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16, 2010

一物治一物

  廣東話鬼馬抵死,既有意思又押韻,以前歇後語多,可惜隨著時代進步,逐漸少人使用。根據台灣字典對歇後語的解釋:

  一種漢語特有的隱語。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為引導;後半部則像說明,為表達的重點。其特色在於使語言表達過程中,產生隱誨、恍悟與暫停、豁然的效果。若運用得當,可使意念的說明詼諧靈動,妙趣橫生。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鈎)」。

  舊建築多用木材料,所以會有木蝨,除了用殺蟲水之外,唔知還有咩方法。那時聽聞可以在發現木蝨的木中注入番梘水,但成間屋都係木,如何注也是一個問題,終於聽到一句:「一物治一物 糯米治木蝨」,但係無人知道糯米如何治木蝨。
  以廣東人的智慧,能夠說出這句話,必然有其道理,只是香港人逐步由木屋住到上樓,由板間房住到以磚牆間隔,木蝨這回事已經日漸遺忘,究竟今天的香港,再有沒有人知道糯米究竟如何治木蝨?
  一物治一物有很高深的道理,說出了制衡,說出了和諧,說出了共處,亦說出了循環,只可惜在今天的中國,似乎沒有了天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