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0, 2018

來水與去水

  經過大廣場,見太多人聚集,於是轉向一條名為「富足街」,見一個水井時,突然間大批人湧過來,看來這條街是必經之路,於是立刻掉頭,走入一條並沒有太多人的街道,開始迷失於二千年前的時空。
  一條路的兩旁像今天的行人路,經過維修後原來模樣已不可見,不過部分仍保存馬賽克圖案。中間的一條雖說可行走馬車,但那三塊高起的大石有何用途?方便行人橫過?如果可行馬車,車輪間的距離必須有規定才可,不然過得一條過唔到另一條馬路。
  從這裏的地形猜想,大廣場神廟多建在最高點,其他街道向四面方向散開,分別傾斜向下,主要讓水可從馬路中流過,包括雨水及用水。至於水從何來?遺址中仍見很多水井安置在主要路口,一些地點更設有浴場和燒熱水點,儲水則有地底水庫。
  以往參觀古羅馬建築已見來水與去水包括排污的建設,大概繼承了古希臘時的設計,一個城市才得以建立起來,不然不可能容納咁多人口,並得以擴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