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北京的早晨是怎樣的模樣?我們當然不知道,大概從紀錄片或電影中得知,《城南舊事》、《駱駝祥子》大概也有,這些都屬民國初年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遊覽北京,改革開放之初,早已沒有了民國的風味,市民衣著樸素,早晨的街道上熱氣騰騰,這邊賣着菜肉大包,那邊有從法國傳過來的蛋餅——當然充滿中國特式,油條唔多見不過肯定有麵條,蒸包一定唔少得。
今天的北京,市區的主要大街上小販幾乎絕迹,早已遷入鋪內營業,供應的仍然是蒸包麵條,另有一種粥(近乎稀飯但忘記了名字)和綠豆水,款式甚多,幸好有豆漿,這天早上點了豬肉三鮮包及豬肉大葱包各三個,以及兩杯豆漿。
雖說這間慶豐包子鋪屬北京名店,聽聞有一個套餐,這天無咁幸運見唔到,而且沒有想過食咁多,還有現時食物早已改為機械製作,首先幾個包唔夠熱,和從急凍櫃拿出來翻蒸沒有太大分別,豆漿甜味適中,已經減了糖,對預製食品——應以豆漿粉調開而成——沒有太高要求,只希望在出發前飽餐。
既然係咁,第二天早上還是開杯由旅館提供的即溶咖啡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