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香港幾天,前往上海探親,姑父住在高橋,臨離開前,叫兒子送來兩盒著名小吃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吃過幾次,回到香港才第一次認真看看盒上說明。
現代中國改用簡化字,容易混淆,拿上印著「高橋松餅」的盒蓋,以我們理解,「松」是「鬆」的簡化字,正確應為「高橋鬆餅」。
高橋是地方名,餅就是餅,至於鬆,因餅皮為酥皮製法,可解作鬆軟,稱為「高橋鬆餅」沒有任何令人誤解的地方。
至於「高橋松餅」的「松」字,無論簡化字正體字可有幾個解釋。正體字的「松」,是松科植物的總稱,一見「松」餅,並不會令人想起鬆,只會想到餅中可有加入松這種植物的元素,令餅有松的氣味、松味或是其他與松有關的口感,絕不會想起吃餅的一種感覺——鬆。
簡化字的「松」,除了感到有松有鬆,但吃時有鬆沒有松,吃後不禁納悶,何以餅鬆而沒有松?莫非經新中國弄虛作假來騙人?
本來好好的一件高橋鬆餅,給新中國一弄,過了幾十年,「鬆」可以是「松」,「松」可是是「鬆」,再也分不清「松」還是「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