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21, 2006

洞庭湖

  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去洞庭湖旅行,碰見兩位水利專家,當時聽他們說,洞庭湖將於未來數十年間變成沼澤區,問到可有解決方法,答案是沒有。除地勢的轉變、 人口的增加、河流的改道等等的種種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人為的破壞,現今洞庭湖對於長江來說,已難起蓄水作用。面對這個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最終的結局,我們 三個人有一剎那是相對無言,似是默哀,似是無力,也似是在問為何會如此。

  遊洞庭湖時會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全首不會全部記起,但總不會忘記其中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去岳陽樓時正值重修之後,雖 則如此,也略顯冷清,去君山的碼頭只是在一處淺灘之上,另外有船可以到達另一大湖--鄱陽湖。那時曾經以為所乘的船是往君山的,一上船便從船頭跑到船尾 (船並不是很大),拿出相機拍攝洞庭湖風光,幸好準備起行時,多口問問船家才知上錯船,否則會從湖南省乘船去了湖北省。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於其上,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以下摘自2006年11月21日《明報》)

(2006年7月)

(2006年10月)

中大衛星圖像﹕洞庭湖迅速乾涸

受持續乾旱影響,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湖水乾涸,一望無際的河床變成荒漠龜裂的地面,恐引發生態災難,有專家估計與長江三峽上游蓄水有關。今年7月至10月, 香港中文大學衛星遙感地面站,接收到4幅洞庭湖區域的圖像,顯示洞庭湖區域的乾旱面積擴大。從衛星圖可看到,黑色代表水體,灰色為陸地,白色顯示城鎮和居 民點。通過比較7月和10月的圖像,可以看出洞庭湖大面積乾枯。經分析後,洞庭湖受旱面積達430多平方公里(相等於40%香港土地面積)。有關數據可供 當地水利部門使用,作監測控制湖區受旱情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