拉車等幫助生產,豬雖然食雜亦較容易養,但養得一年半載有時都唔捨得劏,所以才有曾子殺豬這故事,至於羊,南方甚少。雞會生蛋,至劏雞時多數是老雞了,鴨鵝要魚塘較多的地方才有,所以一般中國人甚少食肉。
前兩天睇Cup一篇兩種下場:
"If you pick up a starving dog and make him prosperous, he will not bite you. This i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a dog and a man." -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如果你收養了一隻饑餓的狗,並且讓牠過舒服的日子,牠不會咬你。這便是狗和人最主要的區別。」——馬克.吐溫(美國作家)
養狗多數養一兩隻,狗也不會像其他家畜,一般與主人有較多接觸,而且更會看門口。以前——指七八十年前——少肉,間中劏隻流浪狗或許可以理解,但今天早已機械化飼養豬牛羊雞鴨鵝,連農村再不是舊模樣,為何還要食狗肉呢?或許中國早已不中國,成了中国。
曾子殺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