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7年5月,那年正想陪伴父母親一同回上海小住幾天,機票也訂好了,怎知臨行前父親逛公園時絆倒,進了醫院。原本也想取消行程,可是機票已經訂好,不能退票,過了幾天,見父親沒有大礙,於是決定一個人獨自往上海。
臨上機前一天,往醫院探望父親,和他說明天去上海,父親似聽懂又非聽懂,只說:「唔,好呀。」好像是說待他出院後才陪他往上海。
五天後從上海回來,再到醫院,父親問:「幾時去上海?」
「去完啦,昨天回來的。」見父親充滿疑惑,可知住在醫院,時間和空間令人有些混淆。
父親出院後,天氣漸熱,雖然知道他很想再去一趟,奈何要待他調理好身體,只好將日期押後,終於在那年10月尾,再次訂好機票,四個人去了六天。
明天便要從深圳飛上海,同是往上海,不過已經有很多不同,希望能尋尋曾經有過的足跡,找找開始逐漸失去的舊痕。
星期五, 10月 23, 2009
星期三, 10月 21, 2009
快樂的傷逝(Cherry Blossoms)

台灣片名譯作〈當櫻花盛開〉,沒有描繪戲中感情,但是〈快樂的傷逝〉則似乎替我們預告了電影內容,孰優孰劣?要看是否譯得貼切,不過不知何解,近期關於德國電影都喜歡用上「快樂」兩個字,〈快樂的謊言〉(Goodbye, Lenin!)、〈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電影說到死亡,是人生每個階段最後一程,要面對時充滿恐懼,真正來臨時是悄悄悄無聲。對於東方對於死亡的看法,在西方看來充滿神秘與不解,選擇日本,比較簡單容易,如果選擇印度、西藏、印尼、爪哇等地,相信更難理解。生命如櫻花,璀璨而短暫,爭妍怒放,不為其他,只為付出。
如德國人般,電影中真是對白都唔多句,亦有很多微妙的地方,沒有對與錯,每一個反映都是人生每一個階段,每一次失去才知擁有的可貴,物質的豐富卻找不到真實的存在,貼身的接觸卻不是真實的擁抱,唯有融入對方,為付出而起舞,這才是愛。
電影資料:
【關於電影】
《當櫻花盛開》是德國女導演桃麗絲.多利(Doris Dorrie)「日本三部曲」的巔峰之作,深受日本大導演小津安二郎影響的桃麗絲.多利,取材小津《東京物語》(Tokyo Story)的部分枝節,再綻放成一個喪偶父親從德國遠赴東京完成妻子心願的動人故事。
電影從德國南方的一個美麗小鎮阿爾高伊(Allgau)展開,到柏林、再到波羅的海,然後又回到柏林,再跨洲至日本……。櫻花象徵春天的來臨,也象徵人生另一段的開展,代表著年輕、活力與美麗。盛開的櫻花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徵,除了綻放與覺醒,櫻花也象徵了人生稍縱即逝的無常……。
獲邀為2008柏林影展競賽片,奪下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銀蘿拉獎、最佳男主角和服裝設計等三項大獎,以及德國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雙料大獎。
【關於演員】
《當櫻花盛開》是艾爾瑪.韋伯繼《漁夫和他的妻子》後,二度與桃麗絲.多利合作的電影。他在片中飾演一位罹患癌症,同時遭逢晚年喪偶的丈夫魯迪。對妻子的思念,將他帶往了充滿異國文化風味的日本。在那裏,魯迪以全然不同的觀點重新認識了他的妻子,也更能體會妻子多年心之嚮往的這個國度,那裏有另一種平靜美。艾爾瑪.韋伯深刻又細膩的演出,不僅博得觀眾感動的眼淚,更使他相繼在巴伐利亞電影節(Bavarian Film Awards)以及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德國電影獎(German Film Awards)奪下影帝尊榮。
出生於日本的入月彩(Aya Irizuki)是電影《當櫻花盛開》新演員群中,最令導演多莉絲朵利驚豔的一位。生於1983年,年僅25歲的她,過去從來沒有任何表演的經驗,最初甚至連劇本都看不懂。然而她所散發出的超齡成熟特質,卻令多莉絲朵利一眼就對她為之傾迷,力挺入月彩參與電影《當櫻花盛開》演出。背負導演期待的她,最後也果真沒讓眾人失望,不僅合作演出的老大哥艾瑪魏波對她讚不絕口,連國際影評也對入月彩脫俗清新的氣質感到印象深刻,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之內,眾人必能看到她所散發出的耀眼光芒!
入月彩在《當櫻花盛開》裏,飾演棲身於公園的日本舞踏表演者小優。年幼喪母的她,將對母親的思念轉化為個人舞踏創作的源泉,藉由與影子起舞的舞踏藝術來與天國的母親對話。面對隻身來到日本的魯迪,小優一方面將自身對舞踏藝術的體會傳授給魯迪,並帶領其深入領會日本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跟魯迪一起,踏上了追尋富士山的療傷旅程…。
【關於導演】
桃麗絲.多利(Doris Dorrie)是少數持續創作超過20餘年的德國女導演,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她的電影,諸如:《預約下一世紀的溫柔》(Am I Beautiful?)、《光脫不戀》(Naked)、《漁夫和他的妻子》(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等,不僅在票房上獲得觀眾的支持,就連影評輿論也給予高度讚賞,更接二連三獲得國際影展大獎的肯定。桃麗絲.多利不僅在劇情片展露了個人獨特的風格,甚至紀錄片也是她創作的範疇之一,她最近的紀錄片作品則為2006年的《烹飪人生》(How to Cook Your Life)。
桃麗絲.多利於1955年出生於德國的漢諾威(Hannover),中學時主修拉丁及希臘古典文學,畢業後則轉而前往美國,學習戲劇、哲學以及心理學。返國後,桃麗絲.多利進入慕尼克影視大學(University of Television and Film in Munich)修習電影,她的畢業作品《華爾滋首部曲》(The First Waltz)初試啼聲即獲得非常良好的評價,並相繼入圍國際大小影展。1978至1981年間,桃麗絲.多利為德國報紙的影評專欄執筆,並開始拍攝紀錄片,同時也為巴伐利亞廣播電視臺(Bavarian Broadcast)製作一些兒童電影。1983年,她拍出個人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直抵我心》(Straight Through the Heart),隨即入選了東京影展以及威尼斯影展;一年後,桃麗絲.多利再次展現驚人的才華,執導出使她一炮而紅的《男人們》(Men)。這部迷人的喜劇在德國上映時不但稱霸院線票房,最後更創下超過六百萬人次的觀影人口,在各國也相繼創下亮眼的成績。當時的影評人甚至盛讚桃麗絲.多利找回了德國的拍片方向!’
拍片之間的空檔,桃麗絲.多利則在母校慕尼克影視大學教授編劇,並于閒暇時撰寫小說以及短篇故事;文筆洗煉的她同時也是位暢銷作家,出版過諸如她的電影同名散文集《預約下一世紀的幸福》(Am I Beautiful?)等許多的暢銷書籍,並獲得了多項文學獎的肯定。
擅長雕琢細膩情感的桃麗絲.多利,在新片《當櫻花盛開》中以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名作《東京物語》(Tokyo Story)為取材靈感,描寫一位晚年喪偶的丈夫,因追尋思念的妻子而踏入了陌生的日本國度。桃麗絲.多利不但以櫻花的華美綻放,來感歎人生悲喜之無常;更藉由日本「舞踏」的精神,精准地傳達了夫妻間的思念之情,並編織出如絲一般的情感張力,細膩而綿延不絕。
星期二, 10月 20, 2009
電燈膽
以前有話「唔好做電燈膽」,如今則是「唔好用慳電膽」。
記得二三十年前,曾經看過有關燈膽的報道,話說外國有製造燈膽的生產廠(唔知係未飛利浦),早已經發明一種壽命長達數萬小時的燈膽,但是遲遲沒有推出市場,原因何在?因為只要一推出市場,燈膽的銷售增長將會是負數,所以當時沒有面世,改為生產一種只得萬多小時的燈膽(不知是否如今所用的所謂慳電膽)。
不要以為燈膽使用一萬小時便算是長壽,實際使用時間約為一年零個多月,加上開關損耗,一個所謂慳電膽的平均壽命約為年半至兩年左右,但使用一年後光度開始不足,隨時日消逝逐漸變暗,這時便是需要更換所謂慳電膽的時候。有沒有節省了電費?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計算過,但一個所謂慳電膽卻比普通燈膽貴五倍至八倍,值不值得真是天曉得。
由於構做不同,很難真正比較所謂慳電膽和普通燈膽誰更節省金錢和誰更環保,因為慳電膽可以節省電力,但售價太貴;而普通燈膽原理簡單,不像慳電膽含有水銀,誰更環保不應只看使用時間的長短,也要量度損壞後的處理方法。普通燈膽覺得沒有那麼環保,只因為耗用的電力除了發光之外,另一是發熱,對燈膽而言,熱力只是沒有用處而已。換個角度看,冬天時亮起燈,不是又光又溫暖嗎!
兜兜轉轉,電腦時代、太空時代,用來用去,始終覺得最慳電最光亮的還是光管,工廠用光管、走廊用光管、寫字樓用光管,幾乎所辦公地方、公共地方都是用光管,而家居用光管,惟一麻煩是安裝,因為外型並不美觀,不過近年日本電器生產商已推出很多使用光管的燈飾,論外型論美觀,絕不比用燈膽的燈飾遜色。
環保絕不是錯,但是如果以環保之名來製造一些假象,以為用所謂慳電膽便是環保,也以此編造謊言,掩飾事實、隱瞞真相,達到只有他們才知道的目的,這就是一種罪。
記得二三十年前,曾經看過有關燈膽的報道,話說外國有製造燈膽的生產廠(唔知係未飛利浦),早已經發明一種壽命長達數萬小時的燈膽,但是遲遲沒有推出市場,原因何在?因為只要一推出市場,燈膽的銷售增長將會是負數,所以當時沒有面世,改為生產一種只得萬多小時的燈膽(不知是否如今所用的所謂慳電膽)。
不要以為燈膽使用一萬小時便算是長壽,實際使用時間約為一年零個多月,加上開關損耗,一個所謂慳電膽的平均壽命約為年半至兩年左右,但使用一年後光度開始不足,隨時日消逝逐漸變暗,這時便是需要更換所謂慳電膽的時候。有沒有節省了電費?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計算過,但一個所謂慳電膽卻比普通燈膽貴五倍至八倍,值不值得真是天曉得。
由於構做不同,很難真正比較所謂慳電膽和普通燈膽誰更節省金錢和誰更環保,因為慳電膽可以節省電力,但售價太貴;而普通燈膽原理簡單,不像慳電膽含有水銀,誰更環保不應只看使用時間的長短,也要量度損壞後的處理方法。普通燈膽覺得沒有那麼環保,只因為耗用的電力除了發光之外,另一是發熱,對燈膽而言,熱力只是沒有用處而已。換個角度看,冬天時亮起燈,不是又光又溫暖嗎!
兜兜轉轉,電腦時代、太空時代,用來用去,始終覺得最慳電最光亮的還是光管,工廠用光管、走廊用光管、寫字樓用光管,幾乎所辦公地方、公共地方都是用光管,而家居用光管,惟一麻煩是安裝,因為外型並不美觀,不過近年日本電器生產商已推出很多使用光管的燈飾,論外型論美觀,絕不比用燈膽的燈飾遜色。
環保絕不是錯,但是如果以環保之名來製造一些假象,以為用所謂慳電膽便是環保,也以此編造謊言,掩飾事實、隱瞞真相,達到只有他們才知道的目的,這就是一種罪。
星期日, 10月 18, 2009
請勿踢椅背
在百老匯院線看電影,臨正場時會來一段包括「請勿吸煙」、「請勿盜錄」、「請關掉手提電話」、「請保持肅靜」及「請慢用」的宣傳片,但是到今天仍是不明白,為何沒有「請勿踢椅背」這一段。
事緣今天在ifc看電影,又發生踢前面座椅事件。欣賞電影至中途,突然右邊傳來好像是傑傑的聲音,「唔該唔好再踢我張椅背」。
真係諗極都唔明!
「請勿吸煙」,電影院禁煙多年,相信已經沒有人再會在電影院內吸煙。禁煙初期,曾見過有人吸煙,不過很快已被其他觀眾喝止。香港人重面子,怎能忍受被人當眾指摘。
「請勿盜錄」,同樣相信已經很少人會盜錄,因為如果香港再有觀眾繼續「欣賞」戲院盜錄版,真是無話可說。有甚麼質素的人,自然會要求甚麼質素的電影。
「請關掉手提電話」和「請保持肅靜」,這是每個觀眾應該做的事,開場前提點,只是恐怕有人會遺忘。
以ifc的電影院,行與行之間已經十分寬闊,看電影時可以蹺起雙腳,甚至幾乎可以伸直兩腿,但是不知為何,總有人喜歡踢前面椅背,這種踢法,絕不是移動身體改變坐姿而無意的踢,而是非常有節奏的踢,彷彿是一面看影一面打著拍子,極之莫名其妙。
踢椅背,絕不比吸煙、盜錄、不關手提電話、談話所影響為輕,而是更加嚴重,不單影響其他觀眾,尤其被踢的觀眾,有如被鞭打。所以,電影院是有責任在「請慢用」之前,再加一節「請勿踢椅背」的鞭打片段。
事緣今天在ifc看電影,又發生踢前面座椅事件。欣賞電影至中途,突然右邊傳來好像是傑傑的聲音,「唔該唔好再踢我張椅背」。
真係諗極都唔明!
「請勿吸煙」,電影院禁煙多年,相信已經沒有人再會在電影院內吸煙。禁煙初期,曾見過有人吸煙,不過很快已被其他觀眾喝止。香港人重面子,怎能忍受被人當眾指摘。
「請勿盜錄」,同樣相信已經很少人會盜錄,因為如果香港再有觀眾繼續「欣賞」戲院盜錄版,真是無話可說。有甚麼質素的人,自然會要求甚麼質素的電影。
「請關掉手提電話」和「請保持肅靜」,這是每個觀眾應該做的事,開場前提點,只是恐怕有人會遺忘。
以ifc的電影院,行與行之間已經十分寬闊,看電影時可以蹺起雙腳,甚至幾乎可以伸直兩腿,但是不知為何,總有人喜歡踢前面椅背,這種踢法,絕不是移動身體改變坐姿而無意的踢,而是非常有節奏的踢,彷彿是一面看影一面打著拍子,極之莫名其妙。
踢椅背,絕不比吸煙、盜錄、不關手提電話、談話所影響為輕,而是更加嚴重,不單影響其他觀眾,尤其被踢的觀眾,有如被鞭打。所以,電影院是有責任在「請慢用」之前,再加一節「請勿踢椅背」的鞭打片段。
星期五, 10月 16, 2009
Don't Worry
間中會聽聽印度音樂,其中一種由弦樂奏出,充滿迷幻冶艷、神秘莫測,一直不知這樂器是甚麼模樣,這次終於一睹廬山真面目。
從「「Playing for Change」網頁介紹,這首歌是全新創作,配合一貫宗旨,以音樂互通,宣揚愛與和平。
看或者聽這些音樂,雖然知道並不一定能夠容易達到目的,但不得不佩服背後創作人的意念,集合世界各地的音樂、來一次合成,結合得天衣無縫,編曲、演奏、和聲、演唱、拍攝,選景、取人恰到好處,帶出愛與和平的信息。
從「「Playing for Change」網頁介紹,這首歌是全新創作,配合一貫宗旨,以音樂互通,宣揚愛與和平。
看或者聽這些音樂,雖然知道並不一定能夠容易達到目的,但不得不佩服背後創作人的意念,集合世界各地的音樂、來一次合成,結合得天衣無縫,編曲、演奏、和聲、演唱、拍攝,選景、取人恰到好處,帶出愛與和平的信息。
星期四, 10月 15, 2009
傳說……
昨天下午,有兩名顧客一前一後來到門前,抬頭看了一會,前面一名終於開口問:「這裏是不是easy?」
「係!」
「怎麼沒有招牌?」
「有!在櫥窗下面。」
「咦,怎麼會放下唔放上?」另一名在後面自言自語地問。
他們兩人是南區一間名校的老師,來的原因是付款。正辦理收款手續,站在後面的老師繼續喃喃自語。
「啊,呢間原來係easy,傳說中兩間影印舖其中之一……」
係……是真的嗎……
「係!」
「怎麼沒有招牌?」
「有!在櫥窗下面。」
「咦,怎麼會放下唔放上?」另一名在後面自言自語地問。
他們兩人是南區一間名校的老師,來的原因是付款。正辦理收款手續,站在後面的老師繼續喃喃自語。
「啊,呢間原來係easy,傳說中兩間影印舖其中之一……」
係……是真的嗎……
星期三, 10月 14, 2009
Stand by me
偶爾打開facebook,在「安打」頁中傳來美妙音樂,一首動聽歌曲開首時已感動我心。
聽歌之餘,上網找到「Playing for Change」,知道他們希望透過影像、通過音樂,能夠將世界連接,一起實現和平。而這個想法源於對音樂的共同信念,因為音樂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克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是世界一分子,無論來自不同地域、不分政治、經濟、宗教或不同意識形態背景,透過音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
歌曲是「Stand by me」,開始時說了幾句,加了幾句歌詞,正正把這個信息傳開去……
聽歌之餘,上網找到「Playing for Change」,知道他們希望透過影像、通過音樂,能夠將世界連接,一起實現和平。而這個想法源於對音樂的共同信念,因為音樂能夠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克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是世界一分子,無論來自不同地域、不分政治、經濟、宗教或不同意識形態背景,透過音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
歌曲是「Stand by me」,開始時說了幾句,加了幾句歌詞,正正把這個信息傳開去……
星期二, 10月 13, 2009
獎
美國總統奧巴馬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有人質疑為何會是奧巴馬,因為在他提名時只上任總統個多星期,如今得獎,也只是九個月左右,對世界和平暫未見有貢獻。
亦有人說,為甚麼不頒給中國民運人士,這樣可促進中國的民主發展。其實奧巴馬得獎才實至名歸,因為和平獎終於回到了根本。但為何會是奧巴馬?
今天,世界依然不太平,到處有戰爭,阿富汗有戰爭、伊拉克有戰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包括和黎巴嫩等中東國家)有戰爭、非洲索馬里有戰爭、好像蘇丹、車臣、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地也有戰爭,大部分和世界警察——美國有關,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奧巴馬,正是要他做好本份,上屆總統搞出個大頭佛,如今唔該搞番掂,唔好再搞搞震!
至於不頒給中國民運人士,這個決定絕對正確,因為中國有沒有民主自由,關全世界叉事?中國將來會怎樣,全世界沒有人會關心;中國是否世界家庭的一員,沒有人會在乎;中國有沒有人權,全世界根本沒有人會理會,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你死你事,中國對全世界根本沒有貢獻,所以為何要頒個獎給民運人士?
下午看新聞,今屆諾貝爾物理學其中一位得主高錕,和太太一齊發表公開信,最後一段尤其精彩,內容又說到希望可重返平靜的生活,其中有幾句「目前華裔得諾貝爾獎者尚為少數,今增添一員,全球華人的光榮喜悅,自是不言可喻。」滿足一下香港人及中國人,跟著下一段又寫「Charles 一生周遊列國,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人! 」好像正正告訴在香港以華人之光自居的中國人,大佬呀,唔好再來煩我。
高錕夫婦公開信如下:
各位朋友:
十月六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Charles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消息公布後,海內外許多朋友經互聯網、傳真、電郵傳來賀電,各個媒體的訪問邀約接踵而至,我倆不勝欣感。
諾貝爾獎是國際獎項,旨在表揚造福人類的成就和貢獻。目前華裔得諾貝爾獎者尚為少數,今增添一員,全球華人的光榮喜悅,自是不言可喻。
Charles 生於上海,一九六六年在英國哈洛的標準通訊實驗室從事研究,後來赴美於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研發纖維光學逾二十載,使之成為商用技術,一九八七年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學把所知所學傳授給下一代,同時致力向工商界推廣科技應用。 Charles一生周遊列國,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人!
各界友好對Charles的關心,我們深表感謝。可惜阿茲海默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聞人如列根、戴卓爾夫人,亦不能免。Charles平日打網球,做運動,不抽煙,飲食均衡,起居正常,記憶力雖見衰退,仍能自得其樂。
對於昔日的研究成果,Charles深感自豪;對於不期而得的諾貝爾獎,Charles深感興奮。Charles接受媒體訪問,欣悉新聞界已得到所需的事實資料,故深盼重返平靜的生活,還請各位媒體朋友見諒。
我倆衷心感謝來自香港的問候和祝賀,並向各方友好致意,包括從前在中大共事的同仁,現正服務於中大的教職員工,所有中大學生和畢業生,還有我倆的深交摯友,尤其是那些不離不棄的網球同好。到了現在,你們應該都知道,高錕是光纖之父。也正是光纖,使那些真偽莫辨、良莠不齊的資訊得以充斥於互聯網上,不分畛域,無遠弗屆。
亦有人說,為甚麼不頒給中國民運人士,這樣可促進中國的民主發展。其實奧巴馬得獎才實至名歸,因為和平獎終於回到了根本。但為何會是奧巴馬?
今天,世界依然不太平,到處有戰爭,阿富汗有戰爭、伊拉克有戰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包括和黎巴嫩等中東國家)有戰爭、非洲索馬里有戰爭、好像蘇丹、車臣、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地也有戰爭,大部分和世界警察——美國有關,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奧巴馬,正是要他做好本份,上屆總統搞出個大頭佛,如今唔該搞番掂,唔好再搞搞震!
至於不頒給中國民運人士,這個決定絕對正確,因為中國有沒有民主自由,關全世界叉事?中國將來會怎樣,全世界沒有人會關心;中國是否世界家庭的一員,沒有人會在乎;中國有沒有人權,全世界根本沒有人會理會,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你死你事,中國對全世界根本沒有貢獻,所以為何要頒個獎給民運人士?
下午看新聞,今屆諾貝爾物理學其中一位得主高錕,和太太一齊發表公開信,最後一段尤其精彩,內容又說到希望可重返平靜的生活,其中有幾句「目前華裔得諾貝爾獎者尚為少數,今增添一員,全球華人的光榮喜悅,自是不言可喻。」滿足一下香港人及中國人,跟著下一段又寫「Charles 一生周遊列國,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人! 」好像正正告訴在香港以華人之光自居的中國人,大佬呀,唔好再來煩我。
高錕夫婦公開信如下:
各位朋友:
十月六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Charles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消息公布後,海內外許多朋友經互聯網、傳真、電郵傳來賀電,各個媒體的訪問邀約接踵而至,我倆不勝欣感。
諾貝爾獎是國際獎項,旨在表揚造福人類的成就和貢獻。目前華裔得諾貝爾獎者尚為少數,今增添一員,全球華人的光榮喜悅,自是不言可喻。
Charles 生於上海,一九六六年在英國哈洛的標準通訊實驗室從事研究,後來赴美於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研發纖維光學逾二十載,使之成為商用技術,一九八七年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學把所知所學傳授給下一代,同時致力向工商界推廣科技應用。 Charles一生周遊列國,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人!
各界友好對Charles的關心,我們深表感謝。可惜阿茲海默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聞人如列根、戴卓爾夫人,亦不能免。Charles平日打網球,做運動,不抽煙,飲食均衡,起居正常,記憶力雖見衰退,仍能自得其樂。
對於昔日的研究成果,Charles深感自豪;對於不期而得的諾貝爾獎,Charles深感興奮。Charles接受媒體訪問,欣悉新聞界已得到所需的事實資料,故深盼重返平靜的生活,還請各位媒體朋友見諒。
我倆衷心感謝來自香港的問候和祝賀,並向各方友好致意,包括從前在中大共事的同仁,現正服務於中大的教職員工,所有中大學生和畢業生,還有我倆的深交摯友,尤其是那些不離不棄的網球同好。到了現在,你們應該都知道,高錕是光纖之父。也正是光纖,使那些真偽莫辨、良莠不齊的資訊得以充斥於互聯網上,不分畛域,無遠弗屆。
高錕、黃美芸同謹啟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三日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三日
星期一, 10月 12, 2009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電影藉「胡士托青年音樂節」講述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故事,經歷了回家、負起家的重擔以及嘗盡了當年的流行文化,包括搖滾音樂、LSD、大麻、婦女解放、同性戀、流浪等,在今天看來都成了開創之經典。電影有著〈胡士托青年音樂節〉紀錄片的影子,例如分割兩個畫面或三個畫片,模仿著紀錄片的節奏。
說不上喜歡李安的電影,始終覺得他的手法是拍外語片時會加入中國傳統,而拍華語片時則加入西方思想,好與不好不是自己的水平所能知道。得奧斯卡之後依然喜歡拍小情小趣的小品,〈胡士托風波〉不知是否有著他的自況。同性戀是李安喜歡的主題,當然不是懷疑他有這種傾向,而是藉這種選擇,測試父母接納自己的底線。
父子情不容易寫,父親會以兒子能夠獨立為榮,也會願意協助負起家的重擔,繼承與外闖結果都是殊途同歸,因為知道這條路自己也曾經走過,至於如何一同生活,真是除了愛之外已經足夠。
沒有接納與包容,缺不會成就事業與人生,知道家的存在、知道終有一日遠走高飛找尋屬於自己的一個家、沉悶的生活是需要一點瘋狂。
星期二, 10月 06, 2009
無良僱主
先抄商業電台一則網上新聞:
「甘乃威稱解僱女助理是錯誤願承擔責任 06.10.2009 19:19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甘乃威,晚上出席本台節目時承認,曾兩度向被解僱的女助理表示好感,但強調並非示愛,亦從來無行動追求對方,事後已道歉,他說,曾向民主黨黨團成員提及,黨團亦指他的說話不恰當,他又承認同妻子的感情有起伏,對今次事件向妻子表示抱歉。
甘乃威指,今年七月至九月期間,因為工作問題同這名女助理有爭拗,最後一次是上月廿三日,當日女事主表示有工作在手而不開會,於是當眾訓斥她,當時已想解僱她,到廿四日正式解僱她,甘乃威指,今次解僱是錯誤,他完全承擔責任,他在談及女兒時一度情緒激動,又表示事件對很多人造成不公平,例如有傳媒在家外守候,矛頭又直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以及前立法會議員譚香文。」
看完這新聞,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我們這群勞動人民,以後如果有事發生,例如遭無良僱主無理即時解偏、遭僱主性騷擾等等,可以不用再找民主黨幫忙,因為民主黨已淪為無良僱主兼鹹濕老闆。
為何僱主會向僱員表示好感?更是兩次,如果這不是一種立心不良的行動,為何要道歉?
又表示同妻子的感情有起伏,大佬,你嘅私事關我哋咩事?即可證明這個人公私不分。
因一次爭拗,便立刻想解僱。這等無良僱主,真是只有民主黨的黨員才可以做得出。
就算員工有錯,僱主亦未必會想到即時解僱,除非員工犯的大錯,例如嚴重損害僱主利益等等,但只是一次爭拗,第二天即時解僱,這種勞資關係,其他員工怎能和這位僱主繼續合作。
這等人根本不知道做人是為了甚麼,一有機會做了老闆,有權有錢在手,用公帑請僱員,便以為很了不起,可以隨時向僱員表示好感、可以隨時當眾訓斥員工、可以隨時想解僱員工、可以開脫說跟足所謂勞工法例即時解僱員工,而又可以在解僱之後又向員工道歉。
這等人比那些無良僱主更無良、比那些鹹濕老闆更鹹濕,都是以前見識少,現在才一開眼界。
「甘乃威稱解僱女助理是錯誤願承擔責任 06.10.2009 19:19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甘乃威,晚上出席本台節目時承認,曾兩度向被解僱的女助理表示好感,但強調並非示愛,亦從來無行動追求對方,事後已道歉,他說,曾向民主黨黨團成員提及,黨團亦指他的說話不恰當,他又承認同妻子的感情有起伏,對今次事件向妻子表示抱歉。
甘乃威指,今年七月至九月期間,因為工作問題同這名女助理有爭拗,最後一次是上月廿三日,當日女事主表示有工作在手而不開會,於是當眾訓斥她,當時已想解僱她,到廿四日正式解僱她,甘乃威指,今次解僱是錯誤,他完全承擔責任,他在談及女兒時一度情緒激動,又表示事件對很多人造成不公平,例如有傳媒在家外守候,矛頭又直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以及前立法會議員譚香文。」
看完這新聞,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我們這群勞動人民,以後如果有事發生,例如遭無良僱主無理即時解偏、遭僱主性騷擾等等,可以不用再找民主黨幫忙,因為民主黨已淪為無良僱主兼鹹濕老闆。
為何僱主會向僱員表示好感?更是兩次,如果這不是一種立心不良的行動,為何要道歉?
又表示同妻子的感情有起伏,大佬,你嘅私事關我哋咩事?即可證明這個人公私不分。
因一次爭拗,便立刻想解僱。這等無良僱主,真是只有民主黨的黨員才可以做得出。
就算員工有錯,僱主亦未必會想到即時解僱,除非員工犯的大錯,例如嚴重損害僱主利益等等,但只是一次爭拗,第二天即時解僱,這種勞資關係,其他員工怎能和這位僱主繼續合作。
這等人根本不知道做人是為了甚麼,一有機會做了老闆,有權有錢在手,用公帑請僱員,便以為很了不起,可以隨時向僱員表示好感、可以隨時當眾訓斥員工、可以隨時想解僱員工、可以開脫說跟足所謂勞工法例即時解僱員工,而又可以在解僱之後又向員工道歉。
這等人比那些無良僱主更無良、比那些鹹濕老闆更鹹濕,都是以前見識少,現在才一開眼界。
星期日, 10月 04, 2009
偽能叛變(Surrogates)
看罷電影,只覺很快散場,不要以為內容精彩才覺如此,走到戲院大堂一看,才知片長只得89分鐘。回家登上「IMDb」,Runtime寫著104分鐘,即是在香港上映時,可能被刪掉了十五分鐘。
不知道及不明白被刪剪的原因,如果是暴力與色情,大可列為三級放映,如今才IIA,被刪剪部分肯定與此無關。如果是遷就放映場次,那麼有多少欺騙觀眾之嫌。是遭電檢刪剪?還是發行公司恐香港觀眾看不明白?縮短片長一天內便放多幾場?內裏原因,真是天曉得!
未來、科幻、機械人已拍得太濫,這電影算是有多少創意,亦有嘲諷,奈何點到即止。不知是否和刪剪有關,很多可供發揮的地方卻沒有延續,喜歡替身和喜歡真人其實可以沒有矛盾,同住在一個社區,電影中卻是必然的對立,沒有詳細解釋衝突所在。替身只可以替代真人工作,並不能分身去玩,似乎這個替身也沒有多大用途,至於是否對人歡笑背人愁,電影也不會深入。
假期看看電影,無非都是為了娛樂娛樂,但是發行商將電影刪短,如果目的是為了增加場數增加收入,相信這個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當觀眾連看電影的娛樂心情都失去時,自然會找其他娛樂代替,到時候,就如這電影,損失的肯定不會是觀眾。
不知道及不明白被刪剪的原因,如果是暴力與色情,大可列為三級放映,如今才IIA,被刪剪部分肯定與此無關。如果是遷就放映場次,那麼有多少欺騙觀眾之嫌。是遭電檢刪剪?還是發行公司恐香港觀眾看不明白?縮短片長一天內便放多幾場?內裏原因,真是天曉得!
未來、科幻、機械人已拍得太濫,這電影算是有多少創意,亦有嘲諷,奈何點到即止。不知是否和刪剪有關,很多可供發揮的地方卻沒有延續,喜歡替身和喜歡真人其實可以沒有矛盾,同住在一個社區,電影中卻是必然的對立,沒有詳細解釋衝突所在。替身只可以替代真人工作,並不能分身去玩,似乎這個替身也沒有多大用途,至於是否對人歡笑背人愁,電影也不會深入。
假期看看電影,無非都是為了娛樂娛樂,但是發行商將電影刪短,如果目的是為了增加場數增加收入,相信這個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當觀眾連看電影的娛樂心情都失去時,自然會找其他娛樂代替,到時候,就如這電影,損失的肯定不會是觀眾。
星期六, 10月 03, 2009
中秋節
八月十五是中秋,是一個屬於中國人,也許是屬於全人類的節日。中秋節,有歷史傳統,也有神話故事,思家的愁緒,團圓的快樂,勤勞的收成,來年的冀盼,懷緬的失落,重逢的雀躍,有悲哀,也有歡笑。
明月之下,可以緬懷過去,追憶故友,思念親朋,沒有一個節日比中秋更令人感觸。
現今的中國,已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就讓中秋節的來臨,幻想一下美好的從前。
明月之下,可以緬懷過去,追憶故友,思念親朋,沒有一個節日比中秋更令人感觸。
現今的中國,已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就讓中秋節的來臨,幻想一下美好的從前。
星期五, 10月 02, 2009
簡「國」簡「業」
在隧道口,見到電影《建國大業》的巨幅廣告,戲名的「國」和「業」寫的是簡體字,非常不順眼。
這兩個簡體字,「國」也簡,「業」也簡,且不論電影的內容素質如何,就是這四個字的戲名,已經令我覺得非常簡陋粗糙。
我寫「令我」而非「令人」,是堅持自己的偏見,不隨便將人拖下水。如果真的有同好者那就最好,而我亦相信會有同好者。
還是那句話,中國人今天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粗糙簡陋作風,我以為簡體字起了很大作用。現在在香港街頭看到這個電影廣告,更覺得這種作風正漸漸向香港靠近。
以往內地影片在港上映,戲名都會改成繁體字,這自然是適合香港文化的,任你內容如何,一個戲名上的簡繁之分,也代表了兩種制度的界限。
正因為有這一條界限,分出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對於生活的要求,對於品質要求,包括人與物。
然而,當你在戲名上看見了「國」變成「国」,「業」變成「业」,那條矜貴的界限從此就模糊起來。
今天是一個戲名的簡化,明天可能就有一份政府文件,為了使香港和內地雙方都可以看得明白,於是就貪方便用簡體字寫成。
這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積小成大,潛移默化,飯粗一點也能吃飽,廁所髒一點也可拉屎,生活簡陋一點沒那麼複雜。
於是以粗代細,以陋代精,從生活到意識,馬馬虎虎,將將就就都過得去,那就真的要改都來不及了。
(摘自〈經濟日報〉天地良心,李純恩,2009年9月29日)
這兩個簡體字,「國」也簡,「業」也簡,且不論電影的內容素質如何,就是這四個字的戲名,已經令我覺得非常簡陋粗糙。
我寫「令我」而非「令人」,是堅持自己的偏見,不隨便將人拖下水。如果真的有同好者那就最好,而我亦相信會有同好者。
還是那句話,中國人今天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粗糙簡陋作風,我以為簡體字起了很大作用。現在在香港街頭看到這個電影廣告,更覺得這種作風正漸漸向香港靠近。
以往內地影片在港上映,戲名都會改成繁體字,這自然是適合香港文化的,任你內容如何,一個戲名上的簡繁之分,也代表了兩種制度的界限。
正因為有這一條界限,分出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對於生活的要求,對於品質要求,包括人與物。
然而,當你在戲名上看見了「國」變成「国」,「業」變成「业」,那條矜貴的界限從此就模糊起來。
今天是一個戲名的簡化,明天可能就有一份政府文件,為了使香港和內地雙方都可以看得明白,於是就貪方便用簡體字寫成。
這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積小成大,潛移默化,飯粗一點也能吃飽,廁所髒一點也可拉屎,生活簡陋一點沒那麼複雜。
於是以粗代細,以陋代精,從生活到意識,馬馬虎虎,將將就就都過得去,那就真的要改都來不及了。
(摘自〈經濟日報〉天地良心,李純恩,2009年9月29日)
星期四, 10月 01, 2009
美好的一天
一早醒來,天色放晴,啊!多美好的一天。這幾年來,才發覺天文台預測這麼準確,昨天說今天天氣轉晴,天氣真是轉晴,晚上可以放煙花慶祝國慶。可是昨天黃雨雷雨,天文台卻事前預測不來,結果全港大塞車,困在車龍中個半小時,遲了一小時上班。有了昨天的經驗,才知全年就是等這一天,美好的一天。
中午看亞視新聞,大約十五分鐘,全部內容都是國慶閱兵、巡遊的新聞,介紹了最新式的武器戰車,包括可以空降的裝甲戰車,還有花車巡遊,有香港、澳門、台灣的,戰士排成的方隊操過廣場,整齊而雄裝,真是好看。怎麼沒有其他新聞?莫非除了國慶,中國甚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真是多美好的一天。
下午乘巴士往九龍,只見處處紅旗飄揚,喜氣洋洋,九龍城有模型戰機、柴灣有舞獅模型,全都為慶祝國慶而擺設。乘車往柴灣時,見灣仔鉰鑼灣開始封路,為的就是晚上放煙花,車龍由天樂里排至天后,另一條由清風街排至砲台山,東行車線卻暢通無阻,不用十分鐘已抵達柴灣,真是美好的一天。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全香港電視、電台、報章、雜誌全天候報道,從方陣的排列、武器型號、閱兵巡遊有幾多個第一等等都詳細羅列。
電視台整天轉播、電台新聞不斷報道、報章專輯十數版報道,就是要告訴我們,今天是國慶的大日子。
真是美好的一天!
可不要忘記這美好的一天,今天是沒有了一國兩制的一天,也是香港全面赤化的一天。
中午看亞視新聞,大約十五分鐘,全部內容都是國慶閱兵、巡遊的新聞,介紹了最新式的武器戰車,包括可以空降的裝甲戰車,還有花車巡遊,有香港、澳門、台灣的,戰士排成的方隊操過廣場,整齊而雄裝,真是好看。怎麼沒有其他新聞?莫非除了國慶,中國甚麼事情也沒有發生?真是多美好的一天。
下午乘巴士往九龍,只見處處紅旗飄揚,喜氣洋洋,九龍城有模型戰機、柴灣有舞獅模型,全都為慶祝國慶而擺設。乘車往柴灣時,見灣仔鉰鑼灣開始封路,為的就是晚上放煙花,車龍由天樂里排至天后,另一條由清風街排至砲台山,東行車線卻暢通無阻,不用十分鐘已抵達柴灣,真是美好的一天。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全香港電視、電台、報章、雜誌全天候報道,從方陣的排列、武器型號、閱兵巡遊有幾多個第一等等都詳細羅列。
電視台整天轉播、電台新聞不斷報道、報章專輯十數版報道,就是要告訴我們,今天是國慶的大日子。
真是美好的一天!
可不要忘記這美好的一天,今天是沒有了一國兩制的一天,也是香港全面赤化的一天。
訂閱:
文章 (Atom)