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回長型大會堂,大部分旅行團已經散去,剩下韓國團還未影夠,仍聚集在附近。真的要比較與日本有何分別的話,總覺得韓國不怎麼樣。日本有多少自知之明,無美國在背後沒有今天,但韓國呢?則多少有狐假虎威之感,分不清誰敵誰友,不明白建築在泡沫之上的美麗始終不持久。
當然拿韓國人和中國人相比,或許也貶低了他們,但其實有些行為習慣其實沒有分別,粗魯而不細心,那些低智的稚嫰——指男性,睜大眼及無血色的唇彩——指女性,不知由韓國影響中國,還是東傳至韓國,同樣令人吃不消。
至於日本人,他們影相確是有些不同,喜歡靜靜站在一旁先觀察欣賞,然後慢慢影一張,如果覺得滿意再影多三兩張,幾乎唔覺他們存在一樣。外國人——只是統稱——又如何?大部分對影相都沒有多大興趣,隨便拍一張留念便算。不過近年自從智能電話普及,較年輕不是喜歡影相,而是喜歡自拍,這個可不分國籍。
今天社會中一座城市早已規劃妥當,有教堂或廟宇,學校醫院戲院工廠住所等,但二千年前如何建成而又影響而今,所以讀歷史何等重要。記得以前英國統治香港(香港已經唔係好例子)時,港督個個都行吓山走去食吓蛋撻,無非從中多瞭解,自然知道邊度可以發展——大陸最喜歡用的字眼——起樓安置或安撫一班買唔起樓嘅人,絕不會躲在辦公室無中生有寫份報告。
互相比較之下,咁樣就會知道一個地方點解有興衰和當中的變化——變不一定來自外來因素,也許內部自己也在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