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三日香港01的新聞:
張建宗:定性暴動及開槍決定 港府高層沒參與
有大批市民昨日就《逃犯條例》修例作出抗議行動,與警方爆發衝突。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13日)接受《Now新聞台》專訪,強調港府高層沒有參與將金鐘衝突定性為暴動及開槍發射橡膠子彈的決定,指是警方按現場情況決定。
張建宗於訪問中強調,警方已使用最低武力,又多次呼籲青年人表達意見時要守法及不應行使暴力。他相信事件對香港國際形象只會有部分影響,強調修例已作多重保障,亦不擔心西方國家對香港經濟採取報復措施。
至於會否撤回、推遲表決或延長審議條例,張建宗重申不會撤回條例,而會否延長審議,則稱審議時間由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決定,政府會予以尊重。
之後有作者拒絕替明報翻譯,及後明報發聲明「《明報》刊登聲明稱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 籲公眾勿干擾前線工作」。
妹仔睇完這幾則新聞覺得好暈,點解個個都話與自己無關,如果「定性」唔關高層事,是否佢講「暴動」你可以講衝突?至於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眾所周知,因從來都是老闆話事,咁點解報館要發聲明?
與事件有關的新聞轉載如下。今天仍有人睇仍有人「守護」這份報紙,「還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以為讀者如他們一般,這樣做都唔係第一次,只能說他們無知。
《明報》社評定性「暴動」 本人拒絕翻譯——有關《明報》今日社評的公開信
本人從2017年11月起為貴報英文版每週翻譯一篇社評,剛好今天的社評是由本人翻譯。可是,在讀完今天的社評後,本人非常憤慨,已向貴報編輯表明不會翻譯該篇社論。為了抗議貴報社評跟從特區政府,將昨日金鐘一帶的示威和衝突定性為「暴動」,本人決定由即日起停止為貴報翻譯社評。
貴報今日的社評雖以「暴力無補於事 唯昐香港平安」為題,卻只聚集示威者的衝擊行動,對警察群毆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瞄準示威者頭部開槍,以胡椒噴霧近距離反覆噴向個別示威者面部等行徑視而不見,聲言「警方使用武力是否合度、有否傷及無辜,事後可以調查檢討」,甚至指責批評警察的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電視畫面、說自己想相信的論述」,實在令人極之反感。
貴報社評完全漠視昨日示威者的行動,是基於政府不理會香港?大多數巿民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堅持將草案直接提交立法會辯論所致。眾所週知,現時立法會建制派議員佔大多數,一旦在立法會辯論就必定通過,如果像貴報社評那樣訴諸建制派議員良心,無疑是緣木求魚。香港巿民除了上街已無法可施,可惜103萬人的遊行未能令政府撤回修例。昨日年青示威者的行動,只是希望直接以自己的身體阻擋惡法通過,縱然有向警察投擲雜物磚塊,也只是因為林鄭月娥橫蠻無理意圖強行通過法例所造成。貴報社評不?責林鄭月娥或特區政府,不?責警察暴力,反而「強烈譴責」示威者,更假意稱英文riot一字可翻譯成「騷亂」或「暴動」,配合政府將昨日的衝突動調為「暴動」,實在其心可誅。
貴報社評聲稱「以為激進暴力手段施壓,一定比和平理性抗爭為強,是全無科學根據的錯誤想法。港人不愛暴力,唯盼我城平安。」首先,「激進」不等如「暴力」,「和平理性」不等如「坐以待斃」。港人不愛暴力,更加厭惡以執法之名所行的暴力。香港人盼我城平安,但?不願意以我們的自由和人權來換取所謂的「平安」。我們想要的平安不單是肉體上的平安,更加是良心上的平安。可惜一旦罪犯修訂條例通過,我們失去的將不單是個人的自由和人權,長遠而言,更可能是良心上的平安。中國近代歷史充斥了這樣的事,相信不需要我再舉例子。希望《明報》主筆未來能真正憑良心為真理和香港人的福祉而執筆。
張彩雲
2019年6月13日
《明報》刊登聲明稱社評不反映記者意見 籲公眾勿干擾前線工作
警察日前暴力清場,亂棍毆打、亂槍射擊手無寸鐵示威者,更有示威者及新聞工作者頭部中槍,這些片段一一被鏡頭拍下。但《明報》昨日社評聚焦示威者衝擊,未有提到警方群毆示威者,瞄準頭部開槍等行徑,反指是激進示威者衝擊防線,警方以催淚彈和布袋彈反擊是「職責所在」,更稱批評警方使用過份武力的人是「根據政治立場歸邊」、「非實事求是」,惹來抨擊。《明報》記者以貼「大字報」方式留言抗議,該報繙譯員張彩雲在《獨立媒體》發表公開信,已向編輯表明拒絕繙譯以示抗議,並即日起停止再為該報繙譯。《明報》編緝部今日在網站刊登聲明,指社評反映《明報》對社會時政的看法和立場,並不反映採訪同事的意見,希望公眾尊重前線採訪記者的角色,不要干擾他們工作。
聲明指他們明白未必人人同意社評的立場,編輯部亦樂意接受批評,但在前線採訪的《明報》記者只是緊守崗位,為公眾提供信息,希望公眾尊重他們的角色,不要干擾他們工作,並希望有需要時提供協助,讓記者能全心全力完成採訪任務。
《明報》今日社評則再提及反送中的示威衝突,但未有再以「暴徒」形容,改用「激進示威者」,提到周三下午有部份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立法會,形容「令人側目」,但今日社評亦有提到警方涉嫌使用過度武力。社評引述有人權組織批評,警方以小撮人暴力作為口實,過度使用武力,更指隨着愈來愈多傷者證辭和影片證據曝光,警方使用武力是否合度,外界確有充分理由提出質疑。
《明報》昨日的社評聚焦示威者衝擊,更引述警方說法,指「暴徒」以削尖的鐵枝和磚頭攻擊警員,原本的和平集會突然變成佔領行動,並非自發,而是「以一群黑衣激進分子為骨幹」有備而來。對於有人批評警方使用過份武力,是「根據政治立場歸邊,只看自己想看到的電視畫面、說自己想相信的論述,並非實事求是」;稱部份人以為激進暴力手段較和平抗爭更能有效施壓,「是全無科學根據的錯誤想法」。
該報繙譯員張彩雲其後發表公開信,已向編輯表明拒絕繙譯以示抗議;又決定即日起停止再為該報繙譯。《明報》中人亦以貼「大字報」方式留言抗議。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明報》前線編採人員指,雖然聲明指出「社評還社評,編採還編採」,但從公眾及讀者角度,根本不會有此區分。不少編採人員也認為,前線是以《明報》身分在外採訪,是代表《明報》而非代表個人,報社的社評論調同樣是《明報》的一部分,根本不能切割,對聲明感無奈。
該名編採人員指,不少同事對報社連續兩日的報評內容感失望,感覺管理層似乎未夠尊重前線編採人員。前線記者努力採訪,是希望盡責任以最大程度向公眾呈現最多真相,惟社評部分內容卻與前線採訪所得的事實有偏差,甚至有不相符情況。前線有意見質疑,負責社評的主筆立論不夠宏觀,始終未觸及引發金鐘大衝突因由,選擇用上大篇幅去指斥示威者,但未有譴責警方使用不相稱武力,對報紙的公信力造成傷害,「創辦人查良鏞在創刊時話,《明報》信條是公正、善良、活潑、美麗,現在的明報又是否做到?」
明報職工協會則發聲明,對《明報》昨日社評引起社會爭議,明報員工對此感到痛心及不安,並指《明報》社評由社評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不代表《明報》前線編採人員立場,並不反映前線編採同事的意見,但他們尊重言論自由,即使對文章的觀點不表認同。工會又指,社評言論觀點與新聞報導取裁有不同,時有發生,反映《明報》的多元文化,而公眾未必同意社評的觀點,可以提出批評與指正,《明報》不少員工亦有異議及批評,並向總編輯表達立場及看法,還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亦希望社評委員會在討論社評方向及立場時,按良心及客觀事實表達意見,一同努力守護《明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