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12, 2016

叮咬與傳染

  近年睇報紙除了睇免費報紙,最好都係睇愛國報紙,因為知多好多事,也認識很多道理。先睇前幾天一則濕熱天爆蠓患 企數分鐘兩腿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不少市民近日經常覺得「身痕痕」,原來是近55年來最潮濕的4月助長蠓患滋生,鄰近台灣已出現大爆發,本港學校及公園等地方都是重災區。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出席一個場合時表示,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會宣傳教育及製作資料分發給社區人士,增加市民對蠓的認識,衛生署亦會在有需要時諮詢專家控制蟲害的意見。
  高永文表示,留意到最近不少家長苦於其小朋友被蠓叮咬後引起的不適。蠓共有數十個品種,根據現階段掌握到的資料,在香港已知的品種中,暫時未有傳播嚴重傳染病或寄生蟲的記錄。
  儘管如此,他指,受叮咬的人士或小朋友的皮膚會出現痕癢及腫痛等反應,當局會透過社區及互聯網發放資料,讓市民認識蠓咬的情況,以及可以如何處理。
陳恒鑌倡公園頻換滅蠓黃紙
  社會近日開始關注蠓患,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昨日到荃灣荃景圍遊樂場視察蠓患情況,並上載有關相片到其facebook帳戶與市民分享。陳恒鑌發現,政府相關部門在公園位置長期貼了黃紙來黏蠓,但仍難以杜絕蠓患,他的義工在公園逗留數分鐘,四肢便已被咬到又紅又腫,「如果叮到小朋友,就真係唔知點算好,做父母一定心痛死!」
  陳恒鑌指,蚊與蠓的特性有些不同,他建議的天然蚊水含有尤加利精油,對蠓也有作用,「目前蠓患嚴重,做多幾重防護可以萬無一失。」
  他又認為,在這潮濕的季節,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特事特辦」,需頻密更換黃紙才能保障居民免被蠓患困擾。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指,蠓可在泥土表面、枯葉等較潮濕的地方滋生,但牠們很少在室內咬人,因為牠們的飛行力較低。他表示,含有DEET的蚊怕水可以驅蠓。


  近日天氣開始炎熱,加上潮濕,蚊蟲增多,前幾天在巴士站候車時不到一分鐘已經被咬十口八口,初時以為蚊叮,近看一點黑色以為蝨,後來才知稱為蠓,讀音「懵」。自這天之後每朝出門都噴蚊怕水,無謂被這些蠓咬到又痕又腫。
  被蠓咬之後又痕又腫,有人甚至不適,於是有人向食環處反映蚊蟲滋生情況,能否加強滅蚊或蠓,結果從局長的口中得回來的答案是「蠓共有數十個品種,根據現階段掌握到的資料,在香港已知的品種中,暫時未有傳播嚴重傳染病或寄生蟲的記錄。」
  既然係咁,局長的意思相信係既然不會傳播嚴重傳染病或寄生蟲,以後市民被咬都係無乜所謂,公共地方垃圾積水依舊,直至有一天傳播嚴重傳染病或寄生蟲之時,局長才會想辦法解決。
  局長的答覆如果係「蠓」,唔該出聲。
  特區香港真是一片福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