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有很多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款式,就算製作的材料一樣,待再將年糕配以不同食物時,每人也有不同的方法。
以江浙的年糕為例,多用糯米蒸成一條長約六至八吋,闊約一吋半厚半吋的白色扁平狀,與現時可在超級市場買到已切成片狀的年糕一樣,分別在於切與未切。
上環有間專門店,大概廿多塊買到十條,未食時可浸於水中,日日更換,用前才切片,可放湯或炒。
從前黃芽白仍清甜,與冬菇豬肉切成絲,炒熟後立刻加入年糕,濃淡得宜。
或是改為雪裡紅,同樣切絲放湯,鹹中有鮮鮮中有鹹,父親也喜歡這種味道。
以前還有一種乾身以紅紙封面三條三條橫豎排總數三十條的上海年糕出售,近年則比較少見,就算有大小與味道亦有不同。那時買回家,多在農曆新年前後預先浸透,食前拿出來切片,家中各人都切過,而弟妹們印象最深刻則是由父親來切。
我們喜歡貪快,厚薄不一,想要美味又有嚼感,必須切得每片相若而又不能太厚,因為年糕本身只有糯米味道,太厚放入嘴中只覺無味,均勻與冬菇肉絲黃芽白或雪裡紅同嚼則回味無窮。
至於父親切年糕切得好不好,要由母親來評論,讚多彈多父親從來都不太介意。他很想幫忙,只不過有時不知從何入手。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十分深刻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