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是否與經濟不景有關,連英國亦有甚多類似特區香港的十二蚊店,售賣零食、日常家居用品例如清潔劑,也有一些較為廉價的化妝品。
這些價廉物美的店鋪,似乎由日本吹過來,但日本的雜貨店,之前標榜十蚊一件用品,或是十蚊一包或一套,雖以廉宜招徠,可其中佔很大部分都是一些平日很少機會用到的小工具,用的機會甚少卻又有可能用得到,例如小螺絲批,鈕扣電池等。
可是英國今天所見的一鎊店,主要為零食,好像特區香港早年的759,採取平衡進口(即水貨),或是不知運往何處的貨櫃,又不知何故轉運到港,另一途徑就是直接入口不經代理商,省卻中間費用,所以售價會較為廉宜。
多了這些店鋪是好是壞唔多清楚,從經濟角度市民多了選擇,市場多了競爭,得益自然屬於市民,但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正常店鋪物價過高,市民難以負擔,所以才選擇了貨比三家,廉宜多數受歡迎。
買了英國出產的麥維化餅,繞了一個圈又回到英國出售,比原裝還平,味道有少許不同。
姆明和Little My的餅乾不是在英國購買,而是從特區香港帶過來的日本版,喜歡原版的公仔,給旅途中一點鼓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