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產的鳳梨不能銷往大陸成了新聞,所以特區香港多了原個菠蘿出售,前幾天也買了兩個,至於是否特別好味沒有作比較,因為平日很少買個新鮮菠蘿,多數用罐頭製作沙律。
印象中台灣出產很多水果,其中最著名就是柑,每逢農曆新年前的冬天,便有大量從台灣運過來的柑,價錢也不廉宜。為何印象較深,那時剛出來工作不久,臨近農曆新年,那個孤寒出了名的老闆會到油麻地果欄買幾箱台灣柑回來,並不是分給員工,而是用作送禮,剩下來的每個員工幸運的話才會分得一個或半個。
如終對台灣柑印象不佳,雖然比橙容易剝皮味道也甜,但不知何解很多時總會有細半個生乾精,不過吃柑可以訓練成骨子,除了剝皮,然後分開一楷楷,再將每楷上的皮根抽開,剩下只得薄衣包著果肉,這樣吃才吃到柑(或橙橘桔等)的原味。
因為地理環境適合,再加上曾被日本統治,改良了水土,後來自成一 家,對農業甚有研究,所出產的水果馳名東南亞,多見西瓜菠蘿,台灣喜稱鳳梨,雖然有些分別,只是廣東話和國語的不同,也因我們崇洋,多買歐美日澳進口。近年甚多世界各地的水果品種,卻多來自偉大祖國種植,味道自然有所不同,只是大部分人只講價錢並不追求品質,才有要買個鳳梨這回事發生。
其實日本水果味道太假,美國橙已落後於非洲,亦和血橙無得比,西瓜有馬來西亞,芒果火龍果等來自東南亞,可惜並不常見價錢亦貴,反見多買牌貨,一時不容易分辨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