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28, 2006

維根斯坦小傳(九)(十) 梁錦祥

(摘自《人民部落》「人與事,事與人」分類)

維根斯坦小傳(九) 梁錦祥

  連串的親人自殺,對少年維根斯坦日後的成長有甚麼影響?他的罪惡感是否與這些變故有關?以上都可能是為維根斯坦思想尋根的重要線索。但McGuinness只是匆匆帶過,未加深究,倒是Ray Monk的《維根斯坦》在這方面著墨較多。
  嚴厲點說,McGuinness在審視這段家族史時,態度和觀點是近於卡爾.維根斯坦多過一個客觀的傳記作家。
  Mcguinness對維根斯坦家族痛史如斯避諱,當然難以期望他會像Bartley那樣,追蹤維根斯坦的性史。事實上,整本傳記只有兩處提到有關問題,而且是以註腳形式,簡單地回應或反駁指稱維根斯坦是同性戀者的說法。當然,一個哲學家的性經驗不一定與他的思想扯上關係,但作者似乎連論證兩者無關的工作也不屑做,難免令人失望。
  以上的批評並非要證明《少年盧維特》一無是處。相反,McGuinness作為《邏輯哲學論》再譯本的其中一位譯者,而且差不多是窮盡畢生精力研究維根斯坦的國分析哲學專家,這個學術優勢是其他人難以比擬的。《少年盧維特》在最後一章,花了全章篇幅詳細論述《邏輯哲學論》的出版經過,文體風格的來源,以及當中的主要命題,並指出第四條命題:「思想是有意義的命題」是全書基礎所在,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不過,對於分析哲學的門外漢和缺乏數理邏輯訓練的讀者,《少年盧維特》在介絕維根斯坦哲學時仍嫌未能做深入淺出的水平。
  更令人遺憾的是,作者在約二十年前完成了此書,末段更聲言會探討成年維根斯坦的思想變化,但至今仍未落實,是否除了是「慢工出細貨」之外,還是有其他原因,恐怕是圈外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和McGuinness相比,Ray Monk無疑在權威性方面稍遜一籌,但他的《維根斯坦:天才的責任》淺白易讀,勇於面對維根斯坦及其家族的禁忌(書末有附錄專門討論Bartley的調查研究),而且能夠指出「說出」(saying)與「顯示」(showing)的分別,用新的觀點和角度審視哲學問題,而非提供答案等在維根斯坦哲學中極為重要的主題,對理解這個哲學家是十分有用的。再者,Monk去年出版了專門介紹維根斯坦哲學的《如何閱讀維根斯坦》,保持清晰流暢的風格,內容短小精悍,可與《維根斯坦》一併研讀。(未完待續)

維根斯坦小傳(十) 梁錦祥

  很可惜,到目前為止這兩書本都未見有中譯本,尤其是《維根斯坦》未能譯成中文,可以說是中文出版一個遺憾。
  雖然如此,Ray Monk的傳記還是有它的不是之處的。首先,討論維根斯坦哲學時,化然能夠以淺白的語言點出主題,但卻止於蜻蜓點水的地步,尚未能一窺堂奧之秘。當然,這有苛責之嫌,用淺白的語言全面地、深入地討論維根斯坦哲學的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
  更加重要的是,在一些關節的問題上,Monk的處理是過分簡略,交代也不清楚。以維根斯坦與維也納小組的交往這件二十世紀歐洲哲學史的大事為例, Monk在傳記中的叙述是比較粗的,也沒有解釋身為大學的教授維也納小組成,員為何對一個當時在奧地利當小學教師的復員軍人的一本小型著作趨之若騖?
  其實,第一個將《邏輯哲學論》引入維也納小組作討論的並非小組的主腦石里克己Moritz Schlick),而是Kurt Reidemeister。他在奧利亞哲學史家Friederich Stadler的《The Vienna Circle: Studies in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logical empiricism》中有一個簡短的介紹,但一般的哲學書籍沒有他的名字,原因是Reidemeister雖然是維也納小組成員,但他的「正職」是數學家,而非哲學家。他的專長是拓撲學,專門研究數學上的繩結問題。
  釐清這段關係的始末並非純為了「歷史考據」那麼簡單,因為它解釋了為何維也納小組大部份成員視《邏輯哲學論》為聖經。(未完待續)

星期一, 11月 27, 2006

卡夫卡小傳

卡夫卡小傳

  卡夫卡,1883年誕生於捷克布拉格,是商人之子。入讀大學時起初修習化學、德語文學及藝術史,後來改讀法律。1908年初首次發表數篇散文,並開始在一間保險公司工作。1912年8月與菲莉絲‧包爾相遇,9月開始通信,同年寫出《判決》、《變形記》等作品,並出版第一本著作《觀察》。曾兩度與菲莉絲訂婚,但最後都解除了婚約。1922年自保險公司退休,兩年後健康惡化,6月3日去世。
  卡夫卡生前只出版了寥寥幾部著作,並未受到廣泛注意。他的友人馬克斯‧布羅德違背了卡夫卡的遺囑意願,出版了卡夫卡的作品,包括未經校訂的長篇、日記及書信。在卡夫卡死後二十多年,全世界捲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退。卡夫卡的名字經常與表現主義、存在主義、現代主義、魔幻寫實等文學流派牽扯在一起;與普魯斯特、喬伊斯並稱現代主義大師。

(摘自《經濟日報》2006年11月17日C5)

星期三, 11月 22, 2006

維根斯坦小傳(八) 梁錦祥

(摘自《人民部落》「人與事,事與人」分類)

維根斯坦小傳(八) 梁錦祥

  有空翻閱前文,發現大量手民之誤和錯字。簡單的錯誤大概不會妨礙讀者的理解,但關節的資料錯誤非改不可,尤其是有其他網頁轉載,為免謬種流傳,有必要盡早更正:
  其一是維根斯坦的出生年份應是1889年,與希特拉同年,入讀的是奧地利林茨市一所中學,而非小學。維根斯坦進校的時間是1903年,應該是14歲。他較早熟,比同齡孩子高一班,而希特拉則遲熟,較同齡孩子低一班,兩人的差距是兩個年級,相遇的時間應在1903、1904年之間。
  其二是維根斯坦被指向蘇聯提供的是破解德軍Enigma密碼的資料。Enigma的意思是「謎」,是德國海軍潛艇的通訊密碼。當時成功破解這個密碼的英方人員是電腦和人工智能理論家圖靈。他曾修讀維根斯坦的數學哲學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因同性戀行為被揭發而自殺。)
  一般人物傳記的常見毛病是過份突出主角的完美一面,忽視其弱點和缺點,寫正面的人物時尤其容易墜入這類陷阱。假如走向極端的話,便變成是為聖人立傳,而不是完整的人物傳記。
  McGuinness的《少年盧維特》正是犯了這種毛病。作者得到維根斯坦家族的支持和配合本來應該是一個優勢,但由此而引致傳記避免詳細觸及這個家族的痛史和忌諱,倒反過來變成書的主要缺點。
  卡爾.維根斯坦生有五子三女,其中三個兒子自殺,維根斯坦是孻子,年輕時經常受自殺的念頭困擾。為甚麼這個家族有這麼多的成員輕生?原因恐怕是與卡爾.維根斯坦極度嚴苛的生活態度,以及大家長的專制所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有關。
  與此同時,維根斯坦的兩個長兄都是同性戀者,其中大哥漢斯是家族中最富音樂天份的莫扎特型神童,長大後立志成為音樂家,卻被父親逼迫繼承家族企業,終於導致父子不和,漢斯出走,繼而「失蹤」。二哥魯道夫一年後在柏林服毒自殺,死前曾向支援同性戀者的志願組織求助,但不果。(未完待續)

星期二, 11月 21, 2006

洞庭湖

  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去洞庭湖旅行,碰見兩位水利專家,當時聽他們說,洞庭湖將於未來數十年間變成沼澤區,問到可有解決方法,答案是沒有。除地勢的轉變、 人口的增加、河流的改道等等的種種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人為的破壞,現今洞庭湖對於長江來說,已難起蓄水作用。面對這個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最終的結局,我們 三個人有一剎那是相對無言,似是默哀,似是無力,也似是在問為何會如此。

  遊洞庭湖時會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全首不會全部記起,但總不會忘記其中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去岳陽樓時正值重修之後,雖 則如此,也略顯冷清,去君山的碼頭只是在一處淺灘之上,另外有船可以到達另一大湖--鄱陽湖。那時曾經以為所乘的船是往君山的,一上船便從船頭跑到船尾 (船並不是很大),拿出相機拍攝洞庭湖風光,幸好準備起行時,多口問問船家才知上錯船,否則會從湖南省乘船去了湖北省。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於其上,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以下摘自2006年11月21日《明報》)

(2006年7月)

(2006年10月)

中大衛星圖像﹕洞庭湖迅速乾涸

受持續乾旱影響,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湖水乾涸,一望無際的河床變成荒漠龜裂的地面,恐引發生態災難,有專家估計與長江三峽上游蓄水有關。今年7月至10月, 香港中文大學衛星遙感地面站,接收到4幅洞庭湖區域的圖像,顯示洞庭湖區域的乾旱面積擴大。從衛星圖可看到,黑色代表水體,灰色為陸地,白色顯示城鎮和居 民點。通過比較7月和10月的圖像,可以看出洞庭湖大面積乾枯。經分析後,洞庭湖受旱面積達430多平方公里(相等於40%香港土地面積)。有關數據可供 當地水利部門使用,作監測控制湖區受旱情況。

星期六, 11月 18, 2006

信(一)

伊芙酒店內的游泳池

  今天是週刊付印日,要提早上班,出門時順道取信,其中一封信寫著自己的名字,筆跡有點熟悉,究竟是誰今天還會寫信,而且是寄給我的?反過信封背面,寫上了寄出的地址--伊芙(摩洛哥),才知道這封信是自己寫給自己。

  去摩洛哥旅行是今年四月尾至五月初的事,記憶中這封信是在摩洛哥一個小鎮寄出,怎麼會花了半年有多的時間才會寄到,這當中會不會是一個謎?

  伊芙在摩洛哥東邊,到那裏是準備第二天入沙漠看日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旅程,沿途翠綠的景色,開始進入一片黃沙的景象,陣陣熱風吹來,夾雜著沙塵的氣味,人煙漸漸稀少,一片荒涼,這才是沙漠的邊緣。汽車慢慢進入一個小鎮,雖處沙漠,但仍可見到有小鎮的規模,還以為今個晚上會住在這裏,怎知旅遊車一穿過,又走上一片黃沙路,行了約十五分鐘,又開始見到房屋,但只是建築於車路兩旁,其他地方極目四望,盡是荒漠。

  旅館在一排房屋的盡頭,以為是一間小旅館,怎知是一間偌大的酒店,內有游泳池,後邊還有一處可以欣賞落日的好地方。放下行李,第一件事便跑游泳池,視察可否游泳。不要以為沙漠必然是非常炎熱,下午過後接近黃昏時,這裏會刮起陣陣涼風,如果沒有熾熱的陽光,站在林蔭處會感到有少許涼意。那種涼意並不是如我們認知的如秋天的涼快,而是相對於日間,太陽猛烈照射下,又處身大漠中的炎熱而言。游泳似乎不可能,因為又準備吃晚飯,於是跑去酒店的後方,正見落日斜陽,倒不如就坐在這裏等待日落美景。

星期四, 11月 16, 2006

有一日,我對你說你是一隻豬,你就回答:「我係豬就怪!」於是我就開始叫你「豬就怪」。終於有一天,你忍耐不住,大聲向眾人宣布:「我唔係豬就怪!」

星期六, 11月 11, 2006

陽朔資料

記下陽朔的一些資料,準備出發,不過要待明年。

漓江寫生苑
地址:陽朔興坪鎮大河背村134號(興坪碼頭對岸)
查詢:773-870 2537
位宿:空調房80元人民幣,沒空調60元人民幣
交通:1. 興坪碼頭的小渡輪不會寫上前往目的地的名字,所以需上船問船家是否到大河背,船費每位1元人民幣。抵達大河背前要通知寫生苑,他們有小型摩托車在大河背碼頭等候接送。2. 在陽朔西街的公車客運站,乘小巴到興坪,車程約50分鐘,每位5.5元人民幣,下車後徒步約15分鐘,便抵達興坪碼頭。乘竹筏遊漓江,摩托竹筏,40分鐘,每艘竹筏40元人民幣,可坐兩人。手動竹筏,1.5小時,每艘50元人民幣,可議價。
廣西旅遊在線:www.gxta.gov.cn

星期三, 11月 08, 2006

「慶賀」

  首先,恭祝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總幹事,為了隆重其事,全世界人民應該表示慶祝,免費食雞三天,由中國政府付鈔。另外也要慶祝中國政府向非洲國家買票成功,中國政府可以不理人民的死活,給非洲的貸款全數免還,但中國人民超過八億仍然活在貧窮線下。為了高速發展,煤礦則愈挖愈深,因煤礦事故而死亡的人數也是全世界最高紀錄。
  香港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系統,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務人員,結果在沙士一役下,死亡人數高達二百九十九人,其中包括醫療人員,破了全世界因突發傳染病而死亡人數最多的紀錄,這點已經值得「慶賀」。還有,禽流感期間,陳馮富珍貴為衛生署署長,為了安定民心,宣布她「每天都食雞」。
  中國在禽流感、沙士爆發期間,隱瞞疫期,導致全世界幾乎陷入傳染病大危機。中國終於強大起來,利用龐大的金錢力量,加入這個世界大家庭,究竟會依照全世界的規則去行事,還是只是想表現一下中國有能力走入世界,相信過多三五年便可知道答案。不過在此預測,以中國共產黨之死性不改,香港人的勞性難馴,祝全世界人民好運,各位自求多福。現今全球超過六十億人口,戰爭不是最可怕、全球暖化不是最可怕、厄爾尼諾可以承受、農業大失收可以忍耐;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頂多只是一時一地,但全世界爆發大規模傳染病將會是殺人最多的「武器」,富裕國家和地區或可承受,最終受苦必然是貧窮地方。
  中國有隱瞞事實的豐富經濟,陳馮富珍有任內傳染病死人最多的紀錄,今次由中國人當選世衛總幹事,是榮是辱,希望上天不要拿我們來開玩笑。

星期一, 11月 06, 2006

「八榮八恥」

早前中國搞了一個甚麼「八榮八恥」,對於這些口號從來都不知道想表達些甚麼,直到最近,終於稍稍明白,因為好像又出了另一個「八榮八恥」。
遲到是榮 準時是恥
更改是榮 不改是恥
喝停是榮 繼續是恥
改寫是榮 尊重是恥
簡體是榮 正寫是恥
字醜是榮 整齊是恥
複雜是榮 簡潔是恥
「繪畫」(註)是榮 寫字是恥
愈遲愈榮 愈早愈恥
……
怎麼了,不止八榮八恥了嗎?……

註:字體有如「圖形」,橫看豎看都不像一個字;說是字,相信找個三歲小孩來寫肯定會寫得好得多。

星期日, 11月 05, 2006

不解

  一面工作,一面聽著陳水扁說話。開始時陳水扁說了幾句國語,當時有點納悶,為何陳水扁不用閩南話自辯。果然不出幾句後,陳水扁立刻以閩南話發言。陳水 扁指起訴書指控他五年來共貪污1,480萬,等於每年不足三百萬元,他認為作為總統,不會為受這麼小的金額所吸引。他說,就任總統以來,因經濟不景,將薪 金減半,五年損失4,400多萬元。他說,任內每年有1.1億給予總統支配的經費,但他全部繳交庫房,並無私用。
  陳水扁的邏輯真是有點問題,首先,以閩南話發言就自以為是獨立國家?其次是貪污又怎能區分大小,作為總統就不會為區區每年三百多萬元而貪污?貪污就是貪污,陳水扁只能怪自己愚蠢,以陳水扁總統的想法,作為一個總統,應該大貪特貪,就算最終被拉也划算。另外,總統薪金不是有制度規管的嗎?怎能經濟不景就可將薪金減半,如果這個成立,經濟好景時,豈不是可以將薪金加倍?還有,他說每年有1.1億給予總統支配的經費,他全部繳交庫房,並無私用。這點更奇怪,既然是總統支配的經費,你總統用與不用,都是公家的,根本不可能作為私用,因沒有用而要繳交庫房,完全是正常的做法,有甚麼特別!

星期六, 11月 04, 2006

維根斯坦小傳(四至七) 梁錦祥

(取材自《人民部落》「人與事,事與人」分類)

維根斯坦小傳(四至七) 梁錦祥

  以上兩書分別是以維根斯坦的少年和青年事蹟作為討論其思想的切入點。其實,踏入暮年的維根斯坦還有另一件「軼事」,引起英國哲學界數十年後另一場爭議。
  1946年10月,維根斯坦在劍橋一次哲學研討會上,與到訪演講的奧地利同胞波柏(《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作者)在討論哲學問題時發生口角,幾乎大打出手。
  本來這件「軼事」在當時只在英國哲學小圈子中流傳,但當1994年波柏逝世時,英國報章根據波柏在其自傳《永不休止的追求》對有關事件的記錄加以報導,卻引來支持波柏和維根斯坦兩個陣營的人互相攻擊。
  兩個記者在追查這段為時僅僅十分鐘的爭吵時,發掘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卒之寫成《維根斯根的撥火棒》一書。
  書的名字有「撥火棒」三字,原因是兩個陣營的爭論在於,維根斯坦當時手持撥火棒,是否如波柏所記錄,作為威嚇之用,還是如維根斯坦的徒子徒孫所說的,它只不過是演說的道具,當事人根本沒有任何挑釁的動作。
  這件事令人驚奇之處是,與會者都是當時英國優秀的哲學家(包括羅素和摩爾),舊事重提,每人對箇中細節的回憶,竟然有重大分別,演變出一齣哲學羅生門。
  波柏和維根斯坦雖是維也納「老鄉」,但兩人無論在出身、氣質,以至哲學觀點都是南轅北轍。1946年那場辯論是關於是否有真正的哲學問題,正好具反映出這種分別。前者認為,傳統的哲學問題,例如歸納法能否得出真理(從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億次這個命題,我們能否斷言太陽明天仍會繼續升起?),或然率是否客觀還是主觀(我們只能估計擲骰結果的可能性是由於我們的力學知識有局限,還是擲骰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或然的現象!)等,都可以透過理性思考得到答案,而波柏也認為自己的確解決了某些重畏的哲學問題。
  中年以後的維根斯坦,對哲學的看法與波柏和其他傳統哲學截然不同,頗有一點「禪意」。在維根斯坦看來,哲學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只因哲學家們被語言所迷惑。普通人根本不會問:甚麼是時間?這類將語言背景抽空的形而上學問題。
  天下本無事,哲人自擾之;庸人反而心安理得。

  對於所謂「哲學問題」,維根斯坦的態度是,用新的角度檢視,透過概念的釐清去消解,而非提供答案。因此,真正的哲學家不會提出新的教條去取代舊的教條,更不會黑格爾那樣構築龐大的思想系統,而是從事類似心理治。
  用時髦一點的說去來形容,維根斯坦是一個「反哲學家」,後期的行文風格緊扣著這種思維方式,全面過度到一種類似尼彩的斷想,箴言體裁,大多以簡的日常比喻來表述問題,少用哲學術語。
  以《哲學研究》一書為例,第一部份由693節組成,第二部份由十四個篇幅不一的段落組成,節和段落之間的邏輯並不明顯,與早期的《邏輯哲學論》的逐層推演形成一個對比。
  事實上,維根斯坦自己對節和段落的排列也不盡滿意,所以書是他逝世之後,才由學生編輯成書出版的。
  對於這時期的維根斯坦哲學,部份早期與他共事的英國哲家並不欣賞。羅素直言,他不明白這種瑣碎的分析有甚麼真正的哲學意義。不過,對於維根斯坦的學生和後起的「日常語言哲學家」來說,這是西方哲學的全新轉向。羅素的同事懷每德曾有名言:「簡言之,歐洲哲學傳統乃是一系列柏拉圖學說的註腳。」維根斯坦的學生大膽地補上一句:「直至維根斯坦。」
  至於波柏,無論是早期或後期的維根斯坦都認為「哲學A貨」無甚足觀,甚至視維根斯坦為「騙子」。
  究竟誰是誰非?這恐怕不是三語可以交代。雖然《維根斯坦的撥火棒》一書對維根斯坦哲學沒有深入的探究,但嘗試透過羅素、維根斯坦、波柏三人的家庭背景、個人氣質去解釋1946年那場哲學羅生門,無疑是值得留意的。
  其實,波柏出身寒微,一直被拒諸當時負盛名的「維也納學派」門外,早已深深不忿,而「維也納學派」的幾掌門人則對維根斯坦奉若神明,波柏難免耿耿於懷。到1946年去劍橋作學術研討,很可能早有與維根斯坦打擂台之意。
  無論波柏是否對維根斯坦懷有敵意,他鄙視劍橋那股盲目崇拜維根斯坦的風氣是可取的。
  畢竟,假如哲學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還配稱得上哲學嗎?

  如何批判地閱讀維根斯坦?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承認:未有認識,批判從何談起?換言之,要先準確把握其思想想的基本概念及其精神,然後才有批評他的資格。
  閱讀維根斯坦至少可以有兩個起點:其一是單刀直入,精研《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這是一般哲學專業研究者的選擇,也是難度較高的方法,原因與維根斯坦這個獨特的文理科有機綜合體有關。
  維根斯坦生長於一個實業家家族,自小浸淫工科和理科知識。他中學畢業後輾轉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原是計劃研究當時屬於前沿科學的航空學,這個學科需要吸收大量的高等數學知識,由此觸發他對數學的哲學基礎的濃厚興趣。
  或者應該說「興趣」並不足以形容他當時的哲學激情:他是在尚未畢業的情況下,直接跑到劍橋羅素的門下,要求修讀當時仍處於發韌期的現代數理邏輯。也可以說,他的哲學起點是數學。有論者認甚至認為,他的著作一半與數學有關。
  對於一般文科出身的哲學研究者來說,要充份理解這部份的維根斯坦並非易事。這個情況即使是在英國的維根斯坦研究圈子中也是普遍的。他本人曾慨嘆,學生之中真正瞭解他的數學哲學不多。事實上,環顧現時的各類普及科學入門書中,有關數學的數量最少,更遑論是數理邏輯。
  雖然維根斯坦本質上是一個工程師,但同時也對文體風格有近乎文學家的自覺。可以說,從造句的嚴謹、簡潔,千錘百鍊的水平看,《邏輯哲學論》德語版除除了是一本哲學經典外,也可視為文學作品。
  正因為這種對簡約風格的追求,《邏輯哲學論》摒棄了一般哲學論述常見的論證過程。許多重要的術語,如原子命題,對象...都省去詳細解釋,令沒有這方面背景知識的讀看得一頭霧水。
  從這個角度看,他與行文力求清晰易讀,有時甚至是通俗的羅素是大異其趣的。

  其實,維根斯坦對風格的執著和追求並不限於文體,也包括音樂、藝術、建築,以至其他生活細節,即使在他放棄家產,一貧如洗之時,仍能在生活中展現一種簡約的美感。他的風格是貫穿整個人生的。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出身於富裕家庭,自少培養一種貴族對品味和鑑賞能力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成長之後自覺地視美學與道德一體,也就是說,他視簡約而莊嚴的生活為道德的要求。
  簡而言之,如果普通讀者想對維根斯坦哲學有一個基本認識,恐怕要從其他地方入手。
  這個或許可以稱為「先易後難」的方法,也是人文學科所常用的,就從時代背景,以及其一生事蹟的歷史脈絡著手,首重理解他的思想精神,然後才進入哲學的技術層面。
  這種難度較低的方法正是上述三本有關維根斯坦的通俗著作所採用的:它們分別以前中後期的維根斯坦的「軼事」作為切入點,穿插他的哲學思想,好處是趣味性較濃,缺點是少了一個鳥瞰全局的角度,或失之簡略,論證不夠嚴謹。
  目前,嘗試將維根斯坦一生完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的英語著作有Brian McGuinness的《維根斯坦傳:少年路維特1889-1921》和Ray Monk的《維根斯坦:天才的責任》兩本。
  前者可算是「半官方」傳記,作者是牛津大學哲學教授,《邏輯哲學論》再譯本的其中一位譯者。他取得維根斯坦家族的充份信任,可以參考大量維根斯坦手稿(很多是以簡單密碼寫成),並走訪仍在世的維根斯坦友好,資料詳盡並具權威性。
  後者則是當今英語哲學家傳記的經典,不單是研究維根斯坦的必讀書籍,也是哲學人物傳記的表表者。Ray Monk他是學術界中人,以研究維根斯坦的數學哲學起家。他行文簡白,即使是缺乏西方哲學訓練的讀者讀來也津津有味,而且作者對維根斯坦研究的「禁忌」,例如他的同性戀傾向,以及他擔任小學教師時曾虐打學生,並試圖掩飾自己惡行一事不加迴避,評論尚屬客觀。
  這本傳記的最大優點是將「天才的責任」這個主題貫穿維根斯坦一生,指出他自少時已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不為天才,即入地獄,而他致邏輯的鑽研正是這種追求的具體實任。
  這兩本卷秩繁浩的重量級著作都是有志研究維根斯坦,以至現代西方哲學的人不可不讀的書籍。問題是,即使讀通了這兩本書,是否代表全面掌握維根斯坦哲學?
  不幸地,答案是否定的。

(未完待續)

星期五, 11月 03, 2006

旅業「仁心」哪裏去了?

旅業「仁心」哪裏去了?

  每年,中國都有百分之九的經濟增長,的確令世界刮目相看。不過,如果你有機會回到國內旅行,你或許會看見社會的陰暗面,例如斷手斷腳的乞丐、無依無靠的三無人員、隨處蹲亂吐痰等壞習慣等,使人痛惜我們的國家在某些方面進步太慢。
撰文及攝影:GiGi
……
掟龜頭一世鴻運當頭?
  早前又到過北海市,該市以海濱風景聞名,海洋生物自然是賣點。在該市東北部的海濱公園有個「北海海底世界」,裏面的展品除了鯊魚館較有看頭外,其他的 都可以在旺角金魚街看到。最令人不忍卒睹的卻是「換銀仔掟海龜頭」的玩意,一元人民幣換一個同等重量的代幣,負責人謂:「掟中海龜頭,一世鴻運當頭。」但 見本來繞圈暢泳的海龜見到人就潛入水中,池底又布滿代幣,牠們受過的苦可想而知。在國內,希望財運當頭的人不知凡幾,換了一袋代幣就可以掟足半天。記得小 時候去荔園掟銀仔,銀仔擱在階磚上,就可以換取香口膠、公仔,小小遊戲已可令人樂足半天,何苦要將野生動物作搖錢樹,要牠們受無謂的苦?
  以前我也在廣州某主題樂園看過熊人行鋼線表演,可能因為熊人太累了,不肯行,馴獸師便一棍拷打在牠手臂,打得鏗鏘有聲,熊人一面哀鳴,一面做不願做的表演,這樣的show有誰愛看?孔子曰「仁人而愛物」,這點「仁心」又去了哪裏?

以上節錄自《經濟日報》(2006年11月1日)

聽過陶傑和岑朗天主持節目,談到中國的簡體字。他們說,國內將動物的牠簡化為「它」,因為他們從來都當作動物是一頭死物。

路(二)

  木格措究竟在哪裏,去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在四川旅行時,原本是想經川藏公路入西藏,怎知四川與西藏的交界發生地震,公車只能到里塘,前路不 通,只有留在康定。康定地處一個長狹形的山谷,兩邊群山環抱,中間有一條很湍急的河流經過,剛巧碰到跑馬節,跟著眾人上跑馬山過節。那裏屬於高原氣候,空 氣比較稀薄,要上小一段,休息一大段時間再能夠繼續,不消一會便感頭痛欲裂。
  有一首民歌叫《康定情歌》,去的時候也不懂唱這首歌,只知開首一句「跑馬溜溜的山上」。跑馬山上有一大塊空曠地,當天就有很多藏民在這裏野餐,大部分 藏民都穿著民族服裝,我們幾個外來人(漢族)頓然變成了少數民族。上山上了大半個鐘,感覺像是過了很長時間,在山上靜靜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頭痛便痊愈 了。

星期四, 11月 02, 2006

奇事

蘇澳漁港外望(站在豆腐岬跨海大橋)

  中午時聽新聞報道,台灣向美國訂購的基隆級驅逐艦今天在宜蘭蘇澳港舉行成軍禮。據介紹,這兩艘驅逐艦是美國於七十年代專門為伊朗而設計的紀德級,共有四艘,但後來伊朗革命後美國未有付運,留為己用,其後全部退役,最後竟然賣給台灣。
  這四艘驅逐艦是台灣現時最先進、排水量和威力最大的軍艦。奇怪的是在美國可以是全部已退役的軍艦。

路(一)

  同事說有點騎虎難下,怎麼不是另闖一個高峰嗎?
  香港雖然地方小,但擁有優美風景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西貢區或是大嶼山,東北區有印塘海,有機會乘船泛於海上,閑情欣賞景色,忘憂亦忘倦。現有很多行 山路徑已經整理,路線並不是太長,一般適合一家大細,選擇一段有山有水有小徑,三四個小時內可以走完,消閑之餘又可鍛鍊身體,還有另一種耐性的訓練。
  記得某年在四川木格措,登山只為看海子,即是高山湖泊,藏族人稱為海子。海子並不一定很大,因為在內陸地區很少有機會看見大海,見到一個大湖已是很高 興。當日乘坐大貨車站在貨斗上,一乘就已是兩個多小時,到達半山小旅館,安頓之後,便拿著一幅地圖問門房,從住宿處走到黑海子大概要多遠?不是很遠,約為 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不是很遠吧,一來一回差不多要八個鐘,帶點乾糧食水,應該可以舒服的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