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法國巴黎連環爆炸恐怖襲擊之後,三月二十二日比利時同樣發生恐怖襲擊,超過三十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BBC新聞特稿:被俘IS武裝分子披露恐怖攻擊內幕有詳細報道。
今天世界已在戰爭邊緣,歐洲不斷受襲,反觀美國這個世界警察,以乎並未察覺第三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恐怖襲擊未發一言,大概猜想他還有一年任期無謂理咁多,最好無驚無險留名後世。但是今天的軟弱卻種下明天的禍根,像當年九一一,全因克林頓享受著列根與老布殊(共和黨)積下來的實力,推倒共產蘇聯與第一次波斯戰爭,妄顧之後風起雲湧,和平盛世八年之後,結果全世界受害。
不要以為歐洲受襲唔關自己事,今天全球一體化之下,沒有人能完全倖免,所以記下這幾日來所看到的新聞,看著將來的變化。
貝理雅批西方軟弱:放下白人負擔
英國前首相貝理雅自從承認阿富汗戰爭是錯誤以來,致力聲討自由派。面對布魯塞爾發生的恐怖襲擊,貝理雅向 BBC 稱,軟弱的自由派(Flabby Liberalism)是恐怖份子的援軍,英國的政治精英出於罪咎感,不敢打擊極端主義。
「官到卸任膽自大」,貝理雅批評當權者不願意面對民意,只因害怕自己背負「不包容其他文化」的惡名。比利時布魯塞爾遇襲,他認為英國若繼續保持鴕鳥態度,非常荒謬,這樣只會令英國的自由價值繼續遭濫用和扭曲。
貝理雅敦促當局向暴力宣戰,要從學校和社會層面抗擊極端主義。對於移民和難民危機,必須有堅定立場,但目前許多政客仍不敢表態。
身為工黨前領袖,貝理雅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由派(出兵伊拉克之外)。他承認自己是多元文化的信徒:「但我們長期任由多元文化的概念被濫用,須防積錯難返。譬如說,如果有人認為某些女性受到不公正對待,他們應該有權出聲,而不是擔心冒犯其他文化而噤聲。」
他認為,面對移民和難民危機,由於主流社會缺乏一致的聲音,為極端主義的散播打開了方便之門。溫和派政客缺乏行動,促使民意轉向更強硬的右派。他警告說,「如果當權者沒有解決方案,民意只能在軟弱的自由派和強硬派之間二選一,我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強硬派。」
他呼籲英國政界要走堅定強力的中間路線,要從課室開始攻破極端主義。「極端主義正在我們的教育系統中孵化,令我們的下一代變得狹隘、仇恨,排斥異己。」仇恨是後天培養的,貝理雅認為,也可以通過教育消除仇恨。「如果不從意識形態著手,永遠也不可能戰勝暴力。」
貝理雅並不認為推廣寬容的價值,是西方文化的另類入侵。「西方應該放下道德包袱,對於很多人來說,和平共處是普世價值,是人性需求,而不是西方獨有的價值觀。」他也反對當前極左和極右雙方共同鼓吹的隔離政策和保護主義:「民眾出於焦慮,傾向煽動性的民粹主義,如出一轍,不分左右。」
貝理雅下台後於2008年成立基金會,推動不同宗教之間的理解共識,目前他正開展一個全球教育計劃,應付極端主義的傳播。
(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CUP)
德總統訪華演講譴責共產統治缺乏合法性
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統高克周三(23日)在上海同濟大學發表公開演講,譴責東德共產主義統治缺乏合法性,強調人權和自由的重要性。
德國總統高克當天在上海同濟大學約100名師生面前,以自身在東德生活的經歷和德國歷史為鑒,譴責了專制政權。
高克表示,在共產主義統治下的東德剝奪了人民的自主權,並羞辱和懲罰了那些反抗領導層意志的人。雖然「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應當以多數民眾的利益為歸依,但大多數人並未獲得幸福或解放。
高克還說,由於沒有自由、平等、秘密的公共選舉,以致政府缺乏公信力,與人民之間互不信任。
他並談到德國「關切」中國近期傳出的、涉及公民社會的一些新聞。
他強調,有活力和活躍的公民社會,總是意味著一個創新、靈活的社會。但是他沒有具體點明引起德國關切的是哪些事情。
他表示,大學應當是沒有禁錮,可以公開坦誠討論的場所。
76歲的德國總統高克以他的批判共產主義,推崇人權的立場而著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對高克的言論有何回應時,表示還沒見到高克演講的有關報道,但稱高克此次訪華是懷著增進對中國全面、客觀了解的態度。
華春瑩說,高克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時表示,雖然德中社會制度不同,但能夠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礎上推進雙方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環球時報》前天的一篇社評認為,即使高克在訪華期間談論人權,也是應付西方媒體的虛事,不管高克說了什麼,並不具有任何真實意義。
(編譯/責編:路西)(2016年3月23日BBC)
2 則留言:
美國人英國人不嬲有難就置身事外㗎啦,唔係第一次
想享受太平,再難置身事外,因宗教不同而發動的戰爭已經展開,再難心存僥倖,除非你不再住在地球村……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