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8, 2009

《葉問》

  星期六一早醒來,似乎就是為了等這場雨,遠方的雲層壓下來,令人透不過氣,那種埋藏在心裏面的翳悶,頗有不吐不快的感覺,終於下了一場大雨,帶微微涼意,舒服了不少,可惜行山計劃要取消。
  下午無聊,找來《葉問》一看。一向很怕看中國人拍的中國人傳記片,不是過於美化的問題,而是簡直是神化,以前沒有和大陸合作還可以當作娛樂電影觀賞,現在全國放映,內容發展可想而知。電影不一定要依照事實來拍攝,可以加上任何劇情配合需要,葉問來港的原因可以是因為曾當國民黨教官,為逃避日本侵略又有何不可,不過電影中就拍得頗離奇。
  雖說這電影是和中國大陸合作,但實際上不知是醜化中國人還是美化日本人。看慣歐美日電影的我們,都會注意到外國電影除了主角外,也非常注重配角甚至是臨時演員的表現,可是看這電影時,中國人拍的電影弊病卻依然存在。中國人永遠都喜歡看熱鬧,不管是別人閉門做的家事、砍頭殺人的大事、甚至是打日本人外國人這些頭等大事,說的都是同一句:「打佢啦、打佢啦、打日本仔、打鬼佬,要同中國出口氣。」你咁好打、你咁憎日本仔鬼佬,你自己唔去打?這些旁觀者永遠都面目模糊,莫非就是代表普遍的中國人?
  《葉問》算是還可以一看,如果編劇脫離黃飛鴻公式,以及那些所謂的愛國情操,相信會更加精彩。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表現出反抗,這並不是英雄人物的專利,也非宗師們所獨有的氣慨,這又有甚麼好標榜?他只是做回每個人應該做的事而已。說到武打,電影中葉問教棉花廠工人學詠春,目的是對抗山賊,看到這裏真覺得很可笑。對抗日本人是保國土、對抗家賊是保家園,兩者是要搏命的,是隨時準備犧牲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電影中和山賊對打,好像在練功,世上哪有這回事!
  至於美化日本人,除了那個副官之外,個個日本人都是依足規矩,沒有胡來,一對一就是一對一,一打三就是一打三,一個打十個就是一個打十個,比武前可以吃餐飽,打贏真的有包米,打輸可能命都無,那個「武癡林」被打死卻是自取,從後偷襲可是比武的大忌。最後葉問中槍還可以全身而退,若給大陸編劇,必然是利用比武結束前的混亂,由群眾協助葉問逃離現場,可是給港產片搞砸了,毋須交代。
  另外不得不提,葉問的太太初看時不知是誰來飾演,只覺一臉不肖扮溫婉,作為配襯本來無不可,最吃不消是在貨車上哭鬧,真是未見過如此醜怪的女主角(如果此電影有女主角的話),確是電影中所罕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